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陽初中數學」微信公眾號,小學、初中、高中同步視頻課程免費看。
「焦陽中小學全科學習」微信公眾號,中小學全科資料免費下載。
「焦陽數學」微信視頻號,每天一道題視頻講解,積跬步,至千裡.
「焦陽初中數學」,高調做公益,安靜做教育。
近日,貴陽一男子與妻子發生矛盾,一氣之下便將怒氣撒在了孩子身上。
他拿起菜刀,當著女兒的面,毫不猶豫地將女兒的作業一一砍碎。
孩子辛辛苦苦寫完的作業,就這樣在爸爸的怒火之下化作碎片。
看著拿著菜刀面目猙獰的爸爸,女兒在一旁無助大哭。
孩子不僅親眼目睹了父母吵架的全過程,還被捲入其中,成了已然瘋狂了的父親的出氣筒。
教育學家尹建莉說:
「你對孩子發的三分脾氣,會對孩子造成七分傷害。」
很多父母都不知道,自己對孩子發洩的情緒垃圾,會對孩子造成多大的傷害。
父母的肆意發火,對孩子來說就是天塌地陷的感覺,父母帶著情緒的那張臉,是孩子內心最深的恐懼。
在父母情緒暴力下長大的孩子,終其一生,都不一定能擺脫內心的陰影。
情緒不穩定的父母
是孩子一生的災難
蒙臺梭利曾經寫過一句話:我們對兒童所做的一切,都會開花結果,不僅影響他的一生,也決定他的一生。
深以為然。
知乎上,看到有關父母情緒暴躁的帖子,網友的回答直戳人心。
「在外遇到任何事情,第一反應都是不能告訴他們。」
「父母情緒反差太可怕了,前一分鐘還玩得好好的,下一分鐘就立刻翻臉,眼睛瞪得特別大地罵人打人。」
更有網友道出:
「情緒化的父母教出的孩子,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內心被擊潰的唯唯諾諾的人,一種是易怒的人。」
父母對孩子的暴力情緒,對孩子的身心都是巨大的打擊。
身體上的傷痛或許會很快恢復,但心靈上的創傷卻可能成為孩子長久的傷疤,是孩子成長路上永久的噩夢。
父母情緒暴躁,孩子難以遇事冷靜;
父母拿孩子出氣,孩子難以樂觀、自信;
父母出口傷人,孩子不會停止愛你,卻會停止愛自己。
現實中父母衝動對待孩子的事比比皆是:
「有一次,我急著帶孩子出門,孩子偏不起床,我生氣地使勁一拉,孩子手脫臼了。」
「晚上叫孩子洗漱,他怎麼都不動,我的火一上來,把牙刷摔成了兩半。」
「孩子讀初中,有一天說我不會當父親,我平生第一次甩了他的臉一巴掌。」
「陪孩子做作業,她不專心,氣得我把她作業本給撕了。」
......
孩子被打過的身體會復原,而孩子心靈所受的傷害,卻是難以想像的巨大,而且影響深遠,這常常是不被察覺和知曉的。
有些孩子甚至會因此出現語言發育遲緩、性格缺陷、心理障礙等問題。
但很多父母都不會把這些問題歸因到自己的情緒控制之上,他們對孩子受到的傷害渾然不知,常常會使悲劇不斷重演,讓孩子心靈之傷雪上加霜。
心理學家說過:
「經常被打的孩子,更容易變得自卑、暴力,不容易和他人建立親密關係,也有生理和情緒上的反應,如胃痛、頭疼以及抑鬱症等。」
父母不穩定的情緒就像一顆定時炸彈,不但讓孩子總是處於恐懼之中,甚至會使得孩子喪失安全感。
而被迫為父母情緒買單的孩子,不僅早早失去了心靈深處的「安全感」,也失去了直面生活的底氣和自信。
情緒穩定的父母
是孩子一生安全感的來源
會教育的父母千篇一律,會管理情緒的父母萬裡挑一。
父母的情緒,決定了孩子的未來。你是什麼情緒,孩子就什麼命。
正如作家周國平所說:
「一個家庭和睦,父母相愛,孩子能在有愛和快樂的氛圍中度過童年。
他的人生就有溫暖明亮的底色,可保心理健康,情商良好。」
有一位老師經過長期觀察得出:
一個家庭幸不幸福都寫在孩子的臉上。
父母相愛,孩子的眼睛會發亮,笑容多,表情都是幸福的;
因為父母關係好,又對孩子關愛有加,孩子的良好情緒就會顯露在臉上。
這樣的孩子長大了,多半是心理陽光健康的人。
有一次,錢鍾書楊絳帶著女兒錢瑗去飯館吃飯,楊絳發現女兒一直盯著其他飯桌的人,楊絳輕聲地提醒女兒:「不要一直盯著別人看,這樣很不禮貌。」
女兒說:「爸爸媽媽,你們看,那家的父母在吵架,那家的父母互不搭理,做他們的孩子好可憐。我覺得夫妻恩愛的孩子很幸運,所以我特別感謝你們,讓我成為幸運的孩子。」
情緒穩定的父母,是孩子一生安全感的來源。
一個感受到安全的孩子,才能在成年後擁有穩定的內心、勇敢地走出家庭,才有勇氣去探索世界,也更有底氣去面對和處理屬於他自己的親密關係。
一個感受到家庭美好的孩子,才能更加懂得如何愛與被愛,更願意付出自己的愛,去愛他人、愛生活、愛世界。
溫和穩定的父母就是照亮孩子人生的一道光。
孩子就像海綿,對我們的態度,總是全盤吸收。我們情緒越穩定,孩子就會越來越優秀。
我們多一點平和的語氣,孩子也許就能多一點安全感。我們的態度多一份積極樂觀,孩子就能多一份開朗豁達。
為了讓孩子有個幸福的童年,我們做父母的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給孩子做榜樣,給孩子一個可以治癒一生的家庭。
育兒等於育己,孩子的成長之路,也是父母的修行之路。
心理學家約翰·高德曼曾說:
「父母情緒積極正面,孩子更有能力處理自己的情緒,耐挫折程度高,社交能力和學業成績也會朝著正面的趨勢發展。」
有過這樣一個實驗:將常常受到父母積極正面的情緒影響的孩子分為A組,將經常受到父母情緒暴力的孩子分為B組,接著,讓所有孩子看四張不同程度憤怒的臉。
結果發現,B組孩子剛看到第一二張時就感覺到人是生氣的,而A組孩子一般從第三張開始才覺察到人在生氣。
這表明:長期生活在父母情緒暴力中的孩子,更容易陷入消極負面的情緒;而在父母穩定溫暖的情緒呵護下的孩子,看待事物更容易積極正面。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父母的情緒裡,藏著孩子認識世界的態度。
控制自己的情緒,是為人父母的必備技能,更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但誰都有情緒不好的時候,誰都有抑制不住自己情緒的時候,家長要做到情緒穩定,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入手。
1.學會冷靜
《正面管教》一書中,曾分享過一個很好的控制情緒的辦法,就是冷靜。
父母跟孩子待在一起的時間最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
不要把工作的壓力,生活的壓力轉移到孩子身上,每天學會清空自己,清空壞情緒,靜下心來想一想。
孩子很敏感,一旦他們感受到你內心的平靜,他們也會變得平靜下來。
不要焦躁,用穩定的情緒為家庭擋住風雨。
只有家長的情緒穩定,家庭氛圍才會好,孩子也才能有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
2.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家長要經常反思: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對對孩子是否有過高的期待和理想化的要求。
比如,孩子必須聽我的、必須學習好、必須及時主動完成作業、必須比鄰居的孩子強......
我們要學會擯棄頭腦中這些不合理信念或不現實的期待,學會鼓勵孩子自己走,在他出現錯誤時為他糾錯,這比為他劃定前行道路來的更有意義。
沒有完美的孩子,也沒有完美的家長。
接納孩子的不完美,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3.父母爭執避開孩子
家長的壞情緒,讓孩子來買單,是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劇。
父母之間發生爭執,一定要避開孩子,不要逼孩子站隊,更不可遷怒孩子,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一場修行,但別讓無辜的孩子成為你自己的出氣筒。
寫在最後:
幼兒心理科普作家黃杏貞說:
養孩子是一場修行,修的是父母們的情緒智慧。
做一個情緒穩定的父母,是每一個家長的必修課。
父母話裡有愛,孩子眼裡才有光。
願我們都能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緒,帶給孩子這一生最好的禮物。
- End -
▍來源:網絡,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