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時代的「高天神城之戰」歷史小述

2020-12-22 南書房

「高天神城之戰」是日本戰國歷史中期一系列武田軍與織德聯軍對遠江國地區的爭奪縮影,高天神城之戰在武田信玄和其子武田勝賴時代都有發生,然而最著名也是影響力最大的一次針對高天神城以及遠江國歸屬權爭奪的大戰發生於武田勝賴舉兵西進的1574年。直至今日,在眾多日本史學者當中,關於由高天神城引發的觀點和爭論從未停止。

高天神城遺址位於靜岡縣小笠郡大東町的上土方,是一座以標高132公尺的鶴翁山為中心,巧妙利用放射狀山脊的山城。在稱為東峰,西峰的兩個部分中,配置有本曲輪,御前曲輪,二之曲輪,三之曲輪等,是戰國時代一座知名城寨。

首次構築城寨是在今川統治遠江國時期,由今川家臣福島氏在此修建了駿府館的支城,並且福島氏負責守衛其中。

之後,小笠原氏取代福島氏成為城主,今川氏在小笠原長忠時滅亡,使城主長忠很早就改仕德川家康,以後高天神城成為濱松城的支城,成為德川家康攻略遠州的前哨站。

因此,在德川家康與武田信玄,武田勝賴父子進行遠江爭奪戰時,高天神城時常成為雙方爭奪的中心,甚至有「制高天神者得遠州」的說法。

高天神城

以高天神城為核心的「武田·德川」遠江徵戰,其中有前後3次規模較大。最早的一次發生在元龜2年(1571)3月,武田信玄率20000人進攻高天神城,此時守將是小笠原長忠以及手下1000城兵,不過他們卻擋住了武田方大將內藤昌豐的攻擊。放射狀分布的山脊,山谷往內切進很深,可以從城寨上方利用天然視界射擊。另外,山坡陡峭,以騎兵居多的武田軍難以在敵方箭矢攻擊下登城,遂收兵撤回躑躅崎館,第一次高天神城之戰以武田撤軍告終。

翌年,武田信玄再度攻入遠江,這次武田軍選擇包圍而非強攻,切斷高天神城與濱松城之間的聯繫,將德川軍引入三方原臺地並且大敗德川家康

天正元年(1573)4月12日,武田信玄在西徵作戰中突然死亡導致武田再次撤軍。其子武田勝賴為了向信玄以來的家臣團展現自己的能力,便開始策劃攻取信玄都沒能打下的高天神城。天正2年5月3日,武田勝賴率25000人從躑躅崎館出發,在5月12日包圍高天神城。城主小笠原長忠立刻向濱松城請求援軍。

不過此時德川家康手中能動員的力量只有8000,德川家康向織田信長請求共同出兵高天神,而忙於鎮壓越前一向一揆的織田家根本沒有多餘的精力照顧遠江地區。結果就是,小笠原長忠在遲遲等不到援軍的情況下死守城寨,但武田勝賴此後提出「投降即獲得駿河國10000貫」條件,使小笠原軍決定投降。

勝賴遣家臣橫田尹松把守高天神城,退回了甲斐國,不過因為天正3年武田勝賴在長筱·設樂原的徹底失敗,使高天神城成為一座孤立的橋頭堡。天正7年,加入武田陣營的今川舊臣岡部丹波守長教接手該城,橫田尹松成為軍監協助守城。

正好從此刻開始,德川家康下決心一舉收復整個遠江國,首當其衝的自然是位置獨特的高天神城,為了拿下高天神城,家康在附近構建附城與對城,除了之前就有的小笠山砦外,還有緊急建造的獅子鼻砦,中村山砦,能坂砦,火嶺砦,三井山砦這5座,天正7年至8年間構建完成,合稱「高天神城六砦」。

這種附城戰略,是不善於攻城的德川家康從擅長攻城的羽柴秀吉那學來的方法。附城是用來當作進攻敵城時的墊腳石。就攻城而言,多半會陷入長期戰,在決出勝負手之前,自然不可能依靠野戰陣地對峙,而是要在攻擊目標的附近搭建臨時據點和城寨,自此進行長時間的封鎖包圍作戰。秀吉在進攻近江淺井長政時,曾在小谷城附近修建了虎御前山砦當作對城,另外,他在攻打別所長治的播磨三本城時,也在平井山蓋了城砦,獲得了長期作戰勝利。

德川家康

「高天神城六砦」當中如今只有能坂砦沒能保留下來,因此其規模,構造如何不得而知,但其他5砦都能找到曲輪和空堀。在大久保彥左衛門忠教所寫《三河物語》中記載道:

四方掘有深廣的堀,沿著堀的方向設有7,8到大柵,每間有一武士站崗。

家康在六砦之間配備足夠的士兵,加強了包圍態勢。最後的結果是糧水短缺,士氣低落的守軍被完全孤立。天正9年3月22日,岡部長教率守軍全力出擊,直至戰死。守城方面除橫田尹松一人成功逃入躑躅崎館外,其他人全部陣亡或投降,死者人數達到730人。另外,在日本民間傳說中,高天神城決戰前夜德川家康順應守城方希望,派幸若大夫表演幸若舞,讓德川與武田兩軍都欣賞了一場精美的舞蹈。

關於數次高天神城之戰,有一些細節上的問題值得深思:

日本學者黑田基樹認為,高天神城在武田信玄西進作戰時就已經有投降的想法,但還未開城便得到武田信玄病亡的消息,在日本史學界也有認為高天神城早在武田信玄西進時就已投降,只不過在信玄死後武田軍撤離時再度歸附德川家康。雙方的依據都是收錄在《戰國遺文》一書中。

此後,武田勝賴繼承信玄遺志,繼續發兵遠江,1574年5月15日,即武田勝賴率軍包圍高天神城第4天,身在京都的織田信長就得治了武田軍重新對遠江國發起攻勢的消息。次日上午,織田信長動身前往美濃歧阜城準備糧草,同時向諸國商人發布「徵收糧草與船隻」的命令。6月8日,織田一名家臣在美濃被武田軍忍者殺害,織田信長終於認識到來自武田的威脅已經深入他的心臟地區。所幸織田軍在第一時間集合完畢向德川領前進,即便如此,織田軍從信長決定發兵到最終出陣期間還是耽誤了近一個月時間,因為剛剛被信長降服的越前國爆發了席捲全國的「一揆」,同時,由於徵集糧食也需要大量時間,所以信長很難集中兵力全身心投入到遠江國方向。一直到次年長筱之戰爆發時,織田軍仍然有很大一部分留在越前作戰。

當6月14日織田信長好不容易出陣救援高天神城,第二天,織田信長,織田信忠父子進入三河國吉田城,19日到達遠江國的今切渡口,此時高天神城陷落的消息傳來,織田信長率軍返回,撤退前還有一個小插曲,也許是出於對盟友的歉意,織田信長送給家康兩袋馬車拖拉的金子作為補償。

織田信長在6月21日返回美濃歧阜後,開始著手鎮壓長島「一向一揆」。武田勝賴一系列兇猛的攻勢讓德川家康驚懼不已,織田信長曾在寫給上杉謙信的信中高度評價了武田勝賴,並且承認了武田勝賴作為武田信玄合法繼承人的資格。

與此同時,信長心裡十分清楚,擁有龐大領地的織田與虎踞東國數百年的武田之間必然會爆發大規模戰爭。1574年9月,為了策應已經被織田信長逼入絕境的長島「一向一揆」,武田勝賴再度出兵遠江,三河和東美濃,形成對德川家康三面合圍的態勢,不過德川家康四面出擊,主動尋求機會終於在織田信長消滅掉伊勢國長島「一向一揆」,徹底解決背後的威脅後得到了織田信長出兵遠江的承諾,很快,隨著1573至1574年,織田信長的主要對手朝倉氏,淺井氏,室町幕府,長島「一向一揆」本願寺等敵對勢力接二連三被消滅後,織田信長終於可以集結重兵對付東面最危險的敵人。而在第二年的長筱之戰,武田家一戰失勢,最終不可避免走向滅亡。

文|南書房|外國史篇

感謝觀看由「南書房」帶來的獨家原創文章,覺得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讚、轉發一下。如有不足之處,還望諸位多多指正。

相關焦點

  • 大阪之戰:日本戰國時代的落幕之戰
    11月29日,博勞淵之戰,德川大名石川忠總擊敗豐臣大將薄田兼相。12月4日,真田丸之戰,豐臣大將真田信繁擊敗前田部將本多政重、橫山長知、山崎閒齋。12月16日,德川家康炮轟大阪城天守閣,殿決心停止戰爭,進行談和。
  • 500人成功對抗2萬,日本戰國時代的奇蹟之戰.
    三裡之城,七裡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日本戰國時代:「鐵壁之國」——西日本城郭及其建築智慧
    引言:作為日本戰國時代戰亂較為頻繁且資源相對豐富的地區,關西地區的城郭在建造水平上比關東略勝一籌。之所以如此,一方面,得益於戰國時代中後期石垣技術和造城水平的普遍提高,另一方面,西國地區在石料開採和加工上是領先於全日本的,也就是在這種時代大背景下,西日本的城郭大多呈現的最顯著特點便是城垣地帶極為堅固且大多數依山而建的山城異常險固。
  • 日本戰國史:桶狹間之戰,改變日本的命運之戰(上)
    日本戰國史:桶狹間之戰,改變日本的命運之戰(上)眾所周知,在明治維新之前,日本天皇是沒有什麼權力的,權力都被當時的徵夷大將軍所掌握,而自從應仁之變後,連大將軍也失去了權力,手下人一看,上面不住我們了,乾脆大家族都造反吧,於是日本正式進入了長達140餘的亂世(公元1467~1603
  • 日本戰國時代:近畿——天皇的居所與城郭建築文化的核心
    提起日本近近畿地方,很容易讓人想到京都的繁華與大阪的櫻花。在日本歷史上,近畿地方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其範圍包括:山城國,大和國,河內國,和泉國與攝津國。同時也是日本天皇與朝廷的核心統治區域與所在地。近畿地方時溝通日本關東與關西的樞紐,「地近畿者得天下」,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 從石田三成到關原之戰,日本戰國的戰鬥規模到底有多大?
    摘要:從石田三成到關原之戰,日本戰國的戰鬥規模到底有多大?史稱「一戰定天下」的關原之戰中,石田三成敗給了德川家康所率領的東軍,決定了日本之後的歷史。石田三成的大敗,也讓參與西軍的眾多大名,遭到處分,有的甚至家系斷絕,人生出現重大轉變。
  • 日本戰國時代十大名將盤點:甲斐武田信玄名列第一,號稱「戰國第一...
    日本的歷史上也有一個類似於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時期,在日本的史籍中,這個時期也被稱為「戰國時代」。只不過,日本戰國時代的時間比中國戰國時代可晚多了,相當於中國的明朝中後期。這個戰國時代從公元1467年的「應仁之亂」開始,到1615年大阪之戰后豐臣氏被消滅為止,只存在了148年。而在這一時期,日本也出現了一些風雲人物。
  • 日本戰國名將用兵哲學——織田魔王
    有關日本戰國時代的人物和戰役的資料接觸得多了,免不了會生出一些感慨和想法來,進而會總結出一些規律性的心得體會。在這些人物成長的過程中,受到周邊環境以及時局的影響,形成了他們各自獨特的傾向、風格和特質,正是這眾多各具特色的人以及圍繞著這群人所發生的各種各樣的事構成了日本戰國那波瀾壯闊又絢爛多彩的歷史繪卷。 ■ 一、臨機應變--完全合理主義的織田信長軍事思想 眾所周知,織田信長以永祿三年(1560年)的桶狹間之戰而一舉成名。當時,織田信長本隊約兩千人擊潰今川義元兩萬五千大軍。
  • 陘城之戰:戰國被忽略的一場戰役,最終引發了長平之戰!
    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繼春秋之後的歷史階段。經過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比如秦國、楚國、齊國等大國,就在該時期陸續吞併了周邊的弱小諸侯國。
  • 【日本戰國時代(二)】第六天魔王之死與日本的統一
    日本戰國時代,是指從公元1467年「應仁之亂」開始,一直到1615年德川家康滅亡豐臣氏為止的這一段時期。這段時期,日本分裂成了幾十個小國,彼此互相侵佔與攻伐,與中國22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頗為相似,當時酷愛中國軍略的日本大名武田信玄(1521——1573)更是直接將中國的戰國時代的名稱套用在了當時的日本身上,遂得名「日本戰國時代」。在最初的幾十年,隨著幕府將軍的勢力越來越衰落,各地大名抓住機會開始擴張自己的勢力。
  • 造訪決定日本戰國天下的關原之戰西軍本陣:岐阜「大垣城」
    在日本戰國歷史之中,「關原之戰」可說是無人不知的著名戰役,這一場戰役又被稱為「決定天下之戰」,其中西軍名將石田三成當年指揮作戰的陣地就設在岐阜縣大垣市的「大垣城」,雖然廣大的城池因為時代變遷之下已不復存在,但是護城河遺蹟
  • 日本續百大名城之白石城:一訪戰國時代名將鬼小十郎片倉氏居城
    喜歡日本歷史的旅人們,應該對於日本戰國武將伊達政宗與家臣「片倉小十郎」的故事並不陌生吧?歷史上的片倉氏世代輔佐伊達家以忠誠聞名,其中又以片倉景綱、片倉重長父子最為人所知,而他們世代所居住的城「白石城」就位於東北的宮城縣,一起來看看吧!
  • 日本威風凜凜的戰國武將,原來和「霍比特人」一般高
    織田信長(日語:おだ のぶなが,1534年6月23日-1582年6月21日),幼名吉法師,出生於尾張國的勝幡城或那古野城(現愛知縣西部名古屋市),日本戰國時代到安土桃山時代的大名、天下人,「日本戰國三傑」之一。
  • 漢卿說:如果把日本戰國時代戰爭放到中國來看,相當於什麼規模?
    日本戰國時代,一般指日本室町幕府後期到織豐時代的這段歷史。最早出自甲斐國大名武田信玄的《甲州法度之次第》第二十條,開篇寫道「天下戰國之上」。因其酷愛中國兵法,便把中國的戰國名稱直接套用在日本,以形容日本的政治格局。
  • 火槍與騎兵交鋒的真相——真說日本戰國時代長筱合戰與騎馬武士
    天正二年(1574年)五月,在多次面對德川家康的挑戰後,武田勝賴第一次發威,為了延續父親的西進政策,武田勝賴率軍包圍了高天神城。現在很多文章聲稱武田勝賴是為了攻打父親生前都未攻下的城池來證明自己,以在家中立威,這種說法實際上是《甲陽軍鑑》的勝賴非家督說法的延續,是一種非常不靠譜的腦補。
  • 日本戰國時代:羽柴秀吉與「大量包圍」戰術的運用
    1582年的「備中高松城之戰」,秀吉面對以清水宗治為首的5000守軍,採用的同樣是以大量兵力包圍敵軍切斷全部補給路線的方式取勝。首先,利用宇喜多軍加起來多達30000人的兵力展開全面包圍之勢,加上由於期間是日本的雨季,所以再利用高松城周圍三個方向都有沼澤的地形條件,在附近築起長長的堤防並阻斷足守川的河水,使聞名天下的備中高松城猶如漂浮在湖面上的浮城。
  • 日本戰國時代10大最強武將,真田幸村居榜首,上衫謙信排第二
    1、真田幸村:真田幸村在日本人的心中擁有很高的地位,可以說是歷史人物中的「偶像派」,但是人家是憑真刀真槍的實力給自己招來的粉絲。真田幸村是日本戰國末期名將,戰國亂世最後的英雄。2、上杉謙信:上杉謙信, 日本戰國時代名將。越後國守護代長尾為景幼子,幼名虎千代,成年後稱長尾景虎。
  • 日本戰國時代,他是左鄰右舍的好夥伴,為義而戰卻困於冰天雪地中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他為義理所累,終身困於冰天雪地中日本戰國時代,上杉謙信是越後守護代——長尾為景的么子,幼名虎千代,元服時改名景虎,在繼承上杉姓時改名政虎,之後又獲得幕府將軍足利義輝賜名,改名輝虎,晚年剃度出家後則以謙信為號,上杉謙信就此正式出現在歷史記錄中。
  • 日本戰國時代,城池不只有防禦功能,還有傳奇故事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城池不只有防禦功能,還有傳奇故事日本戰國時代,城池有時會淪為戰場,平時又是戰國武將生活的空間,自然會留下許多故事。這些故事裡不乏充滿靈異色彩的傳說,因此在這邊要跟大家說說幾個老故事。
  • 日本戰國時代,桶狹間前後,關於織田信長的兩個小花絮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桶狹間前後,關於織田信長的兩個小花絮日本戰國時代,桶狹間之戰改變了兩個日本家族的命運。織田家戰勝今川家後,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最終差點君臨日本。而失敗的今川家,則在之後的數月裡,逐步消亡,連家業都未能得到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