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朗姐育兒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一個家庭中,最重要的關係就是夫妻關係。
2020的數據顯示:「過去的這一年間,共辦理結婚登記947.1萬對,離婚登記415.4萬對,離結比竟高達43.8%!而且,這個數字還在逐年上漲。」
許多夫妻認為夫妻吵架影響不大,「床頭吵架床尾和」只要家庭能繼續維持下去就行了。但事實卻並非如此,夫妻吵架不僅會使夫妻關係產生裂痕,還會對孩子產生巨大的影響。
初一學生小亞在學校裡總是獨來獨往,不願和人多交流,喜歡一個人在教室裡待著。在一個普通的下午,老師在教室裡發現了企圖割腕自殺的小亞,並立即將他送進了醫院。在和小亞交流後,老師了解到:小亞的父母在家經常當著小亞的面吵架,他的父親是易怒人格,常常一時起怒火,隨後又消下去。對於小亞來說父母吵架已經成了家常便飯。
小亞在父母的吵鬧聲中成長,嬰幼兒時期常因此經常做噩夢,甚至到了十三歲才停止尿床。在恐懼不安的情緒中成長,小亞逐漸產生了自卑心理,他總覺得自己不合群,不敢接觸他人,因此在學校裡一個朋友也沒有,這樣的情況讓他更加沉浸在自己消極的情緒裡。最後,在人際交往的壓力下,小亞不堪重負,選擇割腕。
父母是對孩子影響最深的人,小亞也只是生活中千千萬萬要面對父母吵架的孩子之一,長期讓孩子處在吵鬧、對立的情緒環境中,孩子難免會受到影響。那麼,父母經常吵架,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呢?
一、父母情緒失控,是孩子見過的最可怕的場景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當最親近的人發生爭吵時,孩子產生會害怕、焦慮的負面情緒。同時,父母爭吵的場面也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長期在父母激進情緒中成長的孩子,往往會有自閉、欺軟怕硬、與人溝通困難這樣的性格缺陷。長大以後,更是很難融入集體,更別提進入魚龍混雜的社會當中會有多麼困難了。
二、家長該如何避免在家中發生爭吵?
1. 控制情緒,注重溝通
在雙方情緒炸彈還沒被引爆之前,自己一個人靜一靜,到一個安靜的空間裡對自己的言行進行反思,通過自我反省,想出對應的解決辦法,並及時地和伴侶進行溝通交流。冷靜的情緒是溝通的橋梁,一旦雙方都冷靜下來,對吵架事件的分析也會變得清晰,不易再次發生爭吵。
2. 及時轉移注意力
千萬不要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吵架這件事本身,主動去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將其放到自己平時的興趣愛好上,比如說讀書,打球,看電視。一旦注意力有所轉移,怒氣便會慢慢消散。
3. 去開闊的地方走一走
情緒不好的時候不要把自己關在一個小房間裡,這樣只會讓情緒進一步的被放大。多去開闊的草地走一走,呼吸新鮮空氣,當視野變大的時候,心也會變大。
爭吵不是必需的,也不是必然發生的。作為家長,我們要爭取做情緒的主人,而不是被情緒所控制,控制住了情緒,才能好好溝通,並進一步地解決問題。
三、如果無法避免爭吵,家長該如何緩解對孩子的傷害?
1. 當著孩子的面和好
當著孩子的面爭吵,自然也需要當著孩子的面和好。夫妻間要儘量避免長時間的沉默,及時地向孩子展示雙方理智的一面是十分重要的,告知孩子知道父母已經和好,不要讓孩子反覆回憶父母失控的狀態。與此同時,要向孩子解釋爸爸媽媽並不是感情不好,只是思想上有一點衝突,而現在已經完全解決好了,以便減輕孩子的心理負擔。
2. 勇於承認錯誤,向孩子道歉
父母向孩子道歉並不是難為情的行動,父母應該主動向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讓孩子了解到吵架是錯誤的行為,並向孩子道歉,讓孩子認識到父母雙方之前激烈且負面的爭吵屬於父母行為上的錯誤,而不是自己的問題,由此把對孩子心理上的傷害降到最低,儘量消除對孩子造成的消極影響。
3. 不在爭吵中使用身體攻擊、脅迫方式
在夫妻雙方爭吵時,千萬不要對對方或者自己進行身體上的傷害,這樣會讓孩子學到對爭吵錯誤的解決方式,且會讓孩子有恐懼心理。家長一定要記住,暴力行為會對孩子心理造成無法磨滅的陰影,這將是終生無法彌補的。
所有的父母也曾經是孩子,也知道父母吵架對孩子來說是多麼恐怖的一件事。或許生活中有很多無可避免的爭吵,但請在這時多考慮一下孩子,做懂得控制情緒的家長,為孩子提供平穩和諧的家庭環境,讓孩子能夠更好的成長。
(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朗姐育兒說,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