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未救己,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最後的人生路

2020-12-16 手機鳳凰網

在上了 ECMO 17 小時後,劉智明還是沒有等來轉機。

ECMO 被視為挽救肺炎患者生命的終極手段之一,在患者眼裡,這能讓他們「起死回生」:新生兒成功率為 70% 左右,普通患者為 50% 到 60%,危重症患者則低至 20% 到 30%。

可這患者的最後一道生命防線,失守了。

據武漢市衛健委公告,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系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下文簡稱「新冠肺炎」)疫情中不幸染病,經全力救治無效去世,於 2 月 18 日 10 時 54 分去世,享年 51 歲。

丁香園從劉智明戶籍信息得知,劉智明並非是此前媒體報導和百度百科認定的 1969 年生,他生於 1968 年 12 月 28 日。

他的生死,在前一晚曾引起軒然大波。率先披露劉智明經搶救無效去世的消息者,是微博認證為「湖北省衛健委宣教中心黨委書記、主任」的「@全科健康」。

此前一晚,2 月 17 日 21 時 49 分,他發布消息稱:「年前詩會音容猶在,今後醫界再無兄長!」隨後,一些媒體發報導,各大資訊客戶端紛紛推送。

2 月 18 日凌晨 1 時,劉智明妻子對媒體稱「丈夫還在搶救」,@全科健康 刪除微博。

劉智明是第一個因為新冠肺炎殉職的在職醫院院長。此前,劉智明的同事、59 歲的武昌醫院護士柳帆於 2 月 14 日去世。而於 2 月 7 日殉職的武漢市中心醫院李文亮醫生,是劉智明武漢大學的師弟。

今天早晨 9 點 58 分,丁香園撥通了劉智明妻子蔡利萍的電話。她情緒低落,語氣凝重,稱「我無法回答你們的問題,也不願意受到打擾」。

47 歲的蔡利萍,在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重症病區任護士長。2015 年,劉智明由武漢市第三人民醫院調任武昌醫院,任副院長,此後升任院長。

劉智明有兩個孩子,小兒子還在上初中。如今,妻子沒有了丈夫,孩子沒有了父親。

氧飽和低到 80,卻拒絕妻子照顧

蔡利萍脖子上有一道深深的疤痕,清晰可見,那是 2019 年 11 月她做頸椎手術留下的,此後,她在家休養。

當疫情襲來時,她還有一個月假期沒休完,可她坐不住了。

「孩子們可能忙不過來,我就提前回來了。」蔡利萍曾對媒體這麼解釋。她口裡的孩子,是一群 90 後為主力的 ICU 護士,護士們也視她為「蔡媽」。

「蔡媽,我要哆啦 A 夢!」「我要佩奇!」進隔離病房前,蔡利萍會一遍遍檢查護士們的防護衣穿戴,並在白色的防護衣上,寫上鼓勁的話語,畫上一個卡通形象。

「哪是什麼戰士,都是一群孩子。」護士們遇到問題、受了委屈,都會找她訴苦,甚至哭鼻子。從她這,總能得到勸解和安慰。

讓她掛在心上的還有丈夫。她給丈夫起的微信備註是「小肚雞腸老公」。她給丈夫發消息:「你每天中午 2:00 給我打電話,不然我不放心,晚上也不接電話。」

2 月 3 日她對丈夫說,中午 2 時是她從隔離病區下班的時間,她的班次是從早 6 時到中午 13 時,共計 7 個小時。

出了隔離病區,下班後,蔡利萍脫下防護服,裡頭的深綠色的短袖洗手衣,早已被汗溼透。武漢市第三醫院宣傳科的李菡見證了蔡利萍對劉智明的思念。2 月 4 日,早晨進隔離病區前、中午出隔離病區後,她的頭一件事都是給丈夫撥視頻通話。連續打了 4 次,都沒有接通。那時,劉智明正躺在武昌醫院的重症病區,戴著呼吸機。

誰也沒想到,劉智明會倒在這場仗剛打響的時候。

在武漢市衛健委 1月 20 日公布的首批 61 家發熱門診醫療機構名單中,武昌醫院和武漢市第三醫院均列其中。「戰疫」,讓一度各自為戰的夫妻檔,再次被牽在了一起。

1 月 21 日,劉智明給妻子打電話,告知武昌醫院要在 2 天內轉運患者,進行院區改造,所有病房均改造為隔離病房,接收發熱患者。

這讓蔡利萍有些擔心,因為劉智明已經輕微發熱、全身沒勁了好幾天,她擔心他的身體「撐不住」。當時,兩人還不知道這是新冠肺炎的症狀,警覺性沒有這麼強。

此時,蔡利萍也接到通知,武漢市第三醫院作為武昌醫院的定點支持醫院,接收轉運患者。

1 月 22 日凌晨 4 時,她接到丈夫電話,請她幫忙收拾一點換洗衣物,因為醫院很忙,他就不回家了,馬上要上班。蔡利萍對媒體回憶,當時她感覺丈夫呼吸有點急促,提醒丈夫他呼吸有點問題,不能輕視。

凌晨 4 時丈夫還在工作,這加劇了蔡利萍的不安。

到了 1 月 23 日下午,她再次接到的卻是壞消息:劉智明進了重症病區。

1 月 23 日,劉智明曾前往隔離病房,查看病房改造進度。武昌醫院醫生魏華曾在當天上午偶遇劉智明,「他臉色憔悴,黑眼圈很重,感覺蠻累的樣子」,魏華對丁香園回憶。

「第一次在病區名單看到劉智明這個名字,我們第一反應都是這是同名同姓吧……(院長)這麼年輕,肯定能扛過去的。」武昌醫院重症監護室的一名醫生說。

當天,劉智明被確診為感染新冠肺炎。據湖北省衛健委通報,1 月 23 日,武漢市新增確診病例 70 例,累計病例 495 例。

而蔡利萍也於當天接到通知,她所在的光谷院區成為武漢市第二批發熱定點醫院,要在 3 天內完成改造和患者轉運。

20 多位重症患者的轉運,難度大、風險高。當時武漢大部分醫院的重症監護室都已滿員,找到接收患者的醫院很難。

不眠不休了兩天,蔡利萍和 ICU 的醫生、護士們一道,轉運安置了所有患者。

蔡利萍在 ICU 看護患者

圖片來源:武漢市第三醫院 江泓穎 李菡

事業和家庭,兩頭拉扯著蔡利萍。

「不好」、「很不好」、「越來越不好」、「一度氧飽和低到 80,怎麼都上不去」,蔡利萍陸續接到丈夫的主診醫生發來的病情。

幹了二十多年醫護,夫妻倆都明白,血氧飽和低意味著什麼。

「劉院長是個很樂觀的人,確診感染後,他看著自己片子、給自己開醫囑。」武昌醫院神經外科胡俊醫生告訴丁香園,「可後來病情惡化,他連說話都沒有力氣了。」

密集的排班、丈夫不斷惡化的病情,蔡利萍兼顧的吃力可想而知。

她不是沒有想過有個取捨。她真的,真的很想放下這一切去陪丈夫,她先後問過幾次丈夫,「我來照顧你吧?」

可劉智明的回覆一如既往,拒絕,拒絕,還是拒絕。

2月4日,蔡利萍出了隔離病區,脫下防護服,

深綠色的短袖洗手衣早已被汗溼透

圖片來源:武漢市第三醫院 李菡

1 月 27 日,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正式開始接收患者。一天半裡,所有病區全滿。蔡利萍所在的重症病區平時就被視為「離死神最近的地方」,隨著疫情的日益加劇,更是讓人踹不過氣來。

蔡利萍心疼「孩子們」。心疼護士們體力透支後,暈倒在更衣間;心疼護士們換班後,需要吸氧;心疼護士們餓得犯了胃病,還要喝咖啡、紅牛苦撐;心疼護士們隔離服下溼透了的洗手衣。

作為護士長,蔡利萍要操心的事太多,危重患者、醫護團隊的磨合、護士們的想法,甚至設備儀器的調試和使用。

病區總共調配了 14 臺呼吸機,不同的原產國,不同的型號,這就意味著需要不同的配件。

為了短時間內使這些機器配足配件全部啟用,蔡利萍找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找廠商、找自己的人脈......終於全部配齊,讓所有危重患者,都及時用上了支持生命的呼吸機。

隨著病情的加重,劉智明也開始上呼吸機。1 月 24 日,他被送進 ICU,經搶救後,病情有所好轉。2 月 3 日晚 21 時 9 分,劉智明跟妻子發微信說,「昨晚折騰了一晚上,怎麼搞氧合上不來,我以為我要死了,缺氧,煩躁,全身虛汗。今早打了呼吸機,好多了!」

當日,在跟丈夫微信視頻時,蔡利萍哭著對劉智明說:「我來陪你吧!」

屏幕那頭,不能說話的劉智明,搖了搖頭。

「院長會問我們,對工資薪酬滿不滿意」

「院長身材高大,一米八多,眼睛大而又有神。」武昌醫院重症監護室護士李翰昭對丁香園說。劉智明是湖北十堰人,1991 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特別擅長神經外科疾病手術治療。

在同事眼裡,他是個很有人情味的人。

王苡沐醫生是 2019 年 7 月畢業後來的武昌醫院,在精神心理科任職。2018 年 11 月,劉智明帶隊到黑龍江省齊齊哈爾醫學院招聘,籤下了王苡沐和她的幾個同學。

武昌醫院有三個院區,西院區是總部,和東院區隔一條馬路,但跟南湖院區就相隔 16 公裡遠。王苡沐和新入職的幾位醫生都在南湖院區工作,由於南湖院區沒有職工宿舍,所以她們起初被安排在了西院區職工宿舍。

「本來醫院是沒有給職工租房的待遇。院長知道我們幾個新同事來回上班遠,就在南湖院區外的小區,為我們爭取了兩套屋子,一套給女生,一套給男生,租金由醫院出。」

對於劉智明的「特殊關照」,王苡沐和新同事們很感恩,這讓第一次離開黑龍江、在外地生活的她們找到了家的感覺。在王苡沐眼裡,劉院長「人超級好」,不論是對同事,還是對陌生患者。

精神心理科是有封閉病房的,這些患者屬於弱勢群體,不能回家過節,劉智明都會利用休息時間,逢年過節去病房慰問,「會給患者們帶水果,還有月餅等時令食物」。

在給新員工面試時,劉智明提問的第一個問題是:當患者誤解醫生時,醫生如何處理?

「院長還會問,我們對工資待遇滿不滿意。」王苡沐感恩於劉智明給他們這些新入職員工的福利。

最後一次見到劉智明,王苡沐是在職工食堂。「偶然碰到劉院長,他跟其他院領導介紹,我們是他從東北招過來的美女。劉院長知道我們在東北習慣了冬天有暖氣,而武漢的冬天陰冷,特意說,有什麼生活需要跟他提,醫院會儘可能解決。」王苡沐說,這讓她們在武漢的第一個冬天,多了些暖意。

劉智明去看望武漢市第三人民醫院同事的寶寶

圖源:長江日報

「說話辦事都非常接地氣,每個人有問題時,他都會幫忙解決,解決不了的,也總會出主意。」武漢市第三醫院神經外科孟亮說。

和劉智明共事五年的胡俊認為,劉智明是個有想法、也善於做事的人。2015 年,胡俊與劉智明一同從武漢市第三醫院調至武昌醫院。此前,劉智明曾在武漢市第三醫院任副院長、醫務科主任和神經外科主任。

據魏華回憶,劉智明來到武昌醫院後,醫院發展迅猛,效益翻番,口碑提高,職工的薪資漲幅也很大。他建立了神經外科和腦卒中中心,醫院門診、急診科和 ICU 改變也非常大。

2017 年,武昌醫院通過三級醫院評審。同年,在劉智明主導下,武昌醫院一期工程開工。目前新的住院大樓已經改好,正在裝修。

除此之外,劉智明對醫院人事進行大刀闊斧地改革,高薪引進人才。魏華說,「他提拔的主任都是有才華、有能力的人。這是醫院 20 年以來沒有過的。」

「住進 ICU 的頭幾天,院長還經常打電話布置工作。他儘量生活自理,能自己幹的事,都不叫我們護士幹。」李翰昭說,「可上了無創呼吸機後,他就很難再說話了。」

沒有了劉智明居中指揮的武昌醫院,在疫情中超負荷運轉著。

「 2 月 6 日凌晨 3 點,武漢下著冷雨,在武昌和平大道,汪瑩鶴開車護送妻子汪曉婷上夜班,用車燈為她照亮前路,讓人心酸又感動。」武昌醫院官方微博發布了這麼一條消息。汪曉婷是武昌醫院的一名主治醫生,為減少傳染率,凌晨 3 時她上夜班,她都不坐家裡的車,而選擇走路,丈夫則開車在身後,用車燈護航。

最後的人生路

「蔡護士長有時上完班後,會在夜裡趕來我們醫院,給劉院長陪護。」武昌醫院重症監護室護士李翰昭跟丁香園說,按常理,重症患者是不允許陪護的,但蔡利萍是武漢為數不多的取得呼吸治療師 RT 證的護師,她的技能,對救丈夫的命,有所幫助。

可在無常的病情前,再多的努力,也一再受挫。

武昌醫院神經外科胡俊醫生告訴丁香園,劉智明在感染初期有發燒、呼吸困難等症狀,後期逐漸加重,肺部 CT 顯示斑片逐漸遍布他的整個雙肺,血氧下降。

1 月 25 日晚,空軍軍醫大學醫療隊進駐武昌醫院。第二天上午,醫療隊專家進入武昌醫院重症醫學科指導救治。當時,14 名重症患者裡包含 4 名極危重患者,其中就有劉智明。1 月 24 日,大年三十那天,他轉入武昌醫院 ICU,醫療隊多次對他進行會診。

2 月 1 日,胡俊在 ICU 裡最後一次見到劉智明,那時,他已經上了無創呼吸機,精神狀況還好,但肺部 CT 顯示:雙肺全白。

「上無創呼吸機後,院長病情依然不見好轉,血氧飽和度也降低的很快。」胡俊醫生告訴丁香園。

能用的手段越來越有限,只剩插管最後一條路。天門市第一人民醫院麻醉科主任曾對丁香園解釋,插管是危重症病人病情逆轉的最後手段之一。

2 月 14 日,劉智明病情突然惡化。據媒體報導,插管需要醫護人員使用比三級防護更高級的負壓防護服,需要上 ECMO,武昌醫院的重症監護室不具備這個條件。於是,他被轉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中法新院。

央視記者於 2 月 17 日下午去中法醫院重症監護室。他們發現,上著 ECMO 的劉智明,生命體徵全靠機器維持,「危重」、「內環境紊亂」、「測不出乳酸」。

「他了解我的,他知道我放不下走不開,所以他總說不要。但他自己也是醫生,他自己也很清楚,甚至連醫療預囑都跟主診醫生講了,他說如果萬一,不要插管搶救。」

劉智明確診的那一天,1 月 23 日,武昌醫院開放的 500 張床位馬上住滿了病人——這也是醫院住院病區的全部床位。

疫情期間,武昌醫院最多收治過 700 多位新冠肺炎患者,「大部分是重症」,魏華醫生對丁香園說。

在劉智明確診後的第二天,1 月 24 日,魏華醫生也確診感染。

根據中國疾控中心新冠肺炎應急響應機制流行病學組在《中華流行病學雜誌》上發布的研究,截至 2020 年 2 月 11 日,在為新冠肺炎患者提供診治服務的 422 家醫療機構中,共有 3019 名醫務人員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1716 名確診病例),其中 5 人死亡,粗病死率為 0.3%。

按發病日期分布的醫務人員比例

圖片來源:上述論文

魏華知道自己不在這個名單中,「之前我們都不敢說有這麼多醫務人員感染。直到 2 月15 日,武昌醫院才來統計這個數據。」

由此,魏華推測,醫務人員感染新冠肺炎的數據,在近期會持續增長。

「在疫情前期,醫務人員的防護不到位。在第二階段,防護物資短缺,又造成大批醫護感染。」全國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上海市院內感染質控中心主任胡必傑教授歸納了兩點造成大量醫護人員感染的原因。

初期,醫護人員對新冠肺炎的認識也有限。一位和劉智明熟悉的醫生對媒體說,初期的官方宣傳是「輕症多,重症少,傳播強度低於 SARS」,所以在防護措施上,主要啟用二級防護,還未上升到三級。

蔡利萍曾於 1 月 24 日對外求援,提出她所在的科室需要 N95 口罩 500 個,護目鏡 50 個,防護服 100 件。

而從 1 月 22 日至今,武昌醫院在疫情期間更新了 8 條官方微博,有 3 條是與捐贈物資相關的。

「分層分析雖然難度較高,但可以通過感染時間段來推測原因。如果在武漢封城、湖北省發布一級響應後的兩周內(即 2 月 7 日前)發生感染,那可能是由於防護不到位造成的。如果在 2 月 7 日之後,醫務人員有新發感染,說明後續防控依然有漏洞。我們需要追查這個漏洞是什麼。」胡必傑對丁香園表示,目前國家公布的醫務人員感染數據還不夠精細,需要進行分層分析,來探索上述兩種原因導致感染的比例。

蔡利萍盡力保護著「孩子們」,她所負責的病區曾一度醫護人員零感染。可在 2 月 7 日以後,安全被打破,「有一位 25 歲的護士感染,病情不樂觀。」武漢市第三醫院 ICU 醫生董輝對丁香園說。

據媒體報導,2 月 13 日中午,劉智明還跟朋友說,艱難的 20 天度過了,堅信會一天天好起來。

沒想到,僅僅一天後,他的病情忽然加重,再無好轉,直到人生的終點。

他生於冬天,當春天即將來臨的時候,他卻永遠留在了冬天。

文中提及的王苡沐、魏華、李翰昭為均化名

作者:史晨瑾 鄭宇鈞

題圖來源:健康時報

參考資料: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應急響應機制流行病學組.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病學特徵分析[J]. 中華流行病學雜誌, 2020, 41(2): 145-151

相關焦點

  • 武漢市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用生命完成最後的堅守
    用生命完成最後的堅守——追記武漢市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新華社記者 廖 君 侯文坤 馮國棟2月18日,上午10時54分,一位始終奮戰在抗疫一線的白衣戰士走了……>他是武漢市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一張床位就是一條命,能多一張就能多救一條命!」劉智明結合專家與醫院實際,帶領職工騰挪改造、反覆設計,硬生生從「巴掌大」的西院區裡騰出了504張床位,比上級要求增加了近七成。洪毅說,武昌醫院戰線長、任務重,在只有少量外地醫療隊支援的情況下,三大院區收治患者約千人。武昌醫院作為三級醫院能夠挺住,多虧了劉智明的堅守。
  • 追記武漢市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
    劉智明工作照。 資料照片劉智明工作照。 資料照片劉智明院長走了。雖然已經過了兩天,武昌醫院的員工們仍不願相信,他們那個做事拼命、待人謙和的「大家長」倒在了抗擊疫情的第一線。2月20日上午,湖北省武漢市武昌醫院門口,一名治癒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乘車遠去。護士注視良久,喃喃說道:「越來越多的患者出院了,可是我們院長再也回不來了。」在武昌醫院防疫指揮部的大屏幕上,治癒出院患者一欄裡,閃爍的數字「408」裡,不包括他們的院長劉智明。
  • 追憶殉職院長劉智明:病重搖頭拒護士長妻子陪護
    2月18日,在用ECMO治療17小時後,劉智明走了。電話裡的一聲「再見」成為永別。最後時刻時間倒回1月21日下午四點,因受疫情影響,武昌醫院被徵用為武漢市第一批定點醫院,準備接收發熱病人。「拼了命做事」 無論是在鄖陽醫院,或是武漢三院,還是武昌醫院,劉智明的拼勁幾乎無人不知。39歲的武漢三院神經外科醫生李維此前是劉智明生前任院長時帶領過的醫生之一,在他看來,武漢三院神經外科的進步,就是在劉智明關照下一手創辦和推動的。
  • 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因抗擊疫情不幸殉職 天安財險快速支付賠款
    來源:金融界網站湖北省武漢市武昌醫院門口,一名治癒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乘車遠去。醫護人員注視良久,低聲說道:「越來越多的患者出院了,可是我們院長再也回不來了。」2020年2月22日,天安財險接到報案,武漢市武昌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劉智明同志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不幸感染,經全力救治無效,於2月18日不幸殉職,終年51歲。他的犧牲令人唏噓,他的家人生活現狀和未來安排也頗令社會各界牽掛。他同為醫生的妻子蔡某萍,也因為參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工作被感染而正被隔離中。
  • 劉智明院長胞姐撰文痛悼亡弟
    2月18日10時54分,武漢市武昌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劉智明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不幸感染,經全力救治無效,不幸逝世,享年51歲。 噩耗傳來,他的胞姐劉帆女士悲痛萬分。她和兩位好友分別撰文悼念白衣戰士劉智明。痛悼亡弟小弟:我知道你累了,太累了!你休息吧!
  • 武昌醫院院長離世,鍾南山回應疫情問題,鑽石公主號542人感染
    今日,我們失去了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噩耗傳來,唯有祈禱醫護人員保重自己,平安凱旋。1.武昌醫院院長離世 中央指導組看望其家屬據央視報導,經全力搶救無效,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因感染新冠肺炎於今天上午10:30去世。
  • 【聚焦疫情】武昌醫院院長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 鍾南山稱疫情峰值不...
    今日據媒體最新報導,武漢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也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與此同時,人們異常關心疫情拐點何時到來,對此鍾南山院士給出了最新回應。  日內據央視新聞報導,武漢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報導指出,記者從北京協和醫院派往武漢的醫療隊了解到,經全力搶救無效,武漢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因感染新冠肺炎於今天上午10:30去世。
  • 感染離世院長妻子:疫情發生後 近1個月沒見過面
    她是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ICU護士長,也一直在一線抗疫。離丈夫所在的醫院只有20公裡路,夫妻倆卻近一個月沒見過面,靠電話斷斷續續聯繫著。 官網截圖   副院長黃國付告訴新京報記者,截至2月10日,武昌醫院共收治新冠肺炎確診患者521名,「比給我們定任務還多收治17個」。   51歲的劉智明曾在武漢市第三人民醫院工作20多年,一路從腦外科醫生晉升到醫務處主任。提到劉智明,武漢市第三人民醫院前院長金捷一度哽咽,「他工作熱情,敢於擔當,最後一次跟他通話聊的還是工作」。
  • 同事追憶劉智明:他是一把傘...
    有什麼困難嗎……這條朋友圈發在院長劉智明去世後的第36個小時。武漢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在醫院門口宣傳欄上的照片 記者彭年 攝(資料圖)這36小時,對於醫院全體醫務人員,對於曾經被他挽救、被他鼓勵、被他關懷的病人,對於曾與他並肩作戰的「戰友」,都像一場長夢。
  • 劉智明院長女兒的這封信,還原殉職父親與護士長母親與死神戰鬥的27...
    然而,當時誰也沒有想到短短13天後,2月18日上午,一條新聞迅速刷屏:武漢市武昌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劉智明同志,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中不幸染病,經全力救治無效,那天是1月21日,她接到丈夫的電話:武昌醫院要作為武漢市發熱定點醫院,要在兩天內轉運患者,進行院區隔離病房改造,接收發熱患者。
  • 疫情中的武昌醫院:兩次公告求捐贈,護士離世和院長病情備受關注
    因為護士柳帆感染新冠肺炎去世,以及院長劉智明的病情,武漢市武昌醫院近日成為輿論焦點。作為這次新冠肺炎中武漢市首批發熱門診醫療機構之一,武昌醫院1月26日被空軍軍醫大學醫療隊已接管重症醫學科,並成為武漢市衛健委第二批指定開展項目檢測的8家醫療機構之一。
  • 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殉職;鍾南山再談二月下旬將達疫情峰值丨抗疫...
    武漢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殉職鈦媒體2月18日消息,據央視記者從北京協和醫院派往武漢的醫療隊了解到,經全力搶救無效,武漢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因感染新冠肺炎於今天10:30去世。公開資料顯示,劉智明是武昌醫院院長。
  • 《我不是藥神》:救人也是救己,一念之間造就藥神之名!
    這部影片主要就是講述了白血病的人想找藥來救自己,最後選擇了程勇。程勇一開始是為了掙錢所以才會去找藥救人的。在他們的努力下也確實成功了,找到了藥救了人甚至大賺了一筆。而這裡就是一個轉折點,程勇因為一些原因不能夠接著賣藥了,打算洗手不幹了。所有的朋友分道揚鑣。但是後倆程勇看到了白血病人的慘狀,最後還是選擇了找藥救人,但是這次的目的變了,他只是想要救人而不是賺錢。
  • 醫學生跪地救人無效遭惡評 導師:她們已是有經驗的臨床醫生,其中...
    成都中醫大銀海眼科醫院內的多塊電子屏上,循環播放著彭婕婷和陳家利十多天前的救人視頻,她們的救人舉動也因此被更多來院求醫的人知曉。視頻中,兩人跪地輪流對一名男子實施著心肺復甦,但遺憾的是,男子最終沒能搶救回來。最終,兩人遺憾地抹著眼淚。
  • 海默小天使救人救己,高分美劇《良醫》,你還沒看嗎?
    遭到拒絕後,偷偷拿到小刀就跑,最後被幾個警衛追著跑。 經過緊張刺激的治療,小孩有了呼吸,終於暫時逃過了危機。周圍群眾響起了熱烈的掌聲,並錄製下來上傳到了網絡。而這也最終成了肖恩被醫院錄用的原因之一。肖恩在機場進行緊張治療的同時,醫院董事會也正圍繞他進行著一場緊張的會議。
  • 面對病人鋌而走險,救己救人,無奈法大於情
    人生總會遇到坎坷,可能是貧窮,可能是疾病,最怕的卻是又窮又病。程勇是一個失敗者,事業、婚姻、家庭無一完好。他僅有的是對父親和兒子的一份親情。人生的轉機,大多是從你的利用價值開始。在自救的同時能夠救人,這是兩全其美。但想要幫助更多的人,不僅需要實力,更需要能夠承擔壓力。想起一個小故事,海邊的一個小孩在把被海浪衝上岸的海星一隻只地扔回海裡,有人笑他,而他卻知道能救一隻是一隻。但是,海星不會感恩也不會埋怨,而人不是。
  • 集中全院救重症 ——對話武漢同濟醫院院長王偉
    2月18日,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院長王偉接受採訪王毓國攝 / 本刊   從1月25日起,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下稱武漢同濟醫院)主動將其中法新城院區和光谷院區全部改造為定點醫院,提供床位2000餘張,接收重症患者。武漢同濟醫院因此成為重症救治的重要陣地。  為何主動改造醫院?疫情之初面臨哪些困難?帶著這些問題,《瞭望》新聞周刊專訪了華中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武漢同濟醫院院長王偉。
  • 生命方舟——武昌方艙醫院37天記
    3月10日,武昌方艙醫院,休艙儀式上的醫護人員、工作人員和志願者舉起「武漢勝、湖北勝、全國勝」字眼的牌子合影留念。當天,武昌方艙醫院休艙儀式在洪山體育館南門廣場舉行,武漢14家方艙醫院完成歷史使命,全部休艙。3月9日,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隊員們給患者送中藥。
  • 西寧地陷救人男孩母親不幸遇難 其哥被救喊先救媽媽
    新京報訊 (記者 馬駿 張建斌 倪兆中)1月13日下午,青海省西寧市城中區發生地陷,一公交車墜入坑中,事發時一名小男孩勇於救人的行為引發關注。今日(15日),新京報記者從男孩表姐處獲悉,男孩今年13歲,事發時他的媽媽和哥哥掉入坑中,哥哥遇人施救時還喊要先救媽媽。新京報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男孩母親已經不幸遇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