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要避免浮光掠影,一覽無遺,在藝術手段上,畫面集中概括,形象生動有趣。誇張和簡繁,服從於主題。漫畫的幽默是構思和技巧和諧一致,高度統一。不少單幅畫和連續性漫畫,如方成同志的《喬大叔》、《美國兵在臺灣》,以及美術片(這是動的漫畫)捷克《鼴鼠的故事》和我國的《三個和尚》等等,所以至今仍留下美好的印象,根本在於構思和技巧兩方面都有深厚的功力。
近年來,不少「幽默漫畫」散見在報刊、雜誌、書籍和展覽會上,漫畫園地中又開放出一叢鮮豔的花朵。但是,我認為:「幽默漫畫」這個名稱值得商榷。因為,「幽默漫畫」這個名稱,會使人理解漫畫還有幽默、不幽默之分。我認為,漫畫沒有幽默,不僅失去光彩,也失去生命力。而現在所見到的幽默漫畫,不論是「引進」和創作,許多是反映生活上的情趣,包括矛盾、悖理、錯訛、意外…等等方畫,其中不少不觸及諷刺。
浙江出的《幽默大師》辦刊方針就是不要諷刺漫畫。如果把這些生活上的諧趣畫(或名之「滑稽畫」)定名日「幽默漫畫」,而把那些諷刺時弊但同具幽默感的漫畫稱之為「諷刺漫畫」,並不妥當。漫畫的幽默是通過形象構成的情節來感染人,有的是捕捉生活上的某一偶然現象;有的受政治和社會生活中存在的不正常問題所啟發,通過作者的聯想或豐富的想像力,畫成漫畫。
但不論是生活漫畫或諷刺漫畫,它都離不開幽默。最近,某一雜誌選刊了北京《世象漫畫展》的幾幅漫畫。既有對社會上消極落後現象的嘲諷,也有生活上有趣情節的描繪,你很難說這幅是幽默畫,那幅則非是。只是幽默的濃度有所差別而已。如果有必要將漫畫分類的話,我是傾向於按內容劃分的,即如:國際諷刺漫畫、國內(或社會)諷刺漫畫、旅遊漫畫、體育漫畫生活漫畫等等,不一定獨標一類「幽默漫畫」。
最後,想談一點漫畫作者對幽默的「創作能力」問題。我們浙江的崑曲名醜王傳淞對不同身分的丑角用扇子的不同特點,用了四句詩作了概括。這四句詩是:「文胸武肚轎褲襠」讀書人扇在胸前,幅度小,表示斯文;武人扇子大,氣力大,幅度大,從肩胛一直搖到肚皮;抬轎和拉車者兩隻腳特別吃力,出汗也多,最熱的地方是褲襠。「書臀、農背、禿光郎」教書先生整天坐著,屁股最怕熱;農民整天彎腰勞動,背脊曬著太陽,首先要扇背脊;禿子頭上最會冒汗,都在頂心打扇。
瞎目、媒肩、二半扇」—瞎子看不見,只覺眼睛熱得冒火;媒婆、賣婆以及靠吹牛拍馬的二爺是一半自扇,一半給別人打扇「道領、畫袖、奶扇旁」道士和尚穿厚厚的道袍、袈裟,四面不透風,只有領口寬敞;書畫家臂腕用力,特別會出汗,要往袖口扇;奶媽專伺候小主人,一面給小主人打扇,一面也在自己小腿旁敲打,趕蚊子,所以叫「奶扇旁」。畫家黃永玉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幽默感是判斷一個偉大民族智慧和氣質的尺度」
如果縮小到一個具體人身上,我想,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王傳淞沒有這種較深的「尺度」,是不可能用詼諧、幽默的語言總結傳統戲曲從生活中概括提煉出來的,包括職業和性格特徵的表演藝術程式來的。我之所以引用王傳淞的例子,無非是要說明:漫畫幽默感的深淺高低,取決於漫畫家的幽默才華和創作能力。這又是漫畫家一生為之孜孜以求的目標,我認為漫畫文化,已經離不開幽默,幽默已經是漫畫靈魂中的一部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