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疫情突襲,各個行業都受到了不小衝擊,零售行業也不例外。今年以來,零售品牌不斷洗牌,多家外資品牌退出中國市場、本土品牌面臨破產,而有些巨頭跨界布局。下面我們一起盤點下,今年國內零售行業發生的一些品牌事件。
超市
TESCO、歐尚退出中國
近年來,似乎好幾家外資零售商紛紛賣身了。2019年6月蘇寧48億收購家樂福80%股份;2019年10月物美148億收購麥德龍80%的股份;2018年樂天瑪特宣布把門店賣給物美和利群;2018年和2019年蘇寧分別收購迪亞中國100%股份和華南OK便利店。
今年以來,TESCO和歐尚超市紛紛退出了中國市場。
1、TESCO出售在華全部股份,徹底退出中國
據英媒2月25日報導,英國最大零售商TESCO集團宣布,已將其與華潤合資公司的20%股份售予華潤的一個子公司,價格為2.75億英鎊(約合人民幣25億元),至此,TESCO從而完成了從中國市場的徹底退出。
2013年10月,華潤萬家通過母公司華潤創業宣布,與TESCO達成協議,雙方將組成多元化零售合資公司,華潤方面持有合資公司80%的股份,TESCO佔股20%。自2014年開始,TESCO在中國的樂購門店正式被華潤接管,隨即樂購在中國的135家店統一改為「華潤萬家」。
公開資料顯示,2004年,TESCO通過與當時擁有25家樂購超市的頂新國際集團成立合資公司的形式進入中國市場。2006年至2009年,TESCO將所持股份從50%增加到90%直至完全控股。
但截至2013年2月,TESCO樂購在中國48個城市擁有115家樂購大賣場、1家樂購天地超級大賣場、8家樂都匯購物中心以及14家試驗階段的便捷店。不僅門店拓展速度大大落後於競爭對手,它在中國市場的營收也一直處於虧損狀態。這也是導致TESCO最終選擇跟華潤合併的關鍵原因。
2、歐尚超市退出中國市場
10月19日,阿里巴巴表示計劃將斥資280億港元,折合人民幣241億元,對歐尚所持有的高鑫零售股價進行收購。
對此歐尚以「鑑於中國市場的特殊性」為由,欣然接受了阿里巴巴的收購提議。由此,阿里巴巴所持高鑫零售股份將增至72%,擁有絕對的控制權。而歐尚則將用這筆錢償還債務,並且將尋找新的發展機會、並在其他國家拓展業務。這也為意味著,歐尚退出了中國市場,其中國業務及整體權益出售給了阿里巴巴。
據公開資料顯示,1999年7月18日,歐尚中國首店上海楊浦中原店開業,歐尚零售在中國有484家大賣場和15萬員工。而在全球三大洲的17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在歐尚旗下擁有4084家門店以及某些國家和地區的在線購物和Drive outlets。
歐尚零售還是全球第35大僱主,擁有超過350000名員工。2018年歐尚零售實現稅後營業額503億歐元。
社區生鮮
小象生鮮關店、停止服務
呆蘿蔔、易果生鮮破產
2019年5月,鮮生友請宣布全部門店暫停營業;2019年11月,呆蘿蔔宣布經營不善導致資金鍊斷裂;2019年12月社妙生活80家門店全部關閉;同年同月,生鮮電商吉及鮮CEO臺璐陽宣布公司融資失敗,盈利不達預期,進行裁員、關倉。
雖然今年疫情以來,激活了生鮮電商行業,但是也有一些企業還是沒有堅持下去。
1、小象生鮮APP停止服務,變名遷移到美團買菜APP
11月13日消息,小象生鮮APP上發布公告稱,從2020年10月29日起,小象生鮮線上服務將遷移到美團買菜APP,並變名為「美團買菜生活超市」,原小象生鮮APP將停止使用。
2018年成立以來,小象生鮮開店速度較快,截至2018年10月,小象生鮮一共在全國開了7家門店。除了北京的2家方莊店和望京博泰店之外,其他分別有2家店位於無錫、3家店位於常州。
其實,美團試水的線下生鮮新零售項目早就進入了「清退」倒計時。2019年4月開始,小象生鮮一口氣關掉了常州和無錫的5家門店。而在今年9月7日,小象生鮮在小程序發布方莊閉店公告,稱方莊店將於9月9日起停止運營,目前僅剩北京望京博泰店1家門店。
2、呆蘿蔔破產重整,將重新回歸?
3月11日,合肥中院發布《破產公告》稱,已受理「呆蘿蔔」(安徽菜菜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重整一案,即日起,啟動案債權人申報。
公開資料顯示:呆蘿蔔是一家結合線下門店和APP,採用「線上訂線下取,今日訂明日取」模式的,社區生鮮零售商。自2016年第一家門店點落地合肥以來,呆蘿蔔在安徽、江蘇、河南、湖北四省迅速覆蓋了19座城市,門店數量超過1000家,輻射上萬個小區,月訂單超過1000萬單。
2019年7月,呆蘿蔔完成數億元A輪融資。呆蘿蔔曾公開表示,未來要在全國50座城市開設10000家門店。
2019年11月22日,呆蘿蔔官方微信發表聲明稱:由於經營不善導致資金緊張,公司日常經營受到重大影響。一天之內,工資社保斷交,權限被限制,隨後呆蘿蔔杭州產品研究和運營罷工。隨後杭州南京多地停擺,呆蘿蔔瀕臨絕境。
今年9月呆蘿蔔創始人在債權人會議上表示,目前呆蘿蔔收到了一份1000萬美元的投資意向書,他有信心渡過難關。但是否真能否回歸,邊走邊看吧。
3、易果生鮮破產重組
近日,有媒體爆料一則上海易果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簡稱,易果生鮮)破產的消息。信息顯示,「易果生鮮已向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申請破產重整,開庭時間為2020年11月3日。」隨後,易果生鮮CEO張曄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證實了該消息的真實性。
10月13日,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易果生鮮(上海易果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雲象供應鏈(上海雲象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和安鮮達(上海安鮮達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已於7月30日進入自願破產重組。
2005年,中國首家生鮮電商平臺——易果生鮮誕生。作為生鮮電商行業首個入場玩家,易果生鮮曾頻頻獲得資本青睞。
自成立以來,易果生鮮先後完成7輪融資,2013-2016年間,阿里巴巴及旗下雲鋒基金共參與A、B、C三輪融資,且均為領投方,三輪累計投資金額達數億美元。除了阿里外,2016年11月28日,易果生鮮又獲得由蘇寧投資集團領投的C+輪融資。2017年8月,易果獲得天貓3億美元D輪融資,此後再無融資消息傳出。
2019年12月被上海長寧區法院列為被執行人,執行標的為14110223元。2020年1月,安鮮達又被上海長寧區法院凍結價值1029.72萬元人民幣的股權和其它投資權益。2020年10月14日,易果生鮮、雲象供應鏈和安鮮達已進行破產重組。
服飾
多家企業破產、退出
年初突發的疫情,今年服裝行業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多家企業不好過。下面,列舉部分企業退出、破產。
11月10日,上海破產法庭的微信公眾號推送了一則「雙11特輯」,推的是正在破產程序中的艾格品牌,在淘寶上有一些款式1折變現。在艾格全面關閉網店以來,這回重新出現,是在一家名為「上海艾格管理人特賣店」。
11月13日,針對外界關注的破產清算一事,艾格(Etam)在公眾號進行了回應。艾格方面表示,微博提交店鋪是法國艾格集團與2018年在華出售的女裝成衣線,已經不在集團現在的經營範圍內。
8月25日,在港股上市的達芙妮國際發布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半年業績報告顯示,其半年營業額同比減少85%至2.12億港元,虧損1.41億港元。同時,達芙妮國際還宣布,將徹底退出實體零售。
5月11日,ESPRIT在官網、天貓旗艦店先後發布公告稱,將於5月31日全面關店。母公司思捷環球近期也已宣布終止在內地的業務,並關閉中國大陸以外在亞洲的所有56家零售商鋪。公開資料顯示,ESPRIT始創於1968年的美國,1992年進軍中國內地市場,短短五年時間內,ESPRIT就在100多個主要城市開設了超過300家專賣店。
2月22日,Old Navy公告中表示,中國官網店鋪已經於2月15日停止銷售,將於2020年3月1日關停在中國線上和線下的所有門店。Old Navy 在 2014年進軍中國,目前在中國有10家門店,6家位於北京。
1月15日,據《每日郵報》報導,真維斯澳大利亞公司宣布進入自願託管程序,開始進入破產清算階段。真維斯始創立於1972年,是創立於澳大利亞本土服裝品牌之一,上世紀90年代,逐漸進入中國市場,並一度成為流行品牌。
截至2019年,真維斯在中國20個省份開了2000多家連鎖店,但是,裁員6000多人、關店1300多家、業績下滑65%。2013年至2018年,從50億到40億,再到28億、19億、16億。
最後,
因為疫情,一些品牌他們沒有堅持住,選擇破產、退出、升級等等。正是因為洗牌,讓一些的巨頭企業加入進來,比如滴滴的社區生鮮橙心優選、碧桂園的社區生鮮碧優選等等,能使社區生鮮賽道的競爭加劇、品牌不斷迭代升級,讓消費者多一種選擇,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說到底,燒錢不是目的,關鍵能讓顧客選擇你又能盈利才是最終目標。
來源 | 中國零售網
圖片來源於官方及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