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農商行金融扶貧顯成效
本報首席記者 梁文豔 通訊員 王冉 閆澤峰報導
在山西省五臺縣陽白鄉陽白村老孟的葡萄大棚裡,綠油油的葡萄葉子綴滿枝頭,紫紅色的「玫瑰香」葡萄藏在綠葉間若隱若現,誘人品嘗。靠著租種陽白現代農業循環園區的大棚果蔬,年過半百的老孟實現了家門口就業,今年前半年純收入2萬元,一點也不比外出務工差。
陽白鄉陽白村位於五臺縣西北部,當地土層深厚,氣候溫和,光照充足,地下水豐富,具有得天獨厚發展畜牧和農產品的有利條件,素有「梨果之鄉」「糧倉之鄉」的美稱。
陽白現代農業循環園區就是該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農民企業家孟福鎖一手創辦的。2005年,時任陽白村村委會主任的孟福鎖,針對當地水源、土質、環境等優勢,利用自有資金開始了酒廠的籌建。在購進原料、組織生產時,遇到最棘手的問題是資金嚴重短缺。
當時的五臺農信社「雪中送炭」,及時提供貸款150萬元幫助解決流動資金,保證了正常生產。說起五臺農商行的幫助,孟福鎖激動地說:「在我企業一遇到困難時,出現在我面前的就是農商行的人。所以,我看見農商行的人最親!」
孟福鎖說,他的酒廠從籌建到生產、從管理到發展,五臺農商行領導、客戶經理不計其數地深入到廠裡調查、走訪、座談、了解,幫資金、幫信息、幫結算、幫管理,度過了經營中的一道道難關,使其步入了持續發展的軌道。
多年來,五臺農商行大力支持當地特色農業和產業融合發展,對五臺山釀酒廠的信貸支持已達4585萬元;當初的小酒廠也已經發展成為集農業技術研發、小流域綜合治理、農業科技示範、農業休閒觀光為一體的陽白現代農業循環園區。園區內建成高標準溫室大棚1000畝,核桃基地500畝,優質梨果基地500畝,高梁種植基地500畝;養肉牛480頭,養羊3000隻,養雞10000隻;形成了以酒廠為龍頭、以合作社為龍身的生態農業循環產業鏈,實現了「低投入、高產出、少排放、多效能、再利用」的「生態經濟」連鎖效益。
為了幫助貧困戶儘快脫貧,陽白現代農業循環園區通過與當地貧困戶、一般農戶以土地入股、承包經營及到公司務工等形式實現就業和增收;園區為其提供肥料、優種,並負責統一管理培訓、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組織銷售,使無公害綠色蔬菜形成陽白村的大產業,激活周邊鄉鎮發展牛羊養殖、高粱種植等多種產業,有效促進產業融合、助推脫貧攻堅,帶動1000餘戶農民增收致富。
靠著五臺農商行的資金支撐,五臺縣陽白村大力推動「糧釀酒、酒生糟、糟養牛、牛排糞、糞產蟲、蟲餵雞、糞種田」的產業化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目前已成為五臺縣乃至忻州市產業化發展的示範村。據了解,陽白村只是五臺農商行支持三產融合、服務「三農」發展的一個縮影,該行將繼續守牢本源定位,夯實長遠發展之基,堅決打好「增效益」持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