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改變了科學家合作的方式

2020-12-24 36氪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大流行讓科學界舊有的合作機制受到嚴峻挑戰,許多新論文紛紛發表在預印本平臺,防止低效的傳統同行評審延誤疫情處理。不僅如此,醫學界和民間也在更多層面展開了互動和交流。冠狀病毒已經從事實上在改變我們對科學合作的看法。本文發表於Medium,作者Ella Fassler,原文標題The Coronavirus Is Already Changing the Way We Think About Scientific Cooperation。

圖片來源:Pedro Vilela / Stringer / Getty Images

病毒通過「病毒雲」(譯者註:指人體內病毒聚集的形態)內部的相互作用不斷進化:在病毒雲中,病毒從附近的其他病毒那裡獲得新的特性,形成新的病毒,從而實現變異,能更有效地入侵宿主細胞,或更難被免疫系統識別。從本質上講,他們是在合作。

為了對抗席捲全球的新型冠狀病毒,科學家們也在以前所未有的水平進行合作。

學術研究:預印本平臺的火爆

他們放棄了以往的研究結果出版流程——動作慢,而且通常只提供給支付了資料庫費用的研究機構及人員使用。1月,全球超過50多家期刊和出版商籤署了一份聲明,承諾將迅速、公開地分享研究成果,並將所有與Covid-19、冠狀病毒相關的出版物及時發布,以供研究者「立即獲得訪問許可」,並「以便於重複使用的方式」獲得訪問許可。

美國CDC(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生物學家麥可·詹森(Michael a . Johansson)和合寫開源預印平臺PREreview的聯合創始人達妮埃拉·薩德爾(Daniela Saderi)一道推出了疫情科學快速預印平臺(Outbreak Science Rapid PREreview),該開源平臺提供對疫情相關預印本的快速同行評審。科學家們已經將750多篇與冠狀病毒相關的預印本論文上傳到medRxiv和bioRxiv網站上(這兩個網站也能為預印本論文提供免費的在線存儲和分發服務)。

詹森和薩德爾裡給《自然》雜誌寫了一封信,信中,他們提到了該項目。他們寫道:「導致COVID-19的SARS-CoV-2冠狀病毒這樣的病原體爆發的速度很快,可以影響到每一個人。針對疫情的研究也需要迅速和開放,疫情相關研究的同行評審機制也需要如此。」

醫療用品生產:3D列印助力

合作不僅限於學術研究。成千上萬的醫護人員、工程師、服裝師和研究人員正在Facebook上一個名為「開源COVID19醫療用品」的小組中分享和討論口罩、呼吸機和呼吸器等稀缺商品的技術設計。該小組發起了一個開源3D列印呼吸機的項目,他們在7天內完成了一整個設計。據《福布斯》報導,愛爾蘭政府最早將於下周對該設計進行審核(譯者註:即3月23日-29日)。設計者們希望資源較少的國家能夠審核該應急使用的設計。只是一個巨大的實驗室(Just One Giant Lab)是一個總部在法國巴黎的非營利組織,該組織旨在通過去中心化的開源方案來替代學術研究的模式來加速產出解決方案。目前,JOGL正在就15個項目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千人合作,項目之一是包含40多個設計、環境監測和風險評估的開源面罩挑戰項目。

所有這些都代表著對現狀的反叛。學術研究中的知識通常受到市場力量的嚴格控制,自1986年以來,期刊訂閱的成本去掉通貨膨脹率還增長了300%。只有與發達國家的大學有聯繫的人、或是十分有錢的人才能負擔得起這樣的費用。幾十年來,活動家們和圖書管理員們在開放期刊獲取的問題上與各期刊的出版商進行了不能稱得上是成功的鬥爭,研究人員常常對這些限制表示遺憾,他們指出,沒有付費許可,他們甚至不能自己發布自己的作品。

醫院常常與壟斷實體籤訂了長期合同,這為他們使用過時的、有時甚至有危險的醫療用品和不好用的庫存設備創造了條件。

為了向全球疫情大流行提供醫療用品,該小組正在這個既定系統之外工作——在某些情況下。當義大利一家醫院用於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的閥門用完時,幾名志願者立即尋求解決辦法。他們要求閥門製造商提供設計圖紙,但該公司以智慧財產權為由拒絕了。因此,這些「無賴」的志願者們以1美元的價格列印出了閥門。據the Verge網站報導,截至3月17日,至少有10人受益。「這些病人都有生命危險,我們採取了行動。」一名志願者在Facebook上寫道。

全世界的人們都在向Facebook上的開源小組尋求醫療用品。3月20日,維吉尼亞州的主管技師安德魯·庫頓(Andrew Cureton)發布了一條緊急信息:「我在維吉尼亞州阿靈頓市負責一個緊急護理項目,它就在華盛頓特區附近。如果有人能夠快速列印3-12個面罩,比如用Prusa等機器列印的都行,我們可以承擔材料和運輸的成本。這些口罩將用於節省呼吸器,它們的供應日益減少。」

Cureton隨後更新了帖子:「感謝丹尼爾·博伊斯(Daniel Boyce)和亞當·蓋納(Adam Gainer),他們將負責列印。也感謝所有轉發評論的人,我對這個小組印象深刻。」

「去中心化的志願者可以自由行動,」 Cureton在接收OneZero採訪時這麼說,「他們幫助我保護了我辦公室的醫生、工作人員和病人。我被這群人的慷慨和創造力所折服。他們提供的面罩能降低氣溶膠感染的可能,這就讓我們N95口罩的使用時長延長了五倍。」

預印本平臺如何做到快速分享?

一些資深科學家認為這種合作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的流行病學家馬克·利普西斯(Marc Lipsitch)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說:「此次經歷與我參與過的任何一次疫情爆發都完全不同。」日內瓦新興病毒性疾病研究中心的伊莎貝拉·埃克爾(Isabella Eckerle)在《紐約時報》表示:感覺科學家們正在「向一種全新的研究文化過渡」。

促成這一變化的一個因素是預印本平臺,它允許研究人員在緩慢的同行評審過程之前公開發表自己的論文。自2011年以來,全球已經研發了近50個新的平臺支持預印本出版。但截至2019年,生物學預印本的數量仍僅佔已發表論文的2.3%。隨著更多的科學家通過新冠病毒的大流行了解了這些平臺,這個數字可能會大幅改觀。

預印本平臺還允許共享「失敗的」研究。因為期刊傾向於優先考慮新奇的、令人興奮的研究,而製藥公司為了利潤考量,也只會發表對其產品有利的論文,否則這些研究結果就不會發表。據估計,一半的臨床試驗從未得到過報告,這意味著其他科學家可能會浪費時間去探索那些已經被證明無效的解決方案,更意味著市場上的產品可能並不像它們看起來那麼有效。

正如Cureton所說:「我看不到自上而下改革性質的解決方案。醫學的精神一直專注於個體患者和社區,因此,臨床醫生和製造商需要共同努力,解決他們當地的需求。」

疫情結束後,合作的基礎設施仍將存在。面對過去的規範和若隱若現的權力結構,把這些方法長期落實下來確實需要勇氣。正如已故的電腦神童亞倫·斯沃茨(Aaron Swartz)所說的:「信息就是力量。但如同其他所有權力所遭受到的一樣,總有些人想把它據為己有。」研究人員是否會拒絕這些方法是一個無從判斷的問題。

譯者:喜湯

相關焦點

  • 6000萬人感染新冠!疫情改變了全世界,病毒卻在加速……
    全球新冠確診病例超過6000萬例。(製圖:中新網 魏雷超)【疫情「加速度」!多國出現「裡程悲」】和時間一同不曾停下腳步的,還有新冠疫情蔓延的速度。目前,多國接連出現「裡程悲」,疫情形勢並不樂觀。印度新德裡新冠定點醫院重症護理專家海珊說,該國正面臨冬季新冠病例激增的情況,聚集感染尤為嚴峻,年輕患者數明顯上升。此外,巴西、伊拉克、日本、印度尼西亞等多國疫情也不容樂觀。印尼確診病例於11月23日超過50萬例,該國流行病學家龐吉認為,疫情傳播模式表明,與新冠病毒的鬥爭遠未結束。
  • 中國發布新冠肺炎疫情信息、推進疫情防控國際合作紀事
    ◆中國疾控中心專家通過現場或在線方式參加在日內瓦舉辦的新型冠狀病毒全球研究與創新論壇(至12日)。此論壇由世界衛生組織和「全球傳染病防控研究合作組織」主辦,全球400多名相關學科科學家、有關國家和地區代表、公共衛生機構代表等與會。世界衛生組織首席科學家斯瓦米納坦說,中國科研人員對論壇取得成果作出很大貢獻。
  • 新冠疫情或改變研究方式
    原文作者:Giuliana Viglione 隨著全球各地的科學會議相繼取消,研究人員開始重新思考交流的方式——有人認為這一天來得太遲了。 今年註定是不尋常的一年——也可能是科學家停止赴會的元年。
  • 基因溯源科學家:法國新冠疫情暴發與中國無直接關係
    直新聞按:新冠病毒的源頭到底在哪裡?目前尚無定論。不過,國外的一些政客卻試圖通過「甩鍋」和指責中國的方式,來轉移對其防疫不利的指責。我們為什麼要溯源?因為這有助於我們制定針對性的防控策略,避免類似疫情再度對人類社會造成傷害。
  • 中國發布新冠肺炎疫情信息、推進疫情防控國際合作紀事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新華社北京4月6日電 題:中國發布新冠肺炎疫情信息、推進疫情防控國際合作紀事,新華社記者:陳芳、劉華、韓墨、李志暉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 科學家發現新冠病毒近親|新冠病毒|蝙蝠|柬埔寨|-健康界
    美媒稱,據英國《自然·新聞與評論》雜誌報導,科學家在柬埔寨和日本實驗室儲存的冷凍蝙蝠與蝙蝠糞便裡,發現兩種與新型冠狀病毒相似的病毒。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1月25日報導,在新冠病毒持續在全球傳播之際,科學界從未停止尋找這種病原體的源頭。
  • 達索系統與合作夥伴及客戶攜手共同應對新冠疫情
    2020年4月3日,中國上海— 達索系統 (巴黎泛歐證券交易所:#13065, DSY.PA)今天宣布了在新冠疫情流行期間,重點支持全球各地的客戶、合作夥伴及社區的舉措,同時介紹了其在中國和其他國家取得的成果
  • 治療新冠,廣州科學家找「孫悟空」幫忙
    8月8日以「創新戰疫 化危為機」為主題的2020國際(廣州)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產業化大會在廣州國際生物島舉行中國、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科學家行業專家、點擊播放 GIF 0.0M間充質幹細胞幹細胞家族的其中一員能變身骨細胞、肌細胞、肝細胞……這次新冠疫情中
  • 科學家警告:動物可能成為新冠病毒的「宿主」 導致第二次疫情暴發
    科學家在《柳葉刀》雜誌上撰文說,動物可能成為新冠病毒的「宿主」,導致第二次疫情暴發,即使人類已經根除了這種病毒。這組科學家說,這不僅突出了對人類健康的風險,也突出了對動物福利的擔憂和農業部門生計的潛在損失。Edwards教授說,迫切需要通過對大量動物進行病毒檢測來對動物種群進行廣泛的監控。她說,重點應該放在那些和人類生活在一起的動物上,比如寵物、牲畜和城市野生動物。
  • 科學家稱在英國新冠變異毒株中發現17種突變 意義重大
    據英國《每日郵報》16日報導,英國新冠病毒基因組學聯合會(簡稱英國COG)的科學家稱,他們在英國傳播的新型變異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中發現了17種突變。科學家認為,這種突變的意義重大,因為正在研究的大多數新冠疫苗都針對這種蛋白起作用。
  • 新冠疫情和2020年:科學研究非凡的一年
    但新冠病毒大流行也將科學研究的發展推向了非同尋常的程度,同時影響了一整年的科學研究工作——從疫苗和治療到校園關閉和虛擬會議。  新冠病毒被發現後,全世界的研究團隊就開始對其生物學原理進行探究,同時進行診斷測試,研究控制它的公共衛生措施。科學家們還競相尋找治療方法,並開發能控制大流行的疫苗。  但是,新冠疫情的蔓延也影響了研究人員的工作和個人生活。
  • 疫情改變首席信息官的角色的8種方式
    在新冠病毒疫情持續蔓延期間,首席信息官作為跨職能業務的負責人的地位已經確定。很多首席信息官表示,改變這一角色還有其他一些方式。 如果說在疫情席捲全球各地之前,這一點還不完全明顯的話,那麼現在就很清楚了:在業務和技術之間沒有什麼真正意義的界限。在疫情發生之後,有些事就再沒有回頭路。
  • 美媒:科學家在柬埔寨發現新冠病毒近親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1月25日報導,在新冠病毒持續在全球傳播之際,科學界從未停止尋找這種病原體的源頭。與曾在本世紀初引發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疫情的冠狀病毒類似,新冠病毒可能同樣源於菊頭蝠屬蝙蝠,但同時也有證據表明,新冠病毒在感染人類之前可能寄宿在另一種動物體內。
  • 新冠疫情與世界格局|疫情加速世界後霸權時代到來
    參考消息網6月16日報導(文/吳心伯)縱觀人類歷史,經濟與技術發展推動社會進步,而戰爭與危機則改變國際政治進程。新冠疫情作為百年一遇的重大公共衛生危機,其衝擊遠遠超出人們的預料,它不僅引起了對衛生健康領域前所未有的關注,也加深了我們對國家治理、國際合作以及國際格局變化的理解。
  • 疫情期間夢境會有怎樣改變?倫敦博物館邀民眾分享
    中新網11月27日電 據英國《衛報》26日報導,倫敦博物館與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合作,邀請倫敦民眾分享他們在新冠疫情期間所做的夢。倫敦博物館的數字策展人福提尼·阿拉瓦尼說,博物館想通過這種方式,講述疫情期間的倫敦故事。
  • 堅決反對汙名化和疫情政治化——四論《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
    6月7日,國務院新聞辦發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以大量事實和詳實數據有力地駁斥了這些謬論。自疫情發生之初,中國就始終堅持公開、透明、負責任原則及時向國際社會公布疫情信息。1月3日起,中國有關方面定期向世界衛生組織、有關國家和地區組織以及中國港澳臺地區及時主動通報疫情信息;1月4日,中國疾控中心負責人與美國疾控中心負責人通電話,介紹疫情有關情況;1月1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與世界衛生組織分享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信息……一些美國政客卻無視這些鐵一般的事實,污衊中國隱瞞信息,稱美國疫情不斷蔓延是因被中國「延誤」。
  • 「中國為全球新冠疫苗研發貢獻重要力量」(患難見真情 共同抗疫情)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疫苗對疫情防控至關重要,已成為人類戰勝疫情的關鍵。多國醫學專家、國際組織和機構代表表示,研發出通用疫苗需要時間,開展跨國家、跨領域、跨部門的廣泛合作十分緊迫和必要,中國積極推動並深度參與疫苗研發國際合作,為加快全球科研進程、助力全球抗擊疫情作出了重要貢獻。
  • 世界回顧艱難的2020:新冠疫情改變生活方式,全球經濟遭受沉重打擊
    新冠疫情在很大程度上定義了2020年的世界。這一年,全球經濟萎縮的程度,許多國家財政支出的力度,都和剛剛打完一場世界大戰相差無幾。在這一年中,一名「跪殺」黑人的白人警察引發了全球抗議,一位處理疫情失敗的超級大國總統在大選中被拉下了馬。
  • 國外科學家認為《魔獸世界》「墮落之血」事件,有助於研究疫情!
    目前全球疫情正在爆發階段,自2019年底起新冠病毒開始傳染死,全球已經有13萬人感染新冠病毒,全球學者與科學家都在努力從各方面著手防止疫情擴散,包含研究人類行為來加以防範公共場所的擴散可能性。其中就有一位國外的博士Eric Lofgren就將此次疫情與當年遊戲圈赫赫有名的《魔獸世界》「墮落之血」事件聯繫起來,並認為該事件有助於對如今新冠病毒的研究。
  • 英媒:美科學家駁斥「人造新冠病毒」謠言
    參考消息網2月16日報導英國媒體報導稱,科學家們說,沒有證據表明中國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是由人類製造的。他們猛烈抨擊了發出那種暗示的「低劣」研究。據英國《泰晤士報》網站2月14日報導,全球公共衛生官員警告說,有關此次疫情的謠言正以「令人震驚」的方式傳播。報導稱,兩周前,印度研究人員發布了一份遺傳學論文,聲稱在影響中國的病毒(的刺突蛋白)中發現了不同尋常的插入序列,部分與愛滋病毒相似。文章認為,這些變異不可能是自然產生的,而是在實驗室人為插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