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檢察機關受理民事申訴持續上升 如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

2020-12-22 中國經濟網

當前,一些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政策落實不到位等問題,在平等保護產權、平等參與市場競爭、平等使用生產要素等方面還有差距。12月7日舉行的全國檢察機關貫徹實施民法典工作會議明確要求,檢察機關在監督履職中,對包括國家、集體、民企在內的各類民事主體要一視同仁,不能基於身份不同而在司法上有差別對待,促進落實平等保護。

近年來,一些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所謂「三座大山」:市場的「冰山」、融資的「高山」、轉型的「火山」。這些困難和問題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就包括政策落實不到位、有偏差,在使民營企業獲得平等保護產權、平等參與市場競爭、平等使用生產要素等方面還有差距。

民法典將於明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貫徹實施民法典,就要將平等保護貫穿於法律監督過程中。

記者從12月7日舉行的全國檢察機關貫徹實施民法典工作會議上了解到,以貫徹實施民法典為契機,最高檢將進一步做強民事檢察工作,促進落實平等保護。

日前,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布一組數據:近年來,檢察機關受理民事申訴持續上升,去年受理14.2萬件,同比上升達23.9%。

遇到司法不公怎麼辦?申請監督。按照相關規定,對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調解書,認為民事審判程序中審判人員存在違法行為或民事執行活動存在違法情形的,當事人都可以向人民檢察院申請監督。

這次會議明確要求,檢察機關在監督履職中,對包括國家、集體、民企在內的各類民事主體要一視同仁,國企、民企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不能基於身份不同而在司法上有差別對待。對民營企業負責人「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訴的不訴」,就是促進落實平等保護。

據了解,近年來,檢察機關的監督案件數量也呈逐年大幅上升的特點,民事虛假訴訟監督力度加強。以2019年為例,檢察機關提出民事抗訴5103件,同比上升29.8%;提出再審檢察建議7972件,同比上升95.1%。

民法典規定「民事主體的財產權利受法律平等保護」。然而,涉民營企業案件刑事「掛案」,既不移送審查起訴,也不撤銷案件,怎麼可能讓市場主體放手發展?

對此,最高檢將會同公安機關開展新一輪「掛案」清理,消滅存量、遏制增量。加大刑事立案和偵查活動監督力度,堅決防止和糾正違法立案,違法採取查封、扣押、凍結等偵查措施和強制措施,依法保護自然人和各類組織的財產權、人身權。

最高檢負責人指出,要妥善處理刑民交叉案件。在辦理涉及民事法律關係的刑事案件時,要全面分析案件不同法律關係、司法政策導向等因素,準確把握罪與非罪的界限,防止機械司法。對於民事欺詐行為、合同等債權糾紛案件,要實質性研析涉案法律關係、當事人法律行為及其主觀故意,不能簡單化認定或不認定「刑事詐騙」「合同詐騙」,防止通過刑事追訴插手民事糾紛,違法進行公權幹預而損害當事人合法權利,減損、限制公民的民事權益。

最高檢負責人表示,對於那些表面上打著「民事交易」「經濟糾紛」旗號,實質上構成犯罪的,必須依法追訴,最典型的就是以民間借貸掩蓋的「套路貸」犯罪。對民營企業及其負責人涉經營類違法犯罪的,依法可不予刑事追訴的就不捕不訴,但要向有關主管部門提出依法給予經濟處罰的檢察意見。

此次會議還透露,民事案件中,不支持監督申請佔比很大。對此,最高檢明確,要充分運用公開聽證,依照民法典加大釋法說理力度,引導當事人認同正確裁判,促進案結、事了、人和。

今年10月份,最高檢發布《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聽證工作規定》,全面推行檢察聽證制度,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司法公正,增強司法公信力。其中,民事訴訟監督案件被納入檢察聽證的範圍,並且按要求公開舉行。

據了解,最高檢正依據民法典修改民事訴訟監督規則,進一步暢通司法救濟渠道,保障當事人行使申請監督權。對爭議性很大、當事人不易接受檢察決定的案件,原則上都要公開審查、聽證辦案。通過推動案件繁簡分流,嚴格規範適用中止審查,最高檢要求各級檢察機關真正做到「簡案快辦」「繁案精辦」「積案清零」。(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李萬祥)

來源:經濟日報

相關焦點

  • 民企對公安機關立案決定有異議,如何向檢察機關請求監督?權威回答...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非公經濟發展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為推動非公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根本指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促進非公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依法保護非公企業的合法權益,支持非公經濟健康發展是堅持和完善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要求,是檢察機關的重要責任。
  • ...破壞疫情防控各類犯罪!全區檢察機關提前介入涉疫犯罪案件238件
    5月20日,自治區檢察院召開新聞發布會,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區檢察機關嚴厲打擊破壞疫情防控的各類犯罪,積極辦理涉疫領域公益訴訟案。截至5月19日,廣西檢察機關共提前介入涉疫情犯罪案件238件286人。新聞發布會現場。
  • 雲南檢察機關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檢察產品
    做優做實刑事檢察 做強民事行政檢察 做好公益訴訟檢察雲南檢方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檢察產品建立入額領導幹部辦案定期通報機制;藉助「外腦」智慧,組建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檢察專家諮詢委員會……記者近日在雲南省人民檢察院採訪了解到,雲南檢察機關做優做實刑事檢察
  • 1至7月批捕涉疫刑事犯罪5797人 一文讀懂2020年上半年檢察工作重點...
    7月初部署涉非公經濟控告申訴案件專項清理。辦好職務犯罪案件受理監委移送職務犯罪8859人針對監檢銜接規範辦案,堅決落實互相配合、互相制約要求。1至7月,受理監委移送職務犯罪8859人。已起訴7954人,不起訴397人,退回補充調查3020人次,退補率同比減少4.3個百分點。
  • 最高檢發布檢察機關野生動物保護公益訴訟六起典型案例
    庭審中,湘陰縣檢察院聘請全國知名野生動物專家作為專家輔助人出庭,就獵殺小天鵝對環境破壞程度、生態的損害及修複方式、費用、保護生態環境資源等方面發表專家意見。2018年9月18日,湘陰縣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判決,支持了檢察機關提出的全部訴訟請求。
  • 不讓農名工「憂酬煩薪」檢察機關兩年為農民工追討欠薪3.4億餘元
    最高人民檢察院新聞發布會現場 最高檢供圖據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委員、第一檢察廳廳長苗生明介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檢察機關受理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案件總數下降幅度較大,1至11月,全國檢察機關共受理審查逮捕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
  • 鄭海泉 張元琦:基層檢察機關優化營商環境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
    檢察機關依託檢察職能,依法依規保障市場主體的權利,嚴格杜絕權利的濫用,維護法律的正常運行,確保企業、公民的合法財產受到法律保護,創造良好的生產經營環境,可以有效降低投資者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增強交易過程中的可預測可能性,可以培養吸引投資者優勢與核心競爭力,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順利進行。
  • 2019年檢察機關加強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工作情況
    保護智慧財產權是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需要,也是中國履行國際義務的需要。檢察機關從1999年起訴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不足200人到2019年1.1萬餘人,增長了56倍之多。案件量激增究其原因,既有國家經濟長足發展和法律制度不斷完善的緣由,也有執法司法機關持續加大打擊力度的因素。檢察機關作為智慧財產權保護的重要職能部門,在其中也發揮了應有作用。
  • 2019年度檢察機關保護智慧財產權典型案例
    檢察機關還督促被不起訴人主動向智慧財產權權利人履行民事賠償5萬元,取得了權利人諒解。不起訴後,豐臺區人民檢察院制發檢察意見書,將被不起訴人的侵權違法行為移送豐臺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審查處理。11月18日,豐臺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法對被不起訴人作出了沒收侵權商品,並罰款近80萬元的行政處罰決定。
  • 江蘇檢察機關三年來批捕162人
    今天(12月22日),記者從江蘇省檢察機關依法保障和促進安全生產工作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2018年至今年10月,江蘇全省共受理審查逮捕危害安全生產犯罪案件165件316人,其中批捕87件162人,不批捕75件150人。受理審查起訴1540件2355人,其中起訴1258件1801人,不起訴163件311人。
  • 全方位開展檢察機關公開聽證活動——讓公平正義看得見
    本期繼續為您講述茂名檢察近年來的創新舉措、創新成效,請查閱。茂名檢察創新工作報告系列之三全方位開展檢察機關公開聽證活動讓公平正義看公開聽證是檢察機關提升司法公信力、實現辦案「三個效果」有機統一的重大舉措和有效途徑,也是檢察機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有力實踐。
  • 「玉龍檢察模式」助推麗江生物多樣性保護
    12月22日,麗江玉龍納西族自治縣人民檢察院召開「檢察監督助力生物多樣性保護 共建和諧美好家園」主題新聞發布會,發布玉龍縣檢察機關充分發揮監督職能,採取多項措施助力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工作情況,表明了檢察機關依法打擊犯罪,切實保護生物多樣性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舉行「公益訴訟守護美好生活--兵團檢察機關開展...
    兵團農牧團場大多處於沙漠戈壁邊緣,生態狀況極為脆弱,保護好生態環境和生態資源,對國土生態安全、生物多樣性及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兵團檢察機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重點開展生態環境與資源保護領域公益訴訟。
  • ...長江經濟帶11省市檢察機關合力打擊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等犯罪
    今年,長江經濟帶11省市檢察機關加強對非法採礦、汙染環境和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製品等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的打擊力度,辦理案件數佔總案件數的77.36%。長江經濟帶11省市檢察機關還開展了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專項立案監督。
  • 前沿|海洋檢察:參與海洋治理 延伸檢察職能
    海洋檢察的理論定位  浙江省檢察院檢察長賈宇介紹,海洋檢察是近年來浙江沿海檢察機關向海洋領域延伸檢察職能、參與海洋治理過程中提出的術語。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林喜芬表示,當前海洋檢察需解決三方面的理論命題:一是海洋檢察規範力度嚴重不足,如對涉海犯罪的刑法規制、刑事程序規範、檢察機關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的主體依據等均存在盲點;二是要從整體上發揮海洋檢察制度的作用,注意合法性、有效性和延續性,做到可複製、可借鑑並反覆適用;三是要通過加強理論研究探索海洋檢察創新發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 檢察公益保護"浙江模式":整改為主,賠償修復勞務代償為輔
    正義網北京5月23日電(記者於瀟 見習記者單鴿)在浙江,縱觀檢察機關的公益訴訟實踐,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全面實施前的探索和全面實施後的穩步推進。伴隨著在生態資源和環境保護、食品藥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英雄烈士保護以及其他新領域的破題與積累,檢察公益保護的「浙江模式」逐漸形成。
  • 關注丨湖北省檢察機關發布司法為民「八件實事」典型案(事)例
    2020年1月7日,紅安縣檢察院向申訴人江某乙發放司法救助金7萬元,申訴人表示對檢察機關的處理結果表示接受,並籤訂了息訴罷訪協議,承諾不再因此事上訪。 【典型意義】 本案系檢察機關在辦理申訴案件過程中主動運用公開答覆和司法救助推動申訴人息訴罷訪的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