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悟還是誤入歧途

2020-12-03 心智自在

#佛教正法#

緣起

看了幾篇介紹修行開悟的文章,有的將意識造作的境界當作了開悟;有的將理論了知當作了開悟;有的將覺受當作了開悟……

在佛教的「四法依」中有「依智不依識」的教誨,而在修持大圓滿的竅訣中也有辨別心識與智慧的實修引導,還有《楞嚴經》中開示了五十種陰魔境界,目的都是為了讓修行人不要誤入歧途,順利趣入菩提康莊大道。

誤入歧途的開悟

下面就稍微分析一下「開悟」的幾種歧途:

1、將意識造作境界當作開悟

在彌勒菩薩的《辨法法性論》中,講到了「五種無分別的歧途」,其中一種是將止息念產生的無分別當作了出世間的無分別智慧。

具體表現是在修行時,認為分別念是修行和獲得開悟的大敵,就對心中生起的念頭進行拼命壓制,長期下來,就會在修行時出現沒有任何起心動念的無分別狀態。許多教理不通,沒有善知識指點的人,都會落入這個誤區。他們將自己的修行境界向一些所謂的「善知識」進行匯報時,那些「善知識」也說他們已經開悟了。

2、將理論了知當作開悟

有很多學習過中觀顯空雙運理論的修行人,或者學習過《心經》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的修行人,會將理論了知當作開悟。

記得2015年在亞青參加完大圓勝慧灌頂,回來的路上與一位出家師父同行,他問我當看到自己住的木屋之時,這是顯現,然後觀察木屋的本體是空性,此時木屋的顯現與空性無二無別,這就是真正的顯空雙運對不對?

我說:「錯了。這不是真正的顯空雙運,而是您意識造作出來的顯空雙運,這屬於理論上的一種了知,不是真正的顯空雙運境界。」

雖然這位師父沒有說到有關開悟的話題,但是如果真正證悟顯空雙運境界的人,一定是已經開悟了。

3、將覺受當作開悟

在修行過程中,會出現三種比較明顯的覺受,就是樂覺受、明覺受和無念覺受。這些覺受生起來,說明修行還是產生了體驗,不再停留於理論了知階段,只要對這些覺受不產生執著和錯認,這些覺受就會成為修行中的一種正驗。

曾經看到一篇文章將修行過程中產生的無法言說的內觸妙樂覺受當作了開悟境界。這實在是一種非常大的誤區,如果對生起的樂覺受產生執著,就會生在欲界之中,不要說什麼開悟了,能夠不墮落已經非常不錯。

關於樂明無念三種覺受的具體解說,在很多佛教經典以及《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大圓滿前行引導文》等中都有相關內容,這裡就不再具體解說。

結語

對於以上幾種歧途,如果沒有遇到真正有實修實證的善知識指導,很多人落入其中根本無法自知。所以,想要真正修持解脫道的人,依止一位成就者的上師比自己盲修瞎練要重要得多。

相關焦點

  • 何路家書:開悟是一種什麼樣的境界
    作者:何 路My dear Tiger:開悟是一種什麼樣的境界?開悟就是《金剛經》所說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開悟的人心地清淨,只生智慧,不生煩惱。一個人如果煩惱不斷,永遠也談不上開悟。如果聽到人說開悟,說話者煩惱不斷,說明他並沒有開悟。一個人如果自己沒有開悟,說開悟便如流水,流過之後就過去了,自己不明白,自然也不會給別人說明白。如果一個人向這樣的人學習,那永遠是學與不學一個樣兒,甚至學了還會誤入歧途。
  • 開悟?很難?做到這4點,就是開悟
    引言:說起開悟,這是一個大家都比較關注的話題,到底什麼是開悟呢?每個人都各抒己見,對其看法不一致,有人說,開悟之後,腦海裡閃過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淡然」二字,也有人說,開悟就是一個「空」字,還有人說,開悟就是「天人合一」四個字。
  • 萬行書院:什麼是開悟?哪些人容易開悟
    【東華禪】不怕妄念起,只怕覺知遲在行住坐臥中培養覺知,成為覺知,運用覺知【什麼是開悟】【學員:師父,所謂真正的開悟是法理上的頓悟,還是頂門打開以後與宇宙連接?【哪些人容易開悟】【學員:師父,我有一個問題,這兩天法師們在講,有很多人短時間開悟,比如說有一個盜賊,在一個懸崖邊被刀架著脖子,讓他七天之內開悟,這是什麼原因,我們能不能開悟?】
  • 開悟的最高境界是什麼?開悟者現身說法是硬道理
    開悟到了至高的境界是什麼?這個必須是過來人才有資格說的,否則就是誤人子弟一個人開悟以後,他就會領悟出一套理論,並且他做到了以下三點:人生沒有疑惑生命主動進化指導別人開悟>第三條,有能力指導別人開悟,這說明一個人達到了悟道的至高境界象徵開悟的圖片開悟的人生沒有疑惑
  • 什麼是開悟?與內在自我合一,開悟的種子就在你的體內
    這時,他突然意識到,我到底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如果我不能忍受我自己,那麼肯定有兩個我,我和自己。那麼,哪一個是真實的呢?這個想法讓他驚呆了。大腦完全停止運轉,有意識,但思維卻不存在了。他陷入恐懼之中,開始感覺自己被吸入一個空洞,之後根本不記得發生了什麼事,直到醒來。
  • 佛教:開悟後是什麼樣子?
    「開悟」這個詞,一般人聽起來會感覺很神秘,是不是開悟後就可以飛起來了?是不是開悟後就和電視劇裡的「濟公」一樣,有各種神通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其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玄乎,開悟之後,你還是你,我還是我,跟普通人沒有什麼兩樣。
  • 什麼才算是「開悟」?真正開悟的人,往往都有這3個特徵
    開悟是什麼樣子?現在有很多描述,但是絕大部分都是錯的,因為大多數描寫開悟的人都沒有開悟,只是用大腦理解,哪怕描述的都一樣,也是錯的。同樣的,本篇文章也是錯的。無論是孔孟之道、佛陀之道、老莊之道,還是瑜伽之道,其終極目的只有一個:如何引導我們進入開悟的狀態。打開了,我們就悟道了。孔子在《周易·文言傳》裡說:「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 《道德經》:開悟者的人生是什麼樣?如何開悟?
    開悟,換一個詞,就是「得道」。換言之,與大道同在、同行,同頻率。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語出老子《道德經》什麼意思?——(道體),你可以看它,卻什麼也看不見,可以稱之為「夷」;如果聽它,什麼也聽不到,稱它為「希」;用身體感官去觸摸抓取,摸不到也抓不著,稱它為「微」。
  • 開悟不是你想像的那樣
    開悟,即體認到自己圓滿恆常、一無所求、一無所懼的本來面目。從此,不再視自己為一具身體,任何世間的行為都不再引起你的煩惱和恐懼。開悟的關鍵在於: 你只想要開悟。如果希望通過開悟得到什麼,那就不可能開悟。許多人其實是害怕開悟的,害怕開悟了就會失去什麼,就像希望通過開悟得到什麼一樣。開悟,是體認到自己圓滿自洽的本來面目,體認到你所是,與你現在頭腦認為的得到、失去的概念沒有關係。即開悟並非讓你去得到什麼,也不是讓你去失去什麼。開悟,是一道門檻,分開了兩個世界。一個世界裡,你,只是你;另一個世界裡,你是一個概念,是所有「你的」的總合。
  • 開悟後有什麼變化?
    修行者一旦開悟,就等於即身證得菩薩的初果,同時在知見上與佛比肩平齊,所以,開悟也就是即心成佛。那麼,怎麼樣才算是開悟呢?開悟,並不是一個抽象的形容詞,而是包括感知、思想、以及心身狀態的變化在內的一個具體證境,它有著與它相應的多種形態的量的體現。
  • 真正開悟的人,究竟有多厲害?不可思議!
    這個人人具有的先天智慧和能力,中國人稱為「道」,瑜伽稱為「梵」,儒家稱為「仁」,佛家稱為「佛性」,無論是孔孟之道、佛陀之道、老莊之道,還是瑜伽之道,其終極目的只有一個:如何引導我們進入開悟的狀態。打開了,我們就悟道了。
  • 開悟、明德你知道多少?開悟的人有哪些特徵?你能做到幾條?
    進一步了解開悟是4-5年前,看過的一部呂良偉出演的電影《釋迦摩尼佛傳》,影片非常精彩,我被電影中的喬達摩 · 悉達多王子(釋迦摩尼佛)開悟得道後的超能力驚呆了,那種感覺真是妙不可言!修行人直到2015年,有幸接觸到國學文化,才慢慢知道,開悟真的不是佛祖和那些神秘的高人才有,普通人也一樣具備開悟的能力,開悟面前人人平等,哪怕你是乞丐也一樣可以開悟。
  • 佛陀在家時的三兄弟,想成佛的卻成了魔,想開悟的沒開悟
    悉達多王子未曾開悟成佛之前,也曾是個普通人,禪宗有個說法:「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因此呢,從這點上講,普通的人也都是會有成佛的機會的。有了成佛的機會,就都能成佛嗎?那就不一定了。不必說每個人的生活環境、參悟條件都並不一樣,即便是相似的生活環境、參悟條件下,也不見得就都能把握住成佛的機會。佛陀在家時的三兄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 開悟的人,描述境界,為何像是說神話?
    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開悟,從生死輪轉之中解脫,但關於開悟的境界,描述起來,總有點像是說神話,類似於神仙得道,從此食氣不死的傳說。可按理來說,開悟,本該是心靈的醒覺,不是什麼神通奇異,為何會給人這樣的感覺?開悟為何像是說神話?
  • 《心經》經典名句,越看越開悟!
    《心經》也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被無數人奉為修行的經典,無論是整篇經文還是其中的某一句,都存在著無上的奧義。正因為裡面存在的修行奧義極深,所以裡面的經文,哪怕是一句,對修行人都能起到開悟的指導作用。只要你不停地念誦阿彌陀佛的名號就能開悟。那麼,作為淨土法門也奉持的《心經》,只要你不斷地去念誦,也能使你達到開悟的目的。今天,雲來就為大家分享一下《心經》中的經典名句。這些名句,只要不停地去看,最終也能達到開悟。色不易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打坐與開悟有什麼關係?
    只要按照戒條去約束自己,心就能定下來,最後生發出智慧,由此而開悟。很多人由此就說,修行,只要去持戒,就能達到開慧的目的。但是我們看到,佛陀當年成道,就是在入深定中,降伏了各種魔道,從而證悟了無上正等正覺的果位。那麼,打坐與開悟究竟有什麼關係呢?不僅佛教中講究打坐,道教中也講究打坐。打坐的來源,由來已久。
  • 虛雲大師經過苦行、遊歷參訪,終於開悟得道:開悟後是什麼狀態?
    老傑談《百年虛雲》第5期:虛雲大師經過苦行、遊歷參訪,終於開悟得道:開悟後是什麼狀態?談到這裡,不少人會好奇,一個人開悟以後究竟是什麼狀態的呢?這就是本期我們重點研究的內容。南懷瑾先生曾經說:「歷史上很多祖師,就是在這意識之流突然被完全截斷的時候,爆發出開悟的。
  • 開悟的人是什麼狀態呢
    開悟的人是什麼狀態呢開悟的人也會有各種情緒悲傷憤怒難過都有和沒開悟的區別在於就算悲傷憤怒難過也屬於在「愛」裡面悲傷憤怒難過「愛」就是將各種現象與發生都當成恩典欣然接納開悟的人是什麼狀態呢?
  • 生命,是不斷的開悟!
    這是一場真正的生命的開悟,錢和權之間的鬥爭,善良與欲望之間的權衡。逃避與正視之間的良心的拷問。種種的起起伏伏,最後歸於心。問心,如果無愧。那麼你將從容。但是往往所有的真相都來自於陷阱中的陷阱。這才是需要真正開悟的。回歸一切的本質。渺小已將變得偉大。生命本來就是純粹的生命,只是因為我們,無形之中被思維規則灌輸著。
  • 佛法禪修上的每一個開悟 都是真實具體的
    禪師對他的弟子說:你們來打坐禪修,來接近佛教佛法,也許經常都會聽到一個說詞:開悟。那什麼是開悟呢?開悟是不是一個很神奇的東西的?對於學習佛法的人,其實每一個人都想開悟,都想了解、都想明白開悟是什麼。開悟,對於我們不真正了解它的人,常常都會蒙上一層很神秘、很神奇的面紗。好像開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現在大多數的人認為,一個人只要開悟了,就會是一個不得了的人,會是一個與常人有很大區別的人。甚至會是一個擁有超能力,無所不能的人。真實的狀況會是怎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