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攻宜昌之前,日軍第一線部隊和中國部隊,相距不到300米遠。1941年9月28日黃昏,也就是長沙陷落的第2天,宜昌城北鳳凰關據點,日本一個小分隊正在舉行宴會。就在這個時候,中隊長高橋,突然接到情報:陣地一側,有一支中國軍隊摸了過來。
情報上說,有一個連的中國軍隊,但是日軍迎擊的時候,突然發現,面對的中國軍隊可不是一個連,至少是一個團。後來我們才知道,這是第75軍的一個野戰補充團,,周喦已經升任集團軍總司令,新軍長是施北衡。
戰鬥不到半小時,這個小分隊就被全殲,馳援而來的高橋也陷入重圍之中。與此同時,城東雙蓮寺要塞也遭到第75軍的圍攻。
宜昌之戰,就這樣打了起來。
按照陳誠的部署:
馮治安的第33集團軍和周喦的第26集團軍,分別向荊門、當陽出擊,切斷武漢和宜昌之間的交通線,攔截增援宜昌的日軍。
霍揆章的第20集團軍向沙市、江陵出擊,攔截日軍增援部隊的同時,警戒嶽陽方向回撤的敵人。
宜昌主戰場,以李及蘭的第94軍,宋肯堂的第32軍,鄭洞國的第8軍第5師,李延年的第2軍,施北衡的第75軍為出擊總力量,擔任宜昌和長江西南岸的圍攻任務。
在進攻之前,陳誠著重的提到:一定要注意戰車防禦炮直接打日軍的掩體。
中國軍隊發動攻勢之後,內山英太郎就開始膽顫了。遭受圍攻的幾個據點,對於守衛宜昌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他立即讓鴉鵲嶺的第103旅團聯繫,讓其派一個中隊去馳援雙蓮寺,龍泉鋪也派出一個支隊去支援。
攻打龍泉鋪的是宋肯堂的第32軍的一個半師。
雙蓮寺之處,守備隊長山根也非常的苦悶,他管著好幾個據點,其中東煙墩、仙人砦,也遭到第75軍的攻擊,危在旦夕。從兵力上來看,只能救一個,如果都出兵,那麼雙蓮寺肯定就保不住了。
一時間,第13師團手忙腳亂。
按照一般的理論,日軍的一個甲種兵員,正面的防禦陣地,不能超過25公裡,這是一個極限值,一旦超過,就會出現漏洞。獨立作戰中隊,正面也不能超過3公裡。
而此時,內山英太郎也顧得了,兵力少,據點多,顧此失彼,只能拆東牆補西牆。
宜昌的西南方向,守備日軍也遭到中國軍隊的進攻。本來這裡的守備軍是早淵支隊,但是已經被調往長沙參戰,這裡只剩下一個輜重兵和工兵守備大隊。這裡遭受鄭洞國第8軍的圍攻。9月30日,鄭洞國的部隊全部從古老背登陸,全殲了這裡的守備部隊。
古老背是一場西南最大的渡口,這裡失守對日軍的打擊可想而已。
作為主力部隊,李延年的第2軍,在10月2日,也趕到了戰場,出現在宜昌西北,也就是第104聯隊守備的慈雲寺一帶。在這之前,各個據點都已經交火,雖然慈雲寺暫無險情,按照常理也應該進入警備狀態。
但是事實,完全相反,10月2日,秋力永前來視察,就發現日軍用水儲備和戰鬥工事都不完善,非常的吃驚,立即找來負責人相天,告訴他李延年的軍隊已經逼近,必須帶部隊加強陣地的警戒。
但是這個相田,也是一個奇葩任務,不緊不慢,下面的中隊長也是如此。
誰知秋永剛走,10月2日黃昏,李延年第2軍王凌雲的第76師就對其發動了進攻。第二天,王凌雲集中所有火炮,一口氣打出400門炮彈,率部突破鐵絲網,與日軍展開貼身戰鬥。
就這樣,中國軍隊完成了對第13師團的包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