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無常,越「爭」越失:不爭,才是你的「天命」

2020-12-05 舒山有鹿

在某次座談會上,有人曾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人這一輩子,究竟像什麼?」

坐在臺上的教授這麼說到:「生活像水,人像茶,兩者相融,才能細細品味,甘香四溢。」

水是「源源不斷,細水流長」的代表,而茶,則是甘苦相伴,以淡為主的象徵。凡是「水」,利萬物而不爭,因為它自己就是萬物之源。凡是「茶」,淡雅宜人而不爭,因為它本就是「香韻」的源頭。

無論是茶也好,水也罷,都以「不爭「成就它們的雅量和美好。要知道,水發於山谷而細流動,茶長於山樹而自留香。它們生來便擁有這一切,無論爭與不爭,都不會改變這種局面。

很多人都認為,人這輩子一定要幹成一些大事,成就自己的一番大業。所以他們一直去爭,甚至明知會爭得頭破血流也在所不惜。因為他們心中總是有這樣的想法,那就是不爭就不會得到。

可是,有些事你爭不來,有些事你不能爭,有些事你不該去爭。很喜歡《增廣賢文》中的一句話,莫怨天來莫怨人,五行八字命生成。

人這輩子,你能得到多少,你能收穫多少,靠的是你個人的「容量」的大小,而不是你盲目的爭取。水滿了會溢出,月滿了會虧損,唯有順其自然,才能化「不爭」為「必爭」,得到你該得到的一切,這一切,都是你的「天命」。

人生在世,越爭越「失」

俗話說得好:「萬般皆由命,半點不由人。」

很多人就會疑惑,為什麼會「半點不由人」呢?其實並非是不由人,而是說要人順應自然的規律,不要刻意去改變一些事情,進而導致處處虧損,處處碰壁。

就像是「拔苗助長」一般,禾苗的周期本就是那麼長。你想讓它們在短時間內就成長起來,本就是不可能的,可你不甘心,便以「人力」去把它們都拔了起來。

這樣做的結果是什麼?你沒有得到成熟的禾苗,而那些禾苗只會是慢慢枯萎,直到毀損殆盡為止。這種做法,其實就是去「爭」。你去和自然「爭」,可是,人不順著萬物的規律去辦事,到底只是自己吃虧。

蘇軾有句話說得好:「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蘇軾明白,不屬於自己的一切,那就把它們都捨棄。倘若蘇軾在被貶的時候感到不服氣,便和朝廷之臣去爭,難道就能改變這一切嗎?改變不了。既然改變不了,最好的做法,則是該舍的舍,該離的離,只留下屬於自己的。

為何我們總說「世上之事不能強求」?就是因為強求則不得。一個你愛的人要離開你,如果他已經變心了,你再去強留有用嗎?因某些事你沒了一份工作,本就是已成事實的事兒,你去強留留得住嗎?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秤,都明白,能得到的都是屬於自己的,而得不到的都是不屬於自己的。其實就很形象,對號入座,該和你對得上號的,那都是你的「命中注定」。

不爭,才是人的「天命」

林語堂曾說:「不爭,乃大爭;不爭,則天下人與之不爭。」

爭,是什麼?就是你把自己放到了檯面上,去刻意為之。不爭,是什麼?就是你懂得自然之變化,四季之輪轉,萬物之榮衰,然後順著命運的軌跡去行走,直到得你所得,失你所失,成就人的完整而又不完美的一生。

為何大多人都說「不爭」就是「大爭」呢?其實就如同漫天綻放的煙花一樣。倘若所有人都想在這方寸天地一展光彩,那麼所有人都將在夜空中綻放,你又能收穫到什麼呢?因為每個人都爭,所以你就會被人湮沒在茫茫人海之中。

反過來說,一杯茶本就是一杯淡茶,就不會有人會去和它爭「淡」。正因為沒有人和它去爭,所以茶的香氣才能讓人口齒留香,四溢之下而又久久難以飄散。

不爭,才是人生之必然。為何年輕人總說要做「加法」?就是因為未曾經歷也就不會懂得,唯有去爭過,去碰過壁,才能沉澱人的智慧和生命。

慢慢地,當碰壁碰多了,就要做「減法」了。這種減法,就是明白「爭不得」之後的「不爭」。有些事並非是人力可以改變的。就像是古時的科舉,有些人會的登科及第,有些人會名落孫山,不見得爭的人會贏,也不見得「不爭」的人會輸。

爭,只會是急躁而盲目;而不爭,則會讓自己的心安定下來,與理智相伴,讓人厚積而薄發。

很喜歡趙翼的一句話:「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很多時候,不爭,才是人的天命,才是人的天命的自然順應。

君子不器,是為不爭

古語有云:「君子不器,是為不爭。」

這個社會有個很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有本事的人永遠都不會去爭,而沒有本事的人每天都想去爭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前者不爭,是因為他具備了一定的能力和底氣。無論他選擇爭與不爭,都能得心應手,安穩地得到他本該有的一切。這一切,是他的能力使然。而後者的「爭」,其實就有些「求而不得」的強求姿態了。看到他人得到,自己得不到,所以心理不平衡,只能強迫自己去「爭」。這種爭,無法得到什麼,只能是傷身傷神傷腦。

為人處世,不一定非要爭個你死我活,非要讓「天地皆變色,萬物盡如此」。有錢,這是你該得到的,暫時困窘,也許你生命的機遇在不久的將來。

世事無常,人事有常。人生之事,不一定非要事事得償所願,也並非一定要大富大貴。要知道,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你的財富和命運,都是你的「天命」。

什麼是「天命」?那就是明白你是什麼人,就該做什麼事,就該得到什麼,不該得到什麼。不為求而不得之人而煩惱,也不為違背自己意願的事兒而揪心。順其自然,做人坦然,坦坦蕩蕩,落落大方。

餘生,做個「不爭」的人,去享受「人間有味是清歡」的意味,去深感「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的美好。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不卑不亢,一生安好。以此,共勉。

文/舒山有鹿

相關焦點

  • 王陽明:聰明人一生有「三不爭」,堅持下去,路才能越走越順
    古語云:「唯有不問,方能無疑;唯有不爭,方能無憂。」世間萬物,並不是所有的問題都要探個究竟,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爭個高低輸贏。明代的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就曾說過:聰明人,一生有「三不爭」,堅持下去,路才能越走越順。
  • 中年以後,四不爭!
    爭,是一種態度,不爭,是一種風度! 人到中年,我們早已過了爭強好勝的年紀。有些事,心裡明白就好,有些人,不用多去計較。 這四樣東西,你越不爭,反而越有福。
  • 王陽明:人想要幹大事,一輩子「三不爭」,別等到40歲以後才明白
    但是有些事可以爭,有些事最好別爭。正所謂「上善若水,水善利而不爭」,明代「陽明心學」創始人,心學大師王陽明認為,人生有「三不爭」,真正的聰明人才懂得。不爭過往。一切過去都過去了,一切的過去都成往事了。人世間的恩恩怨怨,來來往往,都沒必要爭個你死我活,爭個面紅耳赤,為了已經過去的事情,而爭個不休,鬧個不止,沒有多大意思,不管是兄弟父母,還是妻子朋友,不畏過往,不爭過往,好好的珍惜現在,活在當下,才是明智選擇。
  •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做人不爭是最好的爭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上善是古人認為人的一種最高境界,做人應當如水一樣,水滋潤萬物,但從不與萬物爭高下,這樣的品質最接近天道,水有「三德」,即滋潤萬物,與世無爭,海納百川。做人能夠海納百川,與人不爭,潔身自好,就能做好自己。
  • 與世無爭不與別人爭,與自己爭才能做強自己
    有爭座位的,有霸座的,有開車超速的等現象,這樣的人大多都是爭強好勝的人,自私任性的,如此爭強好勝之人爭了一時之強,可最終還是要受到了規章的處罰。還有一種人與世無爭,不與人爭也不與己爭,對什麼事情都沒有興趣,心中沒有目標,也沒有理想,不求上進,不想作為,如此不爭,是缺乏志向,不思進取,工作消極,無所作為的人;如此不爭,時間長了,人就會有懶惰散漫,成為了一個庸人了。
  • 《菜根譚》:能力越大,失望越小,就越幸福
    故古人以不貪為寶,所以度越一世。耳目見聞為外賊,情慾意識為內賊。只是主人翁惺惺不昧,獨坐中堂,賊便化為家人矣!圖未就之功,不如保已成之業;悔既往之失,不如防將來之非。計算幸福程度的公式是能力除以欲望,能力越大,欲望越小,就越幸福,人大多都有自私的一面,且欲望太多。殊不知,太貪婪就猶如心有魔障,越佔有越想佔有,利慾薰心,放棄自己本來擁有的幸福,反而去追尋虛無縹緲的東西。荀子說過:「人生而有欲。」
  • 佛說:人過五十,一定要知天命,天命就是這2個字
    福報的多少,其實是因果決定的,一個人種下的善因越多,福報就越多,種下的惡因越多,福報就越少。《太上感應篇》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其實運氣的好壞,福報與災禍,都是人們自己招來的。俗話說:一分善意,修一分福緣,得一分好運,你種下多少善因,就會收穫多少好運,世上的好運,都是通過種善因積攢而來的。
  • 易經智慧:你的忍耐力越大,承載力越大,能成就的事也會越大
    有時候,你根本沒去招惹別人,可別人就是要來找你麻煩。要忍呢?還是跟他爭?我從《易經》訟卦的規律,告訴大家:一個人能忍別人不能忍,就可以成別人不能成之事。你的忍耐力越大,承載力越大,能成就的事也會越大。1、所有的爭訟,都是勢能的消耗。
  • 到了六十歲,走過了大半生,才明白天命不可違
    人啊,總要到六十歲時,才可以明白:天命不可違!人的一生就是天註定,天命不可違,到了該認命的時候,就要學會必須低頭,你如果總是很強勢,總是抗爭寧折不彎,有很多的時候,要付出慘痛的教訓。天命不可違,一個人活到六十歲,就應該可以看清楚了,凡事不必再去鑽牛角尖,這樣不僅會讓自己活得特別糟心,也讓周圍的人感到不痛快。有時候越是選擇一條道走到黑,上天就越喜歡和你開玩笑,讓你難以自拔,找不到出路。
  • 中登集團學習群:曾國藩最厲害的11個成功秘訣,越讀越震撼!
    那些越善於跟別人分享利益的人,越容易得到大家的追捧,從而收穫更大的利益,而那些越想獨吞利益的人,最後往往都被群起而攻之,財命雙丟。 策略卻恰恰相反,做決策一定要交給深謀遠慮的人,一直任由大家一起各抒已見,最後的決定必定是不倫不類的,從而錯失良機,或者功虧於潰。七嘴八舌,只會壞事,我們千萬不能讓那些見識低下,心胸狹小,氣度平凡的人幹擾大的決策。
  • 孝順:真正的含義,這才是家庭的支柱
    當然你的另一半是個不愛父母不愛自己的人,那你可想而知,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愛,何來孝順一說,有何談她會愛你,她會和你一起孝順長輩,愛長輩吶。孝順是一種敬敬養、敬重都是不同的意思,但是孝順、孝敬卻是同一個意思,可謂敬之愛之。
  • 老祖宗:人到50天命之年,默念這三句口訣,後半生越來越福氣
    「事愈急,愈要緩」,越發緊急、越發激烈的情況下,越要舒緩自己的情緒和思想,唯有讓自己的心境平和下來才可以看清事兒的事實真相,才可以儘快處理。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一切坦然淡然,心裡便會平靜,心境便會平和,為人處世也會豁達寬厚,生活自然而然也就圓融順利。靡俗不交,惡黨不入,可以立身。俗語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 人到中年:不比,不言,不忘,不爭
    人生越走越遠,時間越來越久,很多時候,自己一個人逐漸明白,也逐漸淡然,逐漸懂得,其實人到中年:不比,不言,不忘,不爭,只有這樣,才能活出來最好的生活。可是人世間哪有那麼多的人,是真心明白你心中所想,哪有那麼多的人,是真心懂得你生活當中所有的困難呢?人生這一輩子,人到中年也逐漸明白,很多事情,不是自己想像的那樣。逐漸明白,不言,其實是一種智慧。
  • 「無為有為,不爭而爭」:人到中年,不爭,是大智慧
    也因此,中年人往往會被掛上「慫」的標籤,但那其實並不是慫,而是多方考慮後選擇的一個最合適自己的處理方式,只不過因為不爭,所以顯得慫。遇事必爭,這不是貶義詞,人活於世,特別是年輕人,不爭,別人是不可能將你所需要的送給你的,爭,才可以得到我們該得的利益,並可能使得利益最大化。年輕人不爭,社會就沒有前進的動力。
  • 聰明的人,一輩子,不爭這三樣東西
    世界紛紛擾擾,身邊的人來人往,總是有一些你看不慣和看不慣你的人,擾你心情,亂你思緒。躲不開的事,爭輸了,煩惱叢生;爭贏了,也覺心緒難平;生活這場修行,什麼都在意,事事都計較,只會讓自己沉浸在苦悶之中,一顆難安定的心,有何心思再去享受人生的樂趣。
  • 有一種高級的修養,叫不爭不吵不炫耀
    心寬才是治癒一切的良藥。遇到煩心事,一笑置之;遇見垃圾人,超然待之。我們終會明白,人生最大的修養是寬容,最頂級的智慧是不爭不吵不炫耀。-01-不爭,是人到中年獨有的智慧人生短短一輩子,有什麼值得爭得呢?
  • 越簡單的人,越幸福
    越簡單的人越幸福,越複雜的人越痛苦,有些人動不動就滿心煩惱,是因為他們的心不夠清淨。生活之所以累,是因為想的太多,人生之所以走的太疲憊,是因為放不下的太多。林清玄說:「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
  • 昭和系人間體老了,諸星團,失的猛,鳳源風採不減,圖4越老越帥
    昭和系的奧特曼離我們有很長一段時間了,從初代1966年開始,過去了好幾十年了,昭和的人間體都老了,不過現在看來他們在後來奧特曼中有登場,而且風採不減當年,下面來看一看,圖4越老越帥。失的猛是愛迪奧特曼的人間體,當時那個有親和力的老師,很帥氣很陽光。演員是長谷川初範。後來登場的變得少了,印象中只有在夢比優斯TV版登場了一次,雖然年紀大了,看起來還是那麼有親和力。夢比優斯那一集很感人,失的猛的歸來,他的學生也在等著他。鳳源一直是一代人的記憶,他是雷歐的人間體,演員是真夏龍。本身具有男子氣概的外表,鋼鐵般的意志,這就是獅子之王雷歐。
  • 所謂的自律,就是不爭對錯!
    如果你不能夠做到自律,就很有可能會陷入到光陰的虛度當中,並且因此而懊悔終生。那麼什麼才是自律呢?有人說,所謂的自律就是嚴格要求自己,有著明確的目標,並且堅定的朝著自己的目標行動,不受其他任何外界因素的影響,堅定而努力。顯然,這樣說是沒有任何錯誤的,但為什麼在現實生活當中,我們大部分人都沒有辦法做到這一點呢?
  • 不要爭爭吵吵,人生太快了,一晃就老了
    不要爭爭吵吵了,人生一晃就老了。爭什麼,吵什麼,爭爭吵吵一輩子,一轉眼,一輩子都給荒廢了,結果爭來了什麼,又得到了多少?別等到了人生的最後,才明白生命很珍貴,人生很美好,你卻沒有好好的珍惜,讓自己過得苦不堪言,爭來爭去一場空,吵來吵去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