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部長,翻譯好的文件剛發給您了。」3月1日雖然是周日,但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管理局(以下簡稱先行區管理局)市場招商部專員楊雨萱卻沒休息,她將自己加班加點完成的醫療產品翻譯文件交給了招商部部長代曉龍。
將醫療產品的外文說明翻譯成中文,是楊雨萱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的「新工作」。「這些產品說明完成翻譯後,將上交省藥監局進行審核,方便境外醫療物資的採購。」代曉龍說。
這項「新工作」始於1月25日。我省全面啟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後,先行區管理局接到省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的採購醫療物資緊急任務,便立即通過與國際藥械廠商的良好合作關係採購國際市場上的防疫醫療物資。
然而,海外廠商提供的產品分別來自全世界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有日本、韓國、美國、俄羅斯、義大利、德國等等。產品包裝和說明書上標註的文字全都是外文。
「想要快速而準確地找到所需要且符合標準的產品,首先要將這些產品信息全部翻譯成中文。」代曉龍說,而招商部僅有2名工作人員可以嘗試翻譯英文資料,「對於越南語、俄語、義大利語這類小語種,兩眼一抹黑。」
連產品說明都看不懂,還怎麼採購物資?先行區管理局局長顧剛果斷決策,決定組建一支醫療物資採購外文翻譯組,把先行區管理局懂外語的工作人員都拉到微信群裡,並廣泛發動園區內各醫療機構的外語翻譯人才加入。
「我是一齡劉嘉森,我會俄語和英語。」「我是恆大醫院張頌恩,我擅長英語。」「我是管理局邱麗瑾,日語可以交給我。」……消息發出後,立即得到園區工作人員的積極響應,短短半小時,外文翻譯組成員就有了20餘人。
「這本身就是我所擅長的領域。」博鰲一齡生命養護中心國際醫療合作處處長劉嘉森說,他從事國際醫療行業,擅長俄語和英語,時常要翻譯一些外文材料,他說:「防控疫情是每個人的責任,很高興我能發揮自己的專長。」
翻譯工作十分繁雜。楊雨萱說,平均一天要翻譯4份到5份英文材料,且翻譯時間也特別緊張,感覺壓力巨大,「印象最深的一次是翻譯防護服的實驗報告,專業詞彙特別多。我不是醫學專業出身,很多都看不太懂,只能一邊上網查資料,一邊對照詞典逐字翻譯,保證不出錯誤。」
從1月25日至今,這個臨時組建的翻譯組將各處搜集的口罩、防護服、護目鏡等產品信息高效準確地翻譯成中文後交由省藥監局審核。
「翻譯組的工作完成得又快又好,省疫情防控指揮部乾脆將各方收集來的外文物資信息也都交給了小組來翻譯。」顧剛說,疫情當前,樂城先行區要竭力為全省抗擊疫情做貢獻,「不僅僅是採購物資,只要是我們所能都必須全力以赴,幹得又好又快。」
當前,樂城先行區採購防疫物資的任務已圓滿完成,但翻譯組的使命卻還沒結束。劉嘉森說,每天從省指揮部發來的外文產品信息仍然源源不斷,他們早已形成默契,「每當有新的產品信息,大家會主動根據自己的專長接下任務,並在最短時間內完成翻譯。希望我們的工作能夠為一線奮戰的醫護人員提供一份安全保障,只要有需要,我就會一直幹下去,直到戰『疫』勝利。」(本報博鰲3月1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