高思聰一向自視甚高,瞧不起孫弈秋,看不上瑣碎工作,不聽江南的勸,反而向他示威,老吳早就看不過去了,碰巧,江南出差,他需要科技類項目數據報告,就交給高思聰負責。
老吳驗收項目報告,絲毫沒因為高思聰是學霸又不是自己下屬,就降低自己對工作的嚴謹度:「你這個銷售收入預測做的不全啊,你得按不同情況來分析的。」
高思聰站得像領導監督下屬工作一樣,一邊聽一邊嗯。
老吳不吃他自視甚高的這套,直接懟他:「站這麼遠,看得著嗎?」
高思聰只好屈尊降貴彎下腰湊到老吳身邊。
「還有啊,這裡,光給數據不夠,你還得加上說明,」老吳繼續挑錯。
「這是什麼?」他疑惑地問。
「過去5年全行業銷售總額數據列表」,高思聰解釋。
老吳呵呵笑:「行啊,格式挺有創意的,你們培訓的時候都沒學過統一格式嗎?」
「學了。」
老吳最厭煩耍小聰明的人,諷刺他:「沒關係,這種低級錯誤在新人中常見」。
然後,皺了皺眉頭想了想繼續諷刺:「不過,我們家弈秋好像沒犯過。」
說完還衝他笑了笑,高思聰臉上的那點敷衍的微笑瞬間僵化。
高思聰一直瞧不起秋總,嫌他不守規矩。
可他呢?作為新人,領導安排的工作不願意做,認為打雜毫無意義,是在浪費生命,不聽領導勸,還向領導示威,這要是換做老吳,早就被罵得狗血噴頭了。
做份報告,各種出錯,還不按統一格式,他做人很雙標。
說到打雜,小編 一直堅信,做大事的能力,都是從做瑣碎小事積累起來的。
在職場,打雜是一種工作態度,這也是企業初期考察員工的慣例,把瑣碎事做到極致,才能讓企業看到,我們值得託付。
而且,新人再有能力,最初也不如老人能創造價值,企業是不會拿著自己的利益去給新人試錯的,商場如戰場,試錯成本太高。
所以,千萬別瞧不上打雜,我們打雜的同時即能從中學到東西,又能觀察領導或同事的本事,特長和喜好。
我轉型做財務之前,就主動給老會計跑腿打雜,到公司就幫人家擦桌子,沏茶,然後,去跑自己的業務,中午給人家熱飯,殷勤到什麼程度?
哪怕我人在郊區,都跑回來給人家熱飯,然後我再跑回去。
徵收期時候,會計忙不過來,我完成自己的工作,就會去給會計打打下手。
粘貼發票,計算個總數,整理報表,仔細聽會計們之間的討論,因為沒有會計基礎知識,我就像聽天書,所以,開著手機錄音。
兩個月後,會計看我這麼好學又勤快,開始手把手教我處理企業帳目,甚至在老闆娘不在的時候,我做她檢查。
後來,大老闆出事,我們離開公司,我去應聘其他大的財務公司,我能做業務談客戶又能做帳報稅,一人做兩份工作只拿一份工資,彌補了我學歷低的短板。
最近,我在看迪士尼CEO羅伯特·艾格的自傳《一生的旅程》,他在任期間,讓迪士尼市值翻了4倍,利潤翻了3倍,他還被稱為「全球超級IP之父」。
可羅伯特·艾格就是從打雜跑腿做到迪士尼CEO的。
他在美國廣播公司時,要給工作人員開門,凌晨就得到攝影棚,發通告單,調空調溫度,買咖啡訂飯......,周圍人輕視他,嘲笑他,還被一個領導羞辱過(很噁心,細節沒辦法描述)
換做其他人,早就不幹了,可他忍了下來,認真看人家拍節目,學習專業術語,很快就了解到把節目搬到螢屏的每一個環節。
後來,他憑藉堅實的基礎,被調到當時最賺錢的體育部,再後來,ABC被迪士尼收購,他成為高管,繼續從零開始學起做起。
如果他像高思聰一樣,覺得打雜是浪費生命,接受就是沒有自尊,那麼也就沒有我們熟悉的《鋼鐵俠》《復仇者聯盟》等這些電影。
歸根結底,做不好小事,就做不成大事。我們夢想再大,卻眼高手低,好高騖遠,所有的夢想最終只是空中樓閣。
對於學霸而言,或許很難接受,那就換個角度看待,把打雜當做學習中的難題,想辦法解決就好。
打雜,不是跪著賺錢,而是站著學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