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八大覺,對照自己的心,領悟當前的境界

2020-12-05 止一為正

漢傳佛教融合了我國古老的智慧遂自成一個體系,在這樣的體系中,有人把「佛」當成一個信仰,求神拜佛保佑,或是求子,或是求富貴等等。當成信仰那是佛入滅後第三個階段,末法時代常有的事情,魔穿佛衣,佛落淚,無可奈何的事情。很多人借著「佛教」的依仗四處斂財,不幹實事竟幹虛頭巴腦的事情。對此需要了解,有信仰是好事情,信仰缺失會導致精神危機,如今這個物質至上的時代,精神危機是潛藏的隱患。對此人們更得尋找無上的智慧來對照自己的心,讓這顆不安的心,安一安。所以應當時常接觸「善知識」,佛教的經典是一個途徑,當然儒家的、道家的、法家的、基督教、伊斯蘭教等等也有很好的方法,所謂萬法歸一,但初接觸者選擇與自己有緣的便可,貪多嚼不爛反而影響進步。

在了解不應執著「佛」的法相之後學會領悟佛經中的智慧是明智之舉,如今流行白話文,古文經典看著說天書差不多,這是末法時代的悲哀之處。快節奏快文化每天都幹擾著人們,攀比心,盲目心每天都在滋生。此時若有感悟的朋友不妨讀一讀古代先哲的智慧,看看他們如何在喧囂的世界中保持一顆本來清淨心,不為外界情景所轉動。這是不執著「佛像」之後的一次覺悟,此為第一覺。

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皆空,五陰無我。正因世上無常之事太多,所以戰事天天有,《三國演義》開篇第一句「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戰爭的目的是資源爭奪,而資源爭奪的根本是欲望的不滿足,是人心的禍亂。《心經》中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達到「五蘊皆空」、「四大皆空」的境界時,那個「人我」便去除了。這樣的境界太高,需要去「悟」,而「悟」的過程是「覺知」的過程。

這第一「覺」是覺醒和「悟道」之意,一下子頓悟可能性太小,沒有人世間的種種煩惱,哪裡人世間的種種智慧。所以從人世間的雜亂事情中醒悟過來,知曉自己不應該貪戀虛名、貪婪富貴、留戀色界等等,這便是人的覺醒。在覺醒之後需要在「認知」上下功夫,知道的同時還要進行,這樣才是「覺知」。

第二覺知「多欲為苦」,每天的煩惱哪裡來的,心裡想要的太多所以煩惱來了,欲望太多無法滿足所以心裡糾結不已覺得痛苦不堪,這是自作自受。第三覺知「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曉得去除多餘欲望是好事情,可過去時間裡種種習性已經形成找什麼方法去根除?這就是第三覺的事情,心裡若是經常有貪婪和不滿足便會增長罪惡,而罪惡的最好體現正是滋生「業債」,也就是未來的種種果報痛苦。第四覺「懈怠墜落」,當知曉前面幾個覺知後,不去努力,心生懈怠,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最終結果「覺悟」的道路一直墜落,跌回凡塵,好比如《西遊記》裡的,唐僧、悟空、八戒、沙僧、白龍馬。

第五覺「愚痴生死」,第六覺「貧苦多怨,橫結惡緣」,第七覺「五欲過患」,第八覺「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這幾覺不多論述,皆是對「知識」的一種領悟,不懈怠的同時需要時常提醒自己才能夠達到「悟」的境界,才能夠化煩惱為菩提,心中常養淨土,往生極樂世界。

相關焦點

  • 佛陀慈悲開示,跟阿那律講明了這八大人覺,修佛之人要認真領悟
    阿那律在修行之時,請佛陀慈悲開示,佛陀就跟他說了這八大人覺,後成《佛說八大人覺經》。當時,阿那律之所以請教佛陀,就是看到接近社會弘法利生的弟子與在家學佛的信徒很多,他們如何才能求得覺悟,進入涅槃,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答案的問題,所以佛陀說得淺顯易懂,我們初學之人,也正好因此領悟一些。
  • 龍珠超:只有五人領悟了神境界,吉連不在其中
    神境界是龍珠超故事初期一個重要的設定,無論是超級賽亞人之神、超藍還是自在極意功都是基於此設定上的形態和戰鬥模式,而在目前的龍珠故事中,除了神之外能夠領悟這種境界以神氣息戰鬥的角色其實少之又少,滿打滿算其實只有五位,接下來我們就說說龍珠中五位能夠使用神氣息的角色。
  • 開悟的人,描述境界,為何像是說神話?
    但其實,關於開悟,由於本身就是難以言說的境界,就不得不借用比喻,而佛教緣起於印度,有了解的人可能知道,在印度的神話中,誇張是常有的事情,因此聽上去難免顯得像是神話,實則不過是比喻。但心有蒙昧的人,只看見天人壽數之久,而著眼在神話之上,忽略了佛的本意。開悟本身不是神話,但描述所用的比喻,令人以為是神話。釋迦牟尼是作為人醒覺,也作為人入滅,不是神話中的仙神,只是從宇宙固有的自然規則中,感悟到了關於生死的道理。
  • 西行紀:太上老君封印淵王,如來領悟新境界,赤鬼依舊壓制羅侯
    如來領悟新境界 很多觀眾都在吐槽前傳修改設定,主要體現在如來初戰竟然敗給了羅侯,需要一個月後才能參戰。但實際上初戰不能說明問題,因為如來還有變強的空間,他前世記憶配合今世修為,可以達到新的境界。
  • 金剛經中的若心有住即為非住 是怎樣的解脫境界
    通過前兩章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只要通過不斷禪修,經過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度的修行,我們就能夠在生活中實現無所住而生起自己的心。無所住而生其心究竟是怎樣的狀態呢?今天我們就來領悟,若心有住即為非住的解脫境界。
  • 層次低的人有8大衰相,境界高的人有8大貴相
    01層次低的人,有八大「衰相」 。人的層次高低,與社會地位和財富多少沒有關係。 平民百姓有擔當有抱負,有修養懂情趣,就是層次高的人;紈絝子弟言語庸俗,土豪嘴臉,也只能是層次低的人。 決定一個人層次高低的,是他的閱歷、眼界、價值觀、格局,以及支配時間的方式和人生的趣味。
  • 佛教有八正道和有八大人覺都是指什麼?
    佛法有八正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八正道就對應有八種懈怠。「見「,就是你的知見,要不能懈怠。見懈怠,你的知見不正確,也是會產生懈怠。「思惟」,你的思惟,你的語業,「語」,語言。你的見、思惟、語言,形成一種業態,正業,業行的「業」。
  • 唐宋八大家:八種人格,八種境界,照耀千古
    唐宋八大家,八位大家,個個飽經滄桑,幾度沉浮,但不羈歸不羈,狂放歸狂放,玩世也好不恭也好,他們各自都活出了真實的自己。 ——《邕州馬退山茅亭記》 美是在人對事物的領悟之上得以體現,是因人而異的,沒有人的領悟,也就無所謂美。 擇天下之士,使稱其職;居天下之人,使安其業。
  • 道天機:領悟到「萬物皆空」境界的人如何生活
    逍遙是人性本能,領悟、頓悟、漸漸悟,生活不僅需要物質,更需要精神,不僅需要聰明還需要智慧,不僅需要學歷還需要氣質、涵養、追起和信仰。般若智慧見不到,也看不懂,需要我們強大自己,然後不卑不亢,不慌不忙,把自己小日子支稜起來,然後走向未來。
  • 《DNF》劍魂三覺技能怎麼樣 劍魂三覺全技能效果詳解
    導 讀 DNF劍魂三覺技能怎麼樣?
  • 自然法師|大覺心體超越一切法界的法界量義
    你看到世間所有一切現相境界,你都體會不出,它是什麼樣心性所成就的。你都懷疑還真有如是相,真有如是形?在如是相、如是形,外面還有一個心性。那你嘴巴說萬法唯心,豈不違背?豈不心虛?萬法唯心,就要擔當,現前就是要知道是「唯心法門」。所以你在萬法唯心當下,每一個念頭中,每一個自己的行相變化裡面,你都知道是如是法、如是相,他能夠成就如是因緣本末。
  • 冥族大將中排名前三的人,有兩個領悟破極境界,一人是少年天才
    逆天而行手下有13個得力幹將,其中實力最強的恐怕要數這三位。窮兇極惡雖然十三名大將都是桀驁不馴、難以駕馭的可怕傢伙,但窮兇極惡肯定是裡面最大的刺頭。他曾經懾服於海闊天空,但海闊天空死後,他也是第一個跳出來搞事情的,但他的實力十分強大,是繼大元帥後另一個領悟出破極境界的冥族戰士,他的命器是巨龍牙,就是一根粗大的狼牙棒。後來他在與黑龍戰鬥時壯烈犧牲,死前將靈魂力量交於子羽,讓子羽的實力得到巨大提升。
  • 人生的七個最高境界!
    我們需要不斷反思自己,反思過去,總結經驗教訓,用心去感悟,從經歷中提取屬於自己的人生智慧。做人要明白,別人說再多的道理,都不如自己的一個領悟,自己領悟到的,才是屬於你的智慧,別人給你說的道理,那是別人的智慧。
  • 學會這十二個字,你也可以迅速領悟禪定大意
    禪定確實是佛教獨具特色的修行手段之一,但是如果要讓人將禪是什麼說出個子醜寅卯來,對於沒有學習過的人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禪在許多的人看來是神秘莫測的存在,以為只有那些隱跡深山老林的世外高人才能深得禪中三昧,以我們普通人的智慧與體悟是很難達成禪定之境界的,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 什麼是迷,什麼是覺?
  • 龍珠:貝吉塔領悟自在極意功後,布羅利、加貝和開爾也相繼領悟
    但是破壞神都已經是活了上億年的人了,並且從一開始身邊就有天使這樣強大的師傅指導,結果還是沒有誰能領悟出完整的自在極意功。 但是,悟空作為一個先例,除了天使之外第一個完整掌握自在極意功的人,那麼龍珠後期的劇情也會因為悟空掌握自在極意功的原因導致戰鬥力再一次被提升。這樣一來,其他人的實力就跟不上悟空了。
  • 未覺與覺者的區別何在?印證你處於哪個境界:妙覺上人每日法語
    釋迦道場 淅川興國寺 妙覺上人 法語開示:一、覺者無所執,悟者無所拘,行者無先後,德者無大小,智者無高下,慧者無辯聰,圓者無有法,滿者無溢漏。方便自在的人,內外兼修是相應的,明白圓智的人,安然自在是確定的,圓融通達的人,無有偏頗是必然的,真正覺悟的人,方便任運是示證的。
  • 王國維說人生有三種境界,「境界」是什麼,分別有哪三種境界?
    我們理解「境界」二字,可能會以為只有現實中真實存在的景物,才能和境界匹配,其實不然,人心所想、喜怒哀樂都可以有境界。「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 風雲雄霸天下:武林神話無名的戰力究竟達到了怎樣的境界?
    說實話無名者一個角色一出場就給人留下了一個很高地位的形象,被江湖尊稱為」武林神話「,英雄劍在手,他的劍術想想都是天下無敵的存在!但整部劇我們似乎都只看到了所謂的理論,他真正的實力究竟有多高,根本沒有實戰的證明,那他的戰鬥力究竟是弱還是強呢?
  • 心想生:愛美之心這個心是人慾
    但告訴大家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只是俗話說,這個話不出自於任何一個聖賢之口,孔子沒說過這個話,孟子也沒說過,佛陀也沒說過,六祖也沒說過,然後老子、莊子都沒說過。俗話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這個俗話就不是真理了,所以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我們都耳熟能詳,我們還以此作為你給自己找了一個藉口,說人家俗話都說了或者古人已經講過了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而且世界上的人都愛美,所以呢這是人性,這是天性,我們應該去追求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