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張瑞清在菜園內挖鑿溝槽
6月30日下午,在四川省眉山市青神縣橋樓村2組,年過古稀的張瑞清老人正在家門口的「小菜園」挖鑿溝槽,準備沿菜園安裝一圈圍欄。張大爺的菜園內種滿了蔬菜,一根根烏青肥碩的冬瓜垂墜在院子裡,充滿綠意;暑氣漸長,閒暇時張大爺便與街坊鄰裡在冬瓜藤綠蔭下喝茶打牌,好不愜意。
近期,青神縣在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制定《青神縣農村「四小園」建設實施方案》,組織各街道、鄉鎮開展「四小園」建設專項行動,鼓勵村民合理規劃、利用宅前院後閒置土地打造「四小園」(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小公園),實現「四園美家園」目標。
在青竹街道橋樓村,這一行動充分調動起了大家的積極性。村民曾學成把屋旁的空地圍起來改造成菜園,種上茄子、辣椒、黃瓜、空心菜,把竹子砍成片搭起架子,攀上冬瓜、絲瓜,綠油油一片;羅春容一家把庭院按照仿古設計,門庭開敞,建築色彩樸素淡雅。院牆上羅春容女兒繪製了一幅幅水彩畫,院內果樹、花草、假山、淺池搭配川西民居的飛簷碧瓦,顯得古色古香。
「我女兒從小就喜歡擺弄花花草草,做些小手工,本來家裡的自行車報廢后都打算拿去扔了,她執意要留下來放院子裡裝花,還說要在院牆這搭一面花架……」村民吳群英介紹道,廢舊輪胎、廢棄自行車、破損的衣架都被她女兒王麗芬的一雙巧手利用起來,做成花盆,搭起花架,把一盆盆精心培育的花卉綠植裝點其中,放置於庭院中央、院牆邊、專門打造的陽光房內,整個庭院花團錦簇、色彩斑斕。「這次村上開壩壩會鼓勵大家打造庭院,把我們家小院作為一個示範,讓我的女兒很受鼓舞,每天下班回來都忙著栽培新品種,琢磨著怎麼把庭院打造得更美。」吳群英對庭院變「花園」的現狀非常滿意,看著乾淨整潔、花開四季的院壩,心裡別提多舒心。
「橋樓村這段時間變化太大了,廁所革命完成後,村民們上廁所乾淨舒適還沒有蚊蟲叮咬;不少人在自家庭院裡種上瓜果蔬菜,自產自銷;最近村裡又開始了改水工作,挨家挨戶給大家安裝單戶池……」橋樓村副書記陳滿容告訴記者,如今走在村道上,再也聞不到以往露天化糞池飄出的陣陣異味;不少人選擇在村內的竹林裡乘涼,涼風習習,花果飄香,淨水流淌,「四小園」建設把整個村子變成了一座大公園。
打造美麗庭院,「四園美家園」正成為全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新風尚。
今年端午期間,西龍鎮在思蒙河畔村民聚居點修建的竹裡青蓮溼地公園,不僅為當地人提供了一個戲水捉魚的休閒去處,還吸引了不少節日期間走親訪友的外地人。「從來沒想過自己房子背後能修個公園,現在我每天吃完晚飯,都會去溼地公園散步,沿著思蒙河走兩圈。」家住龍鳳社區3組的潘學廷感嘆道。同時,隨著龍鳳社區逐戶開展「庭院整治」行動,沿路兩側,村民在屋門口修葺花臺,種植花草果樹,現已形成統一風格的庭院景觀帶。
在有著「中國竹編第一村」美譽的蘭溝村,「四小園」打造行動正有條不紊的推進,村上統一標準、細化方案、確定點位,打造了3處標準試點,供村民們參考;每月底蘭溝村都會開展「做美一個家,送你一盆花」評選活動,為每個生產隊家居環境打造得最好的3戶人家贈送當季花卉,現已送出300多盆。蘭溝村書記趙小建告訴記者:「村委會鼓勵大家自己動手,按照就地取材、本地人工、竹文化元素等原則,自行決定自家庭院要打造成果園、花園還是菜園。每一戶庭院都要安裝統一樣式的竹籬笆,村民提供竹原料,村委會按照1米5元進行補貼,同時解決勞務費。」
據悉,全縣將在農村「四小園」打造的基礎上,持續開展以「六評一創」為載體的鄉風革命,倡導群眾亮出家風家訓、掛出幸福全家福、貼上和諧楹聯,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住小院。在鄉村振興中努力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進一步改善鄉村生活條件,繁榮鄉村文化,提升鄉村文明程度。(黃浩宇)
【來源:中國縣域經濟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