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也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被無數人奉為修行的經典,無論是整篇經文還是其中的某一句,都存在著無上的奧義。正因為裡面存在的修行奧義極深,所以裡面的經文,哪怕是一句,對修行人都能起到開悟的指導作用。
大家知道,淨土法門講究念佛。只要你不停地念誦阿彌陀佛的名號就能開悟。那麼,作為淨土法門也奉持的《心經》,只要你不斷地去念誦,也能使你達到開悟的目的。
今天,雲來就為大家分享一下《心經》中的經典名句。這些名句,只要不停地去看,最終也能達到開悟。
色不易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這句大意是指,在你沒有開悟之前,你會發現色與空是對立的。當你開悟後,你會發現,色與空,其實本來就是一體。因為在實際的事物,它始終會有消亡的時候。
這句意思是告訴我們,不要被世間的任何表象所迷惑。只要保持一顆平常心,保持一顆清淨心,就是一種修行的狀態了。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
這句大意是指,當一個人明白了空與色的本質後,就會明白,佛法的本質也是空。當你的心達到如如不動的時候,任何事物,在你的面前,只不過都是空的一種存在。
只不過,當你沒有達到這一步,你還是要接受現實,要在現實中不斷地修行。要做到「諸惡不作,眾善奉行。」也要做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如果不是這樣,那麼你就無法知道空的真正意義。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這句大意是指,我們不論在任何時候,都要保持一種空空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中,人最容易開悟。一個人看事物,心往往容易被事物帶動。眼睛一看,心就容易去辨別。只有在平時都不動任何心,才能達到《心經》中所說的「五蘊皆空」。
但是我們在生活中修行,那麼,就只要讓心保持這種狀態就可以了。「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當心保持空空的時候,就是修行者的最佳狀態。
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這句大意是指,我們修行的時候,難免會明白一些什麼,知道一些什麼。甚至得到智慧,得到開悟。但是真正達到那個狀態的時候,心也不要為其所動。因為那些智慧,那些開悟,本身就是你自身所擁有的。因為你的本來就是如來智慧德相。
一旦心為所動,那麼,整個人就又會陷入到五蘊的糾纏當中,很多的智慧,很多的狀態,就又會變得失去。然後,你就又會難過。得知不喜,失之不憂。真正最好的狀態,就是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這就是一種開悟的狀態了。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
這部佛經的殊勝之處,就在於它本來就是經咒合一的一種特殊存在。只要真正地誦念它,就能起到與念菩薩心咒一樣的效果。只要不停地念,也能使人達到開悟。
我們知道,只要誦念菩薩心咒,或者是佛的咒語,菩薩或者是佛都知道,就會前來加被。那麼,只要一個人一心念誦《心經》,同樣能得到菩薩的加被。這也是眾多的出家眾與在家眾都喜歡念誦心經的一個重要原因。
《心經》雖有諸般好處,但也需要堅持誦讀,堅持看,才能讓自己快速開悟。許多人念著念著,得到了一些利益就滿足了。這樣雖然能讓自己得到一些智慧,一些福報,但並不能達到最終的開悟。只有不斷地堅持去念誦,才能最終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