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全文《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佛門中用以修行的無上經典。很多人以為,自己沒有看《心經》,便是與《心經》無緣,其實,只要你在佛門中修行,一聽聞《心經》這個經名,就是與《心經》有緣了。
《心經》是所有佛經的總持,它涵蓋了所有佛經的內容。其中,對於佛門中「空」的論述,最為透徹。所以,佛門因此也叫空門。過去,入佛門也叫「入空門」、「遁入空門」等等,其原因就在於此。
《心經》以無上般若智慧而教人開悟,能受持這部佛經的人,都極為殊勝。本文為大家分享以下三個佛句,希望大家能如法受持,就能以最快的速度開悟!
第一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心經》以空而聞名,但是僅僅有空,是「斷滅空」。因為佛說任何事物,都來自於人的心相。這裡的空,與之相對的是「相」。
我們任何人認識事物,都存在一個「相」的問題。但是不能執著於事物所表現出來的這種相,否則,你就被娑婆世界裡的這種相所迷。
《地藏經》云:「娑婆世界眾生,其性剛強,難調難伏。」難調難伏的原因,並非是他不願調,不願伏,而是他迷在這種自心相中,無法得知事物的真相。所以眾菩薩才不斷下世來告訴他們如何修,什麼才是真相,什麼是自心造成的假象。
《圓覺經》云:「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無我者,我既都無,其如幻耳。」意思就是事物雖然存在,但都是假借四大形成的一種幻化。
當你認識到事物存在,但是事物又都是由心幻化的一種假象時,你的心,就會從其中得到調伏,就能以最快的速度開悟了。
第二句: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佛陀開悟時說過一句話:「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要想證悟出自己的如來智慧德相,就要先知道如來智慧德相是什麼樣子的。
《心經》中就明確地告訴了人們這一點。人的如來智慧德相,是一種永恆不變的「心」。《心經》中的這個「心」字,其真正含義,就在這裡。那麼它具體是什麼樣的一種表現呢?
當你找到自己的如來智慧德相時,你會發現它既不會生滅,也不會沾染任何東西,更不會增加什麼,減少什麼。
正因為它不會發生任何改變,所以你才能知道「自己是自己」,才能將真正自己的「心」上所覆蓋的妄想執著去掉。由此顯露出自己的如來智慧德相來。
第三句: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當一個人明白了如來智慧德相的特性後,就要在自己的修行中,不斷地朝這種特性靠攏。
佛門中有句話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真正的岸,就是自己的如來智慧德相。一旦你找到了它,你的一切苦,就全部消失了。因為如來智慧德相,無所不能。
但是人都被自己的五蘊所纏縛,他得到一點的時候,高興不已;失去一點,痛苦不已。所以人就在五蘊的幻境中,時時給自己帶來各種煩惱。
修行的時候,就要做到「得之不喜,失之不憂」的一種狀態。用《金剛經》中的一句話說,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真的能做到這一點,你離開悟也就不遠了。
歷來人們都在追尋如何開悟,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如來智慧德相。作為修行的人來說,除了誦讀佛經,還要遵循佛經的義理,做到如實修行。這樣,你就能以最快的速度開悟,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自己的如來智慧德相。如果只是一味地去向外求,等同於「入魔道」,最後只會一無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