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之人應隨順眾生,切莫把自己標榜成不食人間煙火的世外高人。別人在他眼內都只是世俗大眾。 不恥與之為伍。 豈不知這樣做正是修習大道的障礙。亦違背了「自利利他」的學道初心。
禪宗六祖曾有一首偈語,其中有四句是開示我們修習佛法是離不開這俗世的。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
離世覓菩提 恰如求兔角
這四句偈的大意是:佛法本是存在於世間,為世間一切有情所說,若要求得知覺明悟,應從本身和光混俗,不為虛幻所迷,這才是真知真覺。否則想離去濁世而清淨無為的覓求菩提大道,那就如在兔子的頭上找兔角一樣,永無所得!
修行之人,如果做不到和世人混成一片,感受世態炎涼,從人與人之間的爾虞我詐中感悟人世的苦惱、無奈,那麼又如何從八苦中悟出煩惱即菩提的道理。象一個從小到大到老都在深山老林中生活的人,一生都清淡平凡,無憂無慮。那麼他又以何因緣發心去修道呢?就算發心去修道,他又以什麼作為修道的參照呢?要知道悟道是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呢。所以修學佛法,俗世凡塵是最佳道場。能忍於市者才是大忍。
另外,作為發慈悲心,以「自利利他」為己任的修道者,應與眾生廣結善緣,除了可以從結緣過程中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覺悟,淨化心靈之外,還應將自己所學到的、悟到的給予眾生解說,令眾生亦能釋疑、受益。順便為自己積聚智慧資糧,廣種福田,種善因,得善果。反之自築高牆。把自己抽離於世間的「有情」眾生,不與眾生交流、結緣,或在交流中貢高我慢,高高在上的話。既違背了學道的初心,偏離正道的方向外。又何談自利利他呢?
其實一切萬法、經書、包括佛遺下的十二部經等,都是因人而設。如果世界上沒有人類存在,那麼所有一切萬法也自然不會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