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文章為糖果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隨著經濟壓力和思想的轉變,人們對生娃,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都不會那麼在意,甚至很多家庭生下女孩子還會很開心說,不用那麼累了。
可是拋開這些表層的,骨子裡有幾個人敢說就沒想過要兒子?因為這些骨子裡的想法,和行為體現,讓很多女性都無法不耿耿於懷。
同學聚會,生兒生女互相羨慕,寶媽卻有點心酸
小梅參加大學同學聚會,這是他們大學畢業七年之後的首次聚會,第一次見面,就發現大家變化不是一般的大,幾乎結婚的都帶著老婆丈夫孩子。
七年後再相聚,從以前聊夢想聊工作,現在都變成了聊家庭聊孩子,氛圍輕鬆活潑。
那些帶著女兒的非常羨慕家裡生了兒子的同學,而那些生了兒子的又很羨慕家裡有女兒的,壓力小。也不用考慮給女兒買房子的事,但是如果是兒子這些就都要考慮了。
甚至有女兒的父母也這麼覺得,感覺有種鬆口氣的感覺,即使自己活得沒有別人優秀,也仿佛找到了理由。
可是坐在其中的小梅卻沒有參與這個話題,別人說她厲害,生個兒子,但是小梅也只是笑笑。
羨慕別人家有女兒活得輕鬆,這本身難道就不是一個問題所在嗎?
小梅是出生在一個二胎家庭裡的,自己是妹妹,有一個哥哥,一家人都挺疼自己的,哥哥小的時候也總是和小梅吵架說:爸爸媽媽都偏心妹妹,一點不公平。
但是每次爸爸媽媽還是會幫著小梅,不受「哥哥欺負」。
然而這份獨寵似乎在自己畢業之後就失去了它的魔法,小梅畢業之後成功找到了一份薪水還可以的工作。
一次媽媽找到小梅說:你哥哥比你大三歲,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但是咱們家的經濟你知道,不可能拿得出那麼多錢給你哥買套房。
你現在賺錢了,也要為家裡出一份力,幫你哥哥攢買房子的錢。
小梅一開始覺得沒什麼,攢錢就攢錢吧,一小部分零花,大部分給媽媽攢起來,但是小梅想出去旅遊,媽媽卻說哪有錢旅遊,還要給你哥攢錢買房呢。都以後你哥結婚再說吧。
一家人過得拮据,哥哥工作談女朋友需要用錢,家裡還會想著添補點,而自己談戀愛,媽媽就說,哪有女方請男方吃飯看電影的道理,這導致小梅幾乎美談過戀愛。
後來買了房,一家人又繼續攢錢幫哥哥還房貸,小梅覺得不公平,為什麼要給哥哥買房還要還房貸,自己也想買房呢。
媽媽卻說:你是姑娘家,以後是要嫁人的,買房有什麼用,花你點錢怎麼了,這麼多年白疼你了?以後你嫁人了母親就不找你要錢了。
也就是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吧。
小梅那一刻感覺有點心寒,現在嫁人之後,什麼事情都要仰仗著老公和婆家,自己連個資本都沒有,那些羨慕生女兒活得輕鬆的,就沒想過以後女兒過得好不好嗎?
只給兒子買房,卻沒考慮給女兒買房,甚至女兒自己攢錢買房,父母也覺得沒有必要,這樣真的合理嗎?
真正的愛應該是什麼樣子?
做到一碗水端平無論男孩女孩,真正的愛就是一碗水端平不只是兒子需要買房,女兒同樣需要一個自己獨立空間。
都在自己經濟能力承受範圍即可,但是兒子的房子需要女兒幫忙,這對女兒就很不公平。
讓我的孩子獨立又自信沒有經濟能力也要教會女兒有養活自己的獨立自信的本事,有經濟能力想幫就幫,女兒和兒子一樣,都是自己的孩子,養老不再是兒子事情。
那些想著生兒傳宗接代的,現在的社會都發展這麼好了,以後的人工智慧或者更高端技術出現的時候,誰還需要傳宗接代來滿足自己虛榮。
娘家永遠是女兒的家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那是過去的一種說法,現在多少女兒比兒子還貼心,在老人老去之後,還是女兒在養老。
讓娘家永遠成為孩子的家,才不枉父女父子母女母子一場的緣分。
而即使是過去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在貴族那裡,女兒出嫁也要配送土地、店鋪、金銀首飾等貴重物品的,這不僅是體現娘家的體面,更是女兒的依仗。
我是糖果媽媽,一名高級育嬰師,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一個四歲寶寶的媽媽,有育兒方面和家庭教育方面的問題都可以給我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