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楞嚴經》的三大重點,越理解越開悟!

2020-12-14 國學觀世界

《楞嚴經》的重點:

重點一;是「舍識用根」,捨生滅心,用不生不滅的「根」去認知——六根裡面的根性;「在眼,叫見性;在耳,叫聞性;在鼻,叫嗅性;在舌,叫嘗性;」,這就是不生不滅的根性。舍識用根就了悟 了真心,用這個真如不生不滅的如來藏性修行,一剎那之間就與「佛性」相應。

重點二;是防止「磨事」,就是防止「著磨」,有很多人不知道,修學佛道是用真如不生不滅的心性在修行。而眾生一直在相上裡面打轉。譬如印光大師書裡有講,就憑一念,急著想要見佛的心就會「著磨」,鎖定目標,非見到「佛」不行,就憑這一念,刻意的想見佛。

而他不知道說清淨心相應自然見佛,至誠懇切,佛性自然現前。若你刻意的求,那魔就會投其所好,讓你看到種種的異象,瑞相、見花、見光、聞香,看到蓮花,以諸佛,上至十方淨tu,下至阿鼻DY,都讓你看得很清楚。你會發現:你好像很有修行,就動大我慢的心就「著磨」,

如果我們也能夠了悟,「色受想行識」,內四大、外四大,無非是如夢幻泡影的緣起法。是不實在的,是「知幻即離,離幻就覺」的。

這個「色受想行識」所引出來的奇異的現象,會使一個人修行當中,貪婪某一些事情。貪染大神通,就求大神通,「磨」就投其所好。你想見佛,「磨」也投其所好,變化成「佛」

在五十種「陰磨」裡面講:如果有修行人在修行,忽能聞到遙遠地方的兩個人在講話的聲音。那你千萬不要誤認為說你很有修行,這個只是一個過程,並沒有「解脫」。

比如說你坐家裡修行、打坐,你此刻能夠聽到美國的兩個朋友在講話,而且他們兩個講話就如同在近距離一樣的。然後打電話告訴他,「你們兩個在講什麼」,他們兩個會嚇一跳說「原來你是佛,這個時候我們必須要否定,我們不是,這個就是只是心光外洩,就是積極的努力的用功,超乎一般的異相,會所顯現的「色受想行識」的一種意象而已,不是真正的菩提。

重點三;就是不「著相」,遇人、遇事千萬執著不得。「若作聖解,即著群邪」;就不能動到一個念頭說:我很有修行。達摩大師講「見相,即見gui」啊,「相;眾相本空;相不可得;」

《金剛經》講:「菩薩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見相」你就有東西可以貪,而貪不到,你就會起「嗔恨心」;你若看不破,那這「貪嗔痴」就會連續一直作用…… 而我們的清淨的心靈,也會一直的受到強大的損傷和刮痕,那時我們的心靈傷痛就永遠沒有辦法弭平。就沒有辦法最做到「如風吹光」;也沒有辦法做到「船過水無痕」;

假如我們能令「心無所住」;那這當下一念,便當下解脫;這是最重要的,「萬法回歸當下」。什麼叫做「色即是空」、「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色即是空,在凡夫界來講:就是「色、受、想、行、識」。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裡面講:「色即是空」 色是緣起法,是畢竟本空,大悟的人,見一切相就是清淨法身。我們想要脫離心裡的痛苦,那《心經》講的那句話,你就不能不體會。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想要化解痛苦,很簡單也很難,就是把身心徹底看破。「色」即是空,「受」即是空,「想」即是空,「行」即是空,「識」即是空。

在佛的法界裡面,法界平等。無相無不相,究竟一實相;#佛教#

往期回顧:

佛教的《人類起源》

佛教:適合大眾在「末法時期」修行的法門

「十種」,讓我們充滿「正能量」的「天地自然規律」

相關焦點

  • 佛教:《楞嚴經》四大名句,悟透福德無量!
    《楞嚴經》亦稱《大佛頂首楞嚴經》,是佛教中一部極為重要的經典,佛門常以「開悟」的「楞嚴」盛讚其極為重要的地位。《法滅盡經》上說:末法時代,楞嚴經先滅,其餘的經典跟著就滅了;如楞嚴經不滅,正法時代就現前。
  • 《金剛經》中的四個經典名句,越讀越開悟!
    《金剛經》也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佛教教人修行悟道的重要經典。禪宗六祖慧能因為聽到其中一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而開悟,給諸多修行者,留下不識字,卻能悟道的典範。可以說,《金剛經》中諸多經典,都能讓人見性、開悟。
  • 楞嚴住世正法不滅,被稱為經中之王的《楞嚴經》,究竟重要在哪裡
    「在佛教裡面,有很多的經非常重要,但是最重要的經典就是《楞嚴經》」,宣化上人曾經開示。學佛的人也都應該聽過這麼一句話:「楞嚴住世,正法不滅」,直接把楞嚴經與佛教的存滅相提並論,足以證明楞嚴經的重要性。幾千年的流傳,《楞嚴經》更是被佛教徒們推崇為「經中之王」、「破魔寶典」,早晚誦讀,從中獲得智慧和啟示。
  • 開悟的「楞嚴」,文採與智慧並存的一部經典,修道者必讀
    聽了別人說《周易》好,《道德經》好,於是去看,都是個文言文,看不懂,硬著頭皮看,配合著白話文看,雖然無法理解其中的意思,但對古人口中說的那個「道」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這世界一切事物的運轉都來源於這個「道」,「道」生育了萬物,因此對「道」的執著也就更深了。
  • 《心經》中的四大經典佛句,要反覆讀,越讀越開悟!
    有人說,《心經》是開悟之人才能讀懂的一部佛經。也有人說,讀佛經,要像念佛那樣不間斷地讀,就能開悟。無論哪種說法,都說明了一個問題:大家都很喜歡《心經》,也喜歡讀《心經》。之所以如此喜歡《心經》,除了誦讀此經,能讓人獲得無量福報之外,還能讓人的心,得到一定程度的清淨。佛教中講究慧根,如果你具備慧根,甚至因為誦讀此經而開悟!想要開悟,說容易也容易,說困難也困難。只要一個人的心,真正念誦《心經》而得清淨,那麼你就是真正的有所得。而《心經》中的這四大經典佛句,只要多讀,就會越快開悟!
  • 《心經》:核心思想就是這兩句話,越讀越開悟
    01文/法妙明心《般若波羅蜜心經》是人們熟知的一部大乘佛教經典,是整個般若智慧佛法中的經典,被後人比喻成佛教經典的總綱,般若智慧在佛教中是非常的看重的,從佛陀一生講法中就能看出一二而心經是整個般若部經之首。雖然研究心經的人數不勝數,但是能夠真正讀懂心經的人卻是不多,真正知道心經核心內容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 《心經》中的三個經典名句,讀得越多,開悟越快!
    《心經》是佛教中最重要的核心經典。其篇幅短小,但義理極為深奧。能讀懂它的人,都不簡單。有人甚至說,只有開了悟的人,才能真正理解此經。話雖如此,但是不同的人,都對《心經》有各自的見解。我們一般所說的開悟,是指讀懂了某一句經典,對它的深奧義理,產生了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這種感覺,與普通的情緒有所不同。並且,伴隨而來的,還有對事物的各種見解。這些見解,在以前從來就沒有過相關認識,甚至沒有過相關學習。由此可見,開悟的殊勝。
  • 《楞嚴經》中這2句話,反覆去讀,你會明心見性,功德也遲早會有!
    大多數人普遍的認為只要一個人明心見性了,那就說明這個人已然開悟了,開悟也被後世演說的如何如何的神奇,如何如何的不容易,甚至有開悟的人會放光明等謬論,其實明心見性的說法是來源於佛教大乘經典《楞嚴經》。《楞嚴經》中記載,阿難尊者在城裡乞食的時候,一位魔女見阿難長得英俊帥氣,心生淫愛,隨施展魔法,將阿難擄到密室,百般勾引,將要壞阿難的戒體,阿難因中了幻術,本性迷失,在危急關頭,佛陀趕來救了阿難,帶到講法修行的精舍處。
  • 楞嚴經釋疑:楞嚴經一共幾卷
    《楞嚴經》全經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是佛教的一部極為重要的經典。在《法滅盡經》上說:末法時代,《楞嚴經》先滅,其餘的經典跟著就滅了。如楞嚴經不滅,正法時代就現前。楞嚴經包括:序分、三番破識、十番顯見、剖妄出真、會通四科、圓彰七大、審除細惑、從根解結、二十五聖圓通章、四種清淨明誨、楞嚴神咒、十二類生、歷位修證、七趣、五十陰魔。《楞嚴經》共十卷,意思要你自己看懂蔡有用。
  • 佛教:「楞嚴咒」究竟有何神奇之處,被稱之為萬咒之王?
    佛法當中也曾明示:誠心誦讀《楞嚴咒 》能消除一切苦難 ,兼除障、求願、消業、超度、放生、往生六大作用 。說到這裡問題就來了,佛教當中的經書這麼多,咒語這麼多,為什麼偏偏「楞嚴咒」會擁有如此佛教:「楞嚴咒」究竟有何神奇之處,被稱之為萬咒之王?高的地位,被稱之為萬咒之王呢?
  • 佛教:《金剛經》中的五大名句,越讀越開悟!
    《金剛經》,又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意思是,以能斷金剛的智慧到彼岸。金剛經是佛教裡非常重要的經典,是一部般若智慧經。它和《心經》一樣,為大乘般若品的經典。如今社會上流傳的版本以後秦鳩摩羅什翻譯的居多。
  • 佛教:《金剛經》中的四大名句,越讀越開悟!
    關於禪宗,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也無外乎「開悟明心」。其實,最初達摩祖師弘傳禪宗,專以《楞伽經》作為參禪印證,傳到六祖慧能大師,才開始以《金剛經》作為驗證參學者所悟真假的憑證。《金剛經》是六百卷《大般若經》的總綱,「金剛」意為金中之精堅者,能斷萬物。佛言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由此可見《金剛經》在佛門中的地位。
  • 《楞嚴經》解釋:在家念楞嚴咒怎麼回向
    《楞嚴經》是佛經中非常經典的經文,同時也是三大經王之一,而且學佛的人們還把楞嚴經譽為開智慧的《楞嚴經》。而《楞嚴咒》作為《楞嚴經》中的咒語,其威能也是不可想像的,我們常念《楞嚴咒》會讓我們獲得不可思議的好處。學佛的人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回向。
  • 所謂「開悟」是什麼意思,是得道嗎?兩者相同嗎?
    場面話不多說了,什麼是「開悟」呢?能發現自己還有「良心」這麼個東西就算得上是「開悟」了。這話聽著挺奇怪,怎麼著自己還不能夠知道自己有沒有「良心」,這打哪說起呢?人人有顆心是不假,但能不能知道這是「良」的還是「不良」的就得看這個人有沒有那個「悟性」了。
  • 何為開悟?其實有三個層次,真懂的人不多
    換句話說,就佛教的修行而言,所謂的開悟,大致可分為三種,即大悟、小悟、徹悟。那麼,何為開悟呢?其實所謂的開悟,說的是證悟本心,知世間一切皆幻的本質,用《楞嚴經》的話說,就是「七處徵心八還辯見」,指的是修行者尋悟本心的脈絡,經曰:不你還誰?
  • 《楞嚴經》講了什麼?為什麼要學這部經典?看完你就明白了
    《楞嚴經》是佛教三藏教典中最重要的大乘經典之一,被佛弟子稱為「開悟的楞嚴」。佛滅度後,弟子們結集成經,弘傳於印度,後因年久失傳,唯獨龍宮藏有此經。佛陀涅槃七百年後,印度的大乘論師龍樹菩薩出世弘法。因其行解證悟的殊勝,受到龍王的禮請,他在龍宮中見到《龍藏》,其中有一部《大佛頂首楞嚴經》,披閱之後,感到非常稀有難得。
  • 《金剛經》三大名句,越讀越開悟!
    我們讀了很多遍,也沒開悟,但雖然沒有大悟,總也會有一點小悟。佛門經常講「清淨心」,為什麼要修清淨心?因為清淨心就是真心,就是菩提心。而住色、香、味、觸、法生起的心是攀緣心,是妄心。我們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之所以彰顯不出來,就是被妄心所蒙蔽。這裡的「無所住」,有兩層含義,一是不執著,二是也不斷滅。
  • 開悟還是誤入歧途
    #佛教正法#緣起看了幾篇介紹修行開悟的文章,有的將意識造作的境界當作了開悟;有的將理論了知當作了開悟;有的將覺受當作了開悟……在佛教的「四法依」中有「依智不依識」的教誨,而在修持大圓滿的竅訣中也有辨別心識與智慧的實修引導,還有《楞嚴經》中開示了五十種陰魔境界
  • 楞嚴經賞析:楞嚴經義貫全文
    師兄在修行楞嚴經的過程中,是要用心的去體會經文中的內容是什麼,這樣師兄的修行功效才會更加的好,而且師兄也會知道楞嚴經全文講什麼,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簡單的了解楞嚴經義貫全文吧!「首楞嚴」:又譯為「首楞伽摩」。佛在《大般涅槃經》中解釋「首楞嚴」為:「一切事究竟堅固」。
  • 《楞嚴經》五十陰魔漸次篇:卷10-9 佛示五十陰魔破盡實相
    所以我們身為佛子,一定把《楞嚴經》中佛所慈悲開示的『菩提心如來藏』佛法第一義諦給參悟理解徹。開悟了我們這真實圓滿的菩提心,再去入手修證這最真實圓通的耳根圓通法門,就必定能一世成就得到解脫。也可以像觀世音菩薩那樣,有三十二應化身,十四種無畏功德,四種無作妙力,千手千眼分身無量,去無量無邊世界國土廣度一切眾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