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細心做翻譯 齊心助抗疫

2020-12-17 海南日報數字報
  ■ 本報記者 袁宇 通訊員 王晉

  「代部長,翻譯好的文件剛發給您了。」3月1日雖然是周日,但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管理局(以下簡稱先行區管理局)市場招商部專員楊雨萱卻沒休息,她將自己加班加點完成的醫療產品翻譯文件交給了招商部部長代曉龍。

  將醫療產品的外文說明翻譯成中文,是楊雨萱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的「新工作」。「這些產品說明完成翻譯後,將上交省藥監局進行審核,方便境外醫療物資的採購。」代曉龍說。

  這項「新工作」始於1月25日。我省全面啟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後,先行區管理局接到省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的採購醫療物資緊急任務,便立即通過與國際藥械廠商的良好合作關係採購國際市場上的防疫醫療物資。

  然而,海外廠商提供的產品分別來自全世界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有日本、韓國、美國、俄羅斯、義大利、德國等等。產品包裝和說明書上標註的文字全都是外文。

  「想要快速而準確地找到所需要且符合標準的產品,首先要將這些產品信息全部翻譯成中文。」代曉龍說,而招商部僅有2名工作人員可以嘗試翻譯英文資料,「對於越南語、俄語、義大利語這類小語種,兩眼一抹黑。」

  連產品說明都看不懂,還怎麼採購物資?先行區管理局局長顧剛果斷決策,決定組建一支醫療物資採購外文翻譯組,把先行區管理局懂外語的工作人員都拉到微信群裡,並廣泛發動園區內各醫療機構的外語翻譯人才加入。

  「我是一齡劉嘉森,我會俄語和英語。」「我是恆大醫院張頌恩,我擅長英語。」「我是管理局邱麗瑾,日語可以交給我。」……消息發出後,立即得到園區工作人員的積極響應,短短半小時,外文翻譯組成員就有了20餘人。

  「這本身就是我所擅長的領域。」博鰲一齡生命養護中心國際醫療合作處處長劉嘉森說,他從事國際醫療行業,擅長俄語和英語,時常要翻譯一些外文材料,他說:「防控疫情是每個人的責任,很高興我能發揮自己的專長。」

  翻譯工作十分繁雜。楊雨萱說,平均一天要翻譯4份到5份英文材料,且翻譯時間也特別緊張,感覺壓力巨大,「印象最深的一次是翻譯防護服的實驗報告,專業詞彙特別多。我不是醫學專業出身,很多都看不太懂,只能一邊上網查資料,一邊對照詞典逐字翻譯,保證不出錯誤。」

  從1月25日至今,這個臨時組建的翻譯組將各處搜集的口罩、防護服、護目鏡等產品信息高效準確地翻譯成中文後交由省藥監局審核。

  「翻譯組的工作完成得又快又好,省疫情防控指揮部乾脆將各方收集來的外文物資信息也都交給了小組來翻譯。」顧剛說,疫情當前,樂城先行區要竭力為全省抗擊疫情做貢獻,「不僅僅是採購物資,只要是我們所能都必須全力以赴,幹得又好又快。」

  當前,樂城先行區採購防疫物資的任務已圓滿完成,但翻譯組的使命卻還沒結束。劉嘉森說,每天從省指揮部發來的外文產品信息仍然源源不斷,他們早已形成默契,「每當有新的產品信息,大家會主動根據自己的專長接下任務,並在最短時間內完成翻譯。希望我們的工作能夠為一線奮戰的醫護人員提供一份安全保障,只要有需要,我就會一直幹下去,直到戰『疫』勝利。」(本報博鰲3月1日電)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戰「疫」中的「生命擺渡人」
    文\海南日報記者 侯賽  圖\海南日報記者 李英挺  30天,8710次急救電話,992次急救出診,500餘人次疫情相關轉運……在抗擊新冠肺炎的戰場上,有這樣一群「無名英雄」,他們24小時奔波在由海口各個發熱檢測點、港口、車站、
  • 海南日報數字報-他是老外也是「海南仔」
    「特別高興可以通過自己的中文特長,去發現海南的美麗;更重要的是,利用這個優勢,為柬埔寨與海南之間的往來貢獻一己之力。」近日,海南外國語職業學院的柬埔寨語老師王虎在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時,用流利的中文分享他在海南兩年多來的工作與生活經歷。
  • 齊心抗疫!手語、詩歌、創意畫...這群威遠人太有才了
    「齊心抗疫 爭做威遠好網民」活動以來,大家積極投身網絡文藝作品創作,展現了愛黨愛國愛人民愛社會的思想情感,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一起來看看他們的作品吧! 「齊心抗疫 爭做威遠好網民」作品展 《抗擊疫情,我們在行動》 ▲表演者:競力學校五年級四班
  • 海南日報數字報-無法割捨的海南滋味
    文\海南日報記者 劉夢曉  海南人的清晨,從一碗熱騰騰的粉湯開始。佐料豐富的粉湯,鮮、香、鹹,滋味飽滿。但若要說到味道的層次,還需再加一抹辣,才能夠真正讓味蕾得到滿足,打開一天的食慾。
  • 海南日報數字報
    一個是瓊海的塔洋,因聚奎塔而命名,經常來往於瓊海與文昌之間,無數次與聚奎塔擦肩而過,只知道這座古塔有上百年的歷史,但是未曾走近它。  2012年春節之後,聚奎塔依稀還飄著香火的味道,走近它,才知道這座矗立在田洋上的古塔已經在風雨之中佇立了四百多年,是海南保存較為完整的古建築之一。
  • 海南日報數字報-赤膽忠心 浴血瓊西南
    文\海南日報記者 林曉君 賈磊 特約記者 劉釗  海南省民族博物館中收藏著眾多承載革命歷史的紅色文物。這些文物勾起了人們對炮火連天的戰爭歲月的回憶。其中,一個背帶殘缺的舊公文包尤其引人注目。「這是開國少將馬白山生前使用過的公文包。」
  • 瓊劇《抗疫仁醫》在萬寧連演兩場
    據海南日報客戶端丨記者袁宇 通訊員梁振瑋  12月5日晚,以「弘揚時代精神、凝聚前行力量」為主題的2020年萬寧市《抗疫仁醫》瓊劇匯演活動在萬寧市和樂鎮舉行。該劇以醫療工作者等一線抗疫英雄們在抗疫中的獨特表現為主線,演出一幕幕精彩場景,吸引了不少群眾趕來觀看。  鑼鼓鏗鏘,舞樂齊出。
  • 海南日報數字報-赴天涯海角 許一生諾言
    5月16日下午,海南日報記者電話連線山東省濟寧市兗礦新裡程總醫院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袁孟,這名從小嚮往大海,嚮往陽光沙灘的男護士,已經著手做起旅遊攻略,借著這次到三亞辦婚禮的機會,他要帶愛人去喝最新鮮的椰子,吃最豐盛的海鮮大餐,還要去海邊手牽手吹風踏浪……  手術臺上「相見不相識」  2020年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許多準新人的結婚計劃。
  • 海南日報數字報-勇士前線「逆行」,後方全力護航
    2月27日上午,在省政府會展樓大廳裡,忙著協調對接我省採購瓜菜發往湖北省的省商務廳市場體系建設處處長王建國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截至2月26日,我省已陸續給湖北發送13批次共4127噸瓜果蔬菜、肉禽蛋等農副產品,讓馳援湖北的醫療隊醫護人員及當地人民能吃上海南的農副產品。  這些農副產品僅是我省為援助湖北一線醫療隊所做的物資保障工作之一。
  • 海南日報數字報-金秋九月享汽車盛宴
    關注·海報集團2013金秋車展  本報海口7月26日訊(記者程嬌 實習生李麗媚) 今天下午,海報集團金秋車展組委會在海南日報新聞大廈舉行了招商及新聞發布會
  • 海南日報數字報-吉祥物帶貨海南文化
    文\海南日報記者 趙優  毛絨公仔、冰箱貼、手機屏保、聯名借記銀行卡、運動項目造型……自2020年第六屆亞洲沙灘運動會
  • 海南日報數字報-去海釣,做一次深海獵人
    除了本地市場,海南海釣也吸引了不少從外地專程來體驗的「釣客」。「在海南海釣不僅能欣賞到海天一色的美景、體驗豐富的海上運動,還能接觸到旗魚、黃鰭金槍等國內其他省份沒有的魚種,這對我們『海釣客』來說是很難得的體驗。」來自江西的張萌說。  「海南具有發展海釣旅遊無可比擬的先天優勢。」
  • 海南日報新媒體創意工坊推出漫畫
    海南日報新媒體創意工坊推出漫畫重現「椰子俠」抗疫感人場景掃碼看《「椰子俠」戰疫》本報海口11月26日訊(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 劉冀冀 周鈺)11月27日,由海南日報新媒體部創意工坊策劃製作的新媒體漫畫作品《「椰子俠」戰疫》將推出
  • 在瓊外國人:抗疫期間,中國向世界展示了強烈責任感和強大凝聚力
    在瓊外國人的戰「疫」故事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許多人不得不待在家裡,生活在海南的外籍人士也不例外。在這段突然延長的假期裡,他們在日常瑣碎中找樂子,重新發現生活的意義。他們盡己所能,與海南人一同並肩抗「疫」。由於他們的參與,海南抗擊疫情中有了一股暖暖的國際溫情。
  • 海南日報數字報-「猿」來如此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它在中國是一種傳統而純粹的象徵,既代表詩家或哲人超凡脫俗的理想,又充當人類與自然之間的神秘紐帶。」
  • 海南日報數字報-「蒼鷹」助飛上萬農民子弟
    ■ 本報記者 羅孝平  日前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組織的第十一屆中國青年志願者評選中,海南大學蒼鷹支教隊包攬優秀項目獎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文創已露「尖尖角」
    文創力量茁壯成長  記者了解到,海南文創產業在大致類別上,圍繞著圖書、動漫、創意、工藝和民俗等多方面展開。可以看到,無論是商業文化企業抑或是省博物館、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等公共文化機構,都在通過開發文創產品等多種渠道成為海南文創產業發展的積極參與者、推動者。
  • 海南日報數字報-貓科小猛獸大贏家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人類的祖先馴化了不少野生動物,家貓便是其中之一。然而,並非所有的貓科動物都能馴化,譬如獅、虎、豹等大型猛獸,即使是體型沒那麼碩大的豹貓,人類也都未能搞定。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碼在手 全島惠購
    5月13日,跨境電商鯨貿海購市場經理楊伊恰告訴海南日報記者,非常期待藉助海南這個正大力推動建設的消費平臺,更好地服務消費者。  這兩天,該公司正和省商務廳、省大數據管理局加緊細化接入海南「消費一碼通」的方案,不斷優化體驗,全力加快上線速度。  上線後的鯨貿海購,將成為海南「消費一碼通」的第863家商戶。
  • 海南日報數字報-林紓:不懂外語的翻譯大家
    如果回到林紓生活著的年代,他可是當之無愧的譯壇泰鬥,僅憑他所翻譯的這些作家作品,林紓就足以稱得上是翻譯界的一個傳奇,而這位著作等身的翻譯大家卻完全讀不懂洋文,所有的翻譯幾乎都是憑藉助手的口述來加工整理的,這不能不說是傳奇中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