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經常吵架,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別不信,這是孩子的心理陰影

2020-12-12 朗姐育兒說

文 | 朗姐育兒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一個家庭中,最重要的關係就是夫妻關係。

2020的數據顯示:「過去的這一年間,共辦理結婚登記947.1萬對,離婚登記415.4萬對,離結比竟高達43.8%!而且,這個數字還在逐年上漲。」

許多夫妻認為夫妻吵架影響不大,「床頭吵架床尾和」只要家庭能繼續維持下去就行了。但事實卻並非如此,夫妻吵架不僅會使夫妻關係產生裂痕,還會對孩子產生巨大的影響。

初一學生小亞在學校裡總是獨來獨往,不願和人多交流,喜歡一個人在教室裡待著。在一個普通的下午,老師在教室裡發現了企圖割腕自殺的小亞,並立即將他送進了醫院。在和小亞交流後,老師了解到:小亞的父母在家經常當著小亞的面吵架,他的父親是易怒人格,常常一時起怒火,隨後又消下去。對於小亞來說父母吵架已經成了家常便飯。

小亞在父母的吵鬧聲中成長,嬰幼兒時期常因此經常做噩夢,甚至到了十三歲才停止尿床。在恐懼不安的情緒中成長,小亞逐漸產生了自卑心理,他總覺得自己不合群,不敢接觸他人,因此在學校裡一個朋友也沒有,這樣的情況讓他更加沉浸在自己消極的情緒裡。最後,在人際交往的壓力下,小亞不堪重負,選擇割腕。

父母是對孩子影響最深的人,小亞也只是生活中千千萬萬要面對父母吵架的孩子之一,長期讓孩子處在吵鬧、對立的情緒環境中,孩子難免會受到影響。那麼,父母經常吵架,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呢?

一、父母情緒失控,是孩子見過的最可怕的場景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當最親近的人發生爭吵時,孩子產生會害怕、焦慮的負面情緒。同時,父母爭吵的場面也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長期在父母激進情緒中成長的孩子,往往會有自閉、欺軟怕硬、與人溝通困難這樣的性格缺陷。長大以後,更是很難融入集體,更別提進入魚龍混雜的社會當中會有多麼困難了。

二、家長該如何避免在家中發生爭吵?

1. 控制情緒,注重溝通

在雙方情緒炸彈還沒被引爆之前,自己一個人靜一靜,到一個安靜的空間裡對自己的言行進行反思,通過自我反省,想出對應的解決辦法,並及時地和伴侶進行溝通交流冷靜的情緒是溝通的橋梁,一旦雙方都冷靜下來,對吵架事件的分析也會變得清晰,不易再次發生爭吵。

2. 及時轉移注意力

千萬不要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吵架這件事本身,主動去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將其放到自己平時的興趣愛好上,比如說讀書,打球,看電視。一旦注意力有所轉移,怒氣便會慢慢消散。

3. 去開闊的地方走一走

情緒不好的時候不要把自己關在一個小房間裡,這樣只會讓情緒進一步的被放大。多去開闊的草地走一走,呼吸新鮮空氣,當視野變大的時候,心也會變大。

爭吵不是必需的,也不是必然發生的。作為家長,我們要爭取做情緒的主人,而不是被情緒所控制,控制住了情緒,才能好好溝通,並進一步地解決問題。

三、如果無法避免爭吵,家長該如何緩解對孩子的傷害?

1. 當著孩子的面和好

當著孩子的面爭吵,自然也需要當著孩子的面和好。夫妻間要儘量避免長時間的沉默,及時地向孩子展示雙方理智的一面是十分重要的,告知孩子知道父母已經和好,不要讓孩子反覆回憶父母失控的狀態。與此同時,要向孩子解釋爸爸媽媽並不是感情不好,只是思想上有一點衝突,而現在已經完全解決好了,以便減輕孩子的心理負擔。

2. 勇於承認錯誤,向孩子道歉

父母向孩子道歉並不是難為情的行動,父母應該主動向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讓孩子了解到吵架是錯誤的行為,並向孩子道歉,讓孩子認識到父母雙方之前激烈且負面的爭吵屬於父母行為上的錯誤,而不是自己的問題,由此把對孩子心理上的傷害降到最低,儘量消除對孩子造成的消極影響。

3. 不在爭吵中使用身體攻擊、脅迫方式

在夫妻雙方爭吵時,千萬不要對對方或者自己進行身體上的傷害,這樣會讓孩子學到對爭吵錯誤的解決方式,且會讓孩子有恐懼心理。家長一定要記住,暴力行為會對孩子心理造成無法磨滅的陰影,這將是終生無法彌補的。

所有的父母也曾經是孩子,也知道父母吵架對孩子來說是多麼恐怖的一件事。或許生活中有很多無可避免的爭吵,但請在這時多考慮一下孩子,做懂得控制情緒的家長,為孩子提供平穩和諧的家庭環境,讓孩子能夠更好的成長。

(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朗姐育兒說,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孩子是父母離婚之間的羈絆嗎?別拿孩子當幌子,給他們帶來傷害
    如果是一個有缺陷的家庭,那麼帶給孩子的就是無休止的情感空缺,這種空缺是無法用任何的東西去修補的。因為父母離婚,沒有人能夠理解這件事情給給他帶來的感受和影響,長期得不被理解,就會導致他們缺乏安全感,他們無法感受到溫暖、安全。他們的心理上就會有著一定的精神壓力。
  • 父母吵架,是孩子看過最可怕的恐怖片
    知愈心理諮詢專注您的心理健康,為所有的情緒提供一個溫暖安放處,讓您從心遇見自己。都說別當著孩子的面吵架,對孩子影響不好,但氣一上來就不管不顧了。85%的孩子承認父母吵架是自己最害怕的事情,家庭爭論是一個負面又正常的事情,在每個家庭裡都會發生。
  • 夫妻吵架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別讓我們的錯誤影響孩子一生!
    最近我和爸爸因為一些事情吵架,我倆互相不說話,每天和寶寶的視頻聊天也就沒有了,但是表面上寶寶好像沒什麼變化,因為她平時視頻也是自己在一邊玩,根本不聊天,可是當今天她在看寶寶巴士的時候,裡面有關於爸爸的動畫片(大概得意思是寶寶問媽媽,爸爸在上班會想我嗎)這時我看見她把頭轉過去,在偷偷的抹眼淚,瞬間我就淚目了,也許她是怕我看見,也許她知道我和爸爸吵架,她也不會在我面前提起爸爸
  • 《以家人之名》大哥沉默小哥害怕,破碎家庭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九年後,哥哥們回到了新家人身邊,三人終於團聚,但由於原生家庭造成的心理問題仍如影隨形。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三個人選擇齊心協力,在經歷了一番磨難後,他們終於勇敢地走出了過去陰影,讓父母直面了自己的問題,也讓彼此成為了更好的自己的故事。
  • 破碎家庭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大家好我是阿濤,今天分享一下破碎家庭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首先給大家分享一個身邊真實的故事那一年我12歲,是一個農村的孩子有一個小我三歲的妹妹,和很多農村的孩子一樣,父親每年都在外地打工來維持一個家庭的開支,母親每天在做一些農活照顧我和妹妹。
  • 父母一吵架,孩子就變得「懂事」?懂事背後是恐懼心理的表現
    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有沒有發現這樣一種情況,就是當父母發生爭吵的時候,孩子都表現得特別懂事,其實這種懂事只是父母眼中的懂事。之所以孩子會有這種「懂事」的表現,是因為他們對父母的爭吵不知道該做何反應。所以孩子不敢發作,只能隱忍,隱藏著自己的情緒,同時孩子還會有討好父母的想法,他們內心是非常不喜歡父母吵架的,看到父母吵架後會做一些認為會讓父母開心的事來討好父母,從而想讓父母和好。
  • 《以家人之名》熱播:對孩子來說,原生家庭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電視劇主要將的是:遭遇了原生家庭悲痛的三個毫無血緣關係的孩子,與兩位父親,陰差陽錯的成為了一家人的故事。電視劇除了告訴我們,血緣是不能定義親情的感人故事之外,還向我們揭露了如果孩子在一個不幸的原生家庭長大,對孩子的傷害會有多大。三個孩子的原生家庭對他們來說,都存在著一些傷害。
  • 夫妻吵架,丈夫刀劈女兒的作業:情緒不穩定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災難!
    孩子不僅親眼目睹了父母吵架的全過程,還被捲入其中,成了已然瘋狂了的父親的出氣筒。 教育學家尹建莉說: 「你對孩子發的三分脾氣,會對孩子造成七分傷害。」 很多父母都不知道,自己對孩子發洩的情緒垃圾,會對孩子造成多大的傷害。
  • 樂山市實驗幼兒園:這些極易被忽視的「冷暴力」,對孩子傷害很大!你...
    父母吵架了,孩子:「爸爸媽媽……」家長:「別煩我」父母吵架,孩子遭殃,這是最讓孩子覺得委屈的冷暴力。父母吵架了,孩子手足無措的試圖安慰父母,卻被父母遷怒,有的是平白挨一頓罵,有的則是被父母一句「別煩我」推開,再不搭理。
  • 別讓情緒傷害孩子
    本文為糖果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知乎有一個問答,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這是怎麼回事呢?爸爸摔死了我的荷蘭豬,我還能原諒他嗎有一天孩子和自己的爸爸因為一些小事吵了起來,他的爸爸非常生氣,在憤怒的情緒下,把孩子非常喜愛的萌寵荷蘭豬摔死了。
  • 動畫《吵架的父母》:父母「情緒失控」,是孩子看到最恐怖的電影
    通過短片我們看到小女孩看到爸爸媽媽吵架到自己想逃走卻逃不走的整個過程中所展示出來的恐懼心理(表情)比短片開端所表現出來的恐懼感更勝一籌。我們家長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影響也是最為深刻、深遠的;無論是好還是的影響都是會影響孩子或長或短的影響,特別是一些懷的影響甚至更為深刻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困住孩子的一生讓孩子無法釋懷。四、《吵架的父母》這個短片,給我們家長帶來的啟示。
  • 當著孩子的面毀掉玩具,造成的傷害多大?一輩子都忘不掉的傷疤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可有些家長並不懂得了解孩子,用對待大人的標準來要求他們,甚至當面毀掉他們的玩具,給孩子帶了巨大的心理傷害。這種傷害有可能毀掉孩子一生,更可悲的是,很多家長都意識不到自己做錯了。即使已經二十歲了,家人還是會以砸掉他的個人物品來威脅他,強迫他服從父母意願。而每次聽到這種話,阿宇都害怕得發抖,兒時不堪回首的經歷,已經植入了他的人生。家長以毀掉孩子玩具的方式讓孩子聽話,並不是教育孩子,只是在暴力地宣誓權威罷了。家長並不知道,這種暴力的方式,會給孩子帶來孩子多大的傷害。
  • 經常進行「吼叫教育」的家庭,會養出怎樣的孩子?父母別不當回事
    有些家長總喜歡用吼叫的方式對待孩子,認為吼叫能讓孩子乖乖聽話,並且服從自己的安排和指令,只不過經常進行"吼叫教育"的家庭,多半會對孩子產生一些負面的影響,父母別不當回事。①自卑的孩子因為喜歡吼叫孩子,那麼,孩子脆弱的心靈就會嚴重受到打壓,甚至會不斷地矮化自己。蓋因在父母的高壓教育下,孩子的心靈會經常被父母的吼叫"嚇破膽",時間一持久,就會對孩子造成諸多惡劣的影響。
  • 致父母:如何幫助孩子走出單親家庭的陰影?
    那麼,作為一個單親父母,在失去婚姻之際,應該怎樣才能使孩子減少在情感與心理上的痛苦?幫助他們度過人生的重要轉折,儘早走出單親家庭的陰影?美國婚姻家庭治療師,羅伯特·艾伯蒂曾特別針對單親家庭孩子的心理疏導,提出了以下5個建議。
  • 父母教育孩子,這幾句話千萬不要對孩子說,父母一定要牢記
    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經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說一些有對於孩子攻擊的話,其實這可能會對孩子的未來有極其高的影響。在孩子的成長中,孩子們會對世界上的每一種事物都充滿著特別強的好奇心,在這個時候,父母的正確引導對於孩子至關重要,這樣才能讓孩子對於社會的事物有更好的認知,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方法方式是極其重要的,父母如果經常用一些對孩子來說有傷害的話,或者是攻擊性的話,對於孩子影響極大。那麼作為父母在生活中,有幾句話是千萬不能對孩子講的,父母們一定要牢記這幾句話!
  • 經常衝孩子大吼大叫,性格上造成的傷害,遠比父母想像的更嚴重
    有人曾說:「果然親生的孩子就是不記仇,你明明在罵他,他卻一邊哭一邊伸手要抱你,真是哭笑不得!」或許在大人看來這不過是正常的教養,可對於孩子卻是深深的傷害。一、衝孩子大吼大叫,後果真的很嚴重為人父母,最大的願望就是保護孩子健康成長。但在教育孩子的過程過,父母難免會有力不從心和焦慮的階段,這時憤怒上頭往往會消滅理智,從而對孩子大吼大叫,嚴重時還會動手教訓。
  • 5歲男孩一到周五就「肚疼」,父母帶其檢查,醫生:你們離婚吧
    看著父母二人呆愣的表情,醫生解釋道:"你們每天都只顧著上班,回家就吵架,孩子想讓你們陪伴都不敢說出口,他發現只要自己肚子疼你們就不吵架,這才想出了每周五肚子疼的辦法,長期如此更是在心理作用下出現了生理反應,在這樣繼續下去孩子就被你們毀了。"聽了這番話,父母心裡愧疚不已,一番溝通之後,他們下定決心,以後再也不在兒子面前吵架,而從那之後,孩子肚子疼的毛病就再也沒有犯過。
  • 孩子不聽話,最低級的方式是打,最高級的很少有父母做到
    但不管怎麼樣各父母也一定要知道教育孩子最低級的方式是打孩子,那麼最高級的呢?母親因懷疑女兒,竟然將其打死一說到打孩子很多,父母表示打孩子都是為了孩子好,是教育孩子的一種手段,顯然這些父母並沒有意識到打孩子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有多大,且不說心理傷害,就說肉體傷害的事情就屢見不鮮。前段時間有一位母親失手打死了自己的女兒,在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 對孩子大吼大叫?會對孩子性格造成缺陷,值得每一位父母重視
    但是,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會給孩子帶來了潛移默化的傷害,特別是容易讓孩子的性格變得自卑和內向,這是為什麼呢?1、父母經常對孩子吼叫,很容易導致孩子的心理長期得不到尊重,內心充滿恐懼,情緒不穩定,無法接收到有效教育,使孩子成長為一個膽小
  • 《懸崖上的金魚姬》:以愛為名的操控,對孩子的心理傷害不容小覷
    在現實生活中,操控型的父母其實並不少見,正相反,事實上,有很多的父母都在以愛為名對孩子實施操控之舉。這些父母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孩子的身上,希望孩子能夠按照自己為孩子制定的理想的道路發展,如果有人提出質疑,他們的藉口永遠都是"我是為了孩子好"。這樣無限親近的沉重的藉口,壓得他們的孩子喘不過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