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李登輝、民進黨異化的臺灣歷史教科書:還能做「堂堂正正中國人...

2020-12-22 騰訊網

從商周到隋唐,2400年歷史用1600字講完,只提秦始皇、漢武帝等寥寥數人,《史記》、三國、南北朝、貞觀之治、安史之亂統統不見。這齣自臺灣9月開學使用的初二歷史教科書。

近日,有歷史教師投書島內《中國時報》,稱中國史教學已被簡化到「令人髮指」的程度。那麼,中國史教育如何變成今天這番模樣?背後又有當權者的那些算計?

一變再變的歷史課綱

臺灣歷史教科書以前不是這個樣的。

1949年國民黨退往臺灣。蔣氏父子治臺時期,臺灣歷史教科書體現的是大中華史觀與中國人精神,客觀上起到維護中華史觀、導正人心、反對「臺獨」的作用。

待李登輝上臺後,臺灣的歷史教科書開始調整。1999年歷史課綱中,「臺灣史」首次成為獨立單元,但仍附屬於「中國史」。這就是所謂的「同心圓史觀」,以臺灣為圓心,往外延至「中國」,再往外是世界。臺灣是小圓,「中國」是中圓,世界是大圓。

2000年民進黨陳水扁執政以來,臺灣史開始脫離中國史而獨立成冊,中國史與臺灣史被人為割裂,並開始使用教科書《認識臺灣》,書中刻意淡化「中國意識」,強調「臺灣主體意識」與「日本殖民統治有功論」。

馬英九時期試圖微調歷史課綱,將「日本統治」改為「日本殖民統治」、「接收臺灣」改為「光復臺灣」、「多元文化發展」改為「中華文化與多元文化的發展」,「慰安婦」改為「婦女被強迫做慰安婦」等。這番撥亂反正引發民進黨不滿,課綱微調成了馬英九的「罪狀」。

2016年蔡英文上臺後,立刻推翻前任的微調,主導推動「12年『國民』教育歷史新課綱」。其最大變化在於中國史不再採取傳統的編年體方式教學,而是提倡「在東亞歷史的脈絡中討論中國史」,企圖把中國史推向區域史、世界史的範疇。

去脈絡化、去政治化、去中國化

「12年『國民』教育歷史新課綱」自上路以來就非議不斷。

以文首遭歷史老師詬病的初中歷史課綱為例。初中歷史教學分上下兩冊,按原先課綱要求,上冊從中國早期文明起源、夏商周、春秋戰國一直講到元明清。下冊則從晚清變局、民初政局、中共崛起、北伐統一中國到抗日戰爭、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等。

在新課綱中,中國史雖然保留兩冊體量,但政治史內容大量減少。以上冊「從商周到明清時期」為例,內容分為兩個主題:一是「古代中國」從商周到漢唐,包括「從商周封建到秦漢帝國」「從魏晉世族社會到唐宋庶民社會」「漢晉之際不同民族差異與互動」「漢唐之間交通拓展與文化交流」等;二是「世界網絡中的近代東亞」談宋元明清,包括「宋元明清時期國際互動」「明清時期物種與技術交流」「明清時期西方文化傳入」與「明清時期東方文化輸出」。

只有一冊的高中中國史,除解釋「為何要在東亞歷史脈絡討論中國史」外,只剩下「國家與社會」「人群移動」「現代化歷程」3個主題。由此可見,在新課綱中,中國史演進由「一條線」被分割成」一塊塊」,去「去脈絡化」「去政治化」意圖非常明顯。

至於當局教育部門所提倡的「在東亞歷史的脈絡中討論中國史」,則直接將宋元明清歸入「世界網絡中的近代東亞」,以期「去中國化」。東亞史是區域史,中國史是國別史,這番操作是把中國史往區域史方向靠攏,甚至是指向世界史。顯然,教育部門將東亞史當作「稀釋」中國史的工具。

「溺愛臺灣史,虐待中國史」

與此同時,臺灣史在歷史教育中的分量一點點增加。與中國史初中、高中各學一輪不同,臺灣史是小學、初中、高中各讀一輪。雖然臺灣史內容少、中國史內容多,但新課綱下將歷史教學均分為臺灣、東亞、世界三塊。如此一來,用島內教師說,就是「溺愛臺灣史,虐待中國史」。

更嚴重的是,臺灣史教材基本延續《認識臺灣》的史觀,以「去中」為基調,將鄭成功收復臺灣稱為「奪取臺灣」;在血緣、文化上強調臺灣與南島(南太平洋島國)的「淵源」;美化50年日本殖民統治,稱之為「在社會、政治、經濟或文化等各個層面上,接觸到前所未有的新體驗」,並刻意減少日本殖民時期掠奪島內資源,欺壓民眾的內容。

與此同時,就是弱化文言文教學。2017年,當局教育部門課程審議會提議,把高中文言文比例從原先45%至55%降至30%,必學篇目由20篇減到10篇。通過網絡投票選出的文章中,除範仲淹《嶽陽樓記》、蘇軾《赤壁賦》、陶淵明《桃花源記》及司馬遷《鴻門宴》外,其餘6篇文言文都與臺灣相關,但無論從文字、內容與境界而言,都與大家之作相去甚遠。

值得注意的是,連戰祖父、臺灣愛國志士連橫所著的《臺灣通史序》,過去長期收錄於教科書中。此番由於文中提到「開山撫番」「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等,被認為「不合時宜」,未能入圍教材。

「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

「當飛機廣播我們正飛越長江時,我的眼淚一下子就流下來了。這是我小學課本中一直存在的長江,我以為這輩子都不會見到。」這是一位臺灣同胞述說他1990年首次到大陸時的感受。

曾幾何時,臺灣教科書中提到,「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然而在一輪輪的修改課綱後,作為兩岸紐帶的中國史,在島內年輕人身上的印記越來越少。

清代龔自珍提到,「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因此媒體稱這是「失憶工程」。民進黨一直認為,臺灣年輕人與大陸感情淡漠甚至支持「臺獨」,是其天性使然,也就是他們口中的「天然獨」。實際上,浸染在「去中國化」歷史教科書中的臺灣青年,確實會對兩岸定位有錯誤的認識。這些教科書越拖「獨」害越深,臺灣社會付出的代價就越大。

我們常說,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其中就有中華文化浸潤之功。收到過島內郵件,開頭「敬啟者」,文末「順頌大安」,傳統文化顯示在點滴之間。因此,不管綠營人士是否願意承認,中華文化、中國歷史始終是臺灣不可或缺的軟實力,也是長期以來聯繫兩岸民眾情感、關鍵時期能緩和激烈情緒的黏合劑。說白了,就是我們常說的「中國人不打中國人」。

因此,倘若民進黨當局繼續政治掛帥、以一己之私修改歷史課綱,大陸民眾對臺灣文化親近感將逐漸消失,而臺灣在中華文化圈乃至世界舞臺上的語言及文化優勢,也將處在風雨飄搖中,這豈不令人遺憾?

圖片來源:新華社

相關焦點

  • 臺灣歷史課本抹去中國史,還能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自2020年9月新學期開始,臺灣初中二年級的學生就收到了最新的歷史課本,課本裡中國史內容僅用6000字簡單概述,只需不到半小時就可快速讀完,2400年華夏精彩歷史,就這樣被縮減、抹去。此舉明顯是淡化中國意識,企圖給學生灌注「獨立思想」,以此拉開兩岸距離,抹去臺灣和祖國母親的歷史淵源,切斷兩岸文化交流。馬英九主政時期,將部分歷史的真相進行了重新還原。自臺灣民進黨上臺之後,一系列的「獨化」舉措,將兩岸關係推至冰點。
  • 李登輝今天葬入五指山遭抗議:這是對「國軍」最大的侮辱
    據悉,李登輝病亡後臺當局表態將其葬於五指山公墓,島內有民眾揚言要去破壞,臺警方遂設置24小時監控系統。相關新聞遭民進黨異化的臺灣歷史教科書:還能做"堂堂正正中國人"嗎?從商周到隋唐,2400年歷史用1600字講完,只提秦始皇、漢武帝等寥寥數人,《史記》、三國、南北朝、貞觀之治、安史之亂統統不見。這齣自臺灣9月開學使用的初二歷史教科書。
  • 臺灣歷史教科書爭議,已走進了死胡同
    民進黨政府看似一連串對於中學歷史教育大動幹戈,以敏感的歷史認同議題在島內建構「新興國族」、挑釁兩岸關係,但這些變革不過是臺灣近20餘年來歷史教育紛爭的冰山一角。臺灣歷史教育紛爭的起始是1994年李登輝政府推出的《認識臺灣》教科書,其後臺灣又經過了兩次藍綠政黨輪替,雖然關於歷史教育變革的爭議不斷,但必須指出其中的大趨勢基本不變。
  • 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蔡衍明沒有對不起臺灣
    導讀:中國臺灣企業家,「米果大王」蔡衍明在「秋鬥」遊行結束後,於臺灣自由廣場舉辦的民主論壇進行了一番講演。作為旺旺集團的董事長,他的發言不乏會被民眾,政治家和相關媒體拿出來過分解讀和挑錯的「機會」。蔡衍明的講話還是得到了很多臺灣民眾的支持,蔡衍明表示,希望能讓中天新聞臺的工作人員能夠光明磊落的出門。他還呼籲蔡英文,要求她多為臺灣民眾著想,並且公開表態,反對蔡英文進口美國瘦肉精豬肉。過去一段時間,蔡衍明被民主黨當局屢屢批「賣臺」,但他直言,他最大也最簡單的理念就是「真道理性,真愛臺灣。」
  • 民進黨評李登輝話裡有話,國民黨終於贏了一次 丨臺灣一周
    臺灣各界評價李登輝,是非常兩極分化的。就連綠營的人,也是各自委婉發言,意在言外,頗有趣。陳水扁說,當年就任,李登輝面授機宜,首先一條,就是不能讓副手看公文,因為副手每天醒來第一件事情,就問一把手死掉沒有,死掉了好接位置。
  • 「臺獨」教父李登輝,曾因「媚日」被票選為臺灣發展的歷史罪人
    由於身心高度「精日」,在臺灣光復後,他甚至對國民黨去日本化政策感到氣憤,稱「國民黨在臺灣灌輸中國觀點的歷史文化,企圖把臺灣人變成中國人」。日據臺灣時期的李登輝(右)1946年,李登輝進入臺灣大學農業經濟系,還參加了中國共產黨外圍組織讀書會,並在1947年1月加入共產黨。
  • 人民日報海外版:台歷史教科書「獨」害島內下一代
    「只能說『破碎』是民進黨當局歷史教育最大特色。」這是民進黨所推新課綱上路的第二年。去年高一、初一歷史課本面市,就因其美化殖民統治、充斥「去中國化」內容而引發輿論抨擊。在這些課本中,南島語系取代中華民族成了臺灣人的祖先,明鄭和清朝統治被寫成與荷蘭、日本殖民者無異的「外來政權」,以否定《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法律效力為理論依據的「臺灣地位未定論」赫然在冊。
  • 退而不休惹民怨 臺灣基督教徒警告要格殺李登輝
    大洋網訊 臺灣基督教長老會桃園會日前收到署名「自強鋤奸團」的明信片,警告不得再讓李登輝到教堂做禮拜或見證,否則格殺勿論。  由於正在美國的李登輝會在洛杉磯出席當地長老會禮拜作見證,基督教長老會大溪教會牧師陳道雄前天(7.1)為收到死亡威脅明信片而報警。
  • 李登輝死後,吹捧他的都是什麼人?
    李登輝星期四晚上病亡,對他的評價迅速從不同角度匯集到網際網路上。在臺灣,國民黨長期對手民進黨的「總統」蔡英文給出的評價要遠高於國民黨前「總統」馬英九給出的評價。而李登輝是在國民黨中一路走上政治巔峰的,他對國民黨的背叛折射出他的政治操守是如何沒有底線。
  • 民進黨力推的「臺獨」教科書,教育出了臺灣新一代「天然獨」
    如果你翻開「臺獨」教科書,會發現在臺灣歷史書中,有關臺灣的各種記載常常模糊不清、自相矛盾。什麼很多歷史事件僅僅用了短短幾個字一帶而過,有些事情或問題實在沒辦法「一筆帶過」的,通常會出現「待定」兩個字,意思很簡單,就是有爭議、不確定。
  • 變色龍李登輝死了,他的名字將被釘在中華民族歷史的恥辱柱上
    當時,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因為統治手段強勢,與當地的臺灣民眾有矛盾。李登輝,顯然是反國民黨的,他在暗中加入了共產黨。47年,臺灣民眾反國民黨、反獨裁的起義被鎮壓。李登輝見事不妙,馬上脫離了共產黨。那麼蔣經國為什麼會那麼信任李登輝,最後把整個國民黨、整個臺灣都交給這個政治資歷很淺的臺灣人呢?客觀上,蔣經國需要一個對國民黨、對自己忠誠的臺灣本土人士緩和當局與民眾之間的關係;主觀上,蔣經國完全被李登輝的偽裝蒙蔽了。 在蔣經國面前,李登輝表現得無比的忠誠。他總是那樣恭恭敬敬、俯首帖耳、言聽計從。
  • 陳鳳馨:蔡英文正在利用李登輝的喪禮
    作者:年負在很多人看來,「李登輝之死」是「臺獨」和「反中」分子建立聯繫的絕妙時機。蔡英文,或者說是民進黨,絕對不會放過這個機會。果然,在李登輝的喪禮上,蔡英文就邀請了一些美國、日本的人士來共同悼念,其中包括前段時間訪臺的美國衛生部長阿扎。
  • 李登輝,一個背叛者死了(中)
    因國民黨在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失利,民進黨勝出,國民黨的黨員及支持者們認為李登輝負極大責任,甚至就是他故意放水暗中助力民進黨,是國民黨的大叛徒,應辭去黨主席以示負責。事實上,李登輝作為國民黨的背叛者,他對國民黨的破壞遠不止輸掉2000年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那麼簡單。從他擔任黨主席以來,各種黨內的鬥爭、分裂,都與他的明槍暗箭有密切聯繫。
  • 日本人巖裡政男——李登輝簡史
    1988年元旦剛過,臺灣地區負責人蔣經國醫治無效,在榮民總醫院逝世,職務由時任「副總統」的李登輝繼任。李登輝1923年出生於臺灣省臺北縣三竹鄉,家境較好,受過完善的文化教育。早在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將臺灣和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因此當李登輝出生時,臺灣已經被日本統治了近三十年時間。
  • 蔡英文想給這代臺灣人留下怎樣的傷痕?
    這不禁讓我想到,如今在臺灣一切以「臺獨」為執政目的的民進黨當局,他們會給這一代的臺灣人留下怎樣的傷痕?從李登輝時就開始在全臺灣各領域推行的「去中國化」,到了蔡英文這裡更加變本加厲。以最能「獨害」臺灣民眾頭腦的教科書來說,在民進黨當局多年的操弄下,如今的臺灣年輕一代在學校裡讀的歷史書,中國史已經被放入了「東亞史」的章節中。這意思再明顯不過了,就是要讓孩子們覺得:中國史完全跟臺灣史沒有關係,中國也完全跟臺灣沒有關係。但是,真的能夠做到沒有關係嗎?如果真的做到了「沒有關係」,那臺灣這個「孤島」會變成怎樣恐怖的模樣?
  • 統派臺灣電視臺被關了 以後怎麼辦?
    中天關臺 國民黨:訴諸國際中天電視臺尋求暫時停止執行關臺命令,但遭法院駁回,確定將要關臺。11日,馬英九參加國際記者會時批評,蔡英文說一套、做一套,做出只有集權鍋架才會做出的醜事。馬英九呼籲,美國國務院和有關新聞機構正視蔡「政府」關閉新聞臺、下架合法出版的童書繪本、約談批評民進黨的教授等等行徑,積極「關心」臺灣不斷倒退的民主。民進黨關中天是因為九合一?
  • 賴嶽謙:李登輝死前早已失勢,蔡英文現在只想保住權力
    賴嶽謙:蔡英文的兩岸政策跟李登輝沒有直接的聯繫,蔡英文也不是會就兩岸政策向李登輝徵求意見的人,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看的話,李登輝的病亡對於民進黨或者對蔡英文的兩岸政策影響是不大的。兩岸要怎麼走,民進黨說不清楚,陸委會也說不清楚,蘇貞昌也說不清楚,事實上我相信民進黨絕大部分人都搞不清楚兩岸到底要怎麼走。觀察者網:自從香港國安法出臺之後,臺灣有聲音認為,臺灣現在是美國手中對付大陸最重要的一張牌了,因此臺灣跟美國的關係現在也是歷史高點,您怎麼評價現在的臺美關係呢?
  • 「名嘴」賴嶽謙:臺灣一些人過於相信美國
    與大陸人相比,臺灣民眾對中華民族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還有很多誤解,對西方列強在臺灣的殖民史也有盲區。賴嶽謙認為,其中一部分人是真的不了解歷史,不知道中國人從百年屈辱到民族復興是多麼艱難和偉大的過程;另一部分人則因為固有的偏見而不能正視現實,覺得臺灣本來是領先大陸的,現在卻在各方面被大陸超越。
  • 臺灣出口大陸屢創紀錄 民進黨「兩岸脫鉤論」成笑柄(日月談)
    臺灣今年前11個月對大陸(含香港)出口佔比達43.8%,刷新近10年來最高紀錄。這放在國民黨執政時期,早被扣上「親中賣臺」的帽子一百回了。想當年,臺灣對大陸出口佔比39%之際,民進黨就對馬英九當局罵破了嗓子。時任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曾大加責難,稱馬英九不該「把雞蛋放一個籃子裡」。
  • 中國統一臺灣出現了第三條道路!
    現在,在中國人的觀念裡,統一臺灣有兩條道路:和平統一和武力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