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克納毫不「假謙虛」,只會「真傲慢」,他把作家分成五類人

2020-12-15 北晚新視覺網

訪談類節目,總能引發一些話題度,帶出很大信息量。甚至,它是很多文娛新聞的信息源,滿足了人們對公眾人物「生活感」的窺探欲。然而,訪談又相當難做,談話總是即時性反應,你根本不知道哪裡會翻車。即使準備大量功課,搞了一堆訪談提綱,受訪嘉賓也不一定按你的「格子」下棋。他們和採訪者常常根本就不在一個棋盤。如何既能問出「大料」,又不至尬聊,既能犀利洞察,又不會當場黑臉,這是很妙的學問。而採訪作家,就更費腦袋。作家是個「奇怪物種」,常清高孤冷,又懷揣不平;動輒反客為主,不按套路出牌,要麼淨說實話,耿直把天聊死。他們大多屬於情商極高,又不屑使用,語言不凡,又話少吝嗇。

《巴黎評論·作家訪談5》 人民文學出版社|99讀書人

「巴黎評論·作家訪談」系列叢書,是世界一流作家受訪的文本凝結。最新的《巴黎評論·作家訪談5》依舊延續一貫風格:深度專業、毒舌幽默,同時提供「現身說法」或「私家指導」。在這輯中,福克納的談話尤為重磅。訪談前的介紹,猶如作家的「前情回顧」,梳理代表作品,寫出人生概覽,以及受訪背景的小小描繪。福克納「出生後不久,一家人便把家搬至五十公裡之外的牛津,而在牛津,儘管少年時代的福克納是一位如饑似渴的讀者,卻沒能夠掙得足夠的學分,以至於未能從當地的中學獲得畢業文憑。」

福克納被讀書耽誤,中學畢業未遂,有點兒費解。這或許說明,作家和學歷高低,從來沒有必然關聯。他加入加拿大皇家空軍,成為實習駕駛員;在密西西比州立大學,當旁聽生,後來成為郵局局長,又因為上班時讀閒書而被解僱。這讓我想到赫拉巴爾這類換工作,就像翻書的作家。「福克納儘管生性靦腆且與世無爭,但仍四處旅行」。本雅明就描摹過「都市漫遊者」與創作間的關聯。

在談話中,你可以覺察福克納自己的文藝觀。如果尼採說上帝已死,那福克納就會說作家已死。對他而言,那個作為肉身存在的作家個體毫無意義。重要的不是誰寫了作品,而是有人寫了作品。「如果我並不存在,某個他人就會取而代之,替我、海明威、陀思妥耶夫斯基,替我們所有的人寫作。」這一觀念表面看強調了雞蛋重要,有雞下了蛋就行。與羅蘭·巴爾特相似,福克納說明作家的署名,一點兒也不重要,它不過是一種結構功能。這一「位置」,誰都可以替代,來填空。福克納把作家姿態擺得很低,他取消了作家自命不凡的根源。

但這也許又是假象,福克納毫不「假謙虛」,只會「真實的傲慢」——即使自負,卻有資本,說得有道理,且是大實話。他不會撫慰評論家的可憐自尊心,對評論不屑一顧,認為討論毫無必要,重要的是自我創造,自我滿意,而非討人歡喜。福克納認為,評論家與作家絕非平等,沒什麼對話可言。「藝術家可要高出評論家一籌,因為藝術家寫出來的作品可以感動評論家,而評論家寫出來的文章感動得了別人,可就是感動不了藝術家。」評論不過是對作品的一種私人標記,換我們今天的話說,就是「打卡」。「評論家其實無非想寫句『吉勞埃到此一遊』而已。」

「藝術家可沒有時間聽評論家的意見……」「我不是文壇名士,只是個作家。說些文壇上的行話,我可不以為是樂事。」福克納巧妙區分了幾組人:真作家與「混圈子」的「活動家」、想當公共知識分子的名士、想貼作家標籤的空想者、互相吹捧的幫閒者。重點不是評論家怎麼覺得,而是作家如何認為。「要不是為了推動情節的發展需要借重血緣關係,我不相信一個想要寫好人物的作家對血緣關係的興趣會超過他對鼻子模樣的興趣。」你會發現作家的不滿,它大概是一切藝術家都想抗拒的——被歸納,被限定,被總結。評論家們的所謂研究「發現」,必然碰到作家的「煩點」。

作家的宗旨是要處理變動不居的活動,與捕捉永恆凝固的瞬間。它決定了作品如何不朽,作家怎樣留下聲名。「用藝術手段把活動——也即是生活——抓住,使之固定不動,而到一百年以後有陌生人來看時,照樣又會活動——既然是生活,就會活動。」這就像「冷凍人」的願景,保留復活的潛在可能。作品能否不朽,在於是否有超歷史、超時空特質,是否抓取了生活的本質(既鮮活又永恆的要素)。

福克納正是從樂趣出發,不經意間建構出小說時空的體系——「約克納帕塔法世系」。《士兵的報酬》是為寫作的寫作,而作家意識到家鄉郵票大小的地方,也可以映射宇宙的整體,世界的本質。只要化實為虛,就能創造屬於自己的自由王國。「把這些人調來遣去,不受空間的限制,也不受時間的限制。我拋開時間的限制,隨意調度書中的人物,結果非常成功。」而這一切在於他找到了法寶——時間的流動。他的小說都建立在這種時間觀上,奠定了一種存在論。

(原標題:訪談中的福克納 「真實的傲慢」)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俞耕耘

流程編輯:u018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相關焦點

  • 福克納:有些評論家把他列入從古至今最偉大的作家行列
    58年前的今天,1962年7月6日,美國文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威廉·福克納逝世。 福克納是意識流文學在美國的代表人物,194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因為他對當代美國小說做出了強有力的和藝術上無與倫比的貢獻」。
  • 最會寫小說的作家之一威廉·福克納,給你的寫作忠告
    最會寫小說的作家之一威廉·福克納,給你的寫作忠告 2020-05-11 08: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福克納:鐘錶殺死時間
    今天是福克納的123歲誕辰。所以,今天就給讀者們介紹這位比卡夫卡和博爾赫斯加一起還難讀的大作家——威廉·福克納——美國文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也是最具現代性的作家之一。1897年9月25日,福克納出生在美國南方密西西比州北部一個種植園主家庭。這對他一生的創作都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 從福克納到莫裡森:在詩意和痛苦間反覆行走
    論文來自包括中國在內的五個國家和美國二十三個州的專家學者,他們運用後殖民理論、美學視角、文化視角對種族、性別、社會經濟以及敘述策略等主題展開兩位作家的互文性研究。希望給廣大外國文學愛好者,尤其是福克納迷和莫裡森迷,以及外國文學學習者和研究者提供一種新鮮視角去重新理解福克納和莫裡森的小說。
  • 不要做傲慢之人!真正能夠讓我們具有人格光輝的永遠是謙虛之德行
    傲慢的人大抵生活的沒有底氣。因為沒有底氣,就裝出一副驕傲的樣子。其實他們自己每天生活的都不踏實,都特別忐忑。因為他們自己也清楚,自己其實一無是處。謙卑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修行。古語有云「謙受益,滿招損」。那麼謙虛到底能受到什麼益處呢?其實也沒有太大的益處,唯一的益處就是不讓大家討厭你!
  • 威廉·福克納:我創作的家鄉如果被抽掉,整個宇宙就要垮下
    福克納:當初我住在紐奧良,常常為了要掙點兒錢,什麼活兒都得幹。我認識了舍伍德·安德森。下午我們常常一起在城裡兜兜,找人聊天。到黃昏時再碰頭,一起喝上幾杯。他談我聽。上午我不去找他。他要工作,不見客。我們每天這樣,樂此不疲。我心想,假如作家的生活就是如此,當個作家倒也配我的口味。於是我就動手寫我的第一本書。我立刻感到寫作確是個樂趣。
  • 真五軸和假五軸到底哪裡不一樣
    數控工具機,也稱作cnc,可分為數控車床和數控銑床這兩個大類,數控車床相對來說比較簡單一些,現在又出來有關數控車、銑複合的這種工具機,應該也是比較簡單,容易理解的。數控工具機根據他的運動方向的多少,也就是在空間之內的自由度的多少,可以分成三軸、四軸、五軸、六軸,對於軸是怎麼定義的呢?
  • 一生「宅」的福克納:人生如痴人說夢,充滿著喧譁與騷動
    我從事這項工作,不是為名,更不是為利,而是為了從人的精神原料中創造出一些從前不曾有過的東西……人類不朽不是因為在萬物中唯有他能永遠發言、而是因為他有靈魂,有同情心、有犧牲和忍耐精神。詩人和作家的責任就是把這些寫出來。詩人和作家的特權就是去鼓舞人的鬥志、使人們記住過去曾經有過的光榮---人類曾有過的勇氣、榮譽、希望、自尊、同情、憐憫與犧牲精神--以達到永恆。
  • 2020年筆會/福克納小說獎揭曉:墨西哥名門之後奪魁
    美國當地時間4月6日,筆會/福克納文學獎官網宣布,墨西哥作家克洛伊·阿里德吉斯(Chloe Aridjis)憑藉超現實主義小說《海妖》(Sea Monsters),從五部入圍著作中脫穎而出,奪得2020年筆會/福克納小說獎,將獲得15000美元的獎金。該獎是美國最大的小說同行評審獎。
  • 高手過招:頂尖作家這樣談論彼此以及自己
    擁有共同的吐槽對象,可能也是「作家訪談」能夠接觸到這麼多精英作家的原因之一吧。福克納的訪談發表於1953年,當時他已經獲得了諾貝爾獎,是毫無爭議的文壇泰鬥。也許是因為地位尊貴,所以福克納對評論家的態度毫不客氣:「藝術家可沒有時間聽評論家的意見。
  • 強大傲慢卻但卑微的星座
    我們總是遇到各種各樣的人,有的年少輕狂,有的傲慢,當然,有的腳踏實地,謙虛有禮。其實,我們身邊有很多人都有能力和資本,但他們卻從不傲慢,而有的人恰恰相反。據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很少有既有力量又有謙虛的人。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那些選擇謙虛星座的強大而傲慢的卻!
  • 高級吐槽與巧妙自誇:頂級作家這樣談論彼此和自己
    也許是因為地位尊貴,所以福克納對評論家的態度毫不客氣:「藝術家可沒有時間聽評論家的意見。想當作家的人才看評論文章,想好好寫些作品的人可實在沒有時間去拜讀……藝術家可要高出評論家一籌,因為藝術家寫出來的作品可以感動評論家,而評論家寫出來的文章感動得了別人,可就是感動不了藝術家。」
  • 活著的意義就是死後無悔——威廉·福克納語錄
    但是任何一個活著的人都不比另一個活著的人強多少——福克納 《喧譁與騷動》我注意到:一個懶惰的人,一個不願動的人,一旦動起來,就會持之以恆動下去,就跟他堅持待著不動時一樣,好像他不喜歡的倒不是動本身,而是開始和停止。好像是有什麼事使得開始和停止看起來很難,他倒會感到有些得意的意味。
  • 《傲慢與偏見》:向最討厭自己的人求婚,這是達西式傲慢
    「傲是無知的產物」----蘇格拉底沒有人不厭惡傲慢的人。可是,有這麼一位傲慢到極致的人,他看不起女性,嫌棄窮人,狠心拆散摯愛好友的戀情,向最討厭自己的人求婚,還一副屈尊降貴的態度。即使自命不凡到如此荒誕,可依舊有無數的人喜歡。他,就是簡·奧斯汀筆下,《傲慢與偏見》中的男主角,達西。
  • 意識流小說閱讀文學巨著威廉.福克納《喧譁與騷動》故事梗概與寫作
    可以說福克納的《喧譁與騷動》是我不自覺地要重複慢閱讀的第一本書,而且確實讀了一遍還想讀。不僅讀了一遍還想讀,而且第二遍第三遍我還是會像第一遍那樣認真不跳躍地慢閱讀。我想這是福克納寫作功底深厚,具有魔力性的一種最直接和最無形的表現。之前卡夫卡的普魯斯特的詹姆斯.喬伊斯的塞萬提斯的列夫託爾斯泰的等作家的著作,我會閱讀會重複閱讀,但是我自己有意識的來重複閱讀的。
  • 許佳:《傲慢與偏見》不是瑪麗蘇小說
    有人可能會覺得《傲慢與偏見》只適合未婚的年輕人讀,覺得故事是關於年輕人的愛情,你怎麼看這個觀點。你覺得成年人來讀這個故事,跟青少年時期關注到的會有什麼不一樣?許佳:我前面說了,小時候是把《傲慢與偏見》當作愛情小說讀的。但是長大之後你再去讀,特別是這一次出於翻譯的原因,非常細緻地去琢磨,就會發現此「愛情」和我們一般認為的愛情小說中的「愛情」非常不同了。
  • 說起電影《傲慢與偏見》,你有沒有想起那個勇敢不屈的伊莉莎白?
    《傲慢與偏見》劇照這部影片主要講述了出生在小資產階級家庭的伊莉莎白和她的四個姐妹,被她們的母親班納特太太寄予著尋到理想丈夫的厚望,作為第二個孩子的伊莉莎白並不想要順從母親的意願,經常會提出許多個不想要結婚的原因來搪塞自己的母親
  • 喝最烈的酒,釣最大的魚,乘風破浪的硬漢——海明威|福克納|...
    在二十世紀的美國小說作家之中,他的作品常常被人們和與他同時代的福克納和斯科特·菲茨傑拉德相提並論。【趙曙合 作品】海明威的四大小說,《太陽照常升起》(1926年),《永別了,武器》(1929),《喪鐘為誰而鳴》(1940),《老人與海》(1952年),加上他出色的短篇小說故事,對現代小說的貢獻遠遠超過斯科特菲茨傑拉德的小說,可以和福克納相比肩。
  • 《傲慢與偏見》:傲慢讓別人無法來愛我,偏見讓我無法去愛別人
    我真不明白,有誰會這麼狠心,不把財產傳給自己的女兒,卻要送給別人。」「催婚代言人」班納特在絮絮叨叨中,表達了對父權社會下限定繼承權的抗議。在這裡,電影人物的聲音實際上取代了敘述者的聲音,在場景轉換和音樂處理中,以隱蔽、含蓄的敘事方式,揭露女性地位低下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