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春天:看哭無數人的家庭影像

2021-01-15 看電影看到死

作為今年FIRST青年電影展的入圍影片,陸慶屺導演的紀錄片《四個春天》在西寧首映後引發熱議,看哭了不少影迷,在豆瓣上更是高達9.2分。

熟悉陸慶屺導演的人都知道,六年前他曾在豆瓣上發表過兩篇日記《我爸》和《我媽》,感動不少讀者;如今,我們終於等到這部他為父母拍攝的紀錄片《四個春天》。

這是一部「以家庭生活為背景的紀錄片,導演以自己年逾古稀的父母為拍攝對象,樸素而真切地展現了他們在家鄉小鎮的生命狀態。勞作、歌唱、出遊山野、探親、喪葬、歡聚離別,無數細節拼湊出充滿原始詩意的人間圖景,讓我們深陷於對時間這一永恆命題的感思之中」。

流年未亡,夏日已盡,看盡世事萬千,方知源始於此。看完《四個春天》久久未能平息,回想上一次撼動我心的還是北影節時看的《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同樣是以一對年老夫婦為切入點的片子,雖然紀錄片和劇情片之間有差別,但其中細膩的情感與溫柔一樣打動人心。

這一刻,時間和生命在鏡頭前流動,屏幕前的觀眾也和屏幕中的人一起經歷悲歡離合,在生命迴環四時流轉之間緩步向前,生活一如是初,溫暖如春。

縱觀近些年網絡的語境所積累的情緒,大多不過兩個字——「煩」「累」。煩的是家長裡短的叮囑,雞毛蒜皮的嘮叨,「催婚」「催育」「催買房」;累的是七姑八姨的串門,酒席牌桌上的應酬,「比富」「比權」「比人脈」。

好在,還能有這麼一部紀錄片,讓我們看到了許久不曾想起的美好,如清水浸潤的溫情。

只要你和家人相處得足夠久,你就能感受到無盡的親切和溫暖;另一方面,只要你和家人相處得足夠短,你就能避開所有的瑣碎和煩雜。這其中的度量實在難以把握,所以大多數人對陪伴家人的感受,總是喜憂參半。

而《四個春天》這部紀錄片,大概是最精心把這個完美的度量呈現出來的作品。

正如《四個春天》這個片名,導演陪家人度過的不是春節,而是春天。成年人過節,總有點勉為其難的意味,而春天作為每年的第一季,卻有著清新美好的意味。

導演努力淡化了春節的元素,雖然也有燻臘腸、寫春聯的場景,但我們看到的鏡頭裡,更多的是春天裡簡單的日常,踏青、摘野菜、種花、清理魚池,家裡縫縫補補,友鄰間互贈禮物,一切都是那麼和諧而自然。

當然,最動人的還是片中的兩位老人,他們喚起了每個人或多或少的、對家人的類似美好的回憶。兒女歸來時,老人喜笑顏開;兒女離去時,老人駐足揮手;老母刺繡澆花,老父看書練字;一人唱調,一人伴奏。

他們相濡以沫的感情深沉而又平淡,化進了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這點點滴滴,是母親興高採烈講解祝酒歌詞時,父親默默配合著舉著酒杯的那隻手;也是兩人慢慢走在高坎上,興起而唱的那首浪漫的歌。

生活讓他們領會了對苦難的豁達、對平凡的珍惜。親人逝去時,他們陷入哀傷,燕子歸來時,他們也能純粹的喜悅。這大概是濃縮了所有人對故鄉、對父母最美好的印象吧,而最可貴的是,它是如此的真實而生動。

四個春天的交替,家卻似乎並未被時間改變過,依舊是笑聲爽朗,樂聲悠揚,魚兒在池中遊曳,樓頂的花花草草也總在這個時節旺盛張揚。

只是時間,總會偷偷的帶走著什麼。最開始,一家人齊整地從水塘邊依次走過,到後來,只有兩個遲緩的身影。但或許我們不必悲傷,因為回憶的力量不會散盡。

導演談到他拍攝父母的初衷,是因為很喜歡自己的父母時,我不禁心中暗暗感動。當人們談到「喜歡就會放肆,愛就是克制」時,不妨想想,現在的人,似乎「愛」比「喜歡」更容易說出口。親人之間,「愛」似乎更多的是一種義務,而「喜歡」卻變得珍貴,成了一種難得的情感認可。

獨 家 專 訪 陸 慶 屹 導 演

採訪| 皮皮丘

看死君:導演您好!從什麼時候或者是怎樣一個契機,讓您開始想為父母、為家人拍攝視頻的?

陸慶屹:我後來梳理一下,我之前回家拍了很多照片。離開家鄉很久了,我重新拿起相機面對家鄉的那些風土人情,自己還覺得挺美好,所以我就存到了一個相冊。

我當時就想,照片畢竟是一個定格的瞬間,我更想把一些動人的片斷記錄下來。我也比較喜歡回憶,所以我就希望在回憶裡面加一點佐證的東西。也正好我也要換相機,我就買了一個帶視頻功能的,就這這樣開始拍了。

剛開始拍的時候挺零亂,而且最開始我沒有拍視頻的意識,好像回家的頭十天,我才開過兩三次機。那時候還是拍照片的意識更強,還是會時不時停下來去拍照片,所以就顯得很零亂。我回北京之後再去看那些素材,覺得好像有點亂,運動也很跳躍,我就想買一個三腳架,這樣拍起來可能質量會更好一些。

買那個三腳架也是因為我寫那篇文章《我爸》,瞬間無數人來找我,所有的留言都是祝福,說很想回家擁抱爸爸媽媽,就很暖,1300多條留言,沒有一條負面的那種。當時我挺觸動的,裡面放了很多我爸媽的照片,主要是我爸的。那些照片,當時我看了覺得挺可惜,因為有好多應該拍視頻,所以才買了三角架,希望記錄質量更好。

看死君:又是怎樣的一個節點,讓您做出決定想拍成紀錄片?這個想法是在什麼情況下轉變出來的?

陸慶屹:看了一篇關於侯孝賢的採訪。侯孝賢導演說,拍電影你去拍就完了,你就知道怎麼拍了,別想那麼多沒用的。所以那個時候我就覺得,自己有那麼多素材,我認為完全可以做一個紀錄片的,那個時候才動了這個念想。

但是我後來自己想了一下,覺得即使沒有他這篇文章,我可能也會到這條路上,因為你逐漸地會有其他的信息,你會越來越往這個方向靠攏。但是,因為我本身很喜歡侯孝賢,所以他說的話對我來說推動力很強,讓我印象太深刻了。因為我以前做任何事情都很衝動的,我的人生就是充滿了各種衝動的選擇。

看死君:您應該是拍了很多的素材,都想要放到這部電影裡面,一定有個很艱難的取捨過程吧?

陸慶屹:是很難,確實很難,因為最開始當初五個半小時,後來變成倆小時,你想得剪掉多少。但很多會干擾到主線。比如說點鞭炮和吃年夜飯,之後隔兩三天我們要去上墳等等,這個中間會發生很多很有意思的事情,但很多東西只能去捨棄。這個過程,我不能說是艱難,但是覺得挺難以抉擇的。

看死君:因為您是自學拍攝的,整個過程中有沒有看些經典的紀錄片來學習一下?

陸慶屹:沒有,我是怕受影響。我認為最為重要的就是真誠和自由,我認為這是藝術創造裡最重要的兩條規則。所以,我怕條條框框的東西會對我產生太大的影響。當然我也看了一些書,你要去建立起一個架構,還是需要有一定了解的,什麼是架構你至少要了解。

但同樣的知識擺在那,每一個使用者,每一個導演,他的處理方式是有一些變化的,我不想受到這種影響,我只想知道什麼是架構,就不想看別的了。我反倒是看了很多的劇情片。有很多朋友說《四個春天》這個片子看著像劇情片,實際上我的剪輯技巧,還是遵循一種流暢度,不像很多紀錄片感覺中間會有生澀的地方。

我當時有這個意識,就看了很多的各種各樣的劇情片,比如像《諜影重重》那種快節奏類型的我也看。我想掌握更多的剪輯技巧,我在這個時候就選擇了一種相對流暢的方式來呈現。

看死君:在您看過的劇情片裡,有沒有印象特別深刻,或者對您剪輯產生幫助的?

陸慶屹:沒有直接的幫助,但是對我的剪輯意識產生特別強大影響的是《七武士》,然後《諜影重重》也是。就是如何在一個很混亂的裡面去找到秩序,這個秩序就是很自然地呈現出來,這很了不起,我一幀一幀看它怎麼銜接。

那個《七武士》我花在這個片子上的時間,我覺得至少得有一個多星期。就是反覆地看它是怎麼銜接的。但它只是說對我產生了剪輯意識,時空怎麼轉換,大邏輯下的小邏輯,如何讓它能夠銜接起來。《諜影重重》也是,它的剪輯技巧太強大了,這兩部印象是比較深的。

黑澤明《七武士》

還有《東京物語》,它的鏡頭都是直切的,裡邊會有很強的那種情緒的紐帶,前後的關係不會讓你感覺到斷掉。即使他轉換很生硬,但還是有某種邏輯在裡邊,可能是視覺的,可能是聽覺的,可能是一種時間上的邏輯在裡邊,可能在0.1秒內就讓人反應到它,這個是很重要的,就是所謂眨眼之間就讓人已經反應到,不會花時間去思考一下,這是特別重要的,而且這個我認為是對觀眾的尊重。

當然有很多導演是刻意這樣做,像多線敘事那種類型,會讓人有暈的感覺,然後最終匯總到某一種結局,這種是另外的方式,不一樣的。你要剪一個按時間線來進行結構的這種片子,你就不能那樣做,它是單一的時間軸。所以各種剪輯技巧,你有一些了解之後,就會對片子自然產生影響。這些影響未必說你要那麼做,而是自然發生作用。

小津安二郎《東京物語》

看死君:為何會用「四個春天」作為主要的時間軸呢?

陸慶屹:我們在外地,春節要回家,我是自由職業就相對時間更充裕一些,所以我回家時間會更早一些,離開家的時間也會晚一點。貴州的春天比較早,在春節期間就有油菜花了。而且每一年變化都挺明顯的,剛以為轉暖了,但過兩天你還得穿羽絨服。

至於為什麼是四年,是因為這個片子本身就想給我爸媽拍的,我姐走之後,我爸的狀況有點衰老得比較快。我又不知道我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剪出來一個片子給他們。他們說你拍那麼多也不給我們看。我說以後會看到,這是我的承諾。他們不知道,但是我自己心裡是有一個許諾的。只是我從零開始學這些東西,我不知道多久才能呈現出來,但我得儘快。所以從2016年開始,我就趕緊抓緊時間了。

而且中間有一些波折,剪到我姐那一段的時候,就覺得很難進行下去,很難面對。那個時候一個多月無法面對這個素材。當然每一天我在逼迫自己面對,但還是進行不下去。我的思維怎麼都無法集中在剪輯上,我逼著自己盯著看那些素材,我也無法集中精力選素材,因為每一段的選擇,你都覺得特別殘酷。所以這四年主要還是因為想儘快地給到我父母看,我怕來不及。

而《四個春天》這個片名是我女朋友取的,我們想名字的時候,它必須和這個片子有一種相同的調性。《四個春天》比較中性,它還有一個時間感,讓大家知道這是四年發生的事情,這個比較重要。

看死君:影片中出現了很多老的錄像,是後來加入到影片裡的嗎?

陸慶屹:是因為2015年我姐走了之後,爸媽經常看那些老的錄像,這基本是他們的日常,會經常回顧,看照片,看錄像。你想那是20年前,1997年的,在那個時間點我爸媽去看她,實際上是一種時光的回溯,就把以前的那些時光給填充了一些,可以看到裡邊一些變化。

看死君:您曾經做過攝影師,對於拍攝紀錄片有沒有一些幫助?或者也會有一些衝突?

陸慶屹:最大的衝突就是剛開始,我老想著去拍照片,在拍視頻時,拍著拍著就停下來去拍照片,一個很好的過程就斷掉了。比如我爸系草鞋那段,那個其實我要冷靜一點的話,我不貪心去拍照片,就在邊上那麼靜靜地拍著,那個感覺會更強烈,但那時候沒有這樣的意識。

攝影的構圖和拍影像還有一些差別,因為影像是動的,它未必在視覺上需要那麼美化。我拍照片儘量地呈現出此情此景下最好的狀態,或者最有表現力的狀態。但實際上拍視頻不是這樣的,它只是需要一些更核心的東西。動感的美,跟那個平面照片不太一樣,空間呈現也不一樣。因為你只要動起來,自然會有透視,各方面焦點的變化,也是能感受到那個空間的。但是這些對於一種圖象審美上的幫助,還是挺大的。

看死君:拍攝過程中,您是不是會發現鏡頭下記錄的比肉眼看到的細節會更多?

陸慶屹:是的,你只是一雙眼睛,那個鏡頭會把整個東西都記錄下來了。有很多意外,包括很多那種情感流露的細節,類似這種東西,你在鏡頭後邊才能看到這些,會讓你覺得驚奇的,或者驚訝,或者說一種新的發現。有些小的動作,它是一種內心情緒的出口,但是你直接看,是看不出來的,只有變成影像後,你才覺得原來是這樣子。

看死君:姐姐得病期間,您還是比較冷靜客觀地來拍攝的。當時沒想過會有那樣的變故吧?

陸慶屹:是因為那個時候,我姐是什麼病情,我還並不知道。我姐沒說。然後去住院的時候,我們知道應該是挺嚴重的,但我姐每天她都會有比較好的狀況,跟我們說說笑笑。一家人在一起待了一個月。然後我就會去拍一拍,主要還是我媽就會說拍一下,因為一家人在一起的時間實在太少,所以儘量多記錄一些,不管什麼狀況,努力多記錄一些,所以這個還是挺重要。我覺得真的我們一家團聚的時間太少了,真的太少了。

看死君:我注意到影片中很多都是原聲,比如兩位老人的樂器演奏、姐姐的一首歌,還有家裡人的歌唱。您後期沒有加太多配樂。

陸慶屹:是的,後來只加了一點點。第一年我姐跟我爸去旅遊,他們倆在招手,那一段放了一點。後來第二年我跟我哥,還有爸媽去山裡玩,中間加了一點,其它好像沒有了。那個音樂後來問我加不加,我說沒有強制的那種,我覺得都可以。因為我現在已經不太願意去碰它了。這個音樂是我哥做的。我哥編的,然後他彈的,所以感覺就還好,也是家人做的。如果是別人弄的,我可能會拒絕。

看死君:我了解到您剪輯好像剪了很長時間,有時候一個月都沒出屋。剪輯過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陸慶屹:我剪了一年零八個月,就是出了一個2小時20分鐘的版本。但在這之後,我停了一段時間,就是聯繫放映的地方等一些事宜。然後剪輯期間,除了過年回家,見到的人不超過十五個。我經常一個月不出門。我是特別特別容易受幹擾的人,一幹擾,我要進入狀態又得花兩三天。

我覺得困難的不是說在攻克技術上的問題,只要是能解決的問題都不難,我也沒覺得有什麼,因為我就這麼剪,它最後呈現出來是什麼樣都可以,只是希望更好而已。其實那段期間挺煎熬的,更多是情感上。

看死君:影片已經拿到了龍標,您對它未來在院線的表現有什麼期待?

陸慶屹:說實話,我沒想過這些。就是可能有的人會覺得說這種話會覺得虛偽,我一點不期待,包括這次能不能獲獎,我一點都不期待。因為我已經成功了,我是給我爸我媽看的,只是說如果能獲獎,會錦上添花。我的親戚,我的舅舅他們,現在特別興奮,能讓他們更開心,我也挺高興。我始終覺得這個片子最大的成功是在於被拍攝人,而不是在你的製作能力上,這個我很清醒。我當然有自己的考量,最重要還是人物的魅力。

看死君:您有下一部電影的計劃嗎?會繼續拍紀錄片,還是其他類型?

陸慶屹:是故事片,關於男孩子成長的青春題材。我目前在寫劇本,但是先等《四個春天》完了之後再考慮。

看死君:很期待。謝謝導演!

作者| 白澤、小雲;採訪| 皮皮丘

公號| 看電影看到死;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看《四個春天》
    《四個春天》是由陸慶屹執導,以真實家庭生活為背景的紀錄片。在異鄉漂泊多年的導演以南方小城(貴州獨山)的父母為主角,借四年光陰的家庭影像式記錄,雕刻出了一個家庭自己獨有的詩意。然而紀錄片整體形式上又以四個春天為主線展開,即導演返程歸家的四個春節,也以此作為其影片故事講述的時間脈絡以及剪輯邏輯。第一個春天,是父親陸運坤和母親李桂賢的一幕幕日常生活景象,燻臘肉、寫春聯、列菜單、拉二胡、吹竹笛、唱山歌、踏春祭祖、養魚澆花,兩人會相互剃頭染髮,也會在兒女起鬨下配合著喝交杯酒。他們會談論風氣,算著四季,為燕子歸巢和離去雀躍或去失落。
  • 春天來了,與《生活萬歲》相比,中國人需要《四個春天》
    當晚,可以毫不誇張地告訴大家:我連續看了兩部國產紀錄片《生活萬歲》和《四個春天》,然後哭了一整夜。這兩部電影都反映了我們的真實生活,有許多感人的淚點。有三個家庭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個是來自武漢的單親媽媽帶著女兒去開計程車,一對來自荊州的老年盲人夫婦在街上唱歌,還有一個在廣州等待心臟移植的中年婦女。我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為從我個人的看法來看,這三個家庭是最悲慘的,當然,也是讓我哭得最厲害的三個群體。
  • 粗糙的私人影像志,紀錄片《四個春天》對幸福的定義:陪伴與感恩
    沒有完整的敘事架構和故事主線,很多仿佛是雜亂的隨性拍攝,但它精準地抓住了生活中讓人動容的細節,很好地詮釋了生活的本質。導演陸慶屹將家庭影像記錄經過精心的剪輯和編排,將多年積累的影像素材濃縮到幾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上,並沒有刻意去考慮機位角度和過度煽情,將一個普通家庭的變遷史用最簡單的方式展現出來。
  • 為何拍紀錄片《四個春天》? 導演:留下生活印記
    為何拍紀錄片《四個春天》?導演家人,哥哥陸慶松與外甥佟暢也作為家庭代表出席。景甜、梁靜、宋洋同時出席觀影,現場親情氛圍濃厚,更顯家庭時光之珍貴。主創合影  《四個春天》以2013至2016年的四個春天為時間節點,記錄了一對相濡以沫50多年、樂觀自強又多才多藝的老夫婦可愛、詩意的生活日常。  談到拍攝心得與收穫,導演陸慶屹坦言:「人最幸福的是看到自己旺盛的生命力,在生活裡留下印記。
  • 動漫中香消玉殞的4位女神:切爾茜上榜,最後一位看哭了無數人!
    動漫中香消玉殞的4位女神:切爾茜上榜,最後一位看哭了無數人! 第一位、校條祭:出自《罪惡王冠》,她溫柔體貼,喜歡櫻滿集,並在集迷茫的時候關心並鼓勵著他,默默付出,多次表白均被打斷。最後為了救集,最終在集的懷裡化為結晶逝去。
  • 影片推薦|公路版的《四個春天》,老年人的愛情也能很甜
    一提到「浪漫」這個詞,似乎很多人都會想到年輕人的愛情。但其實,「浪漫」從來都不只是年輕人的專利,老年人的愛情也同樣更讓人感動。年輕人的愛情是炙熱而大膽,而老年人的愛情,則是在經過歲月的沉澱後的長情,一種不離不棄,相濡以沫的「浪漫」。就如《四個春天》裡導演陸慶屹的父母,平凡的老夫妻活出了生活該有的模樣。
  • 這本公認的虐心小說厲害了,催淚逆襲《溫暖的弦》,看哭無數人!
    這本公認的虐心小說厲害了,催淚逆襲《溫暖的弦》,看哭無數人!各位小夥伴們大家好啊,不知道大家在閒暇之餘會看什麼小說打發時間呢,目前在書壇中言情小說非常火爆。很多小說中的情節非常貼近我們的生活,似乎就是發生在我的身邊,但又像風一樣捉摸不透,讓人慾罷不能,遐想無限。
  • 這個動畫短片看哭無數父母
    這個僅有8分鐘的動畫短片,看哭了無數父母,希望你也能從中得到感悟。有一部8分鐘的動畫短片,全程沒有臺詞,也沒有深奧的道理,卻獲得了一百多個獎項的提名,最終拿下六十多個大獎。在「家長圈」裡,這個動畫短片非常火,很多家長都從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因為這個短片講述的就是我們身邊的生活,普通卻又充滿教育意義。
  • 看完《千與千尋》,9個淚點看哭無數人
    等了18年,2019年6月21日,《千與千尋》終於在中國重映,你去看了嗎?記得第一次看《千與千尋》時,小編只覺得它是一部動畫片,可是再次重溫時,卻哭成了一個孩子……1宮崎駿說:所有的成長,到最後總是一次旅行。
  • 張藝謀的高分影片,《活著》的人生意義,看哭了無數人
    感人的電影,普通人壓根不敢隨便看,稍不注意就容易淚流滿面。即使如此,我還是願意二刷張藝謀這部由小說改編的電影《電影》,雖然哭得撕心裂肺,但我心甘情願。整部影片不僅演員陣容加入了鞏俐與葛優,劇情方面更是史詩級創作。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看看,《活著》中到底在說著怎樣的人生意義?
  • 上海88歲老人把300萬房產送給水果攤店主,老先生的解釋,看哭無數...
    上海88歲老人把300萬房產送給水果攤店主,老先生的解釋,看哭無數網友......然而,看完全文會讓人感慨萬千最近,上海一位88歲的馬老先生做出一個讓旁人"無法理解"的決定他決定在百年之後將自己的300萬房產留給樓下水果攤的店主並且已去公證處做了公證
  • 簡短心碎的句子,深情扎心,看哭無數人!
    四、當我對你越來越禮貌時,我們或許就越來越陌生了。五、看不透的偽裝,正如猜不透的人心,弄不明的感情,正如讀不懂的心靈。與其多心,不如少根筋;與其紅了眼眶,不如笑著原諒。六、在我不長不短的青春裡,總是有很多人猝不及防地出現,然後又行色匆忙地離開,以甜言蜜語作為開端,卻又以曲終人散作為結局。七、希望你哭過以後,把心放冷一點,把無情發揮得好一點。
  • 父母的告白讓無數兒女落淚,看完我哭了!
    父母寫給兒女的一首詩,看哭無數人!如果你已經是為人父母了,可以把這篇美文發給子女們看看。詩篇中滿是深情的傾訴,訴說父母對子女的愛。一篇發人深省的美文送給天下兒女們,父母生我養我這是人世間最大的恩情,如果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
  • 豆瓣8.8,這群叫板命運的「棒球孤兒」,看哭無數人
    原創 父母堂 父母堂 收錄於話題#熱點x關注30個關注我,做朋友圈最懂教育的父母在評論區,很多人說:「這是很有教育意義的一部電影,有孩子的一定要帶他們一起去看,那些窮苦少年都在為他們的坎坷人生不斷努力著,我們的孩子真的沒有理由抱怨生活的不易,學習的辛苦。」
  • 《四個春天》因為,溫柔能帶來這世上最美好的東西
    《四個春天》這部前年大熱的電影,以導演陸慶屹的視角,記錄了在老家貴州獨山的父母,在四個春天中經歷的生活故事。平淡的鏡頭裡,展現著他們相濡以沫的生活,像是一部小鎮生活的家庭錄影帶,沒有刻意煽情,沒有劇本,但這一家人對生活溫柔堅韌的態度,被娓娓道來。同名的這本散文集,作者陸慶屹,則又以文字,寫下了更多關於對於獨山的回憶,少年時期的野趣,表達了對父母和家鄉深沉的愛,更細緻地道出了種種生活感悟。
  • 廣元人朋友圈這篇文章,看哭了無數人!
    從10月8日下午15時許到10月12日上午9時許,整整84個小時,蒼溪縣八十萬群眾的心都被緊緊揪著,在杜裡大橋兩岸,無數群眾都在關注著江面的動靜,大家都在期待著一個奇蹟的發生,盼望警號035225的蒼溪縣公安局東城派出所民警李雨闐能夠平安歸來。「警號035225,請你平安歸隊」。在微信朋友圈裡,這條信息被集體刷屏。
  • 《二十不惑》:從四個女生的不同性格,看原生家庭對人影響有多大
    原生家庭,指的是我們從出生以後,跟父母一起組成的那個家庭。這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既無可逃避又無法選擇的。不管我們長大以後到了哪裡,跟什麼樣的人組建了新的家庭,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影響,都是很難消除的。可以說,一個人的性格、品行、婚姻、人際交往等等,都無不受著原生家庭的影響,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舉一動,也幾乎都是刻著原生家庭的烙印的。就像電視劇《二十不惑》中,四個性格不同的女生,各有各的優點和缺點,看上去沒什麼特別之處,但其實從她們身上,都能看出原生家庭的影子。
  • 8部催淚電視劇,你哭了幾部?
    8部催淚電視劇,你哭了幾部?1.暖春《暖春》是一部親情片,講述無家可歸的山裡女孤兒想要一個溫暖的家的故事。孤兒小花的遭遇令人心疼,好在最終感動了嬸娘,一家人終於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劇中,米愛的男友裴翌出車禍去世後將心臟捐出,米愛找到被裴翌捐贈心臟的人尹堂曜,並無條件地對他好。尹堂曜在這段過程中愛上了米愛,卻被他發現米愛的真正目的……最後結局是尹堂曜離開人世前知道米愛愛過他這個人,米愛哭倒在尹堂曜墓碑前,無論是裴翌還是尹堂曜都對她說過:會有天使替我來愛你。3.我的醜娘《我的醜娘》是一部親情生活劇。
  • 他的這部電影,曾經看哭過無數人
    別看這只是一部定格動畫片我想很多人大概都有這種感慨,一方面不想過著碌碌無為的生活,渴望冒險。所以當這個機會到來的時候,狐狸爸爸就打破了誓言。它是爸爸了,它需要為家庭考慮,轉過身就是人生的下一段旅程。有些時候大概很多東西是不能兼得的,導演用動物比人,顯然他這裡的抉擇現實中的大家都會遇到,而我們終歸是普通人,生活之中遠沒那麼完美。
  • 美哭了的iu仙子,什麼樣的神仙顏值啊,讓無數人迷戀
    美哭了的iu仙子,容顏真的是特別特別的美,用哪些詞語來表現iu的美呢?閉月羞花、膚白貌美、美似天仙、傾國傾城......你們覺得iu漂亮嗎?讓我們一起來看下iu到底是什麼樣的絕美容顏,讓無數人愛戀,看有沒有讓你心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