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龍觀天下王冠中:文藝軍人的傳統文化傳承夢

2021-01-16 彭莉訪談錄

【採訪時間】2014年5月23日

【採訪地點】龍觀天下·雷鳴東藝術館

【採訪對象】龍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冠中

琴棋書畫,吹拉彈唱,從西方黑管到東方葫蘆絲,十八般才藝不是每個人都能練成的。從一名軍人到一名政府工作者,到大眾民俗文化傳播者,再到中國傳統文化精髓「老子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光大責任使者,武漢民間最早的私人收藏藝術館--龍觀天下「雷鳴東」藝術館館長、龍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漢口碼頭》電視劇投資人王冠中先生,如何完美集文化與藝術傳承於一體,其緣起何時將歸向何處?

青年文藝兵到公安警營文化建設楷模

【記者】王總您好,今天非常榮幸能夠採訪到您。請您給我們介紹一下您從一名軍人到一名政府工作者,再到一名文化藝術傳播者的人生經歷。

【王總】我從小呢在紅小兵生活長大,一直到16歲參軍。那時候就在紅小軍宣傳隊裡面,學跳舞啊演出啊,從小就接待世界的國際友人,外賓來的首長,總統啊,我們為他們服務演出。1977年的夏天,被總軍歌舞團錄取了,作為一個演奏員,當紅管。後來在中央音樂學院進修,師從約翰丹麥專家,是美國的,學習了半年。因為我們歌舞團有舞美隊,只要有時間就跑過去看他們在那裡畫版畫啊,油畫啊,國畫啊,畫布景的啊。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我最信奉誰呢?就是我們人類智慧聖人老子李耳先生。他是我們人類智慧的結晶——因為唯有老子的哲學思想,才能拯救人心。這些都是從小父母教給我們的,要寬待人,要善待人。我姥爺呢,也是中國歷史上歷史學家、哲學家雷光鬥,家教也比較嚴。那個時候我們一起去的孩子們,有的比我大,有的比我小,有的去談戀愛,我呢就是傻傻的一個人,除了演出工作以外就是練功。

【記者】您的黑管啊吹啦彈唱非常好,是不是在那時候就奠定了特長。

【王總】不是自己恭維啊,我悟性很好。18歲的時候,我就參加全軍的802演習,因為那個時候呢是不能回家的。什麼軍令如山倒嘛,我們大部隊先是參加全軍調演,調演完了以後在人民大會堂演出,中央臺也現場直播。第二天參加全軍的軍事演習。全軍的第一次閱兵就在張家口宣化靶場,當天8月1號的晚上,我母親病逝了,當時我18歲不到,我連消息都不知道。當時住在張家口65軍軍部招待所,我們住一號樓,鄧小平他們首長住3號樓,在那個慰問演出的時候榮譽了3等功。當我從演習的靶場回到北京的時候,我們的首長就通知我要我回家休假,說我母親去世了,也沒趕上母親的葬禮和下葬,這是我終生的遺憾。回部隊以後,我思想上的情緒波動很大,就提前要求轉業回到了武漢。當時準備分配到省歌舞團,因為種種原因,我不願意去調到了地方。到工廠也鍛鍊了自我,人與人之間的真善美,也了解了社會是怎麼樣的一個情況。在地方待了兩年,又因為工作的需要把我調到公安部門,一直在機關裡面也是做文化,把警營文化打造到全中國第一名。包括「警民心連心藝術團」的打造,獲得了公安部、文化部的大獎——文華獎、金盾獎,我們還有幾首歌也是獲得了公安部的一等獎,文化部的一等獎。比如說《刑警我的兄弟》、《不眠之心》那都是我們當時創作出來的。

【記者】原創的?

【王總】對,原創的。我2009年辦的內退,然後投資了百米長卷《祖國頌》——湖北的30名畫家,30名書法家共做60米長卷,紀念祖國誕辰60周年的畫卷和畫展。

「龍觀天下」與「老子學院」只為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王總】2010年做了湖北省第一家藝術館龍觀天下。同年呢,我也投資了《漢口碼頭》電視劇。我生日的那一天,中央臺首播,中央8套,然後4頻道8頻道都熱播了,在全中國影響反響都特別好。(就是)要全中國人,全世界人了解武漢了解漢口的人性,它是一個包容,俠義,善待,一種豪爽,勵志的一個人性的城市。

現在我做龍觀天下藝術館,我的風格和一般的人都不一樣,一我骨髓裡面流傳的是中華民族的東西,所以說我要將中華民族智慧的正能量的東西傳播到底。因為當下,我們什麼叫文明,什麼叫禮貌、道德規範很少人知道。

【記者】目前藝術館裡面有雷鳴東大家的字畫,還有紫砂壺啊等大師(的作品),您當初是怎麼樣把這些大家的作品聚集到一起開的這樣一間藝術館的?

【王總】我辦內退的目的,就是想用我的智慧和良知真正傳承中華民族文化,我也成立了中國老子文化學院。紫砂壺啊,書畫收藏啊,玉器收藏啊,這就是一個骨髓裡面流傳的東西,一個正確能量的東西,逼迫我有責任感,要做點事情。

我自己也喜歡收藏,我收藏的東西是百分之百真實的真跡的作品,給全中國的愛好者參觀交流。

【記者】龍觀天下除了藝術收藏品以外,還有紅酒餐飲,主要是為給大家提供高端的交流、人脈擴展的資源平臺?

【王總】龍觀天下藝術館是給天下藝術愛好者的一個天堂。有紅酒區,茶吧區,定期舉辦PAYYT酒會,文化交流,包括北京的一些大家,我都請到我的會所來為會員們提供免費的智慧的享受。歡迎天下的文化傳承者、愛好者,常回家看看。

將「老子文化」傳承到底

【記者】老子文化學院目前的進展情況怎樣?

【王總】現在民政部正在審批我們申報的中國老子文化教育發展基金專業委員會,這也是為了更好的傳承中華民族文化的一種融資平臺。我準備在中國960萬平方公頃的土地上,每個城市做一所9年義務教育的老子學校,得到了香港一些大財團的鼎力支持和幫助,也有國內的一些企業家的融入。我們在人民大會堂和中央電視臺也做過新聞發布會《尋找老子》的記錄片,還有電影電視劇也在進行之中。我們也歡迎天下的企業家融入到中國老子文化學院來,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和貢獻。謝謝大家!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您將看到精彩的訪談內容!

如果您覺得這個節目不錯的,請將它分享到「朋友圈」。《彭莉訪談錄》的精彩壯大,離不開您的支持!分享給朋友請點擊「朋友圈」→「分享到朋友圈」。


相關焦點

  • 文化中國·中國文化進萬家優秀傳統文化高峰論壇(走進文昌)
    各有關單位和經濟文化界人士:為總結文化抗疫經驗,慶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落實文化強國戰略,展示抗擊新冠疫情期間文化事業所取得的成績,加速文化事業的「解凍」,促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為更好地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推廣中國獨具特色的文創產品和文化模範先鋒人物。
  • 砥礪前行 海澱文藝薪火傳承 非遺傳承點亮海澱
    除此之外,第十六屆海澱文化季通過一系列京劇、詩詞、歌賦等具有傳統文化色彩的文藝匯演和演出活動,弘揚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獻禮祖國70華誕。如11月30日,一臺充滿了歡樂和濃鬱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文藝演出——《明月萬裡送海潮》文藝匯演,在北京海澱翠湖上莊養老院百老匯劇場傾情上演。
  • 弘揚傳統文化 傳承水墨藝術精髓—書畫家賀德昌
    中國書畫在發展中切勿忘記傳承,因為中國書畫不只是藝術更是血脈文化與哲學,中國書畫也是借用物象剖析自然的一種科學,我們的文化體系裡有萬物皆有靈的說法和認知,這也是中國書畫創作的旨要。賀德昌,字國果,號也可、千石、半海歸士等,生於1949年5月,北京市人,中共黨員,大學專科學歷,國家一級美術師。
  • ...我們信心滿滿」——專訪天下鳳凰文化旅遊產業集團董事長葉文智
    「做樂灣裡項目,我們信心滿滿」——專訪天下鳳凰文化旅遊產業集團董事長葉文智 2021-01-06 16: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讓傳統文化「活起來」
    守正:叫響文化傳承保護新品牌年畫與風箏,是楊家埠兩大文化特產,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楊家埠的傳統藝人們習慣將年畫的色彩和圖案等運用到風箏的繪製環節中。「我的工作就是為文化的保存和傳承盡一份力量。現在,我專門搜集整理門神年畫資料,目前已修稿描線400餘幅,正在策劃《中國門神鵰版全集》的出版。」馬志強說。近年來,楊家埠旅遊開發區深入挖掘民俗文化資源,民間文藝精品不斷湧現。
  • 挖掘張載關學思想內涵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民胞物與 和合天下...
    延續關學文脈 講好時代故事為延續張載千年「關學」文脈,傳承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13日,位於寶雞眉縣的橫渠書院揭牌開園,張載像揭幕。開園儀式上,青年學生身著漢服,誦讀《東銘》《西銘》,飽含熱情的聲音迴響在橫渠書院,為張載「關學」的傳承注入源源不斷的青春力量。
  • 福州倉山區: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打造鄉村學校少年宮特色品牌
    參加活動領導嘉賓參觀各鄉村學校少年宮特色項目展區 倉山區委文明辦供圖 為了進一步推進鄉村學校少年宮創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幫助廣大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向全區各中小學展示各校濃墨重彩的鄉村學校少年宮成果,弘揚和展示當地傳統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 文化產業視域中的傳統文藝——兼及臺灣霹靂布袋戲的產業化轉型經驗 | 杜曉傑
    原本在文化場中叨陪末座的(泛化的)讀者和科技因素上升為文化產業的制導因素,直接造成傳統文藝在對接經濟場過程中的劣勢處境,而要想改變傳統文藝的危機處境,就不能不藉助受眾群體的凝集和科技手段的提升,將傳統文藝活化為當今大眾文化的組成部分。
  • 以音樂傳承土生葡語文化——專訪澳門音樂人Gabriel
    中新社澳門12月17日電 題:以音樂傳承土生葡語文化——專訪澳門音樂人Gabriel  作者 龍土有 陳志峰  「作為土生葡人,我希望能夠為觀眾帶來更多土生葡語歌曲的表演,相信假以時日,土生葡語歌曲能得到更多人喜歡和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用音樂推廣和弘揚土生葡語文化。」
  • 中華傳統文化是什麼,該怎麼傳承
    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危機當前,從中央到地方都在提倡傳承中華傳統文化。那麼,是什麼原因讓國家如此重視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呢?其根本原因是,傳統文化在今天遇到了傳承的危機。葛劍雄教授認為,隨著社會基礎的變化,過去正確的文化觀念,到了今天可能並不正確或者只是部分正確。
  • 傳承我國傳統文化雕塑
    少數民族雕塑,鑄銅雕塑,戶外景觀雕塑,人物雕塑 傳承我國民族文化可以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並為現代化建設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2020-12-04 14: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閩南師大舉辦閩南文藝集錦展演活動 演繹閩臺傳統藝術
    閩南網9月21日訊(閩南網記者 張韓豐 通訊員 黃金蘭 沈瑞芳 康哲力)9月20日上午,閩南師範大學舉辦閩南文藝集錦展演,師生共同演繹具有閩南韻味的閩臺傳統藝術,展現學校開展閩南文化藝術實踐和學術研究的成果。
  • 傳承屈子愛國情懷,老兵夢召回
    詩文/劉國佼(儒子叟) 傳承屈子精神,弘揚愛國情懷;老兵夢召回,重新扛起槍。今日端陽節,整理新作七絕六首(平水韻),敬請老師、同學和戰友們斧正。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雅言傳承文明 經典點亮人心
    人民新媒網深圳訊:(通訊員 魏娟 方穎)為了豐富校園文化,培養具有文化自信的新時代特區少年,深圳市龍崗區平湖外國語學校舉辦了內涵豐富、形式多樣、全員參與的第三屆校園文化節。12月21日下午四點,平湖外國語學校又專門邀請了中國語文報吟誦專業委員會理事、教育部十二五《傳統文化與中小學人格培訓研究》課題組專家、廣東省書香校園評審委員會專家、深圳市著名國學教育專家馬海軍老師走進平湖外國語學校孔子學堂,為該校七年級200多名學子帶來了一場趣味文言文講座。
  • 《與古為友》:在對話中探索文化傳承
    傳統文化如何在當代傳承,一直是近年來中國紀錄片創作的重要議題。近日,由五洲傳播中心、Discovery探索傳媒集團、人民日報新媒體中心、騰訊視頻聯合出品的紀錄片《與古為友》上線。該片以對話的形式展開,每集邀請一名流行文化人和一名傳統文化研究者,展開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的對話。
  • 「金鳳凰」獎章獲得者之莫礪鋒:和鳳凰一起傳承弘揚傳統文化
    「金鳳凰」獎章獲得者之莫礪鋒:和鳳凰一起傳承弘揚傳統文化 2020-10-23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讓文化融入產品 傳承社區傳統文化
    文創產品,套用一個簡單的公式就是:文創產品=文化+創意+產品位於佛山市南海區桂城街道中部偏東地區的大圩社區,是原平洲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擁有數百年歷史,宗教文化有廟宇、北帝廟、關帝廟、觀音廟、神誕廟、淨業社,建築文化有鑊耳屋,傳統文化有粵曲、武術、醒獅,曾經名聲顯赫,近現代更湧現出大批文武醫藝人才。
  • 「我的書屋·我的夢」走進文化禮堂,共讀《杭州優秀傳統文化叢書》
    通訊員宋穎馬麗記者駱炳浩「我的書屋·我的夢」走進文化禮堂、共讀《杭州優秀傳統文化叢書》活動,今天上午在富陽區靈橋鎮新華村文化禮堂舉行。始終把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富陽優秀傳統文化故事,作為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區和實現文化繁榮的重要載體。我們豐富閱讀,在富陽的農村文化禮堂、社區文化家園、企業文化俱樂部、城鄉和學校圖書館閱覽室,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青少年第二課堂基地、農家書屋和最美家庭等區域,傳承優秀文化、講好富陽故事的活動貫穿四季。
  • 「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文藝小分隊走進北臧村鎮
    12月23日,「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中國廣播藝術團文藝小分隊走進北京大興區北臧村鎮,在永定河綠色港灣舉行慰問演出,大興區同步開展2021年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當天的演出在開場舞《大魚》中拉開了序幕,隨後一首《我和我的祖國》激起了現場觀眾的共鳴。嶽璐、朱爍燃、王紫凝、馬佳等知名歌唱演員演唱的《一杯美酒》《飛得更高》《少年》《開創》等歌曲讓現場觀眾大飽耳福,著名單口相聲演員方清平的《誰說我跑調兒》更是讓臺下笑聲、掌聲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