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室優秀作品賞析

2020-12-22 騰訊網

凱諾設計室(Canopy Design Studio)基於研究、實際項目而設立,每期6-12人、5-10周,在設計室講師的帶領下,從無到有生成完整方案,基於線上教學,打破地域限制,回歸設計專業基於studio教學的本質,主題涵蓋建築、景觀、城市、藝術、人機互動、用戶體驗設計等領域。新設計室開題請關注凱諾官網或公眾號。

2018天作獎競賽設計室

此文為「2018天作獎競賽設計室」優秀作品賞析。設計室由譚笑、班培穎老師主帶,共選出一份最佳設計獎和兩份入圍獎。

最佳設計獎:周子傲

入圍獎:趙雙 | 胡雪琪

導師簡介

課程簡介

官方解題:

「彼處」與人的記憶、想像息息相關,它可以是「此處」的過去或未來—— 一個記憶或期待中的遠方,亦或是想像中的理想世界。

「彼處」曾充溢於人們的精神生活。亭臺樓閣上,景與匾額交疊起自我與先人的體驗;傳統聚落中,民家土間散發出戶外鄉野的氣息;古典園囿裡,疊石靜池將山海勝境映入居所;山寺佛殿內,造像壁畫將凡塵思緒送至彼岸。「彼處」往往與自然關聯,並擴展了人們感知與思考的維度,也引領了對「此處」的反思與再創造。而隨著現代文明的崛起,人們更多地在意當下,關注此時此地:城市建設抹去土地的故事,斷絕場所與從前的對話;住居開發追逐效率與規模,抹殺人們對理想生活的想像。現代建築一方面孤立自然,使鄉土變成生活中無處安置的遠方,一方面遠離裝飾而投身「本體」,都無意間拋棄了過往人們喚起「彼處」的多種途徑,更失去了反思自身的可能。

導師解題:

喚醒「彼處」,對於建築師來說,是以空間和圍合空間的實體——合而可稱建築——為媒介,向使用者傳達建築師自己對場地精神的理解;對使用者來說,是身處其中,感同身受,被激發出一種超出具體存在的理解、聯想或想像。站在場地和使用者之間,建築師既將無盡的過往引向使用者,又引導使用者創造新的過往。「彼處」即「過往」,建築引導每個人去往的彼處不一定相同,但一定相關。海德格爾用「詩意地棲居」描述了人在場所本身與彼處之間遊移的過程。除了被異化為某些商品和概念的組合,「詩意」實可被作為任何建築敘事的切入口。在海德格爾的論述中,Poiesis,詩意的本源意義是創造和喚醒。To make, an action that understands and continues the world; to reveal, to bring forth into presence. 是指在一種合適的狀態下將自己開放給周圍的世界,而這時,世界的意義會向你綻放。喚醒彼處,就是閱讀場所的意義,回應其本義的召喚。

空間和時間、彼時和彼處的本義,可以是極其模糊的,同時又極其精確。費恩說牧笛的歌聲在草坡上形成空間,圈養住群羊讓它們無法逃離;當光照亮黑暗,牆就害羞的生長出來,它擦去房間的時間,播轉回過去。

本設計室參考了導師本人研究生期間設計課的形式,引導參與的學生根據天作獎競賽的要求創作自己的作品。具體的安排為,老師通過講座向學生講解相關案例,並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案例研究並提出設計概念(案例由老師根據學生提交的作品集進行分配,這一過程需在組內展示並與其他學生交流)。之後,學生根據初步概念,在老師的指導下尋找合適的場地進行設計。中期評圖後進入設計細化和表現階段,最終完成作品。

課程目標

本設計室以天作獎競賽為平臺,通過運用空間、結構、形式、建造、自然等要素,以場所為媒介,在使用者的體驗中重新建立起想像的基礎,連接「此處」與「彼處」,引導一種關乎記憶、想像的精神生活。

最 佳 設 計 獎

周子傲

我的設計是坐落於東京的專為sleep no more等沉浸式戲劇所設計的劇院。通過對米歇爾·福珂的heterotopia理論和羅蘭·巴特的符號學理論以及拉康·雅克的mirror phase的理論研究對設計室題目的彼處和此處的相對性抽象概念進行解讀同時由在建築概念上進行的reflection生成建築的原型。

在東京中心的幾個區,建築物的呈現狀態都可以視為marginal,建築物外牆的大量廣告牌掩蓋了建築本體,所以建築外圍的人們無法感知建築內部的使用方式,功能等等建築本體所應呈現的樣貌,而只能由廣告牌等後現代的虛假透明界面上呈現的文字信息等內容對建築本體進行臆想,然而建築本體的真實狀態卻不得而知,同時由於東京有著高層建築防火分區的法規,造成了每個block之間是由高層建築分隔,與此同時在block內部的建築類型由於日本宅地法規的限制仍為低層建築物,所以高層建築使得block內部的情況對於外面街道的人們來說也是一種鏡中之物的狀態,本設計也由此從表現被後現代虛假透明性狀態所包裹的建築本體出發來詮釋彼此和此處相對的heterotopia和鏡中之物的概念。

建築本體選擇了東京自治區之一的荒川區工業改高層住宅用地中的潛水員訓練塔,為了突出潛水塔作為工業時代的留存下來的原初本體和其周邊被改造成高層的符號包裹狀態,我將其改造為建築的劇場部分,外圈的坡道也同時作為劇情推進的劇場和觀演者還有潛水塔工作人員所使用的通道。同時我將塔本體作為我所定義的具有heterotopia意義的鏡中之物狀態,既視為建築的Ghost所在,而對於遮蔽Ghost並迷惑人們無法看清的後現代虛假透明界面則視為Shell,於是整個建築呈現的狀態則為轉譯笛卡爾的靈肉二元論Ghost in the Shell的狀態。同時為了增加人對所隱藏的Ghost的感知,對於Shell的設計我採用了穿孔鋁板來展現Ghost和Shell的混沌狀態:即為在白天時穿孔鋁板基本視為反射界面,對人來說內部的Ghost為不可感知狀態;在夜間時光源從劇場中發出,穿孔鋁板大部分發生透射,Ghost的狀態愈加清晰,但此時反轉後的Shell的狀態過濾掉了除人對視覺符號外的一切感知,模糊了真實和虛幻的界限,同時人也通過Shell界面的過濾,對建築外側的人和事物來說成為了虛幻狀態;對內側的人來說,外側的人和事物也呈現了相對虛幻狀態,只有人接觸到的事物才具有相對的真實性,此時對劇院中看與被看關係的heterotopia狀態作了詮釋。

然後,為了繼續加強對於Ghost與Shell相對界面狀態的argument,對其相對界面採取了「抖動」策略,意即為Shell與Ghost的相對位置關係的不確定性,表現於外圈橢圓坡道與內圈潛水塔的距離相對性和未被定義為固定moment的Shell,這可理解為人觀看電子屏幕時,屏幕是穩定不變的,但其實屏幕是有刷新率的,人其實是在看閃動著的圖像,圖像並非連續不斷。在Ghost的內部,意即建築本體內部,人可觀察到所謂的「真實」,潛水員在Shell的透射與反射關係的轉換中可觀察到潛水塔舷窗中的「水下東京」,但這一層看與被看關係最終也被Shell和舷窗和水的過濾所模糊了真實性。還有就是由於Sleep no more等沉浸式戲劇需要區分觀眾與演員,所以也對觀眾需要佩戴面具或者特殊衣著來與演員區分做了安排,所以就在多個維度上對虛幻和真實的heterotopia狀態分別作了回應。

入 圍 獎

趙雙

方案是一個日本的別墅,居住著父母和他們的兒子兒媳。他們共存於一個建築中,分享著入口共同等雨的門廊然後就轉頭各自分開,生活的動線隨著地形如水一般向下跌落,直到終點看向遠處的通告玻璃反映著身後的建築,暗示一個隱匿的公共客廳的存在。高聳的三角形公共客廳一直分割兩家的生活,同時又用傾斜的牆壁將注意力向中心這個不可到達的公共性拉扯。(為譚笑老師的設計說明?)

方案的概念源於這張照片。當你通過背後的廊道,一個方向性很明確的空間向前走。來到了玻璃面前。理應透過玻璃,這一本身也是一個明確的指向外面世界的物體,看向窗外時,卻發現玻璃強烈的反射著反向的世界。就好像你尋著線索一步步接近終點(此處),但到了終點你才發現,真正的答案其實在起點?(彼處)。於是方案決定用方向的反轉建立一種迷之矛盾感,來回應此處彼處。

大方向定下來後就開始將概念落實到一個建築上。例如這個向著他走去的此處是什麼?反向的彼處又是什麼?在朝著此處走去的過程中如何隱隱的感到彼處的存在?

於是經過了一些思考後,決定做兩代人的住宅。父母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時候雖然呼籲共享,但有時也會有很尷尬的瞬間。例如婆媳關係之類的。這就需要有一種若即若離,欲擒故縱的感覺。這一步相當於具體化了此處和彼處,可以理解為此處是分割,父母和孩子分開住誰也不打擾誰,然後彼處是共享。但是重點在於方向的反轉以及在此處的時候要感受到彼處在騷動的感覺。

於是,就畫了一個剖面。外表是一個淳樸的方盒子,裡面藏著一個巨大的三角形(共享空間),在默默地作妖。然後兩邊就是被分隔開的兩家人。中間是三角斜牆的原因是,第一斜牆與日常的直牆不同,不同於日常的異樣感是用來暗示彼處的方法。第二斜牆會將兩邊的空間隨著標高的下降,使分割空間越來越小,暗示著共享空間的存在。第三,斜牆使分割空間越來越小,但高度卻越來越高,帶來了空間的變化。

以上這些都是與建築操作沒什麼關係的東西,平時設計往往是卡在這一步,然後陶醉在自己炫酷的概念中無法自拔。這次設計,個人感覺收穫最大的就是稍微解決了一些自己在這方面的問題,也就是概念之後該如何推動方案。把它做完。

第一,每一個操作都要設計過。

這個問題主要是在做三角空間和兩邊的關係時所面臨的。具體做了很多的反面教材就不贅述了,總結起來就是瘋狂問自己:你為什麼要這麼做?他是什麼?這麼做了後產生了什麼?功能是什麼?有很多廢空間怎麼處理?就不管了麼?有時候做一個操作往往是因為這樣做感覺空間變得很有趣,但只是這樣是不成立的。用一位哲人的話來說就是,當我們試圖以概念為原點追問建築中的每一個元素每一個線條的意義時,精確隨之呈現。

第二:功能與空間的氛圍不符合。

想要做一些騷操作就必然會產生一些非方盒子一樣的空間。這其中涉及到高度的變化,比例的變化。這時候不能是做完了覺得這個空間很不一樣,就說好的,要麼你來做臥室吧。每個空間他的比例尺度氛圍自然對應著某個功能,這需要我們思考過再決定。臥室不是擺上床了才發現他居然是個臥室,而是沒有家具,但感覺上應該作為一個臥室,

第三,第一第二點都是廢話,做設計的真正秘訣就是做!瘋狂做!不會做也硬做!以前做方案總想把方案想到完美再做,想畫平面卻還猶豫萬一這個不夠好那平面不是白畫了?其實並不會白做的。當你硬畫平面你突然會發現原來有好多地方你都沒設計,總之是要先做了才能發現問題。

在圖紙方面就是各種圖紙都要明確的表達你的概念,讓人意識到你的有意識的操作。例如平面很明顯傳達了向著此處的方向性,且隨著高度下降分割空間越來越小。同時分割空間和共享空間的比例關係也很重要。小透視用軸對稱的表達,表明兩代人因為習慣不同,同一種空間有著微妙的差異。

入 圍 獎

胡雪琪

設計方向的選擇與設計室一開始的case study有很大關係,第一節課我拿到的案例是研究Piranesi的古羅馬平面,一番研究後發現對城市的感知也是我比較感興趣的話題,就決定以此作為出發點探討「彼處」。在我看來彼處是一種偏差和位移,是真實與想像的糾葛。

設計選址在上海五角場,如今的江灣-五角場地區是多次城市規劃建設的結果,曾經有民族復興野心的大計劃也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中,符號在歷史的博弈中有的留存有的消失。我的操作有點像「拾荒者」,拾取出碎片化的物件、符號,編織成一種新的肌理。

我選擇在立體交通構架下的五角場廣場創造「彼處」,試圖在這個擁有快速人流、車流的場所構建一個相對靜謐的空間。平面上有一個反轉,有兩面性。在廣場散落一些有點紀念碑性質的物件,人走到地下則迷失在雜糅的城市肌理中。

相關焦點

  • 第一個UIUX設計室,優秀作品賞析
    以人為中心的界面設計 此文為「以人為中心的界面設計」優秀作品賞析。設計室由王博老師主帶,共選出三份優秀作品。 導師簡介
  • 茶培訓 | 探尋師資系列——茶藝師資茶席設計優秀作品賞析!①
    茶培訓 | 探尋師資系列——茶藝師資茶席設計優秀作品賞析!展出的作品均來自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和中國茶葉學會聯合舉辦的第六屆茶藝師資培訓班的學員們。他們從詩詞、散文等文學作品入手,結合自身的感悟和體會,設計茶席作品,共同呈現了一場視覺盛宴。
  • 「記錄撫寧•幸福時刻」新媒體作品競賽優秀作品展(二)
    「記錄撫寧•幸福時刻」新媒體作品競賽優秀作品展(二) 2020-12-01 16: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本站優秀模型師seal作品賞析(飛機篇)
    今天給各位推薦的是本站優秀模型師SEAL的優秀作品賞析!
  • 當代名家李國勝作品賞析:閒情逸緻 賞心悅目
    他的畫捕捉到了平常難以留意的自然生機與趣味,品位山水感受意境,作品形神兼備,能夠將自己對自然的感受在作品中展現出來,融入感情,充斥著生活的韻味和風土人情,讓人感受到他畫的就是真實存在的風光。名師李國勝作品賞析一:瑞鶴呈祥千載福 青松展秀萬年春對聯中堂畫 李國勝新品力作仿古山水畫《松鶴延年》人們都希望連年益壽,青春永駐,李國勝老師的這幅《松鶴延年》是一幅以健康長壽為題材的吉祥畫,在民間廣為流傳,《松鶴延年》則更是人們所喜愛的吉祥話題材之一。
  • 賞析|第二十九屆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
    賞析|第二十九屆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 時間:2020.07.21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作者:視聽廣電
  • 寫實動物黑白插畫作品賞析
    寫實動物黑白插畫作品賞析 ▼ 賞析:寫實黑白插畫
  • 杜一帆繪畫作品賞析
    杜一帆繪畫作品賞析 2020-12-12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DIY大賽:原創玩具的感性,膠版類作品賞析(二)
    DIY大賽:原創玩具的感性,膠版類作品賞析(二) 時間:2011-09-01 15:00:00   來源:   責任編輯:ac*欲打的走
  • 漫畫家崔志榮老師作品賞析
    important}漫畫家崔志榮老師作品賞析
  • 兒童畫創意|好玩的撕紙畫教程,動手動腦又好看(內附優秀作品賞析
    作品完成。 更多優秀作品賞析
  • 華哥硬筆隸書作品賞析,0.5紅色水筆書寫古詩詞系列,建議收藏!
    廈門硬筆華哥硬筆隸書作品賞析之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廈門硬筆華哥硬筆隸書作品賞析之王昌齡《從軍行》。廈門硬筆華哥硬筆隸書作品賞析之朱熹《觀書有感》。廈門硬筆華哥硬筆隸書作品賞析之朱熹《春日》。廈門硬筆華哥硬筆隸書作品賞析之高適《別董大》。廈門硬筆華哥硬筆隸書作品賞析之高鼎《村居》。廈門硬筆華哥硬筆隸書作品賞析之劉禹錫《竹枝詞》。廈門硬筆華哥硬筆隸書作品賞析之軾軾《惠崇春江晚景》。廈門硬筆華哥硬筆隸書作品賞析之蘇軾《題西林壁》。廈門硬筆華哥硬筆隸書作品賞析之楊萬裡《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 熱愛盡情揮灑在畫布,俄羅斯女畫家瑪麗娜作品《大地回春》賞析
    一幅優秀的繪畫作品,都充滿了畫家對生活和藝術的熱愛。俄羅斯油畫在世界畫壇上能夠獨樹一幟,全憑層出不窮的優秀畫家們,充滿熱情地揮灑在畫布上,創作出的一幅幅出色的作品。今天,我們來欣賞一下新一代俄羅斯傑出女畫家瑪麗娜的作品——《大地回春》。
  • 壹圖網優質插畫師謝曉衛老師作品賞析
    壹圖網優質插畫師謝曉衛老師作品賞析 壹圖網 優質插畫師 謝曉衛老師作品賞析
  • 多美卡紅白盒模型小車全賞析
    Tomica全圖鑑賞析 第十期 NO.10-1 2016年6月22日,阿斯頓 馬丁正式發布限量版Vanquish Zagato 跑車, 這是與長期合作夥伴——著名的義大利Zagato設計室攜手打造的最新力作
  • 笑臉兔老師作品賞析
    深圳龍飛藝術救助協會藝術總監助理;藏碼畫創始人;正能量兔卡通品牌創始人;荒誕畫派肖像藝術聯盟發起人;荒誕畫派藝術學校校長;2108年被評為「廣州青年動漫家十強」稱號;2019年被評為「廣州最美文藝志願者」稱號出版專著6本,舉辦個人畫展3次,獲獎幾十次,2019入選第十三屆全國美術展覽進京作品
  • 孩子學會閱讀賞析,能讓失敗的作文滿血復活
    所以,要培養孩子的作文能力,必須先提升孩子對作品的賞析能力。可惜很多家長和老師忽略了這一點。所謂胸有成竹,就是在心中早有完整的,美麗的竹子形象,再下筆,就可能畫出優秀的作品。孩子不會賞析作品,寫作文就如同盲人騎瞎馬,走到哪就算哪。寫完之後,就留給老師和大人評價,好也不好,只能聽天由命。
  • 用PPT製作「作品賞析」案例(附源文件)
    ——————此為PPT TIPS 第六篇——————筆者每篇PPT TIPS都會介紹一個案例,案例只是用來說明相應的PPT功能,我們可以針對案例進行演變和拓展,比如筆者今天介紹的「作品賞析」案例,也是可以進行多種演變的。
  • 名畫賞析-梵谷最出名的34張油畫作品
    梵谷最出名的34張油畫作品,詳細賞析割掉耳朵後的自畫像 荷蘭 梵谷作品賞析 1888 布上油畫縱51×橫45釐米 私人藏這幅作於1888 年梵谷最出名的34張油畫作品,詳細賞析這幅作品再次顯示了色彩的和諧——前景呈赭石和橘黃色,中景穿插著幾簇綠色矮樹叢和一片金黃色的田野,遠處露出青山藍天。
  • 國內著名室內設計師溫猛作品賞析
    國內著名室內設計師溫猛作品賞析溫猛-人物簡介:中國美院設計學研究生鄭州市溫猛設計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高級工程師、高級室內建築師在他的大部分作品中,一以貫之地秉承著簡單、含蓄的設計風格,注重結合創意思維的表達力,靈活運用空間和幾何結構,強調對細節的斟酌與把握,從而創造出獨具個性機能與現代美感的建築群落與空間場景,藉此探討並展現出人與建築、建築與空間、空間與文化之間的和諧共融關係。溫猛-代表作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