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的意義就是死後無悔——威廉·福克納語錄

2020-12-15 北歐撩神的小天使

她不在了,一半的記憶也已經不在;如果我不在了,那麼所有的記憶也將不在了。

是的,他想,在悲傷與虛無之間我選擇悲傷。——福克納 《野棕櫚》

不要傷腦筋去超越你的同輩或是前任,努力超越你自己。——威廉·福克納

人性,是唯一不會過時的主題。——威廉 福克納

我們當中沒有一個人願意相信,我們的痛苦都是由自己造成的。我們都認為是這個世界虧欠了我們,使我們沒有能得到幸福;在我們得不到幸福時,我們就把責任怪在最靠近我們的那個人身上。——威廉·福克納 《福克納隨筆》

沒有人能夠告訴你,事先警示你,為了繼續活下去該怎麼對付。你明白嗎,這就是孤獨。你必須獨自對付,孤獨就像電荷一樣,你能承受一定數量而不致失去——福克納 《我若忘記你,耶路撒冷》

任何一個活著的人都比死去的人強。但是任何一個活著的人都不比另一個活著的人強多少——福克納 《喧譁與騷動》

我注意到:一個懶惰的人,一個不願動的人,一旦動起來,就會持之以恆動下去,就跟他堅持待著不動時一樣,好像他不喜歡的倒不是動本身,而是開始和停止。好像是有什麼事使得開始和停止看起來很難,他倒會感到有些得意的意味。——威廉·福克納 《我彌留之際》

我們無法做到完美,所以我評價一個人就看他在做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時,失敗得有多精彩。——威廉·福克納

我現在不存在,我過去存在。——福克納

人者,無非是其不幸之總和而已。你以為有朝一日不幸會感到厭倦,可是到那時,時間又變成了你的不幸了——威廉·福克納 《喧譁與騷動》

生命是在低谷裡孕育出來的。它隨著古老的恐懼、古老的慾念、古老的絕望一直吹到了山頂。我們之所以必須一步步走上山,就是為了可以坐車下山。——威廉·福克納 《我彌留之際》

所有的事情,連改變它們一下都是不值得的。

——威廉·福克納 《喧譁與騷動》

誰有權利決定一個人是瘋了呢還是沒有瘋。有時候我覺得我們誰也不是百分之百瘋狂,誰也不是百分之百正常,大多數人那麼說,他也就那樣了。好像事實是無關緊要的,重要的是他表現的時候大部分的人對他抱的是什麼看法。每個人內心深處都好像有另一個自我,這另一個自我已經超越了一般的正常和不正常,他懷著同情的恐懼與驚愕注視著這個人的正常和不正常的行徑。

——威廉·福克納 《我彌留之際》

只要你堅持的時間足夠長,在恐懼之中的某一時刻來到之後,恐懼就根本不再是極端的痛苦,而不過是一種十分討厭、令人惱火的刺激。

——福克納 《老人》

女人從來就不是童貞的。純潔是一種否定狀態因而是違反自然的。傷害你的是自然......

人們都生活在一種夢境中,在這裡,你跑,卻不能離開你無法相信的一種恐懼,你奔向一個安全的境地,對之你並無信心。

點燃一根火柴,只能發現為黑暗包圍。——福克納

活著的意義就是死後無悔。——威廉·福克納

婚姻本身沒有什麼問題。倘若真是有的話,人們自會發明出某樣東西來取代它的。——威廉·福克納 《福克納隨筆》

Perhaps they were right in putting love into books. Perhaps it could not live anywhere else.

也許人們把愛情放進書裡是對的。也許愛情在別的地方待不下去。——威廉·福克納 《八月之光》

如果在痛苦和虛無之間選擇,我選擇痛苦。——威廉·福克納

我們都在苦熬。——福克納

他們為愛情犧牲了一切,後來卻把愛情失去了。——福克納 《大作家訪談錄》

奇怪的是,不管你怎麼不舒服,總有男人來跟你說,你的牙齒得全面檢查一下,也總有女人來跟你說,你該結婚了,來教訓你該怎麼樣做買賣的總是個自己一事無成的人。——威廉·福克納 《喧譁與騷動》

相關焦點

  • 最會寫小說的作家之一威廉·福克納,給你的寫作忠告
    最會寫小說的作家之一威廉·福克納,給你的寫作忠告 2020-05-11 08: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威廉·福克納:我創作的家鄉如果被抽掉,整個宇宙就要垮下
    今天夜讀,走進威廉·福克納獲得諾獎之後的文學訪談。一九四九年,福克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近年來,福克納儘管生性靦腆且又與世無爭,但仍四處旅行,應邀到各地做演講。下面的這個訪談錄是一九五六年春進行的。——吉恩·斯泰因《巴黎評論》:能不能請你說一說,你是怎麼當上作家的?
  • 外婆的勇敢善良智慧永存,威廉.福克納《沒有被徵服的》
    如果你實際情形沒有那麼美好,那麼威廉.福克納總會用盡一切藝術與思想把你塑造的更加美好與浪漫。這是福克納的《沒有被徵服的》激發我閱讀後的第一句總結。我應該屬於那種特別執拗的人,在閱讀喜好上更是如此。福克納的書,我幾乎都會重複閱讀至少會再大致閱讀第二遍,即使是在我手裡拿著他的其他作品的前提下。他的書中故事大都是關於美國南方與北方,黑人與白人,戰爭前後。我並不是對歷史感興趣,我喜歡他描寫人物的方式,喜歡他的人物的性格,喜歡慢慢欣賞他筆下人物的思想。我認為他在寫作上永遠處於探索創新無止境的博學多才的人,他有他無比個性的個人風格。就像一個有某種魅力或某種氣質的人,他的文章永遠都具有魔力和魅力。
  • 福克納:鐘錶殺死時間
    今天是福克納的123歲誕辰。所以,今天就給讀者們介紹這位比卡夫卡和博爾赫斯加一起還難讀的大作家——威廉·福克納——美國文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也是最具現代性的作家之一。1897年9月25日,福克納出生在美國南方密西西比州北部一個種植園主家庭。這對他一生的創作都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 福克納:有些評論家把他列入從古至今最偉大的作家行列
    58年前的今天,1962年7月6日,美國文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威廉·福克納逝世。 福克納是意識流文學在美國的代表人物,194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因為他對當代美國小說做出了強有力的和藝術上無與倫比的貢獻」。
  • 一生「宅」的福克納:人生如痴人說夢,充滿著喧譁與騷動
    而我們今天要講述就是一位「宅」到極致的文學家。在他的一生中幾乎從未真正離開過那片讓他創作的土壤。他就是意識流作家代表人物,1949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威廉·福克納。他的家鄉觀念是如此的強烈,以至於一生都未曾真正意義上的離開。這是值得學者和文學評論界研究的地方。他的創作如此的獨特,雖然只是寫美國南部密西西比河旁的鄉下故事,卻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作家。馬爾克斯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也曾坦言,他深受福克納的影響。
  • 從福克納到莫裡森:在詩意和痛苦間反覆行走
    威廉·福克納和託妮·莫裡森都是諾貝爾文學獎及美國普利茲文學獎獲得者。今天為您帶來的《從福克納到莫裡森 ——兩位諾貝爾獎美國作家作品研究文集》,致力於兩位美國作家福克納和莫裡森作品的分析和比較研究。
  • 《活著》:餘華,這樣的活著,沒有任何意義,就是苟延殘喘
    《活著》:餘華,這樣的活著,沒有任何意義,就是苟延殘喘提到大名鼎鼎的《活著》,有些人覺得看不懂,有些人覺得活著真艱難,更多的人,探尋小說的意義,活著的意義,而餘華曾經說過,這樣的活著,根本就沒有什麼意義,就是苟延殘喘,這樣寫,不是為了驚醒什麼
  • 《活著》經典語錄,有活著的勇氣已是可貴
    《活著》經典語錄,有活著的勇氣已是可貴《活著》是我國作家餘華的經典之作,講述了在時代背景下,主人公福貴一家經歷的種種磨難,所有的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最後只剩他自己與一頭老牛相依為命。《活著》像是一個歷盡滄桑老人的餓人生感言,讀《活著》仿佛變成了書中的「我」,聽著福貴老人講述他經歷的種種。福貴從年輕時的敗家到清醒,面臨種種磨難和生死離別之後,依然堅韌的活著,對待人生也有了各種各樣的感悟。下面是《活著》中的部分經典語錄,一起來感悟這本書帶給我們的人生啟示。
  • 意識流小說閱讀文學巨著威廉.福克納《喧譁與騷動》故事梗概與寫作
    可以說福克納的《喧譁與騷動》是我不自覺地要重複慢閱讀的第一本書,而且確實讀了一遍還想讀。不僅讀了一遍還想讀,而且第二遍第三遍我還是會像第一遍那樣認真不跳躍地慢閱讀。我想這是福克納寫作功底深厚,具有魔力性的一種最直接和最無形的表現。之前卡夫卡的普魯斯特的詹姆斯.喬伊斯的塞萬提斯的列夫託爾斯泰的等作家的著作,我會閱讀會重複閱讀,但是我自己有意識的來重複閱讀的。
  • 威廉·福克納《押沙龍、押沙龍》:萬惡的歧視,毀了你也毀了我
    最近讀了一本美國威廉·福克納的小說《押沙龍、押沙龍》,總得來說,一開始的閱讀感受並不是太友好,太多的長句(連著幾十上百字),還有很多不太相關的描述,讓人感覺遊走在浮動的水面,
  • 從「祥子」到「福貴」,《活著》的終極意義就是「活著」本身
    對於歷史的長河,這短短的幾十年上百年猶如曇花一現,那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看《駱駝祥子》時,活著對於祥子來說沒有任何意義,活著等於死去,而看《活著》時,活著本身對福貴來說就已經很有意義,因為死了,就什麼也沒有了。
  • 如何生活得最有意義?盧梭的語錄,讓人醍醐灌頂,餘生就要這樣活
    如何生活得最有意義?這個問題,倘若拿來問現代很多人,很多人回答都是這樣的,很多人認為生活得有意義,就是賺更多錢,也只有賺更多錢,生活得才有意義,要寶馬有寶馬,要洋房有洋房,想要洋妞都可以,有錢那真的是什麼都有可能,沒有錢那真的是什麼都不可能。
  • 《活著》:在苦難中逆襲,更好地活著,才是豆瓣9.4分的意義
    然而,這些所謂的苦難非但沒有摧毀福貴,相反激發了他對活著的渴望與人生的意義。是苦難促使著福貴從早年的渾噩生活中覺醒,是苦難讓福貴承擔起了家庭的責任,學會了關愛家人。經歷了眾多生與死的福貴,在他的身上具備著接受苦難與生命的包容力。
  • 餘華的《活著》中經典10句話:活著很難,可正是因為難,才有意義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餘華《活著》中的10句經典語錄!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沒有什麼比時間更具有說服力了,因為時間無需通知我們就可以改變一切。生的終止不過一場死亡,死的意義不過在於重生或永眠。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時間。檢驗一個人的標準,就是看他把時間放在了哪兒。別自欺欺人;當生命走到盡頭,只有時間不會撒謊。
  • 哈裡斯曬雞湯:生活的意義就是活著,這很顯然,也很簡單
    哈裡斯曬雞湯:生活的意義就是活著,這很顯然,也很簡單
  • 活著的意義——讀《活著》有感
    一口氣讀完了餘華的《活著》已是半夜1點,好的文學作品就是有這樣的一種魔力,讓讀者不忍放下的魔力。《活著》是一個美女送我的一本書,剛看到名字時就下意識的認為這肯定又是一本講述主人公悲慘命運的小說。確實,《活著》講述了福貴坎坷的一生:富家少爺嗜賭成性,最後賭光了家產,氣死了父親。
  • 活著的意義,只為活著
    活著很容易讀,整個故事的敘述沒有用到一個生僻字詞,所以閱讀起來很順暢,不像有的小說經常因為不認識其中的一些詞語卡殼,不知道這是不是餘華寫作的特點,他的另一部小說許三觀賣血記也是如此。作者說,活著的創作是因為聽了一首外國歌曲,歌曲中述說一個男人經歷萬難,依然樂觀地活著,自己有感,創作了活著這部小說。活著的主人公福貴如歌曲中的男人一樣,多次經歷了人生中最大的苦難,親人一個個離他而去,他依然活著。
  • 餘華《活著》中6句經典語錄,透露正確人生態度,越早明白越好
    《活著》,一本豆瓣評分高達9.4的書,作者是餘華,外界對這本書的評價是:一部充滿血淚的小說,一次對生命意義的哲學追問。有人說:「如果你已經體會過命運的無常,就一定要讀讀餘華的《活著》,因為這本書裡句詞之間,藏著對待人生的正確態度」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體會《活著》中6句最為經典的語錄,來悟出正確的人生態度吧!
  • 福克納毫不「假謙虛」,只會「真傲慢」,他把作家分成五類人
    在這輯中,福克納的談話尤為重磅。訪談前的介紹,猶如作家的「前情回顧」,梳理代表作品,寫出人生概覽,以及受訪背景的小小描繪。福克納「出生後不久,一家人便把家搬至五十公裡之外的牛津,而在牛津,儘管少年時代的福克納是一位如饑似渴的讀者,卻沒能夠掙得足夠的學分,以至於未能從當地的中學獲得畢業文憑。」福克納被讀書耽誤,中學畢業未遂,有點兒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