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就是——活著

2020-12-22 一個普通人生活的日常

《活著》的作者是餘華,餘華並不是一名多產作家,他的作品以精緻見長。餘華因這部小說於2004年3月榮獲法蘭西文學和藝術騎士勳章。餘華曾坦言: 「我覺得我所有的創作,都是在努力更加接近真實。我的這個真實,不是生活裡的那種真實。我覺得生活實際上是不真實的,生活是一種真假參半、魚目混珠的事物。」

活著,是一種最飽滿的生命張力。

第一次知道《活著》從看張藝謀的電影,那段時間對張藝謀特別迷,幾乎看完了張導所有的電影,好的或者不好的,只要是張導的電影都看。

當等你看完電影,我從心裡覺得覺得,沒有再比這個名字更合適的了。之後就找來了小說《活著》。

活著

電影《活著》最後給我們留一下了一個還算比較溫情的不同於原著小說的結局——福貴並不是一個人孤零零地活在世上,還有親人陪著他。

百度百科是這麼講述《活著》這部小說的,沒有再比這個講述更合適的了:

小說《活著》講述一個人一生的故事,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繹人生苦難經歷的戲劇。小說的敘述者「我」在年輕時獲得了一個遊手好閒的職業——去鄉間收集民間歌謠。在夏天剛剛來到的季節,遇到那位名叫福貴的老人,聽他講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經歷: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福貴因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過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啞巴。

電影《活著》海報

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家珍因患有軟骨病而幹不了重活;兒子有慶因與縣長夫人血型相同,為救縣長夫人抽血過多被活生生地吸死在了醫院裡;女兒鳳霞與隊長介紹的城裡的偏頭二喜喜結良緣,產下一男嬰後,因大出血死在手術臺上;而鳳霞死後三個月家珍也相繼去世;二喜是搬運工,因吊車出了差錯,被兩排水泥板夾死;外孫苦根便隨福貴回到鄉下,生活十分艱難,就連豆子都很難吃上,福貴心疼便給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卻因吃豆子撐死……生命裡難得的溫情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貴伴隨著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

福貴和家珍

讀完你會有一種感覺,能夠活著,就是一種幸福!

即使艱難也要乘風破浪

我們來這世上一遭,當然也不能只為了活著,也要追求更長遠的人生意義。但對於一些遇到點小挫折就悲傷難過,仿佛全世界只有你一個人運氣不佳、全世界拋棄了你,正遭遇波折坎坷、正處於人生低谷的年輕人,實在很有必要看看《活著》。

看完你會知道,大家都有不容易的時候,每個人這輩子都會遭遇很多苦難,你那點破事兒,根本不值一提!堅強些吧!好好活著!

福貴和家珍

活著,簡簡單單的兩個字,包含了太多的悲歡離合,承受了太多的酸甜苦辣,蘊含了種種千迴百轉柳暗花明。活著,就是不斷向現實妥協的過程,不斷面對各種人生挑戰的過程。

痛苦如此持久,像蝸牛充滿耐心地移動;快樂如此短暫,像兔子的尾巴掠過秋天的草原,就那一秒鐘的快樂。

艱難的2020年已經快過去了,我們都還好好地活著

我們看著一個個巨星離開了我們,我們隔著屏幕悼念,我們祈禱明天會更好

科比

2020年也是乘風破浪的一年,不管經歷了怎麼得艱難,我們仍艱難地活著,對於人生小小的挫折,我們早已看開,在心裡安慰自己有的是時間,畢竟時間才是最珍貴的東西。

春夏秋冬又一春

幸福就是——活著!

相關焦點

  • 「書齋」幸福就是真實而自由的活著
    幸福就是真實而自由的活著讀《活法》有感第一次接觸《活法》這本書,是2017年在重慶,朋友推薦的書目,感覺是本不錯的書。今日事今日畢,當天事不要留到明天,用陽光的心態努力將每件事情辦好,我們需要有一個正確的心態看待一切,那就是接受並堅持每天的平淡與平凡,美好的願望是平淡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會華麗轉身。第三,生活需要簡單的心態。不論是非,不計人過,不忘人恩。保持一點點單純,會活得更輕鬆,更有質量。認真工作,做人做事,做個凡夫俗子,是我們生活的初衷、幸福的源泉。
  • 讀餘華《活著》有感,有時候活著也是一種幸福!
    當我看到《活著》這本書時,我在想,為什麼是活著?難道作者是在人生失意時渴望活著,但是我錯了當我真正讀完這本書時我最大的感觸是,堅持為自己活著,不畏苦難,用行動去擁抱明天。其實有時候 或者也是一種幸福!對此我一個深刻的認識,在那個物資貧乏,戰亂不斷的年代,福貴經歷了多於常人的苦難、貧窮、死亡交織,伴隨著他的一生,但是他卻堅持活了下去,小說中福貴以第一人稱講述了自己的人生經歷,而作者卻成了他的觀眾,他曾經有一個殷實的家庭,那種優越的生活和輸光家產所帶來的落差感被迫讓他只有活著才有可能東山再起,在他所經歷的苦難中,他卻有著自己的幸福和歡樂,被強迫抓走當兵,順利地離開,他始終相信自己有著最好的妻子,最好的子女
  • 活著,就是一種心態,你若覺得快樂,幸福無處不在
    活著,就是一種心態,你若覺得快樂,幸福無處不在;你為自己悲鳴,世界必將灰暗。是非常有,不聽當無;禍福相依,順其自然。多行善,福必近;多為惡,禍難遠。不奢求,心易安;不冒進,則身全。心小不容螻蟻,胸闊能納百川。順境淡然,逆境泰然。不自重者取辱,不自足者博學,不自滿者受益。
  • 2021年第一部高分紀錄片出爐,活著就是最大的幸福
    吃飯、睡覺、繁育、成長……這些平淡無奇的場景,對很多動物而言,都十分艱難,光是活著,就需要耗盡全力。  坦尚尼亞倫蓋伊火山下的小紅鸛,羽翼未滿就開始極限挑戰;  雌性加拉帕戈斯陸鬣蜥,面臨著死亡和當母親的終極選擇題;  阿爾達布拉象龜每天都膽戰心驚,要麼活下去,要麼被烤熟……  BBC《完美星球》的第一集,通過火山,記錄下了這些努力活著的動物們。  1  坦尚尼亞倫蓋伊火山的北側,是納特龍湖。
  • 餘華:活著是為了活著而活著,而絕非為了活著以外的事物而活著
    讀完餘華的《活著》,我對於活著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活著》從一個旁聽者的角度道出了一個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貴出生在戰亂紛飛的年代,從富貴到貧窮,他的一生,都在經歷著家人相繼離世的苦痛。就像書中說的:「活著是為了活著而活著,而絕非為了活著以外的事物而活著。」人的一生,註定經歷生老病死、生離死別,我們能做的就是坦然面對,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從某種方面來說,人只要活著就是一種勝利。《活著》是一面人性的鏡子,它讓我們懂得了人為什麼活著。
  • 平凡簡單就是幸福
    人生百態,所謂幸福的門檻,其實就是橫亙在自己內心的欲望。每個生命體活著都需要一個支點的支撐,生命全程就是滿足自我欲望和要求的過程,吃喝拉撒婚喪嫁娶生老病死無所不及,在這期間既要努力爭取,又要順其自然。然而奔跑是生命的必須,沒有奔跑,我們就會與幸福和痛苦擦肩而過,就失去了對生命意義和生存的質量的追求。幸福不要無止境的索取和獲得,而是能夠盡情地享受已經擁有的一切。對於每個人來講,能有容身之所,建立和諧穩定的家庭,自己和家人健健康康,有著維持基本生活的穩定收入,就足夠了,你已經超過全世界70%以上的人,成為擁有幸福的人了。
  • 快樂、平安、健康就是最大的幸福,太精闢了
    人這一生,求什麼大富大貴,什麼身價百倍,只要家庭和和睦睦的,只要生活平平靜靜的,只要身體健健康康的,心中無煩惱,身上沒病痛,就是最幸福的事情!金錢不如感情耐用,健康勝過一切財物。活著,就是最大的福氣,快樂,就是人生的目的。
  • 從「祥子」到「福貴」,《活著》的終極意義就是「活著」本身
    祥子活著的意義就是賺錢買車,第一輛車被大兵拿去了,他還要買第二輛車,買車是他終其一生追求的目標,有了車就有了一切,第二次買車的錢被孫騙了,他還要再攢錢買車。 這跟他的成長背景有著很大的關係,勤勞致富一點沒錯,可是他太軸了,俗稱的「一根筋」,這樣的性格也為他日後遭受的境遇直至墮落埋下了伏筆。
  • 活著的意義就是死後無悔——威廉·福克納語錄
    我們都認為是這個世界虧欠了我們,使我們沒有能得到幸福;在我們得不到幸福時,我們就把責任怪在最靠近我們的那個人身上。——威廉·福克納 《福克納隨筆》沒有人能夠告訴你,事先警示你,為了繼續活下去該怎麼對付。你明白嗎,這就是孤獨。
  • 經歷過生死的人最大感悟就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活著
    幸福的家庭經歷大致相同,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悲傷難過。,在她24歲那年,與心愛的人在看足球的餐廳裡一見鍾情,然後相知、相愛,一起走過了風風雨雨,終於二人走進了婚姻的殿堂,是多麼幸福。她說:「我就是因為我爸爸太可憐了,如果我沒有那麼晚結婚的話,如果我早點結婚的話,他就可以參加我的婚禮,他一生拼命活著,只期待女兒可以幸福,可他都沒能看到我的婚禮就走了,他一次都沒能炫耀過 就走了。」
  • DIO日記:只要有覺悟就能獲得幸福,活著的目的
    普奇認為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就是在「想去天堂」這點,這個話題是普奇主動提出來的,和迪奧的思想不謀而合。 在和波因哥的接觸中,迪奧突然明白一個道理,知道未來就可以做好覺悟,只要有覺悟就能獲得幸福。但是光靠託託神這種知道不久之後的將來是遠遠不夠的,能產生的覺悟也是有限的。
  • 電影《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張藝謀的電影《活著》是改編於餘華的小說《活著》,故事講述了富貴的富裕奢侈的生活,到最後的妻離子散。常言道:沒有嘗盡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就不會懂得家和萬事興的真諦。電影《活著》講述的是中國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一個富裕家庭裡發生的故事。
  • 人生最美好的,不過就是善良的活著,深情地愛著
    導語:歡迎來到情感的世界,人生最美好的,不過就是善良的活著,深情地愛著。有的時候人真的很奇怪,我們總喜歡在閒暇之餘去翻閱別人的故事,沉浸在不屬於自己的故事裡,悲傷著他人的悲傷,感動著他人的感動。因為就是這份幻想中的深情,可以給我們!老去的年華,增添年輕的心意!為我們梁博!人生點起。溫暖的燭光,樓與樓的。距離越來越近,但心與心的距離似乎在越來越遠。通訊工具在日新月異,當我們溝通。卻是越來越少,我們的收入越來越。多!但我們的快樂。似乎越來越少!我們的!G甚至可以登上月球!卻很難填補這個世界的。
  • 《活著》:餘華,這樣的活著,沒有任何意義,就是苟延殘喘
    《活著》:餘華,這樣的活著,沒有任何意義,就是苟延殘喘提到大名鼎鼎的《活著》,有些人覺得看不懂,有些人覺得活著真艱難,更多的人,探尋小說的意義,活著的意義,而餘華曾經說過,這樣的活著,根本就沒有什麼意義,就是苟延殘喘,這樣寫,不是為了驚醒什麼
  • 活著,就是一種修行
    方丈接著說,人的意義就是要通過修行獲取智慧。等到了最高境界,有了大智慧,就變成了佛。所謂眾生皆可成佛。最後,方丈問:「你在紐約那邊,有沒有去聽過聖嚴法師講法?」我很慚愧,沒有。聖嚴法師在《心的經典》中解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時說:所以不斷造業受苦的根本原因來自無明煩惱,也就是沒有智慧!那麼如何去開發智慧呢?必須修三無漏學和六度。三無漏學是解脫道的根本,而六度是菩薩道的基礎,也是三無漏學的開展。三無漏學,就是戒、定、慧。
  • 豆瓣9.2《活著》:小人物的大悲劇,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
    電影版和小說版是有差距的,最直觀的差距就是,小說比電影更悽慘,電影裡面讓我們看到了活著的希望,最終結局還算好。而小說裡面,親人一個個相繼離世,最終只有福貴一人與一頭老黃牛相伴,讓我們感受到命運的悽慘無情,不可抗爭。電影圍繞福貴,講述的是一個底層小人物的悲劇,也是一個時代的悲劇。
  • 為什麼活著?活著的意義是什麼?看完此文瞬間開悟
    而在佛家看來,人生即苦,因此要追求解脫,尋找彼岸世界,最理想的就是涅槃。對應的有四個認知(佛教四法印):諸行無常、諸漏皆苦、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以上這些都是人們對生活意義的詮釋或實踐,至於你選擇哪個,認可哪個,完全取決於你自己對生活的理解。
  • 活著的意義——讀《活著》有感
    一口氣讀完了餘華的《活著》已是半夜1點,好的文學作品就是有這樣的一種魔力,讓讀者不忍放下的魔力。《活著》是一個美女送我的一本書,剛看到名字時就下意識的認為這肯定又是一本講述主人公悲慘命運的小說。確實,《活著》講述了福貴坎坷的一生:富家少爺嗜賭成性,最後賭光了家產,氣死了父親。
  • 用力活著,餘生皆可甜
    希望是火,失望是煙,生活就是一邊點火,一邊冒煙。小時候,幸福很簡單,長大後,簡單很幸福。小時候,一個水果糖,一個小玩具,一套新衣服,我們都會雀躍不已。長大後的我們,發現,簡單就很幸福。生活的繁瑣,人際的複雜,社會的混亂。步入社會,社會是個大染缸,每個人都像是刺蝟一樣。扎著倒刺,和你擁抱合作,為了只是掙些錢,這就是工作。
  • 幸福似花兒一樣,卻還是迷茫什麼叫幸福
    少時,一直以為幸福是一件東西,擁有了就幸福;長大後,認識了幸福如同一個追尋的目標;成熟後,才發現只不是一種心態,領悟了就是幸福;幸福還可以是世上千寒,心中如太陽,可以永暖;還可以是一場美夢,笑著醒來;亦或一顆小糖,絲絲甜甜,滿足味蕾;幸福就是你擁有的正是你期望的;幸福還可以是活法兒、孤獨感、輕療愈、簡而美、斷離舍、尋暖愛、懂感恩、守底線、銘心志、平常心、寬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