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疫情防控下的教培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如何順應變化開新局?在12月4日至5日召開的第十屆全國培訓教育發展大會上,幾乎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一個新詞——「OMO教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成為教培行業未來發展的大趨勢,也成為武漢教育培訓機構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
第十屆全國培訓教育發展大會現場(從左到右依次為:王輝、羅玲娣、劉俊)。記者施政 攝
所謂OMO模式,也就是Online-Merge-Offline(線上線下融合)。OMO原本是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復針對新零售提出的概念,但隨著技術的發展迅速在教培行業鋪展開來,成為行業熱點。尤其是疫情之後,有培訓機構關閉線下門店時,很多機構通過OMO轉型將業務搬到線上。
在全國培訓教育發展大會,新東方掌門人俞敏洪認為,OMO模式是教育行業的未來。在大會「OMO教學運營模式」分論壇上,聽眾擠爆會場,很多從業者想從中汲取經驗,了解如何轉型OMO。翼鷗教育創始人宋軍波認為,教育OMO就是教育領域的產業網際網路,是一種生產力工具。愛學習教育集團董事長鬚佶成同樣認為,教育行業都開始提OMO,這是一個時代的變更大趨勢。「最好的教學效果應該是線下的場景加線上的融入,並將數據打通。」
對於武漢許多本土線下教培機構來說,由於疫情原因,OMO似乎是不得已而為之,但在擁抱線上教育之後,武漢也是轉型OMO教育最快的城市之一。
武漢惠泉教育校長羅玲娣介紹,學校4月份開始通過ClassIn在線教育平臺進行網上授課,經過一段時間的運營,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接受這種線上教育的形式。目前學校是線下與線上教育並存,並且報名線上寒假班的人數已經超過了線下。
艾兒思國際教育創始人王輝,談到疫情帶來的改變說:「疫情帶給我們教培機構最大的轉變就是,我們加大了網絡數位化設備的投入,加快了數位化、智能化的轉型。OMO不是僅僅將課堂從線下搬到線上,更是一種思維模式的轉變,它涉及獲客、教學實施、企業組織形式、管理系統的升級,也包括我們現在嘗試的一些智慧園區的項目等。線下和線上不是取代的關係,而是怎麼樣深度融合的關係,未來我們會維護好線下的傳統優勢,同時通過在線化、數據化進行科技賦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成長。」(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