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整編師算什麼,幾十年前清軍武器裝備竟然已經如此厲害

2021-01-08 歷史每天看

就在新世紀到來的第一年,深受苦難的中華大地上又發生了驚心動魄的一幕,一群來自異邦的軍隊悍然入侵北京城,史稱庚子國變。每當我們說起八國聯軍侵華,大都感到無比羞恥。

但是深究其原因,從小在課本裡學到的就是,我們是貧窮落後的農業國家,是以大刀長矛武裝的清軍和義和團刀槍不入的隊伍,來對抗船堅炮利武裝到牙齒的八國聯軍。但是事實遠不是這樣的,反而火器上的差距是雙方實力上差的最小的地方。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八國聯軍與清軍,是兩萬人對十一萬人的較量,將近五比一的人員比,在京津地區僅僅打了五十六天就以清軍的全線崩潰而告終。以清軍的國力在當時全力供給這些軍隊還是綽綽有餘的,就算武器再差也有辦法,差別在於政治,更在於人的思想,一群只知道拍馬屁吸大煙的軍官,帶著吃夠了空餉的大菸鬼,連強盜都打不贏,和正規的現代軍隊作戰,有贏的機會嗎?武器有發揮的餘地嗎?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一個國家遭到外敵入侵而行成不了有效的抵抗,這真是清政府的悲哀。八國聯軍攻城時,還有幫助他們扶梯子的老百姓,由此可見腐敗的清政府軍隊被人民痛恨到了什麼樣的程度。清朝制定出各種酷刑來奴役民眾,吸食鴉片的清軍沒有錢就去老百姓家裡搶東西賣購鴉片,你說這樣的政府和軍隊,沒有人民的支持與幫助能打敗八國聯軍嗎?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清軍與西方列強的戰爭幾乎可以說是每戰必敗,敗必賠款。國家主權一步步淪喪,深知「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清政府開始投入建立新式軍隊。清政府按照德國軍制編練軍隊,武器裝備也從德國引進。到1900年,清政府已有兩支新式軍隊。

當時拱衛京城包括聶士成的淮軍、宋慶的毅軍、袁世凱的新軍和董福祥的甘軍、慶親王奕劻的神機營、端郡王載漪的虎神營,以及直屬九門提督、步兵統領的御林軍總共十一萬人。戰前十年間,光是在天津口岸進口的武器就猛增了八倍,後來清軍的武器裝備讓人大吃一驚,不止八國聯軍裝備了馬克沁機槍,就連清軍也裝備了這個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重機槍,自己仿製的就有三十挺,再加上從德國購買的,火力上一點不比聯軍差。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清軍還裝備了40000隻德國製造11毫米口徑連發毛瑟步槍、英制溫徹斯特步槍和俄羅斯制哈乞開斯步槍。騎兵裝備奧地利產8毫米口徑曼利夏連發騎槍,軍官裝備6發轉輪左輪手槍。清軍還有李鴻章最喜歡的克虜伯大炮一百門,60毫米後裝炮和57毫米速射炮各32門,這兩種炮射速都在每分鐘10發,還有87毫米速射炮和37毫米速射炮。

這些火力已經比抗日戰爭時期國軍一個嫡系整編師還厲害了,連戰後侵華的八國聯軍老兵都感嘆,光看繳獲的清軍裝備,自己都沒見過,哪成想裝備精良的清軍如此不堪一擊。清軍主場作戰可以源源不斷的得到補給,可謂是佔盡天時地利人和。但戰爭打響之後,清軍一如既往的一敗塗地。

一個月不到,大沽炮臺就失陷了。

兩個月不到,天津就落入敵手。

三個月不到,北京就被攻破了。

然後就是大家熟悉的程序:雙方談判——賠錢割地——雙方籤約——敵人撤軍。

相關焦點

  • 孟良崮戰役,國軍王牌整編74師折戟沉沙,而這支雜牌部隊卻大放異彩
    在這樣的背景下,1947年6月份,國共兩軍在山東腹地的孟良崮地區進行了一場十分慘烈的戰役,戰役的結果是國軍王牌中的王牌---整編74師近3萬人馬全軍覆沒,而解放軍華東野戰軍主力遭受重創,不得不轉入短暫的休整期。
  • 聊一聊1946年國民黨整編師的編制情況「1」
    如此沉重的軍費負擔讓國民政府苦不堪言,同時根據美國政府的建議,國民黨決定在1945年-1946年對各軍師進行整編。首先計劃到1946年7月1日,完成第一階段90個3旅6團、2旅4團制整編師建設。 1、國軍整編第1師:1軍整編而成,轄1、78、167旅,中央軍胡宗南系,半美械裝備。 2、國軍整編第2師(未成):52軍整編而成,轄2、25、195旅,中央軍,美械裝備。(2)2師:1948年以整45師殘部等組建,轄211、213旅,中央軍。
  • 解放戰爭中,國民黨軍的「整編師」是什麼級別部隊?一個師幾萬人
    「整編師」是解放戰爭時期出現頻率極高的一個名詞,比如著名的國軍第一王牌張靈甫整編74師。軍不是軍,師不是師,這個稱呼有些奇怪,而在46年內戰爆發前國民黨軍一共擁有58個這樣的整編師。整編師究竟是什麼級別的作戰部隊,一個整編師有幾萬人呢45年日軍戰敗,國共兩軍都擁有超過百萬軍隊,美國方面希望扶植親美的國民黨政府,避免蘇聯勢力深入中國,便以調停人的面目出現,主張國共雙方主動削減軍隊,組成民主政府。老蔣則想利用美方的支持,藉機徹底消滅我軍的軍事力量,從而實現獨裁目的。
  • 國軍五大王牌軍的美械裝備到底有多強?
    作者:音樂傳真 一提起解放戰爭的國民黨精銳部隊,必有這麼一句 「該部隊清一色美械裝備」。國軍五大主力(即整編74師、第五軍、整編11師(18軍)、新一軍、新六軍)更是如此。那麼國軍美械裝備含金量如何,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
  • 整編74師被華野全殲後,粟裕率四個縱隊打國軍這個師,卻損失慘重
    1943石牌保衛戰,18軍副軍長兼11師師長胡璉又率領11師在石牌成功擊退日軍,保衛了陪都重慶的安全。 抗戰結束之後,國民政府對全國軍隊進行整編,18軍被整編為11師,師長胡璉。整編11師和整編74師一樣,都是國軍五大主力之一,全副美械裝備,戰鬥力十分強悍。11師師長胡璉和74師師長都畢業於黃埔四期,也都是陝西人,但是胡璉比張靈甫更加狡猾,為人也更加謹慎。
  • 抗戰時國軍美械師的武器裝備
    抗戰時期,美國根據租借法案,國軍獲得的美式武器裝備中,除了2萬餘輛軍用汽車以外,有1300餘架各類飛機、M3A3輕坦克604輛、36門M-1918式155毫米榴彈炮、481門M-101式105毫米榴彈炮、600門75毫米山炮、300門M-3式37毫米戰防炮、2000門60/81毫米迫擊炮,32
  • 抗戰國軍裝備了大批德式武器,為何在火力上還是壓制不住日軍?
    上世紀30年代,國民黨政府曾經與德國有過一段密切的軍事合作,那時德國不僅向中國出售了大量的武器裝備,而且還向中國派出軍事顧問,協助中國組建了一批裝備精良的部隊,與就那些所謂的通常被稱為德械師。
  • 國軍的13個美械軍39個美械師都有誰?裝備怎麼樣?有什麼戰功?
    1944年8月,駐印軍在內地增援的情況下,擴充為兩個軍,一個是孫立人的新一軍,一個是廖耀湘的新六軍。這兩人原本是新38師和新22師的師長,鄭洞國的新一軍本來就沒有什麼軍一級機構,實際上被史迪威排擠,到現在終於理順了。新一軍和新六軍,作為國軍中的第一批美械部隊,包含了六個師,從裝備到訓練,絕對遠超過國內的任何一支軍隊。這一點讓老蔣很高興,決定擴大美械師的數量。
  • 國軍密訓的德械師是支什麼部隊?張學良看後,頓感收回東三省有望
    1936年12月12日,愛國將領楊虎城協助張學良發動震驚有名的「西安事變」,將蔣介石暫時扣押。扣押蔣介石的13天裡,張學良曾偷看過蔣介石的隨身日記,此後,張學良感覺慚愧汗顏。為什麼看過蔣介石的日記,張學良會產生羞愧感,數次在蔣介石的面前哭得像個淚人。這本日記中,蔣介石到底記錄些什麼內容,會如此觸動張學良。
  • 國軍「德械師」典型標誌:M35鋼盔!抗戰中一共裝備了多少?
    如有一部抗戰電影中,張自忠將軍在殉國前竟然是佩戴著德式鋼盔,這顯然就有悖於歷史事實了。實際上,當時的德式鋼盔數量並不是很多,尤其在全面抗戰前期消耗大半後,即便是國軍中央軍的嫡系部隊也不能人手一頂了。而雜牌軍戴著德式鋼盔,這就更不太可能了。
  • 「德械師」還是「德式師」?簡略了解一下國軍德械師的誕生始末
    1933年德國與中華民國政府加強軍事領域合作,根據德國軍事顧問團總顧問漢斯·馮·塞克特提交的改革建議書,提出在全國完成60個師的整編計劃,準備裝備和訓練60個德械國防師,計劃於1935年開始整軍計劃,第一批整編10個師,原本計劃分三期整編30個師,預計於1938年完成。但由於中國抗日戰爭的全面爆發以及德國改變對華政策、中斷援助而終止,只有部分完成編制。
  • 都用美式武器,美械國軍和美械韓軍相比,裝備差距有多大?
    到解放戰爭時,國軍又從新接收的美械物資及預備裝備中抽出組建美械部隊,美械與半美械裝備部隊共計為22個軍(整編師)64個師或旅,交警部隊18個總隊又4個教導總隊;戰爭中陸續還有美械部隊組建,如不算被殲後重建,國軍在三大戰役前共計美械裝備部隊106個師或旅(註:這些部隊並非純美械裝備)。
  • 一群被遺忘的士兵:清軍等來國軍,國軍等來解放軍,接班換崗
    那裡環境更加難以忍受,高原上,普通人的日常活動都得小心,但哨兵們終日需要背負裝備,巡查防線。賽拉圖哨所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光緒三年,即公元1877年,清朝重臣奉旨平定叛亂,收復新疆,在班師回朝的途中,清軍路過賽拉圖,左宗棠注意到此地的險要,命人建立了哨所。
  • 解放戰爭:國軍為什麼會有「整編師」?跟普通的師有何區別?
    在查閱內戰歷史時,經常看到「我軍殲滅敵某某整編師」這樣的描述。而且整編師並非一些個別的隊伍,而是在內戰時大量存在的。那麼這個所謂的整編師究竟是什麼概念,和國軍普通軍隊裡面的師一級單位有什麼區別?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作戰單位出現呢?
  • 孟良崮戰役:粟裕百萬軍取上將首級,全殲了國軍王牌整編第74師
    解放戰爭時期,整編第74 師充當了國民黨軍重點進攻我山東解放區的急先鋒,時任中將師長張令甫狂妄自大,仰仗是甲種師全副美械裝備,官兵強大的作戰能力,根本就不將我華野放在眼中,採取了孤軍深入的戰術,自行佔據了光禿禿缺水都是石頭,基本上無戰壕可挖,坦克、105mm榴彈炮等重武器無法開拉上去的孟良崮。
  • 蘇聯武器到來前,志願軍精銳師都是什麼裝備?
    上述6個軍中,前3個軍為精銳中的精銳,在解放戰爭中的武器裝備和兵員配置都是非常充實的,入關作戰時一個軍的兵力數就有約6萬人之眾,武器裝備更是關內部隊難以匹敵的。  新中國成立後,這些精銳部隊中的不少骨幹支援地方軍政建設,兵力數普遍有所下降,武器數也略微少些,但依然是當時解放軍中裝備最好的部隊。
  • 位列國軍五大王牌之首的「御林軍」整74師戰鬥力到底有多強?
    整編74師,是位列國民黨軍五大王牌之一的頭等精銳,一直都被認為是全副美械裝備師。但事實並非完全如此,具體回到孟良崮戰場盤點整編74師的裝備,就可以知道,它的戰鬥力到底有多強?正因為如此,74軍算得上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抗戰勝利後,國民黨全軍進行改編,74軍縮編為整編74師。這樣一來,不但編制縮小了,而且老兵的數量也大為減少。除此之外,為應對內戰局面,整編74師還收編了汪偽政府的一些軍隊,導致部隊的戰鬥力大不如前。到了孟良崮戰役開始前,整編74師又增加了3個團,即51旅的153團、57旅的169團、58旅的174團。
  • 解放戰爭短短3年,國軍作戰單位為何迅速擴大,從團、旅擴至兵團
    ▲全面內戰爆發形勢1946年6月全面內戰爆發之初,國民黨軍在軍隊數量、兵員素質尤其是裝備火力方面佔據著絕對優勢,尤其是美式裝備的幾十個師,其火力密度甚至遠超日軍精銳部隊,往往1個整編師甚至8千人的整編旅,就敢於獨立向解放區縱深進行突擊
  • 清軍是因為武器裝備敗給八國聯軍的嗎
    然而這裡存在一個問題:清軍的8萬兵力也是分散在北京、天津等地的,至於義和團所謂的刀槍不入大法其實根本子虛烏有。在京城保衛戰從一開始清軍就是抵抗八國聯軍的主力軍,而義和團幾乎發揮了多大作用。當然即使如此清軍方面依然佔有兵力人數上的優勢,只是這種優勢可能沒有些人印象中那麼大。那麼清軍的武器裝備水平又如何呢?
  • 甲午戰爭時,清軍陸軍裝備到底如何?武器真是奢侈,但歸結:真亂
    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在1894年,那時清政府已經搞了幾十年的洋務運動,國家有中興的氣象,史稱"同治中興"。但是這場中日戰爭,把清政府和洋務派的"強國夢"給徹底打碎了。無論是陸軍還是海軍,清軍都被日軍打得落花流水,用白銀堆砌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大清最精銳的淮軍和湘軍也死傷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