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時代,他是左鄰右舍的好夥伴,為義而戰卻困於冰天雪地中

2020-12-21 解讀歷史迷霧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他為義理所累,終身困於冰天雪地中

日本戰國時代,上杉謙信是越後守護代——長尾為景的么子,幼名虎千代,元服時改名景虎,在繼承上杉姓時改名政虎,之後又獲得幕府將軍足利義輝賜名,改名輝虎,晚年剃度出家後則以謙信為號,上杉謙信就此正式出現在歷史記錄中。

上杉謙信幼年時期按照當時的慣例,在7歲那年被送到佛寺,進行禪學與文武兩道的修行,這是當時沒有繼承權,排名靠前的兒子的處置方法。如果擁有繼承權的兒子身亡,在佛寺經受教育的孩子將會成為下一位繼承人。不過,幼年的上杉謙信對於修煉並不感興趣,經常找寺院僧侶的麻煩。

其實上杉謙信並不討厭佛教本身,人人都知道他這一生都是昆沙門天的虔誠信徒。昆沙門天是守護佛教的四神,也就是四大天王的其中一位,負責鎮守北方,又名多聞天。由于越後位於京都北方,而昆沙門天的工作就是保護天皇和將軍所在的京都不受來自北方的災害侵襲,因此上杉謙信把自己比作昆沙門天,藉此彰顯自身職責,也祈求昆沙門天的法力能夠保佑自己。

對於拿血氣方剛的謙信沒轍的僧侶們來說,長尾為景(謙信之父)病故是個意外的好消息。由於嫡子晴景體弱多病,長尾家勢必只能讓謙信還俗,如此一來他們便能從這個大麻煩的手中解脫。事實上,在佛寺中,上杉謙信接受了最優質的繼承人培訓,當時為了避免繼承人出現意外,會讓二子和三子同樣接受繼承人教育,避免出現繼承人身亡家族就此滅亡的慘劇。

上杉謙信在14歲時獲準還俗,正式開始了自己的戰國生涯,在面對越後彼此起伏的叛亂,上杉謙信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獲得了家臣信賴,但也就此拉開長尾家的繼承人之爭。19歲時上杉謙信獲得家中大部分家臣支持,取代兄長成為長尾家的家督,平息了繼承人之爭,越後國的實際統治者就此誕生,不久後一個意外之喜降臨到長尾家。

雖然戰國時代的天皇和將軍早已失去權力,各地群雄若想獲得大義名分,還是必須與京都的朝廷和幕府打好關係。不過,從越後上洛的途中可能會遭到敵人從背後或側面偷襲,甚至還有被孤立後滅亡的風險,因此直接前往京都並不能算是一個保險的作法。

基於這樣的考量,上杉謙信在上洛前一定會先做好萬全的準備,並且只攜帶少數人隨行,將動員大軍的軍事活動全都集中在東方到南方的邊境一線,也就是敵人可能會趁他上洛時偷襲的地方。

室町幕府為了顧及關東地方的統治,設置了名為鎌倉公方的官職,隨著時代演進,鎌倉公方逐漸被古河公方取代,並且新設了關東管領作為輔佐,等到關東管領掌握實權的時候,該職務已經成為上杉家的世襲官職。

隨著戰國時代的白熱化以及小田原北條家的崛起,關東管領的實力與威信急速下滑,天文二十一年,公元1552年,止不住衰退的上杉家在出戰北條氏康時吃下關鍵性的敗仗,因此時任關東管領的上杉憲政只好拋棄尊嚴投靠謙信。當時,謙信的名字還是長尾輝虎。

上杉謙信在沒有認真考慮得失的情況下就答應派兵,一路從上野攻到相模,在包圍小田原城的期間,他在上杉憲政的強烈請託之下,答應繼承山內上杉家,並出任關東管領,獲得統治關東的大義名分。

直到去世之前,他總共向關東出兵13次,其中有8次在關東的戰事中度過新年。即便如此,他還是沒有得到關東的人心,每當上杉軍撤退以後,一切又會恢復到原狀,然而上杉謙信並不在意,自始至終都將託付給自己的大任視為第一優先。

投靠上杉謙信的人也包含北信濃的村上義請與高梨政賴,這使得他和武田家進入無可避免的敵對狀態,與武田信玄的川中島之戰更是打了5次之多。儘管和武田家敵對,但上杉謙信並非完全敵視武田家。

武田家曾經遭遇食用鹽危機,當時今川家和北條家聯合商人停止往武田家販鹽,企圖用不流血的方式削弱武田軍,這使得武田家遭遇危機,武田領內開始出現動亂跡象。得知此事的上杉謙信發出聲明,說自己會在戰場上一決勝負,不會用鹽來困擾敵軍,接著派人帶著鹽巴,送到屬於武田的甲斐和信濃。

這是日本戰國時代的美談——「送鹽予敵」的故事大綱。其實在上杉謙信心中,也有一套他自己的如意算盤。比上杉謙信大9歲的武田信玄正企圖拿下北條與今川的領地,對武田信玄而言,關東及東海將會是他優先考量的戰場,只要信玄把精力放在這些地方,謙信自己就能專心平定北陸的一向一揆,考慮到這些利害關係之後,謙信才得出現在應該要幫助武田家才是上策的結論。

上杉謙信和武田信玄這對一生之敵的鬥智鬥勇還體現在戰場上。

第二次川中島之戰,上杉軍與武田軍對峙了許久,這場戰爭最後並沒有發生嚴重衝突,但是武田信玄並沒有安分地等待時機到來。他先是安排了由50名騎馬武士與大約300名足輕組成的伏兵,接著在武田軍的陣營面前放出了3匹馬,企圖在上杉軍來牽馬的時候,命令伏兵發動攻擊。

看穿對方陰謀的上杉謙信對全軍下令,就算馬自己走動面前,也必須對其視而不見。得知計劃泡湯以後,武田信玄意識到這種幼稚的伎倆不可能騙倒像上杉謙信這麼優秀的武將,於是他在翌日拔營,踏上歸途。面對上杉謙信這樣的強敵,武田信玄必須重新擬定新的戰略。

有人認為上杉謙信如果不和武田信玄敵對,日本戰國時代將會發生另外一種變化,但繼承了關東管領一職,也意味著上杉謙信必須履行職責,恢復上杉家對於關東的管理,這也是上杉謙信屢次出兵關東的關鍵原因。

關東屬於北條家實際控制,北條家又是武田家盟友,一家有難另外一家自然立即支援。這使得上杉家、武田家、北條家陷入惡性循環。上杉謙信必須要貫徹自己的義理,履行自己對於關東的管理。武田及北條因為盟約,自然聯手應對上杉謙信,這種關係一直持續到上杉謙信失去前往關東的通道及武田家背棄盟約,一切就此結束。

堅持為義而戰的上杉謙信,終身困于越後的冬天雪地中。雖然他的威名震懾了諸多戰國的大名,但對於義的狂熱,使得他根本沒有奪取全日本的可能,也許這也是他受人喜愛的一個原因吧!

相關焦點

  • 日本戰國第一武力上杉謙信:鎧甲在胸前,功勳在腳下,為義而戰
    在光榮公司的「三國志」系列遊戲中,第一武力是呂布;而在同屬光榮公司的「信長之野望」系列遊戲裡面,第一武力則是上杉謙信。確實,說到日本戰國時代最能徵慣戰、豪邁勇猛的武將,舍「軍神」上杉謙信外不作第二人想,勉強有一個新陰流創始人上泉信綱,人氣似乎遠不如上杉謙信。
  • 盤點日本戰國時代的各路梟雄
    日本室町幕府後期到安土桃山時代被稱作日本的戰國時代,最早源自大名武田信玄所制的《甲州法度之次第》,其開篇即寫道「天下戰國之上」。戰亂不休的戰國時代自古亂世出英雄,在這個日本政治經濟文化都動蕩的年代,誕生了諸多不僅改變那個年代,也對後世產生了巨大影響的名人
  • 日本戰國時代十大名將盤點:甲斐武田信玄名列第一,號稱「戰國第一...
    日本的歷史上也有一個類似於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時期,在日本的史籍中,這個時期也被稱為「戰國時代」。只不過,日本戰國時代的時間比中國戰國時代可晚多了,相當於中國的明朝中後期。這個戰國時代從公元1467年的「應仁之亂」開始,到1615年大阪之戰后豐臣氏被消滅為止,只存在了148年。而在這一時期,日本也出現了一些風雲人物。
  • 日本也有戰國時代,號稱比中國戰國場面更大?看過地圖後我笑了
    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大家都知道,周天子的天下王權薄弱,各地有實力的諸侯紛紛起勢稱霸一方,從此展開你爭我奪的地盤割據戰。戰國時期,雖然中國尚處於封建社會的初級探索階段,但王土面積也佔據了如今中國地圖的半壁江山,各國之間的戰爭也都場面盛大、規模宏偉。
  • 日本戰國時代,武士就一定是戰國武將嗎?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武士就一定是戰國武將嗎?在日本,戰國武將這個名詞要到江戶時代以後,市面出現軍記物類別的小說後才誕生,也正因為這個緣故,戰國武將一詞才沒有明確的定義。那麼,日本戰國時代的主角當然是戰國武將,可武士就一定是戰國武將嗎?
  • 盤點日本戰國時代的動畫
    在動畫中,日本的戰國時代似乎比歷史中還要精彩,那些鼎鼎大名的武將們有時全部變成了萌妹子,有時全部變成了帥哥,有時擁有異能,有的甚至直接變成了吸血鬼或狼人!今天企鵝娘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以日本戰國時代為背景的動畫,讓我們來一起看看吧。1:《戰刻夜血》
  • 織田信長作為日本戰國時代的終結者,他究竟是從哪一戰崛起的?
    導語:織田信長的崛起始於他的成名之戰——桶狹間合戰。在桶狹間合戰中,織田信長改變了日本武士光明正大、相互約定、列陣作戰的傳統戰法,採用了「野武士」偷襲暗殺的下三濫手法,一舉襲殺了「東海道第一弓取」——今川義元。憑此一戰,織田信長揚名天下,從此走上了「天下布武」的徵程。
  • 500人成功對抗2萬,日本戰國時代的奇蹟之戰.
    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站,戰必勝矣。」( 《孟子.公孫丑下》)這篇著名的《孟子.公孫丑下》中的「天時地利人和」,幾乎是任何朝代或者時代講到戰爭之道、兵法之道或者勝負之道時都會必定提到的要素論。
  • 相互廝殺的日本戰國時代,橫掃諸多大名的六大家族
    日本的戰國時代始於1467年的應仁之亂,終結於1615年德川家康消滅豐臣氏,進入江戶幕府時代。與日本戰國時代同時期的,是1368年到1644年的大明王朝。這個時期,日本有很多大家族,有的沒落,有的崛起。但對日本戰國影響最大的應該是這六個大名所處的家族,織田信長、今川義元、武田信玄、上杉謙信、豐臣秀吉、德川家康。
  • 日本戰國時代的「高天神城之戰」歷史小述
    「高天神城之戰」是日本戰國歷史中期一系列武田軍與織德聯軍對遠江國地區的爭奪縮影,高天神城之戰在武田信玄和其子武田勝賴時代都有發生,然而最著名也是影響力最大的一次針對高天神城以及遠江國歸屬權爭奪的大戰發生於武田勝賴舉兵西進的1574年。直至今日,在眾多日本史學者當中,關於由高天神城引發的觀點和爭論從未停止。
  • 從石田三成到關原之戰,日本戰國的戰鬥規模到底有多大?
    摘要:從石田三成到關原之戰,日本戰國的戰鬥規模到底有多大?史稱「一戰定天下」的關原之戰中,石田三成敗給了德川家康所率領的東軍,決定了日本之後的歷史。石田三成的大敗,也讓參與西軍的眾多大名,遭到處分,有的甚至家系斷絕,人生出現重大轉變。
  • 【日本戰國時代(二)】第六天魔王之死與日本的統一
    日本戰國時代,是指從公元1467年「應仁之亂」開始,一直到1615年德川家康滅亡豐臣氏為止的這一段時期。這段時期,日本分裂成了幾十個小國,彼此互相侵佔與攻伐,與中國22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頗為相似,當時酷愛中國軍略的日本大名武田信玄(1521——1573)更是直接將中國的戰國時代的名稱套用在了當時的日本身上,遂得名「日本戰國時代」。在最初的幾十年,隨著幕府將軍的勢力越來越衰落,各地大名抓住機會開始擴張自己的勢力。
  • 日本戰國是村長打架?中國網友為何稱日本戰國是村戰
    摘要:日本戰國是村長打架?中國網友為何稱日本戰國是村戰日本戰國時代,到底是不是村長打架這個問題,在網絡上引來不少大V自媒體參與其中,大家各有自己的觀點,也喜歡和古代中國進行對比。更讓大家津津樂道的,在如此狹小的地區內,還分成68國,打得有聲有色,實在讓人瞠目結舌。
  • 日本戰國時代的戰爭規模很小?為何會被人說成是村子之間的械鬥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非常特別的時期,那就是戰國時期,當時各國之間相互攻伐,非常混亂,最後實力超強的秦國逐個滅掉了六國,完成了一統天下的大業。不過很多人可能沒有想到,在日本歷史上也曾有過類似中國戰國時期的「戰國時代」。
  • 日本戰國史:桶狹間之戰,改變日本的命運之戰(上)
    日本戰國史:桶狹間之戰,改變日本的命運之戰(上)眾所周知,在明治維新之前,日本天皇是沒有什麼權力的,權力都被當時的徵夷大將軍所掌握,而自從應仁之變後,連大將軍也失去了權力,手下人一看,上面不住我們了,乾脆大家族都造反吧,於是日本正式進入了長達140餘的亂世(公元1467~1603
  • 動漫遊戲界之謎,三國題材為何比日本自家的戰國動漫和遊戲更火?
    三國題材是漢末魏蜀吳之間的博弈為基礎的,大家也知道漢末的三國是一個軍閥群雄割據的局面,是謀士縱橫捭闔的時代,是一個大變革、大動蕩以及階層變革最為劇烈的一個時代之一。在這個時代裡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軍人的軍事爭鋒博弈,謀士的算無遺策都吸引著粉絲,三國題材不僅有爆發的荷爾蒙,更有令人興奮的多巴胺,這也是三國題材在日本大火題材吸引的一個原因。
  • 漢卿說:如果把日本戰國時代戰爭放到中國來看,相當於什麼規模?
    日本戰國時代,一般指日本室町幕府後期到織豐時代的這段歷史。最早出自甲斐國大名武田信玄的《甲州法度之次第》第二十條,開篇寫道「天下戰國之上」。因其酷愛中國兵法,便把中國的戰國名稱直接套用在日本,以形容日本的政治格局。
  • 日本戰國時代,大谷吉繼在關原之戰赴死,兩個兒子結果如何?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大谷吉繼在關原之戰赴死,兩個兒子結果如何?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時,大谷吉繼坐在轎子上,在陣前指揮。第一回合西軍獲勝。儘管他患了難治之病,眼睛幾乎失明,在有生之時,他還是趕赴戰場,為西軍進行最後的奮戰。
  • 日本戰國時代戰爭規模太小,怎麼能和中國的三國做比較
    近年來,由於日本對中國三國那段歷史的興趣越來越痴迷,在三國的基礎上設計了很多的三國遊戲,並且經常把日本的戰國時代和中國的三國時代進行比較。由於日本歷史上在戰國以前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例子,只得拿自己的戰國和中國的三國進行比較,不過有網友吐槽說日本的戰國時代充其量也就是個村長與村長打架而已。日本在戰國時期的整個國土面積大約在30萬平方公裡左右,而在這3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最巔峰的時候總共分出了68個國家。
  • 馬矮刀長槍短,日本戰國時代的騎兵在戰場上的優勢有多大?
    關於日本戰國的騎兵,一直是處於要麼被人們黑到一無是處,要麼又被人們捧上天的狀態。那麼,日本戰國時代的騎兵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母衣眾日本騎兵的歷史實際上也是源遠流長。尤其是在日本的東北地區,在平安時代就有著騎兵的傳統。受其影響,便產生了極具騎戰特點的毛抜形太刀。不過這種毛抜形太刀在平安時代後期逐漸衰落,很快就成為了一些公卿的禮儀用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