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洋 攝
中新網北京8月4日電 (記者 應妮)準備了一年半之久的舞臺劇《戰馬》中文版將於9月4日在國家話劇院劇場首演。8月4日是舞臺劇《戰馬》中文版倒計時30天的日子,「舞臺劇《戰馬》中文版主角『喬伊』離開排練場」儀式在國話排練場舉行。
劇組首次向媒體公開了5分鐘的排練片段,展示了一戰爆發伊始英國小鎮德文郡的徵軍景象:英國軍隊在鄉郡大量徵用馬匹,主人公「艾爾伯特」的父親「泰德」乘機將「喬伊」賣給了英軍上校尼科爾斯,使得艾爾伯特不得不與他從小養大的「喬伊」告別。一邊是艾爾伯特與喬伊的依依惜別,一邊是喬伊未來的命運未卜。
《戰馬》中方製作人李東說:「國家話劇院引進《戰馬》是一次大膽的嘗試,也是中國的文化環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戰馬》演員多,技能、體能要求高,綜合性強,尤其是它的核心控偶技術,如果不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根本無法完成這樣的作品。因此國家話劇院早在一年半之前就開始了演員的甄選和培訓,期間英國木偶導演曾兩次來中國進行控偶技能的培訓,這麼長時間、大投入的演員培訓安排,是國家劇院前所未有的,而為了製作一部真正的中文版《戰馬》,就必須這麼做。」
事實上,《戰馬》是馬偶和角色和完美結合,舞臺上,馬偶演員就是「馬」,他們像馬一樣思考和行動,而角色演員的表演決定了馬偶的真實程度。記者在4日的探班現場,感覺馬偶在演員操縱下幾乎栩栩如生,嘶鳴、打響鼻、搖頭擺尾、嘚嘚小跑甚至兩條前腿凌空奮蹄等大大小小的動作都可以做到完美。
馬偶的操控由三個演員配合完成,馬頭需要細膩,心臟要表現出呼吸,而腿是動力。「馬的三個演員在表演中是不能通過語言或眼神相互交流的,他們的配合完全依靠馬自身的動作和反應發出信號。比如馬頭抬起時,馬的身體要立刻做出呼吸上的變化,這個時候馬腿也要立刻做出反應。操控時,任何一個人都可以發出信號,三個人整體的反應時間為0.1秒,」中方木偶導演劉曉邑說。
在演員的培訓材料裡,有個小冊子叫做「像馬一樣思考」。其中詳細記錄了馬的身體部位、敏感部位、馬的步態、呼吸、視覺、聽覺和味覺等資料。這是為了要鍛鍊木偶演員的基本功——用馬的思維看世界。這樣的一種訓練一直貫穿在木偶演員的訓練當中,其中,僅僅馬的叫聲,演員們就學習了將近三個月。
從6月1日起,英方木偶導演湯米一直駐紮在排練場,他將木偶演員分為「金木水火土風」六組進行排練。「馬的聽覺是人的200多倍,馬的耳朵是最能反應馬的情緒的,馬對外界的變化很敏感,馬很喜歡有人摸它的脖子,它對熟悉的人的味道能記12年……」,劉曉邑在提到馬的習性時如數家珍。在《戰馬》訓練的一年多時間裡,20名木偶演員每天就生活在馬的世界裡,只要一上馬,這些演員就化身為馬,不再用與人的溝通方式與周圍人進行溝通。這也是中英雙方製作《戰馬》中文版的初衷——要做真正的中文版,而非簡單的引進。
馬偶「喬伊」重約108斤,由藤條、紗布、木頭等製成,造價達360萬,系14個人手工製成。讓馬偶可以呼吸是讓馬偶擁有生命力的關鍵,即使馬在靜態站立時,也可以看出輕微有韻律的呼吸,同時,南非掌上乾坤木偶劇團的而兩位藝術家貝塞爾·瓊斯和亞德裡恩·科勒還為馬設計了細微動作的操控方法,包括耳朵和尾巴的動作。
除了馬偶演員,《戰馬》中文版的角色演員這次也是實力超強。「艾爾伯特一家」由王成陽、于洋、王新軍、李梅共同飾演,艾爾伯特的伯父則由老戲骨杜振清擔綱,而英軍和德軍中兩位重要的軍官「尼科爾斯」和「弗瑞椎克」都來自中戲,一位是畢業多年,一直活躍在話劇舞臺上的章劼,另一位是中戲畢業的實力派演員的韓文亮。此外,法國小女孩「艾米麗」一直是《戰馬》的亮點,中文版中的這一角色由王婧擔綱。除上述演員外,其它演員在劇中的表現也可圈可點,為了熟悉英國的歷史文化背景和軍隊習俗,劇組還特意邀請了英國大使館的武官為角色演員進行了英式軍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