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氏糖畫:傳承五代,走出國門
民間藝人現場製作糖畫。 糖畫、吹糖人是融民間物質與精神文化享受於一體的中國傳統藝術。糖畫、吹糖人,觀之若畫,食之有味,據傳已有600多年的歷史。聊城江北水城旅遊度假區武氏糖畫、吹糖人技術保留了中華民族古代文化藝術,傳承至今已有五代。
-
走出國門的糖畫藝人,竟然是來自永年|永年人的一天 第55期
邯鄲市永年區西蘇鎮尚村四十七歲的李會師,就是一位糖畫藝人。他們家祖祖輩輩做糖畫,有資料記載的可以向上追溯四代,他是第五代嫡系傳人。李會師跟隨父親做糖畫,至今仍為傳承這項非遺進行著不懈地努力,他們家的「銀燦糖藝」如今是享譽海內外。說起糖畫最初是起源於唐朝,到了清代,糖畫更加流行,製作技藝日趨精妙,題材也更加廣泛,多為龍、鳳、魚等普通大眾喜聞樂見的吉祥圖案。
-
糖畫、竹編登上「微博非遺公開課」
糖畫、竹編登上「微博非遺公開課」 發布日期:2020-03-02 09:18 信息來源:今日桐鄉 瀏覽次數:
-
非遺傳承人耗時兩日繪製8米巨型糖畫
非遺傳承人耗時兩日繪製8米巨型糖畫 (1/6) "← →"翻頁
-
合肥非遺糖畫傳承人打破糖畫傳承困境 每周去學校免費教學
糖畫起源於明代,是一種傳統民間手工藝,以糖為材料來進行造型的。張雲萍是合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面人、糖畫、國畫傳承人,糖畫早已成為她生命中的一部分。為了傳承這門技藝,她每周都要堅持去學校免費教學。
-
捏泥人畫糖畫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秀絕活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與小朋友們一同體驗民間傳統文化。孫華斌在現場為模特「私人定製」了專屬泥人,栩栩如生。楊天正現場演示糖畫的製作工藝。楊天正精心為每一位小朋友送上了一份「甜蜜」的禮物。8歲的小穎見到剛捏好的逼真小泥人,興奮不已。5月27日,在聖得西輕生活系列沙龍「只為遇見「泥」——聖得西親子家庭日」活動現場,非物質文化遺產——泥人麵塑傳承人孫華斌和糖畫傳承人楊天正與家長們、小朋友們一同體驗民間傳統文化,重回記憶裡的溫暖舊時光。泥人麵塑(捏泥人)是我國古老的一門傳統民間藝術,它以泥巴陶土為主料,調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簡單工具,塑造各種形象。
-
「80後」非遺傳承人創新「名字糖畫」 「易烊千璽」被顧客點名最多
糖畫,你一定吃過或是見過,但你想過自己的名字用糖畫做出來嗎?渝北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龍興李氏糖人糖畫的傳承人李梅就創新出一款精美的「名字糖畫」,通過深厚的書法功底,將自己的名字,或是愛人的名字變成可以吃,又好看的糖畫。許多遊客專程慕名而來,要求用糖畫寫「易烊千璽」「肖戰」等「愛豆」的名字。
-
「80後」浙江烏鎮竹編手藝傳承人以「技」戰「疫」
原標題:「80後」烏鎮竹編手藝傳承人以「技」抗「疫」 刮青、起底,起身、收口……近日,「80後」烏鎮竹編手藝傳承人錢利淮通過「微博非遺公開課」,向大家展示了烏鎮竹編這項傳統技藝。這是繼桐鄉市糖畫技藝非遺小傳人魏樂樂之後又一個在「微博非遺公開課」上授課的桐鄉非遺傳人。
-
吹糖人 糖畫 這場非遺美食200人競技 誰是最強傳承人
12月20日,溫州市飲食類非遺項目及代表性傳承人評估活動舉行,共有114個非遺飲食類項目、93位傳承人以及項目保護單位人員共計200多人參加評估。根據項目屬性及特點,分別以酒類、茶類、豆類、餅類、糕點類等進行現場展示、現場製作。
-
弘揚傳統文化,傳承非遺精神,開啟拾遺之旅,體驗眉山糖畫技藝
糖畫雖然看起來是民間藝人的雕蟲小技,藝人往往在短短幾分鐘裡就能誕生一件栩栩如生的作品,但除了熟能生巧以外,我們看不見的是背後是藝人精妙的繪畫構思,裡面蘊含了歷史、美術、地方民情風俗、蔗糖工藝等等複雜的元素。三蘇糖畫也是源自於此,傳承人的精心打磨,看似行雲流水,卻將作品的一分一寸都拿捏得很到位,足以見得這是一門高深的技藝。
-
「易烊千璽」被顧客點名最多「80後」非遺傳承人創新「名字糖畫」
「易烊千璽」被顧客點名最多居然是因為「80後」非遺傳承人創新「名字糖畫」渝北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龍興李氏糖人糖畫的傳承人李梅就創新出一款精美的「名字糖畫」,通過深厚的書法功底,將自己的名字,或是愛人的名字變成可以吃,又好看的糖畫。許多遊客專程慕名而來,要求用糖畫寫「易烊千璽」的名字。創新「名字糖畫」明星的名字寫得多每個周末,李梅都會來到渝中區山城巷製作糖畫。
-
糖畫——藝與愛的傳承
文/圖 楊 帆 龍恩澤若問兒時快樂的記憶裡有什麼是一直抹不去,總會時時想起的,那糖畫定是其中一種。舉著晶瑩剔透、栩栩如生的「蟠龍」「飛鳳」輕輕一舔,香甜的味道便溢滿整個童年,美好,難忘。41歲的花垣縣邊城鎮糖畫工藝傳承人楊秀敏決定將這祖傳技藝傳承下去。楊秀敏說,糖畫是他家的祖傳手藝,爺爺和父親都是糖畫藝人,靠著制賣糖畫維持一家人生計。「小時候,看著熱鍋裡的糖稀在父親的勾畫下變成一個個惟妙惟肖的圖案,實在是太有趣了。」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他從小就愛上了糖畫。12歲那年,楊秀敏正式跟隨父親學習糖畫。
-
新華非遺網上展廳:栩栩如生的張氏糖畫
新華非遺網上展廳:栩栩如生的張氏糖畫 2020-12-09 19: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非遺糖畫」走進社區
「非遺糖畫」走進社區 2020-12-30 18: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非遺|傳統技藝·河套糖畫
非遺糖畫糖畫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間手工技藝。糖畫,就是以糖做成的畫,它亦糖亦畫,可觀可食。這一頗具民間特色的工藝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糖畫給人們留下了豐富和美好的想像,無論在廟會、集市還是普通的街巷中,它都是最受歡迎的民間技藝之一。
-
9歲學藝 成都街頭糖畫藝人41年糖畫上百種圖案
行話說,「中國糖畫要看西南,西南又數成都最佳。」對一部分人而言,現在糖畫已經成為老照片中的一道光影,那是童年裡的模糊記憶。那麼,如今成都街頭的糖畫藝人又何在呢?近日,天府早報記者就採訪到一位手工藝人,他9歲接觸糖畫,一做就是41年,並且還要一直做下去。
-
糖畫製作出新高度,女子用糖畫為抗疫助力
導讀:糖畫是中國傳統的一種食物,也是一種文化傳承,平時的時候我們大家看到的可能都是一些比較有趣的人物形象,不過在現在這種時刻,糖畫其實也是可以有所不同的。相信大家都知道,糖畫雖然看起來可能很簡單,大多數人只是覺得好吃,但是糖畫製作起來卻並沒有那麼容易。也正是因為這樣,現在看到的很多糖畫其實都是一些非常簡單的樣式,很少有那種繁瑣的,因為製作的時候實在是個大麻煩。
-
面對面、手把手 非遺傳承人教孩子們畫糖畫
商報非遺文創學院進校園活動上,劉氏糖畫第五代傳承人劉勝利與孩子們互動11月13日,河南商報非遺文創學院走進鄭州市東風路小學,鄭州市非遺項目糖畫傳承人、鄭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會員劉勝利,手把手帶領學生們體驗糖畫製作技藝。
-
【非遺獻禮國慶】合肥糖畫手藝人王大山:製作大公雞圖案糖畫祝福祖國
正值新中國成立70周年,萬家熱線邀請了廬州蛋雕、馬派皮影、徽派盤扣……非遺文化傳承人,用精心準備的非遺文化作品獻禮國慶,祝福偉大祖國生日快樂!49歲的合肥肥東糖畫藝人王大山,製作糖畫、吹糖人十多年,一把銅勺堅守,以勺子代筆,用糖作畫,傳承古老技藝,傳播非遺文化。他特地為國慶,製作大公雞圖案糖畫,祝福祖國生日快樂。
-
糖塑(成都糖畫)——吃的藝術
成都糖畫是集民間工藝美術與美食於一體獨特的傳統手工技藝,四川民間過去又稱倒糖餅兒、糖粑粑兒、糖燈影兒等。成都糖畫顧名思義就是用融化的糖汁作畫,曾廣泛流行於四川省成都市及周邊巴蜀大地城市鄉村。糖畫成都舊為益州,自唐宋以來製糖業發達,故民間糖塑(糖畫)藝術也一直非常興盛,歷史悠久。相傳,成都糖畫始於唐代,由陳子昂首創。以白糖為原料,一口糖鍋、一把糖勺、一把小鏟和一塊大理石板,成為藝人製作糖畫的幾乎全部家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