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出口大陸屢創紀錄 民進黨「兩岸脫鉤論」成笑柄(日月談)
事實再次證明,民進黨鼓吹跟大陸搞「脫鉤」,一如拽著頭髮讓自己離開地面,純屬不可能之事。 民進黨再次上臺之時,曾絞盡腦汁切割與大陸的經貿聯繫,痛下血本砸錢、大手筆給優惠政策,煞有介事拋出所謂「新南向政策」,鼓動臺商「回流」。但從經濟數據觀之,臺灣對大陸的出口依賴度反而更高、對大陸投資更多、臺商對臺灣經濟貢獻度更高。倒是當局鼓吹的「新南向」,出口表現卻一路下探,甚至呈現近10年新低。
-
港臺腔:臺灣對陸出口創紀錄,「脫鉤論」成笑柄
想當年,臺灣對大陸出口佔比39%之際,民進黨就對馬英九當局罵破了嗓子。時任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曾大加責難,稱馬英九不該「把雞蛋放一個籃子裡」。照民進黨當局的邏輯,為何當家4年多時間,一向「反中」的他們反倒更「親中賣臺」?因為跟大陸搞「脫鉤」,原本像拽著頭髮讓自己離開地面,純屬不可能之事。
-
跟大陸「脫鉤」?臺灣慘遭「3連敗」
但就目前的形式來看,民進黨當局所推行的「新南向政策」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 臺灣對東協出口額不斷下滑 「新南向政策」失敗 據統計,目前臺灣對東協的出口額在不斷下降,甚至創下歷史新低。實際上,這已經是臺灣連續3年在東協出口方面呈現下滑的趨勢。倒退的趨勢顯示出了臺灣對東協出口的依賴程度在不斷下降。
-
臺灣對陸出口創紀錄 「脫鉤論」?哪來的勇氣
臺灣地區陸委會聲稱,根據相關統計,在今年11月份,臺灣地區對東協國家和美國的出口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了很大的幅度,兩岸之間的經濟貿易是臺灣地區對外進行經貿交流的關鍵一步,但並不是全部。臺陸委會此番言論明顯就是在自欺欺人。疫情期間,臺灣地區出口量之所以增長了很多,主要就是因為大陸,如果沒有大陸,臺灣對外貿易將出現巨額貿易逆差,今年經濟將難以維持正增長。
-
妄圖跟大陸脫鉤,臺灣對外貿易正走入死胡同
11月20日,美臺在華盛頓和臺北同步啟動首次「美臺經濟繁榮夥伴對話」並籤署備忘錄,民進黨當局將對話稱讚為是一次「巨大的成功」,卻隱藏了臺灣對外經貿的現實——臺灣由於違背市場規律和經濟發展趨勢,對外貿易正逐漸走入死胡同。
-
兩岸關係再不改善,臺灣可能出現經濟鐵鏽區?
昨天上午,參加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的臺灣陸委會前副主委、島內知名經濟學者林祖嘉以《東亞經濟整合與兩岸經濟合作》為題,在臺北會場發表演講,向民進黨當局發出以上呼籲和警示。兩岸經濟非人為因素就可「脫鉤」數據顯示,今年1月-10月,臺灣對大陸(含香港)的出口成長13.7%,佔臺灣出口比重從去年的39.7%提升到43.6%,創下歷史新高;順差達706億美元,成長近19%。如果不計對大陸(含香港)出口,臺灣對全球其他地區出口是衰退3.4%。
-
印度臺企遭搶劫,重創蔡英文「新南向」
導讀:民進黨為了與大陸脫鉤,疏遠彼此之間的經貿關係,鼓勵臺灣投資商前往東南亞地區以東協十國及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家為中心進行投資建廠。蔡英文「新南向」政策本就困難重重,又遇到此事件的發生,更加讓臺灣投資商對此望而卻步。
-
中美經濟「脫鉤」給臺灣帶來機遇
在全球疫情背景下,臺灣對外貿易為何實現逆勢增長究其原因,兩岸之間密切的經貿往來是關鍵。大陸多年來一直向臺灣釋放合作信號,是臺灣重要的經濟交往合作夥伴。而新冠疫情後,大陸經濟在二季度率先恢復正軌,大量進口原材料,為臺灣企業出口創造了良好機遇。
-
臺灣經濟明年會好嗎?四成民眾這麼看
在20~29歲族群對臺灣經濟前景「最看好」,但樂觀指數隨年齡升高而一路遞減。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對島內經濟衝擊已日漸顯現:旅遊業跌至谷底,無薪假成島內「熱詞」,農產品滯銷已經發生。對此,臺灣產業界人士已經倍感憂慮。
-
臺灣民眾開始意識到,臺灣註定無法與大陸「脫鉤」
導語:民進黨當局為了早日實現與大陸的經濟」脫鉤」,提出了一項往東南亞市場進軍發展的「新南向計劃」。民進黨是非常看好這一計劃的實施,並信心滿滿地認為,這項計劃一定會成功。大陸始終是臺灣地區最大市場自從2016年民進黨當局上臺之後,就宣布要實行「新南向計劃」,在這一計劃開放面向的18個地區中,東協與臺灣地區的貿易量最大。民進黨當局自然而然就將東協視作最佳的合作夥伴,但這種高額的貿易往來也只持續了一年。後面的幾年,臺灣地區對東協的進出口量大大減少。
-
臺灣企業家:兩岸經貿交流合作步伐無法阻擋
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 攝 全國臺企聯會長李政宏說,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峰會年會以「面對新情勢,再創新契機」為主題繼續舉辦,充分說明兩岸企業家希望多交流,利用好兩岸企業家峰會這一重要平臺,共同商討如何面對新情勢,抓住新機遇,探索共謀兩岸和平發展更美好未來。 「兩岸關係好,臺灣人民才會好。兩岸越融合,對臺灣同胞越有利。」
-
莫要讓臺灣經濟成了「新南向政策」的「炮灰」
莫要讓臺灣經濟成了「新南向政策」的「炮灰」 2020年12月22日 09:26:00來源:中國臺灣網 這一結果再次引發了關於民進黨當局「力推」的所謂「新南向政策」對臺灣經濟影響的討論和思考。 針對此次騷亂,緯創公司一再強調其為「犯罪」事件,而不是因為勞資糾紛所引發的「罷工」,並始終強烈否認曾經剋扣工資,堅稱他們每月都是根據合約按時向勞務中介公司支付所有款項,用以支付工人薪資。
-
大陸經濟很依賴臺灣?專家:兩岸互相依賴才是真相
臺灣中時新聞網今天發表作者為胡勇的署名文章,摘編如下:在兩岸對抗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任何風吹草動似乎都能激起唇槍舌劍。前不久一組兩岸最新貿易資料的公布就引發針鋒相對的解讀。一方大談臺灣對大陸市場的依賴度創下歷史新高,另一方則聲稱大陸十分依賴臺灣。
-
臺灣無緣RCEP恐與全球脫鉤!回歸一中原則是解方
上述貨品貿易、服務貿易及投資等市場準入進一步開放,預期將可進一步促進外資進駐RCEP投資,深化區域內經貿往來,為區域內企業帶來新商機。自11月初拜登當選後各界論及美國可能重回TPP、RCEP順利於11月15日籤署完成,APEC部長會議亦將重推亞太自貿區(FTAAP),我們已經可以預見明年臺灣將面對新一輪的亞太區域整合。
-
兩岸經濟誰依賴誰?大陸學者:兩岸合作是臺灣保持增長的依靠
盛九元表示,2020年,儘管受到新冠疫情持續蔓延、美國對華貿易戰不斷升溫、兩岸關係態勢惡化等疊加因素影響,但兩岸經貿仍逆勢上揚,成為2020年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亮點和暖色。
-
臺灣經濟學者:兩岸經貿合作創造互惠雙贏
中新網廈門12月9日電 (黃詠綢 彭莉芳)儘管面對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國際形勢複雜多變等諸多不確定因素,「但是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兩岸經貿合作一定可以創造兩岸互惠的雙贏。」臺灣政治大學經濟系特聘教授林祖嘉如是說。
-
煽動文在寅政府與大陸脫鉤,韓媒竟給出藥方:向臺灣學習?
報導截圖報導截圖社論全篇都在煽動文在寅政府要與大陸經濟脫鉤,並在標題上就定下臺灣「完勝」韓國的總基調。社論中,《朝鮮日報》直接援引民進黨當局此前公布的預測數據,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韓國和大陸的預測數據,稱「如果臺灣的預測順利成真」,臺灣2020年的經濟增長率將大幅超過韓國和大陸,在人口2000萬以上的經濟實體中也將登頂世界第一。
-
臺陸委會嘴硬稱「大陸需要及依賴自臺灣進口」?
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9日下午圓滿閉幕,今年因疫情影響,加上臺陸委會日前「提醒」臺灣的與會人士要注意遵守「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相關規範,使得這場兩岸企業界重要活動,不但改採視頻連線會議,且臺北分會場格外低調沒有開放媒體採訪。
-
臺灣經濟持續增長,蔡英文要與大陸「經濟脫鉤」?臺灣或成孤兒
編輯:葉風校對:陳城世界經濟停滯不前,其中最大的影響因素是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很多國家的經濟甚至出現倒退趨勢。那麼,大陸能從臺灣「進口」的,也有半導體產品。妄想與大陸「經濟脫鉤」,臺灣或成亞洲孤兒更難的是,臺灣的旅遊業在疫情中受影響最大。臺灣社會學專家指出,臺灣2020下半年的失業人數很可能會翻一倍。民進黨當局無論如何玩文字遊戲,想要從意識形態上,與大陸完全脫鉤,最後的結果都註定是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