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民航有關部門獲悉,今年以來,鳥擊事件發生數量較往年同期呈明顯上升趨勢。僅8月、9月,華北地區就連續發生70餘起地面保障原因引起的鳥擊不安全事件,部分鳥擊事件還造成了飛機的損傷。
翱翔天空的鳥類與人類和諧相處。但如果有些鳥飛進了機場,尤其是飛進了飛行區,會給飛機帶來極大安全隱患,嚴重的鳥擊事件甚至可造成機毀人亡的慘劇。機場驅鳥「形勢嚴峻」。
針對近期鳥擊事件增多有什麼新舉措?日常驅鳥工作是如何進行的?近日,新京報記者來到首都機場,探訪為飛機保駕護航的「驅鳥專家」們。
● 鷹隼驅鳥
首都機場的特殊「上班族」
鷹、隼對於飛機飛行來說本來是一個危險源。它們身形較大,而且飛得很高。但是如果將其加以訓練,充分發揮鷹、隼作為鳥類食物鏈頂端的特點,它們就成了機場的驅鳥「大師」。針對近期鳥擊事件增多的情況,鷹隼「驅鳥員」開始在首都機場「上崗」。
驅鳥技師用「掄餌」的方式讓獵隼盤飛驅鳥。攝影/新京報記者 陶冉
日前,記者在首都機場飛行區管理部鳥擊防範模塊就看到3位特殊的「驅鳥員」,它們分別為慄翅鷹、雀鷹和獵隼。休息時,它們被戴上可以遮住眼睛的小帽子。這不僅讓這三位「上班族」變得有些萌,更主要的是讓它們能夠安靜下來。
「只要『帽子』一摘,它們就知道該『幹活兒』了。」鳥擊防範技師隋國輝介紹,鷹、隼會一旦「上崗」,就會露出其兇狠本性,將「驅鳥任務完成得特別出色。」飛行區管理部鳥擊防範模塊業務經理胡承皋也用「鷹和隼所到之處全部沒鳥了」來概括其驅鳥的效果。
首都機場是第一家使用鷹隼驅鳥的國內民用航空機場。胡承皋告訴記者,國外機場有此先例,但「國內其他機場的航班量沒有首都機場大,各種驅鳥措施和驅鳥時間較首都機場更寬鬆,所以用獵鷹驅鳥的迫切程度不如首都機場,而首都機場則必須創新嘗試各種效果更好的驅鳥方法。」」
胡承皋坦言,如何讓鷹、隼把飛行區內的其他鳥趕走,而鷹或隼自身又不對飛機飛行造成威脅,這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因此,首都機場給鷹隼驅鳥定下鐵律,這就是其在驅鳥過程中應避開飛機飛行的高度。如果與飛機在飛行高度上不會交叉,「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會把鷹撒開來讓它們飛,這種驅鳥效果非常好,那些鳥兒看到天敵都嚇跑了。」如果是在與飛機飛行高度有交叉的區域驅鳥,技師們就需要在鷹的腳上繫上一根繩子,讓鷹隼在可控的範圍中驅鳥。
驅鳥技師用「跑繩」的方式讓慄翅鷹在可控範圍內驅鳥。攝影/新京報記者 陶冉
「殺手鷹」與「盤飛隼」
佀京偉和陳杰是兩位鷹隼驅鳥技師,鳥情嚴重的時候,他們訓練的慄翅鷹、雀鷹和獵隼就需要在機場大顯身手。記者採訪時跟隨著技師們一同開車進入飛行區,鷹隼們則戴著小帽子安安靜靜地站在架子上,準備開始「工作」。
驅鳥技師拉著雀鷹進草地內驅鳥。攝影/新京報記者 陶冉
「快看那邊兒,那片草裡大約有二三十隻鐵爪鵐。」由於從事了十多年驅鳥工作,隋國輝的眼神變得更加「毒辣」,離著老遠就能看到草裡的風吹草動。隋國輝說的這片區域正好位於飛機降落的區域,如果有飛鳥則會對飛行造成影響,必須要驅逐。
佀京偉和陳杰將身形最大的慄翅鷹從架子上取下,輕輕摘下它的小帽子,慄翅鷹瞬間發出尖利的叫聲,不斷扇動著翅膀。由於這裡處於飛行下降區域,因此技師們採用在可控範圍內使用鷹來驅鳥。
驅鳥技師用「跑繩」的方式讓慄翅鷹在可控範圍內驅鳥。攝影/新京報記者 陶冉
他們在慄翅鷹的腳上拴上一根短繩,在繩子另一頭做了一個環,環內穿了一條長長的繩子。佀京偉和陳杰拉著繩子和鷹走進草坪,兩人分別站於長繩子兩端,鷹站在陳杰的手部。隨後,佀京偉用哨子吹出長短不同、高低不同的哨音召喚慄翅鷹。鷹聽見後,使勁撲稜著翅膀從陳杰手上起飛,向佀京偉飛去。由於腳上的短繩穿在長繩上,因此慄翅鷹飛行的高度和長度均可控。佀京偉告訴記者,在大多數情況下,技師們會把長繩兩端拴在兩個樁子上,讓鷹順著繩的方向來飛行,這樣驅鳥的範圍會更大。這種方法技師們稱為「跑繩」。
驅鳥技師用「跑繩」的方式讓慄翅鷹在可控範圍內驅鳥。攝影/新京報記者 陶冉
如果在飛行高度可完全錯開的區域,技師們則可以用「掄餌」的方式讓獵隼驅鳥。使用這種方法時,技師會將一個色彩鮮豔的物體高高掄起,同時通過哨音讓獵隼完全自由地飛行起來。記者注意到,在這種方式下隼飛行的高度和範圍都很廣。
驅鳥技師用「掄餌」的方式讓獵隼盤飛驅鳥。攝影/新京報記者 陶冉
雖然同為驅鳥「利器」,但不同的鷹或隼具有不同的特點,隋國輝說:「鷹的特點是適合捕捉,而且捕食過程很短,它特別適合出擊,所以我們把這種鷹稱為『殺手鷹』,專門用來起到『殺一儆百用』的作用。隼的特點是盤飛好,它在天上盤旋的同時觀察地面是否有食物,然後再俯衝下來,所以我們採用掄餌的方式,讓它盤飛,起到驅鳥的效果。」
● 生態治理驅鳥
切斷鳥類食物鏈
1998年,首都機場成立了專門的驅鳥隊伍,經過多年觀測,首都機場地區常見的鳥類有139種。這些鳥為何來首都機場?胡承皋打了個比方:「它們不外乎幾個目的,有的就為了來找東西吃,有的是為了來找地方睡覺,有的覺得機場特別好玩,而有的則是因為氣候突變,在遷徙過程中迷路了,不小心到了首都機場。」
隋國輝也告訴記者,首都機場的跑道周邊都有大片的草皮,這對於鳥類來說就是天堂,「鳥兒在空中一看,機場周邊高樓林立,正好機場裡面草水豐盛,這可不就是綠洲嘛。」
為了讓鳥不再留戀首都機場,機場決定通過生態治理讓鳥另尋他所。首先要改變的是草種,這是整個生態環境系統當中最基礎的一個部分,草作為「生產者」對鳥類的影響非常重要。胡承皋告訴記者,草籽是鳥類的食物之一,而草如果長高,就便利於鳥的活動。此外,草叢中會滋生蟲子,蟲也是鳥的食物之一。
因此機場會定期割草,不讓草長高。同時,首都機場也在嘗試使用一種新的替代草種——野牛草。這種草結籽少,含水量特別低,含水量低它就不容易生蟲,而且成坪之後在地上長不高,葉子特別軟。
在採訪中,隋國輝就指著一片顏色明顯黃於其他區域的草地說,這裡試種的就是野牛草。記者注意到,這種草的葉子全部都耷拉著,軟軟地鋪在地面上,仿佛是一床棉被,踩上去很鬆軟。隋國輝說,鳥起飛時需要有一個蹬力,如果草坪軟就不適合它借力,因此可以減少鳥類的停留。
胡承皋介紹,計劃將機場跑道周邊的草全部換成野牛草,總體面積大約有133萬平方米,截至目前已經栽種了13.5萬平方米。
此外,治理老鼠、兔子,碾壓土地,治理排水溝等方式都能較好地切斷鳥類食物鏈,起到改變區域生態系統的目的。
聽覺、視覺系統驅鳥
在驅鳥過程中,技師們還會用到一種特殊的車輛,這就是驅鳥車。這種車的車頂有一個大大的喇叭,喇叭裡播放著各種聲音,有的是鳥類的慘叫聲、有的是鳥類天敵的聲音。每一天,技師們都會開著驅鳥車24小時巡邏,滾動播放鳥叫聲,以此達到嚇跑鳥類的目的。
胡承皋告訴記者,驅鳥車一天的總裡程可達300公裡左右。
除了驅鳥車,記者在機場飛行區還看到不少安裝在草坪上的「大喇叭」,喇叭裡同樣播放著各種鳥聲,整個機場鳥鳴起伏,這也可以起到驅鳥的作用。
不過相同的聲音播放時間一長,鳥也會對聲音產生「免疫」。 隋國輝以喜鵲舉例說,喜鵲領地、團結意識比較強,是本地的留鳥,「像這種鳥的話,如果播放同類鳥的慘叫聲音,其他鳥就會以為同伴發生了危險,有可能就會大規模飛過來,這倒給驅鳥帶來困難。」所以機場播放聲源,需要根據白天或者晚上,根據不同的鳥類活動,選擇相對應的聲源。
除了聲音,首都機場驅鳥還用上了視覺系統驅鳥的方法,比如說彩色風車和假人。這些彩色風車和假人,對於遷徙季節路過首都機場的「外地」鳥類相對更為有效。胡承皋告訴記者,「針對不同季節、不同鳥種,我們也會綜合採取各種『土洋結合』的手段,實現驅鳥措施的最優組合。」
假人驅鳥。攝影/新京報記者 陶冉
● 問題
附近家鴿對首都機場威脅最大
所有盤桓在機場的鳥類,最讓驅鳥技師頭疼的是鴿子,它們的飛行半徑一般在5—10公裡,鴿子要麼是練飛,要麼是打比賽,因此常常會穿過飛行區。「我們跟中國信鴿協會溝通過,希望他們在設計路線時,別把首都機場作為一個途經地,儘量規避。」從實際來看,溝通效果不錯,胡承皋說:「像這種打比賽的信鴿,在首都機場造成的威脅不是特別大。」
給機場飛行安全帶來威脅最大的是機場周邊居民飼養的家鴿。據粗略統計,首都機場周邊3公裡範圍內有大概48戶、5000隻左右鴿子,而且部分養鴿戶緊靠西跑道。說起這些家鴿,胡承皋直搖頭,他說:「家鴿的特點是,不僅會從飛行區穿過,而且它們飛到首都機場也不是為了吃的,就為了飛著玩,所以生態治理對它們沒用。像這種情況我們只能驅趕,態度必須狠一點。」
記者查詢了解到,根據《民用機場管理條例》,在淨空保護區範圍內,禁止放飛影響飛行安全的鳥類,升放無人駕駛的自由氣球、系留氣球和其他升空物體。根據《華北地區民用機場淨空障礙物管理辦法》,民用機場淨空保護區即機場遠期規劃中每條跑道中心線兩側各10公裡、跑道端外20公裡的區域。據了解,首都機場有3條跑道,淨空保護區呈南北長、東西窄的近似矩形,總面積約1057.6平方千米。
根據我國《民用機場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禁止在民用機場淨空保護區域內從事放飛影響飛行安全的鳥類,升放無人駕駛的自由氣球、系留氣球和其他升空物體;違反相關規定情節嚴重的,處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 連結
鳥擊對飛機來說有多危險?
鳥擊對飛機來說有多危險?美國電影《薩利機長》講述的就是2009年全美航空的一架航班在飛行過程中遭遇鳥擊,導致發動機失效的故事。雖然薩利機長最終成功迫降,拯救了155名乘客和機組人員,但這一事件也成為航空史上難以磨滅的一次降落。
記者從民航有關部門獲悉,近期,各機場因地面保障原因導致鳥擊航空器事件數量較多。今年二三季度,隨著鳥類進入秋季遷徙季節,鳥擊事件發生數量呈逐月攀升趨勢。僅8月、9月,華北地區就連續發生70餘起地面保障原因引起的鳥擊不安全事件,且相對集中於千萬級機場。在這份通知中,民航局用「形勢嚴峻」來表述這一現狀,並做出專項部署,要求各機場高度重視鳥擊防範,充分認識到鳥擊對飛行安全、特別是航空器起降階段安全的重大影響,以最高標準做好鳥擊防範。
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攝影記者 陶冉
編輯 丁天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