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野戰軍組建,參謀長都是誰?二人開國上將,二人中將

2020-12-12 一壺濁酒論青史

隨著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勝利結束,解放軍進入了全面反攻階段,為了適應新形勢下的作戰需要,著名的四大野戰軍誕生了、

1949年2月,原西北野戰軍改編為「第一野戰軍」,原中原野戰軍改編為「第二野戰軍」,原華東野戰軍改編為「第三野戰軍」,原東北野戰軍改編為「第四野戰軍」。

四大野戰軍將帥雲集,那麼首任的四位參謀長都是誰呢?

第一野戰軍參謀長——閻揆要

1949年2月,第一野戰軍正式組建,彭德懷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張宗遜、趙壽山任副司令員,閻揆要任參謀長,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王政柱、李夫克任副參謀長,張德生任政治部副主任。

閻揆要,陝西省佳縣人,1904年出生,他是黃埔一期生,畢業後任國民軍第三軍騎兵團營長,1927年閻揆要率部參加清澗起義,起義失敗後到楊虎城部從事兵運工作,曾任楊虎城部警衛團副團長、團長等職務。

全面抗戰爆發後,閻揆要歷任八路軍總司令部科長、參謀處處長、軍政處處長、冀魯豫軍區參謀長等職務。

解放戰爭期間,閻揆要歷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參謀長、副司令員、西北野戰兵團參謀長、西北野戰軍參謀長、第一野戰軍參謀長等職務。

新中國成立後,閻揆要歷任武裝力量監察部副部長、濟南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軍事科學院秘書長、副院長等職務。

1955年,閻揆要被授予中將軍銜,1994年3月26日因病逝世,享年90歲。

第二野戰軍參謀長——李達

1949年2月,第二野戰軍正式組建,劉伯承任司令員,鄧小平任政治委員,張際春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李達任參謀長,段君毅任後勤部司令員兼政委。

李達,陝西省眉縣人,1905年出生,他1926年考入的西北軍第二軍官學校(馮玉祥創辦),畢業後歷任馮玉祥部排長、連長、旅部參謀等職,1930年,馮玉祥在中原大戰中失利後下野,李達所在的馮玉祥部被改編為第26路軍,1931年26路軍被派去江西,參加對蘇區的作戰,同年12月,26路軍在趙博生、董振堂、季振同的率領下發動了著名的寧都起義,李達也隨起義部隊加入了紅軍,之後歷任紅軍連長、團長、紅2軍團參謀長、紅二方面軍參謀長等職務。

全面抗戰爆發後,李達歷任八路軍第129師參謀處處長、第129師參謀長等職務。解放戰爭期間,他歷任晉冀魯豫軍區參謀長、中原軍區和中原野戰軍參謀長、第二野戰軍參謀長兼特種兵縱隊司令員和政治委員等職務。

新中國成立後,李達歷任西南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志願軍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等職務。

1955年,李達被授予上將軍銜,1993年 7月12日因病逝世,享年年88歲。

第三野戰軍參謀長——張震

1949年2月,第三野戰軍正式組建,陳毅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粟裕任副司令員兼第二副政治委員,譚震林任第一副政治委員,張震任參謀長,唐亮任政治部主任。

張震,湖南省平江縣,1914年出生,他1930年加入紅軍,歷任紅軍營長、紅一軍團第4師通信主任、紅一軍團第4師第12團參謀長等職務。

全面抗戰爆發後,張震歷任八路軍駐晉辦事處參謀、總務科科長、新四軍第4支隊第8團留守處參謀長、新四軍第6支隊參謀長、八路軍第4縱隊參謀長、任新四軍第4師第11旅旅長等職務。

解放戰爭期間,張震歷任華中野戰軍第9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第2縱隊副司令員、華東野戰軍第1兵團參謀長、華東野戰軍副參謀長、第三野戰軍參謀長等職務。

新中國成立後,張震歷任解放軍總參謀部作戰部部長、志願軍第24軍代軍長兼政治委員、南京軍事學院副院長、總後勤部副部長等職務。

1955年,張震被授予中將軍銜,2015年9月3日因病逝世,享年101歲。

第四野戰軍參謀長——蕭克

1949年3月,第四野戰軍正式組建,林彪任司令員,羅榮桓任政治委員,鄧子恢任副政治委員,譚政任政治部主任,蕭克任參謀長。

蕭克,湖南省嘉禾縣,1907年出生,他1926年報考黃埔軍校錯過了招生期,於是考入了設在廣州的憲兵教練所,不過後來憲兵教練所和其它在廣州的軍事學校一起被併入黃埔軍校,所以關於蕭克到底算不算黃埔生說法不一。蕭克畢業後參加了北伐戰爭,在葉挺部任連長,並隨葉挺參加了著名的南昌起義,之後歷任紅四軍第3縱隊司令員、紅12師師長、紅8軍軍長、紅六軍團軍團長、紅二方面軍副總指揮、紅四方面軍第三十一軍軍長等職務。

全面抗戰爆發後,蕭克歷任任八路軍第120師副師長、晉察冀軍區副司令員、晉察冀軍區代司令員等職務。

解放戰爭期間,蕭克歷任了華北軍政大學副校長、,第四野戰軍兼華中軍區第一參謀長等職務,新中國成立後,他歷任軍事訓練部部長、國防部副部長、訓練總監部部長、軍事學院院長等職務。

1955年,蕭克被授予上將軍銜,2008年10月24日因病逝世,享年102歲。

結語

四大野戰軍的四個參謀長,蕭克、李達是開國上將,閻揆要、張震是開國中將,蕭克的資歷是最深的,在開國上將中排第一。不少人認為四野的參謀長是劉亞樓,其實是不準確的,劉亞樓是東北野戰軍的參謀長,四野組建後劉亞樓由原東野參謀長改任第14兵團司令員。

可別小看四野的兵團,四個兵團除了第13兵團司令員程子華轉入地方沒有參與授銜外,第12兵團司令員蕭勁光是開國大將、第14兵團司令員劉亞樓、第15兵團司令員鄧華都是開國上將。

相關焦點

  • 四大野戰軍的參謀長最後授銜的時候都是什麼軍銜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制度,當時被授予軍銜的有10大元帥10大將和55位上將(後來補授兩位共57位),175位中將(後來補授兩位共177位),8798位少將(後來補授和晉升一共1360位),這些將軍來各個軍中,如果按照解放後期的編制算,基本算是來自於四大野戰軍,那麼四大野戰軍的參謀長被授予了什麼軍銜呢?
  • 第三野戰軍四大兵團司令員,都是開國上將,後來誰的成就最大
    第三野戰軍和四野一樣都是下轄四個兵團,都有四位兵團司令員,但是相對來說,第三野戰軍的四位兵團司令員沒有四野的名氣大,也沒有他們後來成就大。四野的四大兵團司令員有兩位開國上將,還有一位是大將,而第三野戰軍的四大兵團司令員後來全部被評為開國上將。那麼,他們後來的各自成就如何呢?先說第一位,他就是王建安,湖北紅安人,第七兵團司令員。王建安獲得上將軍銜是在1956年,比其他55位上將要晚一年。
  • 授銜時,為何一野和三野參謀長為中將,二野和四野參謀長為上將
    其中,西北野戰軍改編為第一野戰軍,中原野戰軍改編為第二野戰軍,華東野戰軍改編為第三野戰軍,東北野戰軍改編為第四野戰軍。標誌著我軍走向了正規化。 在四大野戰軍中,第一野戰軍由閻揆要任參謀長,第二野戰軍由李達任參謀長,第三野戰軍由張震任參謀長,第四野戰軍由蕭克擔任。
  • 華北野戰軍的三個兵團,司令員都是誰?既有開國元帥,也有上將
    1948年11月,根據全軍整編命令,解放軍野戰部隊改為野戰軍,按照所在地區分為西北野戰軍、中原野戰軍、華東野戰軍、東北野戰軍、華北野戰軍,這就是著名的五大野戰軍。華北野戰軍轄三個兵團,即第一、第二、第三野戰兵團,三個兵團司令都是我軍赫赫有名的將帥。
  • 五十七位開國上將,你知道,排名前十位的開國上將分別都是誰嗎?
    ——雨果 1955年,共有57位戰將被授予了開國上將軍銜,可能熟知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在1955年,元帥共有十位,大將也是十位,而上將,中將,少將,大校,上校,中校,少校等級別的將領就比較多了。那麼,作為軍銜等級排名第三的上將級別,是有57位戰將授予了此軍銜。然而,在這57位上將中,也是有排名的,那麼你知道?排名前十位的開國上將都有誰嗎?
  • 解放戰爭:毛爺爺手中王牌,四大野戰軍第一縱隊,司令員都是上將
    解放戰爭是我國近代史上規模巨大的國內戰爭,四大野戰軍成為我軍取得戰爭勝利,建立新中國的王牌之師,野戰軍的第一縱隊就是王牌中的王牌。各大野戰軍的第一縱隊如同鋒利的尖刀,插入敵人的心臟。四大王牌軍隊,在戰場上所向披靡,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了赫赫戰功。
  • 開國將帥中,最年輕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各是誰
    元帥林彪 在井岡山時期先後任營長、團長、軍長、軍團長等職;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師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野戰軍司令員等職,指揮了遼瀋戰役、平津戰役等重大戰役。
  • 鍾姓威武,有17位開國將軍,一位上將、兩位中將,十四位少將!
    從人口上講,鍾姓人口少於袁姓,不過在開國將軍數量和軍銜上相比袁姓略勝一籌,鍾姓威武,有17位開國將軍,一位上將、兩位中將,十四位少將!那麼鍾姓開國將軍都有誰,有沒有你老鄉呢?57位開國上將中,唯一的鐘姓就是鍾期光上將,他1908年出生,紅軍主力長徵後,鍾期光奉命在南方堅守三年。抗日戰爭爆發後,鍾期光任新四軍第1支隊第1團政治處主任。
  • 開國上將中,這四位將軍同一年被調到紅四方面軍工作,他們都是誰
    紅四方面軍作為紅軍的三大主力軍之一,曾誕生了700多名開國將帥,而在57名開國上將中,紅四方面軍只佔據了10位,紅一方面軍則佔據了31位,在1935年6月18日,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會師後,紅一方面軍有四位將軍被調往紅四方面軍工作,後來這四位將軍都成了開國上將,那麼這四位將軍都是誰呢
  • 57位開國上將中,當過副總理的有幾位,他們出自於哪個野戰軍
    我們都知道在1955年,解放軍實行軍銜制,其中授予上將軍銜的將軍有55人,後來又在1956年和1958年分別補授王建安和李聚奎兩位將軍上將就那些,這57人被稱為開國上將。他們都是對國家和民族有大功勞的人,授予他們上將軍銜十分合適,這是對他們貢獻的肯定。
  • 中原野戰軍7個縱隊司令員,分別由誰擔任兵團司令員?他們都是誰
    中原野戰軍七個縱隊司令員後來都參與了授銜,其中最高的便是大將軍銜,到了1949年2月,中原野戰軍被改編為第二野戰軍,此時的建制也由縱隊編成了兵團,那麼第二野戰軍下轄三個兵團分別由誰擔任兵團司令員?我們接著往下看。
  • 開國將領中,擔任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第一人的將領是誰
    ,177名中將,以及798名少將榮譽勳章。 那麼在這千餘名將領中,能夠在自己所受軍銜中擔任第一人的又是誰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去品讀一下。 十大元帥之首朱德 對於朱德元帥大家恐怕都不會陌生,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者,新中國的開國元勳之一,畢業雲南講武堂,從紅軍時期就擔任司令員,指揮粉碎了國民黨的多次圍剿。
  • 高敬亭被錯殺,多年後他的部下成開國中將,警衛員成上將
    新四軍的四大支隊司令員,只有他沒有活到建國後,只有他沒有軍銜。第二,高敬亭是紅二十八軍的領軍人。我曾去高敬亭故居參觀,當地有關部門在故居門口拉了一條橫幅,紀念紅二十八軍成立85周年。高敬亭是紅二十八軍的旗幟,非常遺憾地被錯殺了,那麼,紅二十八軍還有哪些代表人呢?
  • 安徽的開國將軍有多少?有2上將才能特殊,2中將是王牌戰將
    眾所周知,從1955年開始授銜的1600多名開國將軍中,來自中央蘇區核心地江西省的人數最多,共有327人;其次是湖北和湖南,分別為232人和202人;排名第四的是安徽省,走出了128名開國將軍(一說130名)。開國將軍,多數都是土地革命時期參加革命的。安徽的大別山區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六安和金寨都進入了中國十大將軍縣的行列。
  • 楊姓1955年開國將軍大全:四位上將、三位中將、少將兩位數!
    二、楊得志上將楊得志,湖南株洲人,1980年起,任國防部副部長,解放軍總參謀長,軍委常委、副秘書長和政治委員。三,楊志成上將楊志成,貴州省三穗縣人,他是貴州省唯一一位開國上將,也是僅有的幾位參加過南昌起義和湘南起義的開國上將之一。
  • 新四軍第七師,師長和四個支隊長都是誰?三人開國中將
    這七個師中,第七師兵力最少組建之初約3000人,和其他師都有旅一級的建制不同,第七師一開始只有四個團和一個教導大隊,張鼎丞任師長但是並未到任,所以由皖江軍區司令員譚希林任代師長、師長。第七師經過激烈的對敵鬥爭,根據地和部隊不斷發展,擴編後改編為四個支隊,那麼四個支隊司令員都是誰呢?
  • 四大野戰軍的五虎上將,軍事能力最強的是誰
    賀炳炎,軍中著名的獨臂將軍,賀老總、彭老總的愛將,開國將軍中唯一的準兵團級上將。彭紹輝,又一位獨臂將軍,自平江起義開始就跟隨彭老總南徵北戰,立下了無數戰功,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王世泰,軍事、政工兩手抓,兩手都硬,既能做軍事主官,又能做政委,無疑是一位綜合素質極為全面的傑出人才。在一野這五位名將中,王震綜合能力最強,長期軍政一把抓,資歷也最過硬。
  • 袁姓開國中將,他是「唯一」江西人,兩次任北京軍區政委!
    這在開國將帥中,確實是少有的一位,他是政委專業戶,擔任過八路軍教導二旅政委、7縱政委、12縱政委、49軍政委、40軍政委、北京軍區政委、濟南軍區副政委等。在袁姓開國中將中,他是唯一的江西人,其實袁姓總共有11位開國將軍,其中有兩位中將,那麼江西籍的袁姓開國中將來自哪兒呢?他是誰?帶著疑問,小編和你一一道來,他就是袁昇平中將,這個名字似乎大家很熟悉。
  • 第一位去世的開國元帥、大將、中將、少將分別是誰
    生老病死,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誰也難以改變的自然規律,但是面對別人的離世,相信誰也難以擺脫悲哀的情緒吧。開國將帥們功勳卓著,他們的離世,自然也使得人們寄託更多的追思。那麼,在首批授銜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中,第一個去世的分別是誰呢?開國十大元帥中,第一位去世的是羅榮桓元帥。羅榮桓是一位高級知識分子,卻在動蕩的年代投筆從戎,參加了革命。
  • 袁姓威武:開國將軍十一位,兩位中將,九位少將!他們都是誰?
    袁姓威武:開國將軍十一位,兩位中將,九位少將!他們都是誰?袁姓,人口在全國姓氏中排名第33位,人口約有730萬,雖然袁姓人口不多,不過袁姓誕生了鼎鼎大名的袁世凱,袁崇煥、袁紹等,三個人中,就只有袁世凱問鼎帝王寶座,也是袁姓唯一的帝王。袁世凱是一個很有爭議的歷史人物,但是回過頭看看,我們每個人都不會那麼完美,袁世凱、袁崇煥、袁紹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