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男子蘭陵王的另一面:壯烈赴死的北齊大將

2021-01-21 國家人文歷史


摘自《尋跡北京問年華》,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9年6月,已獲出版社授權。


本       文       約   6325  字


閱       讀       需       要

                                                                            

16 min

曾有一首古曲在我國失傳多年,它就是北齊時代的《蘭陵王入陣曲》。
1992年9月6日,這首出世1428年的古曲在河北磁縣蘭陵王墓前供奉演奏,演出者是由日本奈良大學教授笠置侃一率領的日本雅樂團。而該曲的首演當發生在公元564年冬天,彼時,北齊打敗北周,獲邙山大捷,舉朝歡慶,能歌善舞的鮮卑官兵即興表演,讚美他們的英雄將軍——蘭陵王高長恭的戰功和美德,曲調渾厚悠揚,舞姿矯健陽剛,被稱為《蘭陵王入陣曲》。千年已過,風華飄零,真實的故事與隱約的傳說交相糅雜,不僅有信史文字更有歌舞傳承。蘭陵王身世神秘,命運悲涼,如流星般瞬間滑落夜空,如蘭草般敗落於短暫花期,令後人嗟嘆。

《蘭陵王入陣曲》實際上早被唐明皇李隆基摒棄。自北齊經隋至唐,這曲戰舞已退變成宮廷歌舞,漸漸娛樂化,柔軟婉轉,即興歡娛,失去了武樂的剛烈。在最近熱播的電視劇《武媚娘》裡,已是女性婀娜多姿的獨舞。李隆基認為此舞已毫無蘭陵王「指麾擊刺」的勃發英姿,定其為「非正聲」,下詔禁演,故逐漸失傳。但日本遣唐使卻將其如獲至寶般帶回本國。公元749年,奈良王朝女皇孝謙天皇詔令舞蹈名家尾張濱主在宮中表演後,此舞便在日本宮廷及民間流傳,千餘年來成為日本雅樂。今天在日本奈良,每逢元月十五日,「春日大社」必以此獨舞作為首演,其已成為日本古典樂舞的經典。換言之,千餘年來,這首北齊歌舞曲已偏安日本,自生自長,有無變異及日本化,很難辨識。關於蘭陵王高長恭之死,令人一般認為與以下四點有關。其一,高長恭貌美,史書記:「貌柔心壯,音容兼美。」其二,高長恭英武善戰,因邙山之戰解圍金墉城,逆轉戰局打敗北周,功高蓋主。其三,打了勝仗,鮮卑官兵竟然只歌頌蘭陵王,集體舞蹈《蘭陵王入陣曲》,讓北齊君王高緯情何以堪?其四,高長恭說過錯話,把自己不畏犧牲的原動力歸結為「為家事」且「家事即國事」,被皇帝忌為僭越。高長恭與當朝皇帝雖同為北齊建國之父高歡的後人,卻是兩條支脈,武成帝高湛與他是叔侄關係,因此他與武成帝之子高緯是堂兄弟關係,套這個近乎是不恰當的。南北朝北齊(550—577,享國28年)的歷史記載主要出自唐朝史家李百藥撰寫的《北齊書》,屬二十四正史之一。該書在所有史書中突兀刺目之處在於其毫無遮攔地記錄了許多北齊皇族不堪不恥的行為,荒淫殘暴,倫常敗壞,不可理喻,令人瞠目結舌。有說是唐朝帝業是沿襲隋朝而來,而隋朝傳承自北周,這是他們的大統脈絡,而北周的宿敵北齊則是這一正統王朝的對立面。所以,唐人李百藥寫起北齊史便毫無忌憚,什麼醜事都抖落一地,甚至幾近禽獸的行為也淋漓盡言。

北齊的皇帝,除了開創人高歡壽至50歲,以高洋為首的五朝皇帝最長壽的也只活到30出頭,不是被殺就是自作自受暴病而亡,沒有人能心平氣和得以善終。如此看來,僅僅受封蘭陵王的皇族旁支高長恭能活到30歲出頭,已算是有一定造化,算不上最慘。高長恭(541—573),亦名高肅、高孝瓘,是高歡之子高澄的兒子。高澄嚴明有大略,具備政治天賦,與父親高歡均為東魏權臣,他輔佐父親,為推翻東魏建立北齊立下不二功勳。可惜他死在北齊建國的黎明之時,北齊皇位最後落於高歡另外一個兒子高洋之手,其後,高歡的另外三個兒子高殷、高演、高湛相繼繼位。高長恭生活的時代便是高歡第九子高湛及其兒子後主高緯統治北齊的時代。顯然,高澄—高長恭這一支脈離皇位已漸行漸遠。高長恭為高澄第四子,身世神秘,母氏不詳。據推測,高長恭的母親因為身份極為低賤而沒有記錄。他五弟高延宗的母親陳氏原本是東魏某王府的家妓,即使如此,其身份也有記錄,可見高長恭的母親連這樣的身份都不如,可能是奴隸,也可能是敵國的俘虜。當然,這一切都沒有影響他在高澄家長大成人,且文武俱佳,才貌出眾,在560年獲封蘭陵王,成為英姿勃發的北齊戰將。坊間傳說這位小王相貌漂亮,且他的美帶有某些女性化的陰柔,帶兵打仗難以震懾敵軍,故而出徵交戰都是戴著畫有猙獰獸面的面具,令人膽寒。但事實上,蘭陵王不會戴假面上陣,兩軍對峙,他戴著假面,自立目標,純屬找死。後世把《蘭陵王入陣曲》想像成「北齊大面」,假面舞蹈,神秘而美妙,完全是出於對高長恭美貌與孔武的文藝化想像,同時我也高度懷疑假面舞是舞曲東渡日本後被日本人改造而成的。邙山大捷,鮮卑兵士即興載歌載舞,場面歡騰,當時的北齊皇帝高湛定也是喜不自勝,把酒言歡。高長恭憑此役名聲大振,確立了他北齊著名戰將的地位。但此後,他並無蓋世戰功,只是兢兢業業為皇家徵戰奔波,吃苦耐勞。而《蘭陵王入陣曲》也沒有在北齊獲得什麼國曲國舞的地位,沒有任何相關的記錄。我認為,那就是一首慶功舞曲,後被日本人帶回日本,在今天又觸發了一陣出口轉內銷式的激動而已。人們仿佛從轉回的「內銷」的幻覺中,看到了曾經的偉大徵戰,看到了勇猛、智慧,還有美男子,看到了完美渾厚、雄性十足的巍巍大帝國。公元564年12月的邙山大捷是這樣的過程:那年冬天,北周武帝派遣柱國大司馬尉遲迥、雍州牧宇文憲等率領10萬精兵,圍攻洛陽,洛陽告急。北齊派蘭陵王高長恭、大將軍斛律光等援救洛陽,並讓并州刺史段韶率領1000名精銳騎兵南下。段韶率領左軍,高長恭率領中軍,斛律光率領右軍,各路援軍在邙山的太和谷同北周軍隊遭遇。段韶指揮騎兵把敵人打得支持不住,紛紛潰退,許多官兵墜落到山谷裡摔死。請注意,當時的北齊是三將齊輝——斛律光、段韶、高長恭,均是著名將領。段韶勇猛無比,斛律光是高歡時代就已成名的戰神,為北齊江山徵戰20載,戰功赫赫。但這次戰爭的轉折點被高長恭把握住了。高長恭帶領500名騎兵衝進北周軍隊的包圍圈,到了金墉城(今河南洛陽東北故城)下,因為高長恭戴著頭盔,城中的人不能確定是敵是友,直到高長恭把頭盔脫下來讓大家看到他的面貌,城上的人才軍心大振,歡聲雷動。他們沒想到這位勇猛無敵、深入重圍的武士竟是「貌柔音美」的蘭陵王,於是立即放箭保護,並裡外合力,成功解圍金墉。北周軍棄營而逃,從邙山到谷水的30裡川澤之地,都是北周丟棄的兵器輜重。上面是史書中的記錄,但今天各種電視劇、遊戲、歌舞表演等等裡面的高長恭均是身穿鎧甲,以假面具掩面。假面猙獰可怖,讓人不寒而慄,理由還是說他面貌過於俊美而不具威懾力。到了金墉城下,摘下假面,戰旗獵獵,西風長嘯,美少年絕代風華驚豔戰場,好有畫面感。可惜這是假的。史書言:「芒山之敗,長恭為中軍,率五百騎再入周軍,遂至金墉之下,被圍甚急,城上人弗識,長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於是大捷。武士共歌謠之,為《蘭陵王入陣曲》是也。」(見《北齊書·卷十一·列傳第三》,「芒山」通「邙山」)。這裡說得很清楚,「免胄示之面」,「胄」是頭盔,不是假面,只是這種頭盔幾乎遮蓋面部,只露出眼睛。北齊流行這種幾乎武裝到牙齒的裝備,一為護身,二為震懾,並不是高長恭為掩飾美貌而戴的什麼特別裝飾。高長恭長相出眾確定無疑,但北齊高歡的後代,都是高歡與鮮卑女婁昭君的子孫,漢人與鮮卑人混血,美男子輩出,所以相貌不凡者不算稀奇。毒殺高長恭的北齊第五代皇帝高緯也是容貌俊美,史書曰:「帝少美容儀。」毒死高長恭那年,高緯17歲,正是韶華美少年,而高長恭已年過30,在那個時代已屬於大叔類。所以高長恭不是死於高緯對其美貌的嫉恨,他也未因美貌昭著於世,惹出蜂蝶狂亂,如衛玠般,被生生看殺。說高長恭因《蘭陵王入陣曲》獲得將士擁戴,有功高蓋主之嫌而招致皇帝嫉恨,也並不屬實。邙山戰時,北齊皇帝是第四任高湛,即高長恭的親叔叔。高湛當時與將士一起慶功,高興都來不及,對這個親侄子感恩還感恩不過來,怎麼會嫉恨他?他甚至賞20個妾給高長恭,雖然高長恭謙讓只留其一,可見高湛對侄子的厚愛。且此戰之後,高長恭一路加封,未見皇帝與其有嫌隙。而那一年,8歲孩童高緯,大概還認不清那個英姿勃發的蘭陵王堂兄,甚至隨著《蘭陵王入陣曲》曲終人散,高緯大概一輩子都不知道曾有這麼個曲子。後人認為的高長恭之死因還有他說錯話。《北齊書·卷十一·列傳第三》曰:「芒山之捷,後主謂長恭曰:『入陣太深,失利悔無所及。』對曰:『家事親切,不覺遂然。』帝嫌其稱家事,遂忌之。」這便是後人所說的引後主忌恨的「家事即國事」之說。但我認為李百藥的這段記載應屬傳聞。前文已提到,「邙山之捷」時後主才多大?8歲!小孩一枚!他能說出「入陣太深,失利悔無所及」這樣的話嗎?如果真有此言,也應為後主之父高湛語,而高長恭的回答「家事親切,不覺遂然」也算得體。這是成人君臣同時也是叔侄之間的正常對話。此外,邙山役後,高湛雖然將皇位傳給了兒子高緯,但此後5年,他以太上皇的身份代為執政,小孩高緯雖為皇帝,但基本是於後宮嬉戲玩耍,所以與高長恭做如此一本正經的對話不大符合常理。且高湛過世後,高長恭還是一路敕封,未見受冷落:武平三年(572),被任命為大司馬;武平四年(573),擔任太保。另外,高長恭前後因各項戰功被封為巨鹿郡公、長樂郡公、樂平郡公、高陽郡公等。但風雲突變,573年,距離高長恭擔任太保僅一個月,後主高緯竟派人送來毒酒,令其飲鴆自殺。也就是說,在他侍帝生涯中始終沒有與兩代北齊君王產生嫌隙,卻被突然毒殺,緣由撲朔迷離。李百藥的《北齊書》並沒有找到高長恭被毒殺的真正原因,他舉出的理由多為道聽途說,只為史書邏輯需要自圓其說而已。高長恭的確死得很突然,很不可理喻,不能以常理解釋。《北齊書》裡也記載了高長恭因為說錯話一直陷入惴惴不安之境,試圖通過自毀聲譽、消極怠惰躲避災難。但他恐懼的或許不在於此,而是那個8歲的小堂弟日漸詭異無常,終於變成了一個瘋狂的暴君。北齊後主高緯「自生宮闈,長於尼媼。不接端士,不見正人」。也就是說,他根本不是在一個正常環境中成長的。他一繼位,就封乳母陸令萱為女侍中,隨後,陸令萱、和士開、高阿那肱、穆提婆、韓長鸞等佞幸小人便把持了朝政;高緯所寵信的侍者、奴婢、太監、娼優等也被封官晉爵。高緯的個性也乖戾於常人,不喜歡與朝士見面,害怕與外人交談,甚至別人多看他幾眼他也會暴怒。他甚至害怕他的親弟弟琅琊王「眼光奕奕,數步射人」,不敢直視。

隨著年齡的增長,高緯的行為越來越失於常人,詭異古怪,尤其是進入青春期後。史家只是窮盡最惡劣詞語以表罄竹難書之言,而我認為高緯是精神不正常,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他是一個「精神病人」。但中國古代不可能有現代醫學的判斷,所以史家對高緯的行徑除了語言的撻伐和情感上的不可接受,找不出合理的理由來解釋那些異常行為。高緯有多種異常之相。他有個寵妃馮小憐,相貌漂亮,高緯與其形影不離,即使是跟大臣見面,也要把馮小憐擁在懷裡或放在膝上,使議事的大臣難堪而語無倫次。「後主惑之,坐則同席,出則並馬,願得生死一處」,史書記載還算給後主留下體面。但有盛傳,說高緯認為像馮小憐這樣的天生尤物應該讓所有人來欣賞,於是就讓馮小憐赤裸玉體躺在朝堂的一張案几上,不時擺弄姿態挑逗撩撥,還賣票似地讓大臣出錢來參觀,不參觀不行,於是大臣們排著隊都來圍著裸女一覽秀色。這便是後世「玉體橫陳」的典故由來。李商隱有詩云:「小憐玉體橫陳夜,已報周師入晉陽。」話說正史未必都是真實的,野史也未必都是虛構的。如果此傳言並非空穴來風,高緯之變態可見一斑。高緯還有某種角色妄想症。他會在皇宮花園裡建個貧窮村莊,自己穿得破破爛爛扮成乞丐,學乞丐樣乞討取樂。又設置窮人市場,扮窮人樣子做生意,討價還價。有時乾脆讓宮人給他造個西域城池,讓衛兵穿著黑衣扮成羌兵,就跟小孩子玩打仗遊戲一般,打打殺殺。但他會真的射箭傷人而沒有感覺,現實與遊戲不分。有時候高興了出門巡幸,卻是獨自單騎跑得無影無蹤,披頭散髮,袒胸露懷,全是狂躁之相。沒有現代醫知識的古人對這些瘋瘋癲癲的舉動只得狂罵,如虞世南語:「而緯狂愚悖亂,毀道敗德,任用群小,誅戮諫臣……驕淫昏暴,宜其亡也。」李百藥說得文雅一點:「武平在御,彌見淪胥,罕接朝士,不親政事,一日萬機,委諸兇族。內侍帷幄,外吐絲綸,威厲風霜,志回天日,虐人害物,搏噬無厭,賣獄鬻官,溪壑難滿。」(見《北齊書·卷八·帝紀第八》)如此不堪的混暴之君,令史家幾近詞窮。更有甚者,隨著年齡增長,精神不正常的高緯開始大開殺戒,並迅速弒殺成性。首先,他把那個目光如炬、令他懼怕的親弟弟琅琊王高儼殺掉,是趁著他們共同的母親胡太后睡午覺之機,讓人把高儼背到宮裡砍頭,並將高儼的親信支解暴屍。高緯還變得疑神疑鬼,有人說他的同父異母兄弟南陽王高綽有謀反之心,他就讓自己寵信的胡人何猥薩與高綽玩相撲遊戲,將高綽摔倒後掐死,然後埋在一座佛寺下面。有種說法,「相撲」一詞便起源於這個殺人遊戲。上面兩人還是他的兄弟,有時候他出門看到不順眼的人便隨意殺戮,甚至殺完人要剝掉臉皮觀察。這令人髮指且不可理喻的行為已不能用「殘暴」一詞來解釋。572年,高緯步入瘋狂的殺人狀態。他先是以一個莫須有的緣由誅殺為北齊王朝賣命20年的老臣斛律光。斛律光家族從其父親斛律金開始為高氏家族效力,他們屬於古老部族高車族。斛律金曾以鮮卑語唱出:「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以這首千古名曲安慰了戰敗於西魏的高歡。高緯認為斛律家有謀反之心,於是讓三個大力士把斛律光活活勒死。轉過年,沒有任何理由,高緯派遣使者徐之範送毒酒給高長恭,高長恭對他的王妃鄭氏說:「我忠以事上,何辜於天,而遭鴆也?」鄭氏回答說:「何不求見天顏?」高長恭說:「天顏何由可見?」就這樣,高長恭自知無罪,卻又無法面見皇上,遂飲毒酒而死。嗚呼哀哉,一代名將高長恭死得自己都不明不白,而死後還被朝廷追贈為太尉,諡號武。這無疑又是高緯的一場殺人遊戲。他反覆無常,或許陷入了某種迫害妄想中,想到誰誰就是敵人,他就要立即誅殺。讀《北齊書·卷八·帝紀第八》,以及《北史·卷八·齊本紀下第八》,會心驚肉跳地看到滿紙都是「殺」「殺」「殺」,殺人如麻,命如草芥,而這些殺戮經常找不到可以說服人的理由。有中國法制史專家告訴我,北齊制定的《北齊律》是一部在中國法制史上地位突出的法律,法令明審,科條簡要,為隋朝《開皇律》繼承,又延至《唐律》,是南北朝時期立法的經典之作。法律是為了懲處犯罪,其中包括私刑與濫殺,以維護綱常秩序,但縱觀後主高緯12年御宇之所為,任用奸佞,無端殘害忠臣,荒淫無度,最終亡國。《北齊律》的存在也成了絕妙的諷刺。

蘭陵王高長恭克己修身、溫良恭讓,他受封蘭陵王也是名符其實。蘭陵郡即是古時楚國君子屈原出使過的齊國之地,今天的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屈原給此地起了個詩情畫意的名字——蘭陵,「陵」指「高地」,「蘭」在屈原筆下指德行高潔的君子。在臨終之時,他燒掉了別人寫給他的所有欠債條據,散盡所有資財,其死亦如蘭花落地,幽香一縷,枯萎化粉泥,並不汙濁於世。


《尋跡北京問年華》

作者: 陸波

鳳凰文藝出版社2019年6月


新用戶同享老用戶優惠

七年雜誌+一年新刊+百集音頻小課

兩杯咖啡,把歷史私教裝進口袋

(優惠活動時間:2019.7.2-8.2)

蘋果用戶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

進入「果粒歷史」微店購買

安卓用戶直接點擊下面小程序購買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的美男子—蘭陵王
    作為王者榮耀裡面的知名打野刺客蘭陵王,好多人都聽過吧,但真正對歷史上的蘭陵王了解的卻很少,估計如果沒有王者榮耀這款遊戲,好多人都不知道歷史上還有這麼一個人吧。蘭陵王要是知道他是靠一款遊戲變得家喻戶曉的,他是該高興呢還是該惆悵呢。調侃完了,下面我們簡單的介紹一下這位美男子。
  • 北齊「國防部長」刺客暗影刀鋒-蘭陵王
    提起蘭陵王,可能射手玩家都會有點怵,蘭陵王在遊戲前中期憑藉高額的爆發,只要技能不空,正常發育,都能把脆皮秒的不死即傷,但是到了後期,隨著敵方裝備的提升,蘭陵王的功能會逐漸下降,如果不能通過一套連招秒了脆皮,就換做蘭陵王非死即殘了,這種遊戲功能的設定其實與歷史上蘭陵王的身世有關,就像五虎將黃忠是大器晚成,後期無敵代表一樣,蘭陵王經歷了輝煌的前半生與悲慘的後半生,不,沒有後半生!
  • 在歷史長河中「絕美」的將軍「北齊蘭陵王」
    導語:蘭陵王原名高長恭,是歷史中最具神秘色彩的一位青年才俊,根據對於他的記載,他被列入",中國古代四大美男子"。在歷史中蘭陵王有著強大的軍事才能。為北齊立下了極大的功勞。1.先被提拔為并州刺史,後來在孝昭皇帝高演在位期間,他特別看重高長恭的才華,所以在這個期間高長恭被皇帝給予了極大的重用,並且親自任命蘭陵王為領軍的將軍。並被封賜為巨鹿郡的開國公,管理著一千戶人家。2. 傳奇的開始在北周與北齊宣戰期間,北周的大將軍來擬合突厥的可汗一起舉兵南下京攻打勢單力薄的北齊,而高長恭率軍英勇作戰,經過長時間的作戰,竭盡全力將突厥的部隊打回了北方。
  • 從北齊帥哥蘭陵王到詞牌「蘭陵王」:中國詩詞大會知識點淺析
    01北齊帥哥蘭陵王帶假面不一定是因為帥蘭陵王確有其人,指北齊的高長恭。高長恭,又名高肅、高孝瓘,他是北齊後主高緯的從弟,北齊書稱他為「蘭陵武王」。詩詞大會中所說「史載此人『白皙而美風姿』」,其中的「史」,出自宋代葉廷珪的《海錄碎事》:「北齊蘭陵王體身白皙,而美風姿,乃著假面以對敵,數立奇功。」蘭陵王是帥哥,這個沒有異議。
  • 北齊已經衰落的情況下,後主高緯為何一定要處死領軍大將蘭陵王?
    北齊後主高緯便是一位君主,他繼位後,國家整體情況不穩定,可在蘭陵王高長恭捨身忘死之下保全國家,從而讓他有機會在後宮花天酒地,不理政務,將一切政務交予陸令萱,可這傢伙也不是靠譜之主,掌控大權後重用小人,導致北齊政壇昏聵異常,民不聊生,初現亡國之兆。
  • 壓倒北齊的最後一根稻草:蘭陵王高長恭被高瑋賜死
    導語:自從高瑋當政以來,就天天都在做排除異己的事情,先是把自己同父同母的胞弟高儼給殺了,之後又殺了自己的嶽父斛律光,而隨著斛律光被殺,北齊就只剩下了一個守護神,那就是蘭陵王,高長恭。高瑋與蘭陵王結過梁子蘭陵王高長恭,北齊文襄帝高澄的第四個兒子,高瑋的親堂兄,且常年在軍中,威望很高。要是斛律光還在,蘭陵王就算再光彩奪目,高瑋也不會看不慣高長恭,可是,在斛律光死後,高長恭成了北齊最耀眼的將星,再加上高長恭是正宗的皇室血脈,鳳子龍孫,那是擁有皇位繼承資格的人,這讓高瑋不能不正視這個嚴重的問題了。何況,高瑋跟高長恭曾經還結下了梁子。
  • 功高震主的蘭陵王,含恨身死,他的妻兒結局如何?
    蘭陵王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歷史上一個較為常見的封號,據統計曾有數十人擁有過此封號,不過大多是平平無奇,沒有在歷史上留下波瀾。如今最為人知的蘭陵王當屬北齊王朝的高長恭。額,畫風似乎有點不對北齊高長恭,本名高孝瓘、高肅,祖籍在渤海調蓨,也就是現在的山東一帶。他出生於公元541年,卒於573年,死時年僅32歲。高長恭祖父是鼎鼎大名的北齊神武帝高歡,文親是高澄,兄弟排行老四。
  • 北齊蘭陵王高長恭,國事當家事被賜死,未遇昏君卻如此收場?
    從臣子角度出發,功高蓋主者中不乏懷有二心的,但也有部分忠臣純粹的死於帝王猜疑,蘭陵王高長恭便是其中之一。蘭陵王雖為皇族,但出身低微,最初並沒能得到應有的重視。因北齊皇帝更迭頻繁為其提供契機,各方勢力爭執不下,反而為出身平凡且置身事外的高長恭謀得一線生機,從而授予官職走上歷史舞臺。北齊末期人才凋敝,甚至可以說僅以戰必勝的蘭陵王維持最後一片土地。
  • 北齊蘭陵王戰功赫赫,說一句話被皇帝賜死。王翦:還是太年輕
    東魏、西魏為了爭奪正統,從535年一直打到577年北齊滅亡,長達42年的滅國之戰中,東魏、北齊從一開始實力碾壓到後來被北周壓著打,與北齊的幾位皇帝是分不開的。北齊的皇帝是全部耗子扛槍,窩裡橫,爭權奪利都是好手,而且興趣非常濃厚,總能變著花樣的打壓一波宗師,鬥來鬥去,家底非常不錯的北齊成了當時北周、陳朝、北齊三個中最差的一個,但是即使這樣,北齊的皇帝沒有放棄這種簡單的愛好。這一些宗室中,出現了一個和其他高氏子孫不一樣的人:蘭陵王高長恭,古代四大美男之一,因為長得太俊美,作戰時候不得不戴上面具來。
  • 北齊「戰神」蘭陵王,被銘記的不止外表,過人的軍事才能更讓人稱讚!
    近年來隨著影視作品的播出,蘭陵王高長恭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之中。那麼真實中的蘭陵王是否真如影視中的那樣呢?一起來了解一下歷史上真實的蘭陵王高長恭,他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 蘭陵王高長恭,北齊最後的戰神,卻因功高震主而被冤殺
    北齊後主高緯冤殺堂兄蘭陵王高長恭的根源,就在這裡。高緯執政時期,北齊已經國勢衰微,不僅被北周壓得喘不過氣來,就連南邊兒的陳朝,也能時不時的來報復一下當初侯景之亂的大仇。最關鍵的是,北齊皇室,混亂不堪,皇帝一個比一個昏庸,朝堂烏煙瘴氣,國家民生凋敝。好在北齊還有蘭陵王高長恭等一眾武將,替高家外御強敵,內震讒臣,出生入死,保家衛國,維持著當時的三足鼎立之勢。
  • 北齊最強特種騎兵部隊,百保鮮卑指揮者蘭陵王,有遺傳性精神病?
    故事都要從北齊王室開始講起,蘭陵王高長恭他是北齊王朝宗室名將,陳武帝高歡之孫、文襄帝高澄第四子。對於蘭陵王高長恭的歷史描寫以及相關介紹永遠都是溫良敦厚,容貌新鮮美這樣的描述就憑這樣的描述,我們可以想像一下,一個這樣有才華有相貌而且善良的人哈,竟然是一個可以憑藉著僅僅五百名騎兵突破北周軍包圍圈,並成功破解當時困境的蒙面將軍。
  • 美男蘭陵王高長恭人美心善,卻被北齊後主毒酒害死,相煎何太急?
    蘭陵王高長恭(541年—573年),本名高肅,族名高孝瓘,字長恭。他是北齊文襄皇帝高澄的第四個兒子。擔任過并州刺史。當年突厥侵犯晉陽城的時候,高長恭率領軍隊全力反擊,立有戰功。高長恭容貌柔美,但心氣雄壯,作戰英勇,聲音和容貌都很美。心地也善良!在軍中為將,每次得到甘美的物品,哪怕是一個瓜兒幾個水果,也一定和將士們分著吃。有一次,高長恭上早朝,僕從們不知為何竟然都早早地散開了,只能他自己一個人回家,但他誰也沒有責罰。還有一次,武成皇帝高湛為了嘉獎高長恭的功勞,命令賈護為他買了二十個小妾,但高長恭只要了一個。
  • 王者榮耀蘭陵王 是誰說用他後期乏力上不了榮耀王者的
    那麼,先來一張可讓人怕怕的圖片吧,但其實他是古代四大美男子之一。 他參與了北齊後期與北周的歷次大戰,擊退過突厥,還在邙山之戰成功替金墉解圍,從此威名大振。因功高震主,被北齊後主高緯記恨。573年被賜死,年僅33歲,後追贈假黃鉞、太師、太尉公,諡號忠武。
  • 《三國志14》新增特典武將鄭成功和蘭陵王
    光榮公開了《三國志14威力加強版》中的特典武將介紹,本次新增的特典物件分別為國姓爺鄭成功以及蘭陵王高長恭。國姓爺鄭成功(只要稱霸戰記「赤壁之戰」破關,便能入手)被尊為國姓爺的鄭成功於明末清初時高舉反清復明大旗,並直到死前仍與清帝國對抗。鄭成功雖然以明帝國的英雄以及臺灣家喻戶曉的人物及民間信仰的神只而聞名,並在臺灣乃至福建金門等地留下許多與鄭成功有關的傳說及景點,其實鄭成功是出生於日本平戶,母親田川氏更是位日本人。
  • 歷史上的蘭陵王,北齊戰神,那他的妻子是誰呢?
    歷史上的蘭陵王,北齊戰神,那他的妻子是誰呢?蘭陵王高長恭,前幾年也是有拍過關於他的一些作品,男主角和女主角都是蘭陵王和蘭陵王妃。那蘭陵王妃究竟是誰呢,是楊雪舞嗎?蘭陵王的時期是正處於我國大分裂的時期,也就是南北朝戰亂時期,蘭陵王是神武帝高歡的孫子,文襄帝高澄的第四個兒子,也是南北朝時期北齊皇室的一名將領,還是中國古代四大美男之一。因為蘭陵王生性俊美,天下的那個女子不羨慕蘭陵王妃,她能夠嫁給蘭陵王,容貌也是不會太差的,可以說這夫妻二人是舉世無雙了。
  • 中國古代四大美男子,分別是誰呢?不知道了吧
    說起四大美女大家都知道,那麼既然有美女,自然就有帥哥了,那就是中國古代四大美男子。關於古代四大美男子的說法向來版本很多,不過民間最廣為流傳的是兩個版本,第一個版本:宋玉、潘安、衛玠、高長恭。第二個版本:潘安、嵇康、衛玠、高長恭。
  • 燕都悅讀|憶蘭陵王高肅說臉譜面具
    《北齊書·高長恭傳》說:「長恭貌柔心壯,音容兼美。為將躬勤細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果,必與將士共之。」高肅可謂是北齊王朝皎潔無瑕的白玉,是才貌兼備的第一美男和智勇雙全的無敵將帥。中國儺戲是面具和原始臉譜藝術的古老載體,在西藏、青海、福建、山東、河北武安和內丘等地具有廣泛的傳承,而蘭陵王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面具將軍。▲河北易縣北福地遺址出土的古老的陶質面具。《舊唐書·音樂志》說:「代面出於北齊。北齊蘭陵王長恭,才武而面美,常著假面以對敵。
  • 蘭陵王被稱古代「美男」,年輕時有多美?看他的修復圖就明白了
    至於我們古代的四大美男,最常見的說法是:潘安、蘭陵王、宋玉、衛玠。 這些美男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才貌雙全,或文學、音樂修養極高。而蘭陵王不僅僅長得好看,他的功夫還非常高。可以這樣說,在四大美男中,他是美男子當中唯一一個文武雙全的,堪稱完美的一個男子。 蘭陵王的本名是蕭正表,字公儀,梁武帝蕭衍的弟臨川王蕭宏之子。560年,他被封為蘭陵王,這也就是他後來被人稱為蘭陵王的原因。 根據歷史書籍上面的記載,其實蘭陵王還是一個比較奇怪的人,像是這樣的描述「「戲有代面,始自北齊。
  • 為震懾敵軍,蘭陵王打仗要戴面具,只因長相太美,不得不為
    蘭陵王本名高長恭生於公元541年死於573年,是南北朝時期北齊開國皇帝高歡的孫子,文襄帝高澄的第四個兒子。蘭陵王不光文韜武略,而且長相俊美,被稱為古代四大美男子。後來因為功高震主而被北齊後主哪毒酒殺害。年僅三十三歲,英年早逝卻留下了不平凡的事跡。一、金墉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