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布朗·詹姆斯已經霸佔了本賽季nba助攻榜第一(10.6次助攻)快八個月了,考慮到第二名的特雷·楊(9.3次)與他場均已相差一個以上,賽季結束詹姆斯大概率會拿到個人17年職業生涯第一個、也是繼1967-68賽季的「大北鬥」張伯倫和2016-17賽季哈登之後第三個非組織後衛「助攻王」。
而這樣的非組織後衛助攻高手還不止他一個,在本賽季助攻榜前十位當中,官方登記位置並非控衛的已經達到了半數以上。只有特雷·楊、盧比奧、利拉德、洛瑞、格拉漢姆還堅守在這塊曾經的控衛專屬領地上。
本賽季的助攻榜上非控衛球員歷史上首次佔據了半壁江山
在nba歷史上相比於「得分王」爭奪得百花齊放、「籃板王」是中鋒與大前輪流坐莊、「助攻王」卻一直是組織後衛的禁臠,72年nba的歷史中只有兩年讓「外人」染指。
而詹姆斯、東契奇、哈登們對各類榜單的「侵蝕」還遠不止這些:
在本賽季PER值排行榜上他們分列第7、第4和第2。
在比賽貢獻值上,詹姆斯聯盟第2、東契奇4、哈登第6。
在回合佔有率的排名上,哈登、東契奇分列第2、第3,僅此於本賽季大包大攬的字母哥,詹姆斯因為濃眉的存在排在第11。
在每場比賽使用率上,哈登、東契奇分列第2、第3,詹姆斯第9。
本賽季詹姆斯、東契奇、哈登三人的比賽權重和數據表現都達到了歷史級別
即給多少權限幹多少活,你給我多少主導權和開火機會,我就能回饋多大的數據表現。這還沒有算上近幾個賽季同樣是大包大攬、進攻組織一把抓的「0」號控衛達米安·利拉德。
十多年前,原espn著名籃球作家比爾·西蒙斯(Bill Simmons)就把這種集中大量球權,利用自身可怕的持球進攻威脅,給隊友製造得分機會,或自己高效率得分的球員歸納為一個新的位置——「零號位」。當年形容的是阿里納斯、年輕時的韋德與勒布朗,而如今聯盟扮演此類角色的球員可謂層出不窮。
早在本世紀前十年,西蒙斯就指出了當時詹姆斯、韋德、阿里納斯們區別於籃球場傳統五個位置的「球權高度集中」打法
這在不斷侵佔「一號位」球場權限和空間的同時,也逼迫著組織後衛——這一籃球場上最古老的位置不得不悄然進行著改變。
「從10」,無異於一次球場上的核聚變。
一、不變的傳承—球場的指揮官和增幅器
nba初期偉大的凱爾特人王朝統治了整個上世紀六十年代,如果說偉大的拉塞爾定義了中鋒在防守一端的全部作用,那麼鮑勃·庫西則是用自身的輝煌生涯為控球後衛樹立了標杆。
他1950年加入nba、1952年拿到了他連續8個助攻王的第一個,從1956年等到了比爾·拉塞爾加盟到1963年退役,期間他僅僅丟了一個總冠軍。
偉大的「庫西爺爺」是nba歷史上第一位明星控衛
他既可以穩健地將球帶過半場,然後將球有序分配給比爾·沙曼、海因索恩、拉塞爾去完成進攻,也能夠第一時間完成攻守轉換,將凱爾特人的偉大防守兌現成一次簡單的快攻得分。
早期凱爾特人的經典場面就是拉塞爾精巧地將對手的投籃直接拍到庫西手裡,後者直接帶著一群外線球員像蝗蟲一般奔向對方籃筐,然後一次精妙的傳遞,庖丁解牛般幫助跟上的球員輕鬆上籃。
庫西第一次展示了組織後衛應該具備的素質:如何領導一支球隊、找到每個隊友、思考勝利的方式、做出正確的判斷。他通過閱讀對方的防守,在何時何地將球傳遞給哪一名球員,以便構造出一個完美的進攻套路。
相比於華麗的運球和精美的傳球,組織後衛最大的武器,永遠是他的頭腦。
大約60年前,庫西老爺爺就能完成這樣精彩的「一條龍」快攻
因此之後的歲月裡無論是運、投、傳俱佳的傑裡·韋斯特、還是「大O」這樣大包大攬的三雙機器、或者單賽季包攬「得分王」和「助攻王」的阿奇巴爾德,都沒有改變世人對一名頂級組織後衛的看法:優秀的球隊指揮官、球隊攻防的增幅器、團隊第一、勝利優先。
直到「魔術師」埃爾文·詹森的出現,他在新秀賽季就在總決賽第六戰中獨得42分、15個籃板球、7次助攻和3次搶斷幫助球隊在客場拿下總冠軍,並以場均21分11籃板9助攻的「準三雙」成績加冕總決賽mvp,成為了歷史上唯一一個新秀賽季即加冕總決賽mvp的球員。
新秀賽季的「魔術師」就以總冠軍+fmvp開啟了自己的傳奇生涯
陣地進攻中他可以依靠極強的個人能力殺入內線,在吸引防守球員注意力的瞬間用他電光火石的反應和鬼魅妖異的手感將球第一時間傳給終結的隊友。而得益於2米06的身高,在那個組織後衛平均身高不足1米9的年代,他還有一個殺招——背身組織。
他喜歡藉助背身護球、依靠身高差、寬視野和急傳球,以極高速率一擊穿過防守人給到空位內切的隊友,在那個球場空間遠比今天狹窄得多的年代,所需要的技藝和膽識當真獨此一家。
整個80年代,魔術師在組織後衛位置上始終貢獻著統治級地表現
而留給我們最深刻記憶的就是經典集錦中他那些如踏浪如風、傾略如火的轉換進攻。相比其他組織者「看準機會再伺機發動快攻」,魔術師推進時簡直不講道理,不管你是否退防到位,不管面前有幾個防守球員,他都要強行推起快攻來,高速推進中的傳球神鬼莫測,能隨心所欲把球揮到球場任意位置。在讓球「無死角打通全場」這方面,歷史上沒一個控衛能與他相提並論。
「魔術師」將組織後衛在進攻端的影響力和觀賞性徹底提升了一個層次
但也正因為他的天賦過於突出(2米06的身高在那個年代足夠打中鋒了),人們還是習慣於將他看作是不世出的異才和上天的恩賜。在大多數人心中十九年如一日貢獻穩定數據、在聯盟歷史助攻榜(15806個)、搶斷榜(3265次)上遙遙領先的斯託克頓才是真正值得學習和借鑑的完美對象。
因此魔術師之後,雖然凱文·詹森身法如電、運投俱佳,卻仍然是甘心做巴克利身後的首席幕僚、順帶做一些刺客的勾當。雖然加裡·佩頓桀驁不馴、大嘴噴遍聯盟,防守堪稱組織後衛歷史最佳,但他還是以組織全隊為首要,操縱著坎普、施萊姆夫們衝鋒陷陣。組織後衛們如果僅僅個人數據出色而球隊成績欠佳,就會被認為是球隊的毒瘤,連一個稱職的一號位都算不上。
加裡·佩頓和凱文·詹森是上世紀90年代個人能力綜合最強的組織後衛,但他們依然謹守著「球隊第一、勝利優先」的控衛準則
這也就是為什麼雖然2001年馬布裡和基德互換東家後依舊貢獻了三個賽季20分8個助攻的全明星級別數據,卻被公認「太陽做了一筆愚蠢透頂」的交易的原因。
因為基德對籃網的改造過於成功了,球隊勝場數立刻翻了一倍(2652),連續兩年打進總決賽,而同期的太陽則連季後賽大門都沒摸到。
雖然沒有捅破「帶隊奪冠」這最後的窗戶紙,但基德對於籃網的成功改造是又一「優秀控衛帶來勝利」的典範
在21世紀初的那幾年,組織後衛指引球隊,幫助其他隊友得分還是聯盟各隊普遍採用的模式,得分的重任更多還是交給其他位置的隊友。但聯盟規則上的改變加上不斷湧現的天才們卻悄然改變著這一切。
二、悄然的改變——神天資遇上了好時代
天時:
2001年nba確認了聯防的合法化和「防守三秒」的規定。
2004年nba宣布「No Handcheck」(禁止手測防守),聯盟外線球員的數據迎來了一次爆發性的增長。
聯盟外線球員的進攻徹底放開了手腳,而曾經的「禁區霸主們」卻被套上了防守三秒和聯防的枷鎖。
「No Handcheck」(禁止手測防守)規則頒布後,聯盟的外線突擊手們數據迎來了一次普遍的暴漲
地利:
1993-94賽季nba各隊場均三分出手9.9次,到了2005-06賽季已經飆升到了19.7次。
三分球數量的增加不但給予了外線球員更多的出手權限,球場的空間也進一步拉開,那就玩命往裡面突吧。
人和:
詹姆斯、保羅(未受傷時)這樣既能夠自己得分又可以串聯進攻的全才登陸nba;阿里納斯一個二輪秀突然在奇才綻放出明星級控衛的表現;
以及最重要的史蒂夫·納什,這位當時已經年過三十、防守稀爛、前一年季後賽還被國王隊畢比一頓爆錘的白人後衛,在轉投太陽隊後在丹東尼的「七秒進攻」框架下,突然變成了聯盟進攻最猛烈、風格最華麗球隊的發動機,不但太陽隊從前一個賽季29勝53負的西部倒數第二搖身一變成為了62勝20負的西部冠軍,納什本人也連拿兩座常規賽mvp獎盃。
這讓全聯盟的球隊都意識到:如果我有一名天賦足夠出色的球星,即使球權高度集中,只要他天賦足夠,成績也是可以極好的。
納什在太陽隊的成功給聯盟的比賽節奏狠狠地踩了一腳油門
若不是擁有科比與王牌內線群(加索爾、奧多姆、拜納姆)和「三巨頭」的凱爾特人過於強大,聯盟可能還會早幾年進入「0號位」的時代。畢竟當時聯盟中單人集中球權最高、帶隊成績也最亮眼的詹姆斯和韋德又在2010年形成了「詹韋連線」,反而削弱了他們自身「絕對持球者」的光芒。
但2012年的一起轉會交易卻促成了一個聯盟超強個體的誕生,他也是字母哥之前個人持球進攻+組織球隊最成功的典範——詹姆斯·哈登。
現在看來,2012年雷霆管理層放棄哈登續約伊巴卡的愚蠢程度幾乎可以與2004年小牛老闆庫班拒絕續約納什,轉而又給埃裡克·丹皮爾一份6年7200萬美元的合同相提並論。但是這卻間接創造出了聯盟近十年來最恐怖的進攻機器。
雷霆僅僅因為省錢就放棄了近十年來最恐怖的「進攻組合」
在雷霆就已經拿下「最佳第六人」的哈登在2012年就讓聯盟見識到了他的天賦,但直到加盟航天城,他才算徹底釋放了自身全部的進攻才華。
甚至連紅隊自己都沒有意識到他們籤下了一位怎樣的天才,在2012-13賽季還專門溢價籤下了剛在聯盟打出「林瘋狂」表現的林書豪。但是同樣以持球進攻為主的書豪反而掣肘了哈登的進攻,兩人在進攻端並沒有達到「1+1=2」的效果,反過來防守一端頻頻被爆,林書豪僅一個賽季就失去了主力的位置。
和林書豪的失敗搭配已經表明,哈登根本不需要與他分享球權的傳統組織後衛
後來又找來霍華德組成的「摩登組合」也並不成功,既佔空間又要球權的霍華德不但限制了哈登在進攻端的發揮,自己的進攻效率也遠不及「魔球化」的大鬍子。於是球隊在16-17賽季請來了曾將納什「點睛化龍」的丹東尼。此時的哈登已經是29+6+7的「進攻怪物」,但讓人沒有想到的他還能繼續進化!
16-17賽季,他的後衛搭檔是幾乎沒有組織能力的貝弗利。於是他進攻組織一肩挑,助攻數字飆升到場均11.2次,成為了張伯倫之後第一個非組織後衛的「助攻王」。
從17年開始,他的場均出手次數、三分出手場均得分、使用率再一次大幅提高,上賽季場均得分達到了驚人的36.1分,甚至超過了科比的「81分賽季」(2005-06賽季場均35.4分)。
在丹東尼治下的火箭,哈登擁有絕對主導權和無限開火權,他也不辱使命奉獻著堪比喬丹、科比的誇張得分表現
從17年開始的三個賽季,他的使用率全部排進了nba歷史單季前15。
連帶著航天城也成為聯盟最激進瘋狂的「三分大隊」,連續三個賽季場均三分出手都是nba第一,達到了匪夷所思的44.1次。
哈登也是勒布朗·詹姆斯之外唯一將擁有杜蘭特的「勇士王朝」逼入絕境的領袖,甚至比騎士做得還好。如果18年第五場的保羅不受傷的話……
而哈登已經變成了這支球隊唯一的大腦與核心,即使保羅和威少的到來,霍華德、卡佩拉的離去都沒有改變這一點。
身邊的搭檔換了一茬又一茬,不變的是哈登在球隊不容挑戰的絕對核心地位
而他也從一個純粹的得分機器轉變為極度追求效率、能夠帶動全隊進攻的可怕系統。
他做著一個優秀組織後衛該做的一切:合理分球、尋找隊友、推攻守轉換,讓每個隊友都滿意,他讓戈登從傷病中恢復煥發了第二春、他把卡佩拉從一個只有身高肌肉的「黑鐵塔」調教成為了聯盟最尖端的「擋拆機器」、他讓阿里扎、格林、麥克勒莫這些本已快被聯盟淘汰的鋒線重新成為了「3D」尖刀。
個人進攻的同時,他還會耐心地計算隊友的跑位,送出賈森·基德式的「你防守真拼命,我要給你餵個球以資鼓勵」空位傳球,他拿走了本應控衛享有的多數球權,但也實實在在地一個人幹著幾個人的活。
詹姆斯·哈登不論奪冠與否,在航天城創造的進攻表現絕對是歷史級別的
於是我們才能看到「60+」、「50+15+15」的重磅三雙,以及背靠背「50+」、連續5場「40+」、連續32場「30+」這樣如喬丹、科比再次降臨般的神奇得分表演。
如果說「魔術師」和詹姆斯進攻端的大包大攬還能夠歸結於天賦異稟、無可複製的話,那麼哈登的「地板流」打法、極致追求效率的「三分+禁區+罰球」的得分,則給了聯盟所有球隊一個模板:
能持球進攻?會點傳球組織?那你就可以像我這樣打,具體效果如何,那就看你自己的本事了。
於是從上賽季開始字母哥進化成為比哈登更恐怖的「大持球者」、東契奇第二年就貢獻出接近「30+10+10」的準三雙成績單,就連特雷·楊也被老鷹照貓畫虎地「硬培養」成為全明星東部首發後衛,而沃爾缺陣的東部「魚腩」奇才也擁有了他們的「哈登」——布拉德利·比爾。
本賽季東契奇、比爾、特雷·楊是打法哈登化的三位典型代表
三、未來的走向—功能化還是大型化?
在nba這種「零號位」大持球者的影響下,本賽季正統組織後衛的日子相當不好過。本賽季戰績前五的球隊中只有猛龍、凱爾特人還保留著傳統的控衛凱爾·洛瑞、坎巴·沃克。湖人、快船上的是「3D」尖兵布拉德利和貝弗利,而雄鹿的布萊德索回合佔有率甚至低於二號位的米德爾頓。
本賽季的頂尖強隊中,正統組織後衛只剩下沃克和洛瑞
而在其他季後賽球隊中,也只有同處分區第八的魔術和灰熊算是擁有核心一號位富爾茨和莫蘭特,但以這兩位少年天才表現出的潛力,保不齊也會變成下一個利拉德或者羅斯。
如今的聯盟球權和出手機會高度集中在本隊的核心球員身上,球隊的進攻效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勒布朗·詹姆斯、字母哥、哈登、東契奇、萊昂納德這些球星的發揮。
即當前nba的組織後衛,如果你沒有能力成為頂尖的持球攻擊手(沃克、楊、莫蘭特),那麼只能成為偏重「3D」型的功能型後衛為球隊的「大持球者」們保駕護航,或者如歐文在騎士期間搭配詹姆斯那樣成為第二甚至第三持球進攻點,在弱側作為進攻輔助。
少年老成的莫蘭特是新一代組織後衛的希望,可是以他的恐怖天賦,真的甘心只做一名組織者嗎?
在如今這個充斥著「三分球+單打」的時代,球隊越來越以「效率」、「數據」為優先,傳統控衛的功能以及打法都不得不做出巨大的改變,以往「團隊第一、全隊優先」的生存理念逐漸被「效率第一、能者優先」所取代。
也許不久的將來在nba傳球大師們將越來越少地在控衛位置上出現,曾經是「睿智」、「團隊」代名詞的一號位也將越來越罕見。
傳奇已逝,偉大的「一號位」們終將改朝換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