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不斷的開悟!

2020-12-22 肖申克的雷德

生命的開始,來自與第一次的哭聲和呼吸,我們感知也被周圍的事物感知。

如果, 我的磁場大一點,周圍就會被我吸引。那周圍的一切都將為我烘託。那是來自於內心的自信。

從人的本能,到人性的欲望。到成長。到不斷的膨脹。最後一點一點回歸本質。終於,也會從自己經歷的一生真正的抽離出去。心神合一。回歸本初的自己。

我有千萬次的衝動,想把自己的人生經歷,一點一滴,慢慢的在時間裡洗滌。躍然紙上。可是後來,每當我多看一本書,我覺得我的心就在和某一位靈魂撞擊。多多少少都有我的影子。這就是影子的秘密,你所能感知的。你所擁有的,所經歷的,在別人的身上,你也只不過是一個翻版者。所有的情感沒有一模一樣的,但是我們在一模一樣裡又套出了別具風格。

有一天我不再自言自語,我更多的是變成了沉默者,我在書頁之間留戀。翻轉。哭泣。茫然。有的甚至走不出結局,所有的人生,原來都是苦痛,所有的歡喜都變得更加的彌足珍貴。所以,人的本真應該是通過一層又一層的痛苦來蛻變。最後還以真我,有的甚至一生都在追逐,所謂的平平淡淡就是真。只不過是自圓其說。

我們在尋求什麼?我們在尋找什麼?因為有了信仰,才讓我們勇敢無畏。因為有了尋求,才讓我們不顧一切的去追捧。一切的結果,皆來自於過程的美好,生,身不由己。死,也必須從容。這才是人生本該的道理。

十歲的時候我總想著有一件花裙子。20歲的時候,我希望談一場曠世的戀愛。30歲的時候,我希望自己有自己的車。40歲的時候,卻才開始真正的醒悟。我們曾經心心念念的東西,就像一個泡沫接著一個泡沫。翻滾到最後。已經沒有了高潮,在我看來,更像給人生留下的一個騙局,接著一個騙局。最後永遠是自己矗立在空無中,所有的人生的疾苦。只不過是我們人生中的開胃小菜。

當我們真正於生命接軌的時候,我們才知道沒有所謂的大事,也沒有什麼真正所謂的小事。一切都在呼吸之間。

這是一場真正的生命的開悟,錢和權之間的鬥爭,善良與欲望之間的權衡。逃避與正視之間的良心的拷問。種種的起起伏伏,最後歸於心。問心,如果無愧。那麼你將從容。但是往往所有的真相都來自於陷阱中的陷阱。這才是需要真正開悟的。回歸一切的本質。渺小已將變得偉大。

生命本來就是純粹的生命,只是因為我們,無形之中被思維規則灌輸著。我們不是模板。我們不是父母的思想繼承人。我們也許會在某一刻和某位陌生的靈魂重疊。這都不妨礙我們回歸本性,回歸,和重生,是一場人生裡開悟。也是人生的必經之路。

不管你如何選擇和抉擇,終歸於心。萬變。唯一不變,開悟起源,心!

相關焦點

  • 開悟的最高境界是什麼?開悟者現身說法是硬道理
    開悟到了至高的境界是什麼?這個必須是過來人才有資格說的,否則就是誤人子弟一個人開悟以後,他就會領悟出一套理論,並且他做到了以下三點:人生沒有疑惑生命主動進化指導別人開悟如果你是個追求真理的人,對大道極有興趣,可以先找 《悟道相對論》閱讀一下食草動物斑馬開悟是為了實現生命的主動進化
  • 萬行書院:什麼是開悟?哪些人容易開悟
    【學員:師父,所謂真正的開悟是法理上的頓悟,還是頂門打開以後與宇宙連接?【哪些人容易開悟】【學員:師父,我有一個問題,這兩天法師們在講,有很多人短時間開悟,比如說有一個盜賊,在一個懸崖邊被刀架著脖子,讓他七天之內開悟,這是什麼原因,我們能不能開悟?】
  • 開悟、明德你知道多少?開悟的人有哪些特徵?你能做到幾條?
    東方的儒家和西方的佛陀同時揭示了生命的本質,所持觀點不謀而合,堪稱神奇!佛光四射普通人的心性或許只是被遮住幾許,並沒有達到魔的程度,但要還原到最初的光明本性,卻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有人說,開悟得有先天的好基因及後天的機緣巧合,開悟不論年齡,有幾歲就開悟的,有十幾二十歲開悟的,而有人直至生命終了也不知開悟為何物
  • 什麼是開悟?與內在自我合一,開悟的種子就在你的體內
    每個人都想要開悟。開悟的種子就藏在每個人的體內。這本書所說的話,就是和你內在的開悟者對話,那個真正的自我,它會認出來,這些靈性的語言,不需要經過大腦。曾經,有一位乞丐在路邊坐了三十多年。一天,一位陌生人經過。這位乞丐機械地舉起他的舊棒球帽,喃喃地說:「給點兒吧。」
  • 真正開悟的人,究竟有多厲害?不可思議!
    這就是開悟的狀態,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真正開悟的人,從不談開悟。相反,那些整天為了尋求某種特殊能量而去修行或者開悟的人,它們追求「永生」、想要「斷輪迴」、其實都是執念,這種人永遠也不能真正開悟。開悟前是「我在活著」,開悟後是「我看著我在活著」;開悟前是當局者迷,開悟後是旁觀者清;開悟前是為成功而拼命,開悟後是「無事以取天下」;開悟前是以局部看局部、以現象看現象,開悟後是以整體看局部、以本質看現象;
  • 開悟的境界!有幸來此一生,生命難得,莫讓自己空在人間走一回!
    但真正明白生命的真理,唯有親身頓悟。禪講求頓悟,修行者觀心靜慮,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覺悟出無我境界之妙,體悟出生命的真如實相。頓悟即是猛然悟通豁然開朗,完全明白生命的真實意義。禪:不說生之前;不說死之後。不說過去;不說將來。它最重要的法門是觀察:此時、此地、此刻、當下、剎那、瞬間!迷時三界有,悟後十方空。一切因緣生、一切因緣滅。
  • 開悟的境界,為什麼說出來,更像是神話?
    學佛的人都知道,所謂的修行,其目的就是為了開悟。而開悟之後,是什麼狀態呢?但對於我們這些未曾開悟的人來說,西方極樂淨土這個地方,聞所未聞,見所未見,更像是神話,這是什麼原因呢?也就是說,為什麼高僧大德們對於開悟後其境界的描述,更像神話呢?
  • 開悟?很難?做到這4點,就是開悟
    引言:說起開悟,這是一個大家都比較關注的話題,到底什麼是開悟呢?每個人都各抒己見,對其看法不一致,有人說,開悟之後,腦海裡閃過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淡然」二字,也有人說,開悟就是一個「空」字,還有人說,開悟就是「天人合一」四個字。
  • 虛雲大師經過苦行、遊歷參訪,終於開悟得道:開悟後是什麼狀態?
    老傑談《百年虛雲》第5期:虛雲大師經過苦行、遊歷參訪,終於開悟得道:開悟後是什麼狀態?大師曾經在路上身患疾病,險些喪命,多虧文吉菩薩相救才脫離生命危險。談到這裡,不少人會好奇,一個人開悟以後究竟是什麼狀態的呢?這就是本期我們重點研究的內容。
  • 開悟的人,描述境界,為何像是說神話?
    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開悟,從生死輪轉之中解脫,但關於開悟的境界,描述起來,總有點像是說神話,類似於神仙得道,從此食氣不死的傳說。可按理來說,開悟,本該是心靈的醒覺,不是什麼神通奇異,為何會給人這樣的感覺?開悟為何像是說神話?
  • 開悟後有什麼變化?
    轉自嶧山興國寺 開悟,即是對生命及宇宙本體實相的真實發現和覺知,又稱見道,也叫開心入無漏智,亦名明心見性。開悟,是修行中的一個重要證量名詞,它既是有為法和無為法的轉折點,也是世間和出世間的分界點。修行者一旦開悟,就等於即身證得菩薩的初果,同時在知見上與佛比肩平齊,所以,開悟也就是即心成佛。那麼,怎麼樣才算是開悟呢?開悟,並不是一個抽象的形容詞,而是包括感知、思想、以及心身狀態的變化在內的一個具體證境,它有著與它相應的多種形態的量的體現。
  • 開悟還是誤入歧途
    ,有的將意識造作的境界當作了開悟;有的將理論了知當作了開悟;有的將覺受當作了開悟……在佛教的「四法依」中有「依智不依識」的教誨,而在修持大圓滿的竅訣中也有辨別心識與智慧的實修引導,還有《楞嚴經》中開示了五十種陰魔境界,目的都是為了讓修行人不要誤入歧途,順利趣入菩提康莊大道。
  • 人開悟後是什麼樣子?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開悟的人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樣,依然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慾,就像大海一樣,表面上洶湧澎湃,變化萬端,但裡面卻是渾厚、寧靜與無限的寬廣。 開悟的人不會搞個人崇拜,搞個人崇拜的都是沒有開悟的人。一個通達「無我」的人,一個覺悟到「萬物與我為一」的人,一個認識了平等真相的人,怎麼會又怎麼可能搞個人崇拜呢?
  • 開悟不是你想像的那樣
    開悟,即體認到自己圓滿恆常、一無所求、一無所懼的本來面目。從此,不再視自己為一具身體,任何世間的行為都不再引起你的煩惱和恐懼。開悟的關鍵在於: 你只想要開悟。如果希望通過開悟得到什麼,那就不可能開悟。許多人其實是害怕開悟的,害怕開悟了就會失去什麼,就像希望通過開悟得到什麼一樣。開悟,是體認到自己圓滿自洽的本來面目,體認到你所是,與你現在頭腦認為的得到、失去的概念沒有關係。即開悟並非讓你去得到什麼,也不是讓你去失去什麼。開悟,是一道門檻,分開了兩個世界。一個世界裡,你,只是你;另一個世界裡,你是一個概念,是所有「你的」的總合。
  • 什麼才算是「開悟」?真正開悟的人,往往都有這3個特徵
    開悟是什麼樣子?現在有很多描述,但是絕大部分都是錯的,因為大多數描寫開悟的人都沒有開悟,只是用大腦理解,哪怕描述的都一樣,也是錯的。同樣的,本篇文章也是錯的。開悟是什麼樣子,要聽那些開悟的人說,哪怕他們說的都不一樣,也是對的。區別就在於,兩個人都在給你講如何學會遊泳,不會遊泳的人就算背誦了一本遊泳教材,他講的也是錯的;會遊泳的人,即使從來沒有上過學,他說的也是對的。許多人通過各種方式苦苦追求開悟的境界。
  • 真正開悟的人,會有這三大特徵,看看你身邊有沒?
    這是那位同行半開玩笑說的話,但是卻也從表明,像高僧這種開悟的人,他們早已將人世喧譁放下了。那麼真正開悟的人,都有什麼特徵?特徵一:開悟的人,生命會由繁至簡。首先我們要明確的是開悟的人,並不會立馬成仙,或者立地成佛。所以他們在外表上,和普通人不會有多大區別。但在他們和一般人心境上,心境還是有很大區別。
  • 從科學的角度看佛家的「開悟與遮蔽」
    開悟是人的一種認知行為,它並不能脫離人的認知局限、規律而存在,它必然以「自身內部以及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為基礎的,換言之,世間萬物的相互業力緣起是人的認知的基礎。比如,古代的高僧大德,無論有多高的佛學造詣,只要他還沒有圓寂,他所有的覺悟從沒有脫離人的認知局限、規律,他也需要吃喝拉撒,按照人的生存方式來生存(供養、化緣等)。
  • 佛教:開悟後是什麼樣子?
    「開悟」這個詞,一般人聽起來會感覺很神秘,是不是開悟後就可以飛起來了?是不是開悟後就和電視劇裡的「濟公」一樣,有各種神通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其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玄乎,開悟之後,你還是你,我還是我,跟普通人沒有什麼兩樣。
  • 佛陀在家時的三兄弟,想成佛的卻成了魔,想開悟的沒開悟
    悉達多王子未曾開悟成佛之前,也曾是個普通人,禪宗有個說法:「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因此呢,從這點上講,普通的人也都是會有成佛的機會的。有了成佛的機會,就都能成佛嗎?那就不一定了。不必說每個人的生活環境、參悟條件都並不一樣,即便是相似的生活環境、參悟條件下,也不見得就都能把握住成佛的機會。佛陀在家時的三兄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 《道德經》:開悟者的人生是什麼樣?如何開悟?
    開悟,換一個詞,就是「得道」。換言之,與大道同在、同行,同頻率。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語出老子《道德經》什麼意思?——(道體),你可以看它,卻什麼也看不見,可以稱之為「夷」;如果聽它,什麼也聽不到,稱它為「希」;用身體感官去觸摸抓取,摸不到也抓不著,稱它為「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