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王朝已經離我們很多年了,我們對一段歷史,一個人物的了解,只能從一些史書以及野史當中得到一些蛛絲馬跡,當然這很多內容就難辨真假。其中就有對漢代開國皇帝漢高帝(祖)劉邦不友好的評價,說他是「流氓」,那麼它到底有多「流氓」呢?今兒我們就來聊聊這個問題。
影視劇劉邦形象,出身於市井的劉邦和一隻狗狗在一起,很多文化人對他的出身是看不起的
劉邦的「流氓」與個人的生活作風問題似乎關係不大
在現代意義當中,流氓指的是那些在處理男女關係當中表現拙劣的人以及產生的行為。但是對劉邦的這一評價,更多的是說他在行事作風處理問題,以及他的出身等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劣跡或者薄弱環節。
「尿儒冠」可能是說劉邦流氓的最有力佐證,至少說明他得罪了讀書人,那麼讀書人手裡的筆及他們的嘴巴就變得更加厲害
在一些野史當中,描述過劉邦幹過一件非常影響惡劣的事情叫做「尿(溺)儒冠」。尿(溺),就是尿尿;儒,就是儒生,也就是所謂的讀書人;冠,讀書人的帽子。
劉邦本身是一個沒有什麼文化的,他出生於市井草莽,所以他對於那些附庸風雅的讀書人恨之入骨,而為了羞辱讀書人,劉邦就會在朝堂之上或者大庭廣眾之下,把讀書人頭上戴的帽子摘下來扔到地上,然後往帽子裡面尿尿。當然,這種行為極其惡劣,影響極壞。那麼劉邦自然和具有著書立說,修史的讀書人之間的對立關係就更加尖銳,那麼讀書人捕風捉影,添油加醋來噁心劉邦就很好理解。
劉邦的市井混混形象
當然,這個故事在我看來或許不存在,只不過劉邦對於讀書人的藐視或許是存在的,劉邦在推行的某些政策上面可能傷害了讀書人的利益,那麼讀書人變著法子來噁心他,給他杜撰故事,敗壞他的名聲的事兒就真幹得出來。這個故事現在被大家還拿出來講,那麼他的這個行為本身就夠得上流氓的標準。
為了自己逃命,不顧骨肉親情。這個故事從人品上來敗壞劉邦
這個故事大致的意思是說,劉邦和項羽的交戰過程中失敗了,劉邦就駕著馬車載著自己的妻子女兒逃跑,但是由於車上的人太多,車行走緩慢,在十分危急的情況下,劉邦竟然將自己的女兒推下車,然後自己逃跑了。這個故事在現實當中可能也不存在,但是漢朝的文人能將這個故事塑造出來,足以敗壞他的人品,讓他失去德行,那麼這也看作他是流氓的表現。
劉邦似乎不顧兒女親情
兩軍交戰,劉邦不顧及自己父親的安危,顯得薄情寡義,寡廉鮮恥
這個故事也是說劉邦和項羽在交戰,項羽為了掌握戰爭的主動權,他派人將劉邦的父親抓過來,然後拉到城頭上面,讓士兵用刀架在劉邦他父親的脖子上,然後向對面的劉邦喊話,項羽說你的父親在我手裡,你要不投降的話,我就將你的父親殺掉。
劉邦的父親被項羽捉住,劉邦不為所動
項羽拿劉邦的父親要挾劉邦,劉邦不以為然
當然,面對這樣的情勢劉邦不為所動,他還說過這麼一番話:我劉邦和你項羽曾經拜過兄弟,我的父親也是你的父親,要殺要剮,悉聽尊便。劉邦用一種潑皮無賴的手段,讓項羽對他的這種威脅起不到任何一點效果,很多人為劉邦的這個作為就是小人就是流氓,不顧及父子親情,顯得寡廉鮮恥,這個故事也被認為是劉邦流氓的一種表現。
結語
平心而論,劉邦能夠打敗強大的項羽,能夠將韓信、張良、蕭何、樊噲等人靈活自如地運用,能夠指揮千軍萬馬打仗,並且建立強大的漢王朝,說明他肯定是有能耐的,能混到皇帝這個份上,他的學識和水平,他的肚量肯定不會小,所以說劉邦流氓這種論斷基本上是靠不住的。
劉邦在駕馭漢初三傑,在用人以及戰略眼光上,很難說他就是一個市井潑皮
只不過他在當了皇帝的過程中,由於自身的學識水平以及地位,並且為了維護他的利益,他對於那些經常在他耳邊說三道四的文人或許看不起,有時候在一些行動上可能傷害了文化人的心,損害了他們的利益。在這種情況下,不排除當時的文人為了打擊報復,通過自己手裡掌握的筆和紙以及產生的影響力,對劉邦進行污衊,從而讓劉邦在後世沒有一個好名聲。
(酉水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