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開悟,從生死輪轉之中解脫,但關於開悟的境界,描述起來,總有點像是說神話,類似於神仙得道,從此食氣不死的傳說。
可按理來說,開悟,本該是心靈的醒覺,不是什麼神通奇異,為何會給人這樣的感覺?
開悟為何像是說神話?
在佛教說法中,開悟前,所見所執,無不是虛妄,而開悟之後,頓見自性本真,從此常住不空,再不隨生死而輪轉。
但其實,關於開悟,由於本身就是難以言說的境界,就不得不借用比喻,而佛教緣起於印度,有了解的人可能知道,在印度的神話中,誇張是常有的事情,因此聽上去難免顯得像是神話,實則不過是比喻。
舉個例子,佛說「非想非非想天」住人,壽命長達四萬八千劫,本意是說這樣長久的生命,還是不能免於「但報終仍當墮落」,以此說明生死輪轉於眾生而言,是無可解脫之苦,唯有涅槃,才能消弭對生死的恐怖。
但心有蒙昧的人,只看見天人壽數之久,而著眼在神話之上,忽略了佛的本意。
開悟本身不是神話,但描述所用的比喻,令人以為是神話。釋迦牟尼是作為人醒覺,也作為人入滅,不是神話中的仙神,只是從宇宙固有的自然規則中,感悟到了關於生死的道理。
老子西出函谷,留下五千言的《道德經》,也是這樣,心有所悟,於是託之以神話,來把自己所要言說的事情道明。
在現代,我們都清楚神仙不存在,但古人蒙昧,不用這樣的例子,很難把自己要將的道理給說清楚。
因此,開悟聽起來像是神話,但究其本質,是心靈的境界。
什麼才是開悟?
開悟前後,可能所觀所行可能別無二致,但心念則大有不同。
濟公吃肉喝酒,無損修行,為什麼?因為他已經開悟,心裏面無有生滅的念頭,也沒有殺生的理念,在他看來,吃肉喝酒,只不過是諸行輪轉的過程,是自然的循環,所以即便他吃肉喝酒,還是可以佛祖心中留。
但眾生吃肉喝酒,是以牲畜為食,存了生滅的觀點,在其看來,吃肉乃是烹宰動物以為食,所以世人要是學了濟公,就是入了障見。眾生只看見濟公吃肉的名相,而未曾看透他內在的思想。
很多人都對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句話有所誤解,不是說惡人不再作惡就能免於懲罰,而是當他將心裏面為惡的念頭、執著放下,就能領悟到佛的境界。
所謂開悟,就是心裏面一念間的覺,醒悟到人世間的種種外相,不過是令人執著,生出煩惱的妄念,眾生因此妄念,不能醒轉佛性,到底沉淪苦海之中,為障見所迷。
生死輪轉,乃是世間的常理,即便是世尊,其身也是五蘊所合,自當隨因緣入滅,但關於生死的恐怖,可以通過心靈的明悟來消解。
世人畏死戀生,緣由無非是心中有執,若是執著放下,無掛礙故,無有恐怖,因執著而生就的煩惱自然也不存在。當然,這不是說不再戀生,而是不曾畏死,把生死看成人的過程。
開悟的人,在生活上可能不會有多少變化,只是做人做事,少了執著之念,更傾向於羚羊掛角,順勢而為。
開悟是你對人生的感悟,即便不曾有閱覽佛經,也不影響你對生命有所認識,只有心中有所覺,遇到契機,自然就會醒覺。
你認為開悟是神話傳說,還是人心靈的一種境界?歡迎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