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上先進位造業總產值5年過萬億 西安現代產業布局藍圖繪就

2020-12-22 陝西法制網

每經記者:畢華章 每經編輯:楊翼

產業是經濟競爭的核心動力之一,產業體系的規劃與布局,歷來頗受重視。

西安未來5年的現代產業體系,藍圖已經繪就。

不久前發布的《西安市現代產業布局規劃》,列出了時間表。到2022年,西安將基本形成產業鏈條完整、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的現代產業布局,產業核心競爭力顯著提升。

到2025年,全市規模以上先進位造業總產值超過10000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70%,形成6個以上千億級支柱產業。

屆時,將形成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以及人力資源協同發展、富有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實現建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家中心城市戰略目標。

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 視覺中國圖

規上先進位造總產值5年超萬億

擁有深厚科技資源與底蘊的西安,對產業發展,尤為注重向高端聚焦與發力創新。

在西安市現代產業布局規劃中,高端產業、產業鏈、創新鏈等,是多次出現的關鍵詞,分量頗重。

尤其是,大企業帶動,大項目支撐,集群化推進,園區化承載,形成了清晰的思路。

《每日經濟資訊》記者注意到,西安的產業布局,對支柱產業,新興產業,生產性服務業,以及文化旅遊特色產業,都有規劃。

尤其是具有增強核心競爭力的支柱產業,此次悉數有著安排。

例如持續大熱的電子信息製造業,以及發展勢頭迅猛的汽車業、生物醫藥業。西安歷來佔據優勢的航空航天、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更是無需贅言。

而對新興產業的布局,新基建的風口,為西安帶來諸多利好。

作為「硬科技」發源地的西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的把握,亦是志在必得。

西安將聚焦人工智慧、5G、增材製造、機器人、大數據和雲計算等新興產業方向,把握「新基建」機遇,發揮本地科技、產業和市場優勢。

西安將進一步完善新興產業基礎設施,擴展新興產業場景和應用,以新興產業賦能傳統產業升級,打造西北地區新興產業發展高地。

尤其5G,2019年為國內5G商用元年,2020年開始進入5G建設加速期,市場潛力與產業價值已備受憧憬。

例如銀河證券研報指出,5G網絡是未來5年內信息領域最重要建設項目,投資額有望超過1.2萬億元,且在「十四五建議」中獲明確強調。截至11月底,我國5G基站已超70萬站。

同時,2020年三大運營商的5G資本開支同比大幅增長,佔全年資本開支預算50%以上。並且,2021年預計延續資本開支高增長。

在生產性服務業方面,西安將提升價值鏈繼續做優做強。如現代金融,現代物流,檢驗檢測認證,研發設計,會議會展等。

文旅資源豐富的西安,將培育文旅產業新業態。鼓勵支持跨行業延伸產業鏈條,培育「文旅+」新興業態。並且將以舉辦「十四運」和承辦2023年亞洲杯足球賽為契機,發展體育產業,積極申辦國際體育賽事,促進文旅與體育、健康、科技融合發展,打造賽事名城。

電子信息製造等位列支柱產業

此次的產業布局中,支柱產業的重要性再次凸顯。

其中,電子信息製造業,無疑是關注度較高的產業,包括集成電路、光電晶片、顯示面板等,一系列關鍵詞都是市場熱點。

首先是要數集成電路產業。

西安擁有三星、美光、中興等龍頭企業,發展高端晶片、智慧型手機、新型電子元器件等相關產業,自帶優勢。

規劃提到,將以三星項目為引領,構建存儲晶片設計、製造、封測等完整的產業鏈,建設世界一流高端晶片產業基地,在下一代新型存儲器產業中保持世界領先水平。

西安還有紫光國芯等諸多企業,在智能終端、存儲器、傳感器、物聯網等專用晶片的設計與產業化方面,要持續提升西安集成電路設計規模和水平。

此次西安出臺的產業規劃中,將電子信息製造列為第一大支柱產業,透露出的內涵頗值得關注。

陝西自貿區西安管委會戰略專家、陝西智庫科學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單英驥認為,「西安工業製造業發展從簡單機械製造加工業,向高質量電子信息行業布局,有利於西安經濟朝著高質量發展方向邁進,具有前瞻意義。」

在他看來,西安高校眾多,「985」三所、「211」七所,電子信息製造業列為第一大支柱產業,將吸納更多高層次人才就業,避免人才外流,提升西安的人才競爭力。

「這對西安現有產業而言是一種高價值賦能,有利於西安現有產業升級轉型。」單英驥對《每日經濟資訊》記者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方面,西安的布局也多有體現,例如第三代半導體。

今年以來,第三代半導體概念火熱,對於電子新材料的重視力度陡然提升。對這一風口的把握,西安也是有底氣的。

西安將依託西安瑞聯、陝西電子集團等龍頭企業,重點發展電子級矽材料、平板顯示材料、OLED高純有機材料等,形成液晶單體、液晶中間體等系列高端產品。重點突破碳化矽(SiC)、氮化鎵(GaN)等第三代寬禁帶半導體用新型電子材料關鍵技術……

一核三帶一通道多板塊布局

事關未來多年的產業格局,運籌帷幄自當全盤規劃。其中既包括產業類別,也包括空間布局。

此次的產業發展統籌協調,將使各開發區從產業聚集向能級提升轉變,在空間上逐步形成「一核三帶一通道多板塊」的布局。

《每日經濟資訊》記者注意到,城市空間中心的文旅商貿核心,是規劃所指的「一核」。

作為這座城市最為核心的板塊,主城區中的新城區、碑林區、蓮湖區、雁塔區、灞橋區、未央區等,多年來在文化旅遊、商貿服務上佔據優勢。

此次規劃也將其定位為城市文旅商貿核心區,將優化中心城區的現代服務功能,提升城市品質。

所謂的「三帶」,則是高新技術產業帶,先進位造產業帶,以及文化旅遊產業帶。

其中,西安高新區自然成為高新技術產業帶的引領。其它如航天基地、長安大學城、灃東新城、灃西新城等也被劃入。

此類產業帶將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航天產業、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同時,配套發展5大新興產業及相關生產性服務業。

「一通道」則指,從空港新城連接高鐵新城到國際港務區的國際物流大通道。主要發展現代物流、臨港經濟、臨空經濟。

當然,發展產業,需要綜合考量。

單英驥建議,可以扶持行業內有前景的公司做大、做強、做上市,形成本地優勢品牌。

「向其它城市學習,延伸產業鏈,把加工貿易的『微笑曲線』大部分留在陝西。同時,產品的銷售結算方面建立西安離岸金融結算中心。」他稱。

對於區域與產業的布局,他建議,可通過不同產業園區的連片集中做強,形成產業集群,發揮規模倍增效應。

另一方面,高房價不利於產業集群及產業工人生活,為保持城市擁有更強創新能力,他建議,應保持相對平穩水平的工業及住宅用地價格。

此外他也提到,「現代產業發展方向是,健康、綠色、高效、集約化發展。先汙染再治理的發展模式已成為過去,當下產業轉型發展要將環境保護納入其中。」

每日經濟資訊

作者/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地方「十四五」產業布局路線圖密集浮現 萬億級產業集群將崛起
    記者採訪發現,圍繞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各地紛紛圈定發力重點領域,其中,先進位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成三大主線,包括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生物醫藥產業等在內的一批萬億級產業集群有望加速崛起。在專家看來,「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要起好步開好局。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對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具有巨大引領帶動作用,將成為「十四五」時期地方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 新「西」望 | 補齊這個短板 西安邁向萬億級「強市」跑出加...
    如果說工業興則經濟興,那麼製造業強則工業強。可以說,西安對製造業的高度重視,對產業體系的細緻規劃與布局,才是西安有今日表現的最大原因。2019年12月,西安發布《加快建設先進位造業強市的實施意見》,文件中對西安製造業各領域的區別發展都做了相應的計劃和安排,明確了「五強」目標、「6+5+6」產業體系、6條實施路徑和22條支持政策,為日後先進位造業逆市上揚奠定了基礎。
  • 【最新消息】藍圖繪就!嶗山區14片區控規全部獲批覆
    【最新消息】藍圖繪就!2020年,是上一輪控規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起始之年。全區統籌,優化資源要素配置聚焦全區金融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旅遊產業和大健康產業「四大主導產業」,落實重點功能區用地空間布局。
  • 堅持製造業立省不動搖!廣東「十四五」規劃建議:打造世界級先進...
    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被納入「十四五」規劃建議  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9年,廣東規上工業增加值由3.13萬億元增至3.25萬億元,年均增長6.2%。2019年,先進位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的比重達54.9%和31.5%,比2015年分別提高7個、5.9個百分點。  從數據可以看出,廣東製造業過去幾年保持著強勁發展態勢。堅持製造業立省,是廣東的重要宣示。《建議》明確提出,實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六大工程」,保持製造業比重基本穩定,打造世界級先進位造業集群。  對於製造業的高質量發展,廣東也早已謀劃了路線圖。
  • 重塑製造業新優勢推進新興產業大布局 合肥經開區:積極建設5G產業...
    5 月 18 日,記者從 " 走進安徽國家級開發區 " 系列新聞發布暨集中採訪活動中獲悉,4 月份以來,合肥經開區經濟速度加快,全區規上工業產值同比增長 26.7%。圍繞 " 五高地一示範 " 發展目標,經開區正圍繞前沿科學研究方向,抓緊布局各類創新平臺,推動全區發展進入智能化數位化新時代。經濟復甦 4 月以來規上工業產值同比增長 26.7%從 2000 年晉升為國家級經開區以來,合肥經開區步步為營,連年交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成績單。
  • 謀劃製造業提質增效 廣東推動產業集群再升級
    談製造業:工業機器人產量佔全國29.1%羊城晚報:「十三五」期間,作為製造業大省的廣東在製造業領域取得了哪些成就?塗高坤: 2016年-2019年,廣東規上工業增加值由3.13萬億元增至3.25萬億元,年均增長6.2%。
  • 地方「十四五」產業布局路線圖密集浮現
    記者採訪發現,圍繞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各地紛紛圈定發力重點領域,其中,先進位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成三大主線,包括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生物醫藥產業等在內的一批萬億級產業集群有望加速崛起。在專家看來,「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要起好步開好局。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對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具有巨大引領帶動作用,將成為「十四五」時期地方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 連續3年上榜 建設先進位造業強市西安步履不停!
    連續3年上榜 建設先進位造業強市西安步履不停!西安連續第3年上榜,排在50強的第21位。可以說先進位造業的發展水平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產業發展水平和競爭力。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我市認真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加快構建「6+5+6+1」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先進位造業強市。
  • 「見證貴安2019年·穩中提質」「熱度」看產業發展
    先進位造業平穩發展。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77.24億元,增長9.2%。富士康手機、浪潮伺服器產量分別達到4564萬支和9.47萬臺。大數據產業蓬勃發展。大中型數據中心增加至12個,大數據產業規模達到423.87億元,增長12.7%。電子信息製造業總產值達到258.53億元;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營收完成43.09億元,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20%。現代服務業加速發展。
  • 搶抓「雙區」建設機遇,中山翠亨新區繪就嶄新藍圖
    隨著這批重點項目的落地,翠亨新區以總部經濟為主要業態,以生物醫藥、數字經濟和人工智慧、先進裝備製造和高端現代服務業等為主要產業發展方向的宏偉規劃,正逐步走進現實,翠亨新區距離建設「國家化現代化創新型城市新中心」又邁進了歷史性的一大步。
  • 從「世界工廠」到「先進位造業中心」,東莞實力原來這麼硬核!
    2460平方公裡土地上生活著846.45萬人口(2019年統計數據),4個街道,28個鎮,城鎮化率達到92.10%,「國際製造名城」、「國家文化名城」、「現代生態都市」,這座「世界工廠」正以她獨特的魅力,得到國內和國際讚許的目光。
  •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杭州灣製造業發達基礎!
    、生命健康產業、高端裝備製造業六大先進位造業以及旅遊休閒業、體育產業、專業服務業、新型金融業四大現代服務業。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23.5億元,同比增長12.0%,其中規上工業增加值206.7億元,增長15.2%;完成工業總產值1308.0億元,增長18.6%;完成固定投資400.0億元,增長21.1%;實現財政總收入100.1億元,增長23.1%;籤約各類產業項目總投資400.7億元,圓滿完成去年年初確定的「44321」經濟發展指標,經濟增速居寧波各區縣(市)和功能區第一位。
  • 協調服務業與製造業關係 發展現代產業體系
    為什麼《建議》會提出保持製造業比重基本穩定的要求?與此同時,《建議》還明確提出「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由於服務業和製造業增加值佔據了GDP的大部分(2019年我國二者之和佔GDP比重為81%),那麼,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與穩定製造業比重之間是否矛盾呢?分析和回答以上兩個問題,有助於為協調服務業與製造業的關係、促進我國現代產業體系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和參考。
  • 雲南將打造成全球最大光伏上遊產業基地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學技術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就《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決定》(下稱《決定》),分別介紹了全省先進位造業發展的相關情況和各部門下階段工作計劃。存量變革提升傳統製造業《決定》於7月27日印發,提出重點培育5個萬億級和8個千億級產業的發展思路和方向。
  • 南寧規上中醫藥製造業企業數量排名全區第一
    長期以來,廣西高度重視中醫藥產業發展,廣西統計基本單位名錄庫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1月,廣西共有規上中醫藥製造業109家,佔規上醫藥製造業的73.2%,其中,南寧市規上中醫藥製造業企業數量排名全區第一。
  • 衝擊「中國製造業第一市」,蘇州為何高規格布局生產性服務業
    圍繞這個目標,蘇州已開始系統性地布局,圍繞製造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服務、創造更好的環境,從而進一步優化「新蘇州製造」發展的產業創新生態。藍紹敏說,生產性服務業是蘇州的必然選擇,是賦能「新蘇州製造」的利器,也是蘇州的職責擔當所在,「製造業最發達的地方,理應成為生產性服務業最好的地方。」
  • 廣州南沙大崗崛起先進位造業高地
    早在2017年,南沙區就在其西部組團、大崗鎮新聯圍島區域規劃佔地面積8.21平方公裡的大崗先進位造業基地,計劃構建產城融合、生態低碳的國際一流先進位造業基地,使其成為南沙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核心門戶城市的產業及創新支撐點。
  • 工匠精神 一座製造業大市的堅守與創新
    規上工業增加值達4859.48億元,居全國城市第六位;工業增長穩中提質,先進位造業規上工業比重達到49.9%……在近日的佛山市「兩會」上,佛山宣布了製造業發展的搶眼成績單。紮實邁進經濟總量超萬億城市行列的佛山,詮釋了一座製造業城市應有的擔當。
  • 三人行今日正式過會!西安高新區文化產業再添活力
    這是今年IPO開閘後陝西省第1家過會公司,也是全省第55家上市公司。三人行此次過會成功,為西安高新區資本市場再添生力軍,也為區域文化產業發展再添新活力。規上文化企業83家 西安高新區實現跨越發展科技是硬實力,文化是軟實力。當前,文化產業已成為影響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
  • 佛山「智造」領跑先進裝備製造業
    伴隨傳統製造業的龐大需求,佛山集聚了很多像科達潔能這樣造「母機」的裝備企業,發展迅猛。全球金融危機後,佛山機械裝備產業在「寒冷」中迎頭而上,超越家電製造產業,躍居佛山第一大支柱產業。   去年6月,廣東省委省政府提出在珠江西岸打造「先進裝備製造業產業帶」,目標是到2020年實現2萬億元產值,其中領銜的佛山目標是1萬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