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工業企業利潤數據:修復動能進一步增強 利潤累計增速首次轉正

2020-12-22 金融界

來源:金融界網站

財信研究院 宏觀團隊

胡文豔

投資要點

>>2020年1-10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0.7%,累計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較1-9月大幅提高3.1個百分點。10月當月,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28.2%,增速比9月份加快18.1個百分點,連續五個月雙位數增長。

>>低基數效應、投資收益高增和需求改善,共致利潤增速大幅跳升。10月工業利潤超預期跳升,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去年同期基數較低,有利於今年同比增速的提高。二是工業企業投資收益增加較多對利潤的拉動作用突出,預計本月投資收益增速仍在20%以上。三是從「量、價、成本」三因素框架看,受益國內經濟繼續復甦、供需互動性加強,工業產品量、價、成本均繼續改善也對利潤高增形成有力支撐。如10月份生產資料PPI降幅較上月繼續收窄,工業增加值和營收增速也均維持高位,同時企業成本費用壓力持續緩解,工業企業營收與營業成本增速差已連續六個月回升。值得注意的是,剔除基數和投資收益等短期非經營性影響因素後,10月份利潤增速與上月(10.1%)大體相當,表明企業利潤修復僅為穩健,並未出現過熱。

>>分行業看,下遊需求改善帶動上遊利潤加速修復,新舊動能轉換繼續加快。一是受益於國內外需求回暖和大宗商品價格回升,10月上遊採礦業利潤降幅較上月大幅收窄20個百分點以上。二是下遊需求改善對上遊利潤的帶動作用繼續增強,1-10月份上遊原材料製造業利潤同比下降6.0%,降幅比1-9月份大幅收窄9.1個百分點,邊際改善力度最為明顯,同期中遊和下遊利潤也繼續修復,中遊裝備製造業仍是全年工業利潤增長最大貢獻板塊。三是疫後國內經濟結構調整持續加快,1-10月份高技術製造業累計利潤增速為10.7%,高於同期整體工業10個百分點。

>>寬貨幣放緩疊加資產增速回升,共致企業槓桿率繼續回落。10月末,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6%,較上月降低0.1個百分點,企業加槓桿步伐繼續放緩。其中,受益企業生產經營改善,工業企業資產增速連續7個月回升,是槓桿率放緩的重要原因;同時國內寬貨幣放緩,企業負債提升速度減慢,工業負債增速連續5個月低於資產增速,也有利於槓桿率趨穩。分企業類型看,國企、私企、外企加槓桿步伐均有所放緩,其中,前兩者資產與負債增速均雙雙回落,表明寬貨幣放緩是其減少資本開支的主因;外企受益人民幣資產回升和扶持政策顯效,資產和負債增速延續抬升趨勢,本月槓桿率雖環比回落,但較去年同期仍提高0.5個百分點。

>> 需求超預期改善是庫存增速轉降主因。10月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累計同比增長6.9%,較9月回落1.3個百分點。工業庫存增速由升轉降,或主因需求回暖下產品加快消耗,企業補庫速度偏慢,如10月份PMI產成品庫存和原材料庫存指數,分別較上月回落3.5和回落0.5個百分點,前者回落幅度明顯更多,反映出產成品庫存下降速度要快於上遊補庫速度;同時分上中下遊看,下遊消費製造業庫存增速下降更多,也顯示需求改善帶動企業庫存進一步去化。預計隨著需求持續改善,未來企業庫存增速有望重回升勢。

正文

一、低基數效應、投資收益高增和需求改善,共致利潤增速大幅跳升

1-10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0124.2億元,同比增長0.7%,累計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較1-9月大幅提高3.1個百分點。其中,10月當月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28.2%,增速比9月份加快18.1個百分點,連續五個月保持雙位數增長(見圖1),恢復持續超出市場預期。

10 月工業利潤超預期跳升,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去年同期基數較低,如去年10月規上企業利潤增速為-9.9%,為去年最低值,有利於今年同比增速的提高;二是工業企業投資收益增加較多對利潤的拉動作用突出;三是從「量、價、成本」三因素框架看,受益國內經濟繼續復甦、供需互動性加強,工業產品價格穩中略升、產銷維持高位、企業成本改善,均繼續對工業利潤高增形成支撐。值得注意的是,前兩者均為短期非經營性影響因素,若剔除其影響後,10月份利潤增速與上月(10.1%)大體相當,表明企業利潤修復僅為穩健,暫時無法判定經濟已明顯過熱。具體來看:

(一)受益國內外需求繼續漸進修復,工業品價格降幅繼續收窄

10月份,國內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和生產資料價格指數分別下降2.1%和2.7%(見圖2),降幅較9月分別持平和收窄0.1個百分點。從歷史經驗看,PPI尤其是生產資料PPI與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具有很強的同步性,其降幅收窄,對利潤改善形成一定支撐。近期美歐疫情雖再度加重,但得益於抗疫經驗的積累,疫情封鎖主要對各國服務業形成一定衝擊,製造業受到的影響較小,仍在繼續穩定修復,如10月份美、歐製造業PMI分別為59.3和54.8,均處於榮枯線上方,較上月分別大幅提高3.9和1.1個百分點。因此,預計隨著國內外投資、消費需求繼續修復,全球定價的工業品價格有望持續回暖,對企業利潤回升提供支撐。

(二)國內三大需求指標均明顯改善,帶動工業產銷維持高位

10月份,國內出口、消費、投資三大需求指標均明顯改善,帶動工業產銷繼續維持高位,擴大了企業盈利空間,對利潤增長形成支撐。如生產端,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9%,增速與9月份持平,已連續三個月高於去年同期值;銷售端,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7%,增速較9月份繼續加快0.5個百分點,刷新年內新高。

(三)受益惠企政策顯效和產銷加快,企業成本費用壓力持續緩解

從百元營收成本看,減稅降費、金融讓利等惠企政策成效顯現,疊加產品銷售加快有利於攤薄單位產品成本,工業企業成本與費用均持續下降。如1-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4.18元,已低於去年同期值0.1元,連續6個月環比下降;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費用為8.93元,較上月也降低0.01元。

從營收與營業成本增速差看,1-10月份工業企業名義營收與營業成本增速差為0.0%,為年內首次轉正,較1-9月提高0.1個百分點,連續6個月改善,表明企業成本端壓力明顯緩解(見圖3),企業盈利狀況持續好轉。進一步剔除價格因素,觀察工業企業實際營收與營業成本增速差,發現1-10月份該差額為-0.6%,較1-9月也提高了0.1個百分點,連續4個月回升(見圖4)。

(四)企業投資收益持續高增對利潤修復的助推作用明顯

受益全球流動性寬鬆,企業融資便利性大幅提升,疊加年內資本市場行情向好,企業投資收益大幅增加,也對利潤修復起到了較強的助推作用。如2020年1-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投資收益增速為21.7%,高出同期工業企業利潤增速20個百分點以上,佔工業利潤的比重較去年同期提高約2.4個百分點(見圖5)。10月份投資收益數據暫未公布,但根據統計局表態,預計對工業企業利潤的支撐力度不減,增速大概率仍保持在20以上高位。

二、下遊需求改善帶動上遊利潤加速修復,新舊動能轉換繼續加快

分三大門類看,上遊採礦業利潤邊際明顯修復,製造業和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供應業延續回升態勢。如受益於國內外需求回暖和大宗商品價格回升,10月當月採礦業利潤同比下降7.9%,降幅較9月份大幅收窄20個百分點以上;同時製造業和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供應業利潤也繼續回升,1-10月份兩者利潤增速分別為4.2%和5.9%,較1-9月份分別提高3.1和3.3個百分點(見圖6)。

分製造業上中下遊行業看,上遊利潤邊際改善最為明顯,中遊利潤貢獻最大,下遊利潤持續修復。如受益於下遊需求改善和大宗商品價格回升,1-10月份上遊原材料製造業利潤同比下降6.0%,降幅比1-9月份大幅收窄9.1個百分點;同期,在政策扶持顯效、出口需求向好和國內消費升級需求改善支撐下,中遊裝備製造業同比增長9.6%,增速比1-9月份加快0.8個百分點,累計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同比增長3.2個百分點,是對工業利潤增長貢獻最大的板塊;此外,受益需求改善,消費品製造業利潤同比增長4.8%,增速比1-9月份也加快0.4個百分點(見圖7)。具體分行業看,上遊所有主要行業利潤均明顯改善,其中化工、石油行業改善幅度相對更大,累計增速較上月均提高10個百分點以上;中遊通用、專用設備和計算機電子製造業延續雙位數增長,汽車製造業利潤也繼續加快;下遊飲料、紡織、醫藥等行業利潤均較上月有所加快(見圖8)。

高技術製造業利潤持續高增長,新舊動能轉換加快。根據我們的統計數據,1-10月份高技術製造業累計利潤增速為10.7%,較1-9月提高1.4個百分點,高於同期全部工業10個百分點,表明疫後我國經濟結構調整明顯加快(見圖9)。此外,從利潤佔比看,1-10月份高技術製造業利潤在工業利潤的比重為16.6%,較去年同期提高1.6個百分點,也反映出國內新動能的力量不斷增強。預計在政策大力支持和國內供給側改革、消費升級大趨勢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已步入加速期。

三、寬貨幣放緩疊加資產增速回升,共致企業槓桿率繼續回落

10月末,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6%,較上月降低0.1個百分點,企業加槓桿步伐繼續放緩。一方面,經濟持續向好,企業生產經營改善,帶動資產增速回升,是槓桿率放緩的重要原因,如截止10月末,工業企業資產增速已連續7個月回升,且工業資產增速已連續5個月高於負債增速(見圖10)。另一方面,受國內寬貨幣節奏放緩影響,企業負債增速提高速度減慢,整體也有利於槓桿率趨穩。

分企業類型看,10月末國企、私企和外企資產負債率分別為57.4%、58.1%和54.0%,較9月末分別持平、降低0.1和降低0.1個百分點,三大部門加槓桿步伐均趨於放緩(見圖11)。具體從各部門資產負債增速看,國企、私企加槓桿步伐放緩都有寬貨幣力度減弱的影子,因為在兩者利潤持續回升的背景下,其資產和負債增速均明顯回落(見圖12和圖14),表明外部融資因素或是企業減少資本開支的主因;同期,受益人民幣資產和國內市場吸引力提升,疊加穩外資穩外貿政策繼續發揮積極效用,外企資產和負債增速延續抬升趨勢(見圖13),其槓桿率環比雖有所回落,但較去年同期仍提高0.5個百分點。

四、需求超預期改善是庫存增速轉降主因

10月份,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累計同比增長6.9%,較9月份回落1.3個百分點(見圖15),累計庫存增速由升轉降,創下年內新低。庫存回落或主因需求回暖下產品加快消耗,企業補庫速度偏慢。如10月份PMI產成品庫存和原材料庫存指數,分別較上月回落3.5和回落0.5個百分點,前者回落幅度明顯更多,反映出產成品庫存下降速度要快於上遊補庫速度;此外,分製造業上中下遊庫存數據看,下遊消費製造業庫存增速下降更多,也表明補庫速度趕不上需求回升力度是庫存下降主因(見圖16)。

展望未來,預計企業補庫速度將有所加快,庫存增速有望重回升勢。一是中遊裝備製造業庫存維持高位,仍是支撐庫存回升的主要貢獻力量,如截止9月末,中遊裝備製造業產成品增速為11.4%,較上月提高1.9個百分點(見圖16),高於全部工業4.5個百分點。二是中遊企業補庫會帶動上遊庫存去化,疊加大宗商品價格回升,上遊利潤持續好轉,上遊企業補庫意願有望明顯回升;三是下遊消費需求繼續邊際改善和前期庫存消耗,也會推動下遊企業加入補庫行業。

相關焦點

  • 財信研究評1-4月工業企業利潤數據:產銷加快推動利潤邊際改善
    一方面,2019年1-4月工業產成品庫存增速,由2019年1-3月0.3%的低位,提高了4.6個百分點,基數的提高,導致產成品存貨增速出現回落;另一方面,4月PMI分項數據顯示,反映供供給的生產指數高於反映需求的新訂單指數3.5個百分點,國內需求恢復力度不及生產,產成品庫存繼續被動增加,企業去庫存周期或被拉長。
  • 統計局:10月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28.2% 較9月加快18.1個百分點
    來源:國家統計局網站工業企業累計利潤增長實現由負轉正——國家統計局工業司高級統計師朱虹解讀工業企業利潤數據隨著我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戰略成果,1—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50124.2億元,同比增長0.7%,1—9月份為下降2.4%,累計利潤同比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具體來看,1—10月份利潤增長主要呈現以下特點:一是超六成行業利潤實現增長。
  • 從工業企業數據看中國經濟晴雨表——增速負轉正 企業活力增
    受訪人士普遍認為,這一數據表明,我國工業企業累計利潤同比增速年內已經實現首次由負轉正,這預示著我國工業企業開始復甦,也再次印證了我國經濟的回暖趨勢。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落地走實,恢復態勢會日趨向好。在地方層面,地方政府根據當地情況紛紛出臺財政支持、金融扶持和創新支持等各項支持政策,切實為各類企業減輕了負擔。在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成績單中,1-10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利潤終於同比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總體來看,1-10月份工業企業累計利潤同比增速年內首次轉正,這個指標的變化可以說是在我們的預料之中。」
  • 財信研究評1-6月工業企業利潤數據:工業品價格反彈是利潤邊際改善...
    >> 分行業看,上遊原材料製造業是利潤回升主推力,結構上新舊動能轉換繼續加快。1-6月份上遊原材料製造業利潤多數出現邊際改善,如石油等加工業、黑色、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業等利潤增速均環比提高10個百分點以上;同期中遊裝備製造業和下遊消費品製造漲跌不一,汽車製造、專用和通用設備製造業利潤呈持續修復態勢。
  • 統計局:10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28.2%
    原標題:2020年1—10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0.7% 摘要 【統計局:10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28.2% 累計利潤增長由負轉正】1—10
  • 餐飲收入增速年內首次轉正,GDP增速四季度還有望繼續修復!
    10月經濟數據新鮮出爐,工業、服務業、消費等關鍵指標持續復甦。安信證券、興業證券、中銀國際、上海證券、銀河證券等機構對四季度經濟增速的預測值達到6%及以上。11月16日,10月經濟運行數據出爐,主要指標延續回升趨勢。其中,餐飲收入增速年內首次轉正,服務業增速首超工業增速。
  • ...區域研究」各地經濟修復加速,多數省份增速轉正——2020年區域...
    ■ 東部工業修復進程加快,中西部利潤增速分化顯著。全國前三季度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實現轉正,工業生產進一步回升。從增速來看,與上半年相比,東部地區工業增加值增速提升明顯,工業修復進程加快。但與2019年前三季度相比,絕大部分省份工業增加值增速仍低於去年同期水平。
  • 「招銀研究|區域研究」各地經濟修復加速,多數省份增速轉正...
    分區域看,東部、中部和西部等區域不同省份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存在明顯分化,除新疆外,其餘省份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與2020年上半年相比均有所收窄。從人均消費收支來看,各省份依舊存在收入和支出背離趨勢,但與上半年相比大部分省份收支增速背離縮窄。■ 東部工業修復進程加快,中西部利潤增速分化顯著。全國前三季度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實現轉正,工業生產進一步回升。
  • 國泰君安證券:經濟動能切換在途 11月經濟呈現修復加速中的三個特徵
    整體增速大致回歸疫情前狀態。生產端的積極表現主要得益於製造業和公用事業。投資:11月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上行0.8個點至2.6%,分項對動能切換的顯現更加明顯,傳統投資動能疲弱,消費與出口引致的製造業投資動能跳升。1)地產:單月增速較10月的12.7%小幅下行。
  • 花長春:動能切換在途 復甦超預期的三個特徵
    製造業修復,民營企業投資開始同步轉正,而民營企業經營的改善將會促進消費的進一步修復,形成正向循環。出口韌性疊加對中小民營企業的政策支撐延續,製造業景氣周期的可延續性較強。當前製造業的表現主要是出口發力帶動,特別是民營企業投資也開始轉正,而民營企業經營的改善將會促進消費的進一步修復,形成正向循環。
  • 四季度GDP增速接近甚至超過去年
    工業保持強勁,服務生產提速10月工業增加值同比6.9%,與上月持平,保持較強增長,高於市場及我們預期。主要原因在於需求持續回暖支撐。1-10月工業增加值累計同比增長1.8%,工業生產持續向好。一方面,消費價格持續下探,拖累名義值改善;另一方面,今年11月購物節的預熱時間進一步提前至10月中下旬,10月消費修復的環比力度走弱或受到拖累,銷售數據將更加往11月份集中。
  • 經濟運行持續恢復 內生動力不斷增強丨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解讀前...
    一、經濟運行持續恢復  前三季度,我國GDP為72278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0.7%,上半年為下降1.6%,累計增速年內首次實現由負轉正。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8123億元,增長2.3%;第二產業增加值274267億元,增長0.9%;第三產業增加值400397億元,增長0.4%。三次產業累計增速均實現了正增長,經濟發展長期向好趨勢不變。
  • 財信研究評1-11月宏觀數據:經濟恢復由政策驅動向內生動能轉換
    在國內PPI降幅持續收窄、企業利潤明顯改善的背景下,本月上遊原材料製造業生產反而有所放緩,一方面源於上月相關行業修復較快、增速偏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房地產與基建投資需求回落的拖累或已有所顯現。 高技術製造業生產繼續領跑,發展新動能持續增強。
  • 視評:「三個轉正」再次證明中國經濟韌性
    在12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國民經濟數據中,有「三個轉正」非常亮眼:前10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累計利潤同比增長0.7%,首次由負轉正;前10個月,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0.3%,增速年內首次轉正;1—11月,民間投資同比增長0.2%,增速年內首次轉正。
  • 投資延續穩定恢復態勢 民間投資增速由負轉正
    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隨著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效持續顯現,投資延續穩定恢復態勢,增速進一步回升,結構繼續優化。1月份至11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2.6%,增速比1月份至10月份加快0.8個百分點。  具體來看,民間投資增速由負轉正。1月份至11月份,民間投資同比增長0.2%,1月份至10月份為下降0.7%。
  • 礦價與鋼價背離1-4月鋼鐵業利潤降幅擴大4.7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5月27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4月累計,全國規模以上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鋼鐵業,下同)實現利潤總額306.3億元,同比下降60.4%,降幅較1-3月累計降幅擴大4.7個百分點。1-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2597.9億元,同比下降27.4%,降幅比1-3月份收窄9.3個百分點。其中,鋼鐵業實現利潤總額306.3億元,同比下降60.4%,降幅比1-3月份擴大4.7個百分點。鋼鐵業利潤佔全國規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的2.4%。
  • 視評:「三個轉正」再次證明中國經濟韌性-新聞中心-北方網
    在12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國民經濟數據中,有「三個轉正」非常亮眼:前10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累計利潤同比增長0.7%,首次由負轉正;前10個月,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0.3%,增速年內首次轉正;1—11月,民間投資同比增長0.2%,增速年內首次轉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