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紀事:我的鄰居——黑叔

2020-12-12 愚伯的自留地

文:章愛君

圖:來自網絡

我的鄰居黑叔,聲音洪亮象銅鈴,身體魁梧高高大大,長得特別黑象非洲人,可他一笑就露出潔白的牙齒,眼睛特大象一汪深水,頭髮梳理得油亮很精神,白襯衣成天穿得很乾淨,鞋底牙轉圈很白,走路象旋風,他腦子靈活聰明能幹,很有威信威懾力。他高中畢業,還每晚挑燈夜戰學習。

黑叔青雲平步,從生產隊長升到村支書後又升到鄉裡,又鄉裡升到縣開發局當上了一把手。可是再看那個鄉下父母之命媒約之言的老婆,橫豎都不順眼,大字不識一個,頭髮常年嬤嬤叨叨,一嘴黃牙常年沒有刷過臭氣哄哄,臉像個老樹皮,衣服上常常是奶水、飯粒、豬食星子,鞋面子上常年不斷豬屎,鞋幫側面天天留著給孩子擦屁股的糞便。

黑叔升到縣裡後,村裡人就很少見他,偶爾年節坐著轎車回來看看父母,給老人孩子買些營養品及換季節的衣服,坐一會就匆匆走了,再也不見他回結婚的小窩。一年後,傳說他與一位漂亮的城裡女子好上了。有一天,黑叔突然回來要帶老婆去離婚,並許諾給老婆要啥都滿足她,一輩子吃喝穿戴都包了,只要離婚就行。

黑嬸子像瘋了,哭地昏天黑地,發誓道「我啥都不要,就要你,你回家來種地,以前那麼窮,大人孩子能天天看到你,知道你忙,我天天在家,孝順老的,伺候小的,餵豬餵羊,下地幹活,沒日沒夜,我在你家做牛做馬毫無怨言,嫁給你時窮得連個扔雞的坷垃都沒有,吃糠咽菜,啥都沒有圖你的,捨不得吃穿都省了給你,讓你吃好穿好,出去像個人,你天天晚上看書看到半夜,我暖好的被窩讓給你,自己再睡涼被窩,你不思思想想哪裡對得起我?你的良心讓狗了?……」黑叔臉色很難看陰沉著,灰溜溜地開車走了。

全村看熱鬧的娘們嘰嘰喳喳,有的撇嘴罵「陳世美」;有的慶幸自己沒被男人甩了;有的說男人就不能慣著,相信男人的話豬就能上樹;有的勸慰黑嬸子別傷心了,為了孩子慢慢熬吧!孩子大了就好過了。正處在青春期的兒子揚言,如果那女人敢進他家門半步,就把那女人殺了。人家縣城女子根本不去他的舊窩,在縣城買了房子,建了新巢。

黑叔後來確實也給百姓辦了好事,把微山湖進行湖田開發。那時大概是八八年,改革的春風吹進沛縣,黑叔深深知道湖邊一代人們的辛苦。秋種完,初冬的湖水已經冷得刺骨,男女老少又要去湖裡收割蘆葦,白茫茫的蘆葦蕩一眼望不到邊。當年抗戰時,微山湖是天然屏障,是山東與江蘇沛縣地下黨的秘密聯絡的,曾經掩護八路軍新四軍秘密通往山東,劉少奇曾經在此逗留過,秘密領導革命工作。

黑叔去東北調來幾十臺大型挖土機,進行湖田開發。起初人們不能接受,大吵大鬧,鬧到鄉政府,我村的特厲害的角色:小龍、虎子、豹子、狼頭、叉子、小鍁、馬尾、騾子、馿蛋、狗子等等幾十口子人,在鄉大院裡吵得不可開交,他們說:自古以來就是冬天收割蘆葦,春天摸蝸牛挖野菜,夏天撈魚蝦,秋天收割曬青草,冬天挖藕割蘆葦。微山湖日出鬥金,你們這麼一折騰啥都沒有了,再激怒天神湖神,下大雨淹了,叫我們怎麼活?

黑叔家裡正給該說媳婦的兒子蓋新房,這些人眼紅了,二壞頭喝點酒借酒發瘋,跑他家門口大罵:「祖祖輩輩都是這麼過來的,你他媽裡把湖裡整得亂七八糟的,下雨讓湖神劈死你,開發湖裡你能得到多少好處,讓你小子忘恩負義,出去這個莊都不問這些人的死活了……」,黑叔家人也裝聽不見。

這些跳蚤再鬧也抵擋不了黑叔要幹一番大事的決心。他給各級鄉村幹部開會,安撫好個別人的情緒,指導他們的思想,開發好以後,這些魚塘、臺田土地再承包給他們,保證旱澇保收。做了多日的思想工作,那些「螞蚱」不蹦了。

經過一年多的機器轟鳴,日夜奮戰,湖裡像豆腐一樣切成一塊一塊的,一部分挖成魚塘,魚塘周圍種樹種莊稼,魚塘周邊種上柳條,免得夏天的激烈雨水衝垮魚塘。魚塘多餘的土就整成臺田,整整齊齊,像一幅幅美麗的圖畫,通往湖裡的泥濘小路不見了,修成了寬闊的水泥路。

那些小路曾經目睹了多少人的狼狽不堪,下雨天多少人赤腳踉踉蹌蹌在泥路上摸打滾爬。記得小時跟母親下湖裡,有次下雨時,稱心的爹給大家說「不要跑快,跑快也是下雨,不跑還是下,你又跑不過雨。」大家「哈哈」笑著還是往遙遠的家跑,任憑他怎麼說笑,也沒有人願意陪他慢走,他七十多歲跑不動了。

如今一條條寬闊水泥路就像一條條絲帶纏繞在美麗的微山湖,通往湖裡的京杭大運河上面架起了雄偉的新橋,再也不見令我發抖的鏡頭:男女老少爭先恐後搶過渡船的鏡頭了。如詩如畫的微山湖成了旅遊勝地,人們出行開轎車、騎電瓶車、開摩託車。

微山湖裡的稻米、四個鼻眼大鯉魚、龍蝦、螃蟹、鱔魚、泥鰍等等遠銷全國各地。還有雞頭米、苓蕨、蓮藕等也是城市人的厚愛。

村莊也不再是從前的模樣,寬敞的馬路,明亮的路燈,震天響的舞曲,翩翩起舞的老奶奶,以車代步的年輕人從車上走下來,你無法斷定是農村人還是城裡人。

黑叔的前妻也改嫁遠走他鄉,黑叔退休了,帶著他現任妻子回老家來安享晚年,常在街上遇見黑叔兩人騎著三輪車,有說有笑挺和諧,可是走過去還是有人指指點點。

我想,湖邊人今天的幸福生活與黑叔當年的英明果斷密不可分。

相關焦點

  • 《黑之契約者》流星的雙子:代價是放電,能力是「泡妞」的黑叔
    一開始就處於對立面黑叔作為人類和契約者的雙重身份者,他的理想從一開始就註定了恐怕難以實現。契約者從誕生之日就註定是站在人類的對立面的,可以說他們雖然之前是人類,但是自從獲得了能力之後就和人類成為了兩個不同的種族。
  • 鄉村紀事:「惡鄰」,帶給我一生的傷害
    我的童年是在驚恐中走過的,這種驚恐不是來自家庭內部,而是來自鄰裡之間。這使我至今對於鄰裡關係都心有餘悸,忍讓為先,可以說,這種潛意識的傷害,是一生的。 說起老家的這位鄰居,我們還是很親的關係,可能還沒有出五服的本家。在我們這個家族中是最親的關係了。
  • 鄉村紀事:那條我穿了多年的「九分褲」
    ……每每放學回家,鄰居的閒言碎語像刀子一樣割著我的心,當初我還不知道何為自尊,只知道因為這件事,父母在鄰居面前總是站不起腰,抬不起頭。一直到升中學,我的身高仍是一米四五。關係好點的鄰居會講:「孩子發育的晚,還沒開始長呢。」「有那種增高鞋,可以買給孩子穿。」
  • 鄉村紀事:豐縣老家的榆錢窩窩
    不到半個小時,施大叔就捋了半籃子榆錢,看上去有四五斤重,聽說,在蘇魯豫皖交界處的鄉村集市上,售價達15元一斤。嫩嫩的榆錢,看上去非常淳樸,鼻子靠近,就聞到一股淡淡的清香,由於花期短,保存不太方便,因此,在許多城市,很難看到它的身影。
  • 鄉村紀事:老家的二爺爺
    文:蔣雪花圖:來自網絡在我寫作的十幾年的生涯裡,寫過我的朋友,我的同學,我的奶奶和姥姥,卻從來沒有寫過我的二爺爺。偏偏他就是一位關心我,勝於關心他自己的親孫子的人。不中吃,也不中喝的,能幹啥,這是當年很多鄉村人的心理反應。但,二奶奶,她不這樣認為,她知道自古以來還是有學問的人能當道。一大家人(當年我17歲的奶奶也嫁了過來),幾乎要把三間草屋子擠爆。吃著剛能填飽肚子的紅薯幹和高粱面,晚上連燈都不捨得多點一會。處在夜晚黑暗的二奶奶,她認為二爺爺就是那黑暗中的一盞明燈,可時刻照亮她前行的方向。
  • 紀事本末 | 古代的歷史普及讀本
    這一史體或是「一書備諸事之本末」,或是「一書具一事之本末」(《四庫全書總目·史部五·紀事本末類》),將分散的材料集中敘述,能夠充分展現歷史事件的全貌。與早早誕生於先秦兩漢的編年、紀傳體不同,雖然紀事本末的形式早已在史籍中作為補充而存在,但成為一種獨立史體的時間是比較晚的。我國第一部完整的紀事本末體史書,是南宋袁樞(1131—1205)的《通鑑紀事本末》。
  • 何謂紀事本末體?有何代表作?
    為了克服這種弊端,到了南宋,另一種體裁「紀事本末體」出現,能夠克服編年、紀傳二體的缺陷而又綜合其優點,形成了獨特的敘述方式。「本末」這個詞,原意指樹的根和梢。《禮記·大學》雲:「物有本末,事有始終。」意思是說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起源和歸宿。後來,「本末」這個詞就被引申為「主次」「先後」等意思。而紀事本末體,就可以顧名思義了。
  • 鄉村紀事:我的父親,他的愛我謹記一生!
    文:蔣維圖:來自網絡父親名叫劉伯年,是一名退伍老兵,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鄉村醫生。很奇怪吧,我們家族都姓蔣,獨我父親姓劉。他先是給老實能幹的二姐定下了親事,二姐夫的爺爺是我父親的老師。然後,他又想方設法,讓放蕩不羈的哥哥娶了媳婦;同時,安排我三姐跟親戚去合肥打工。最後,在他臥榻不起時,把15歲的我,託付給了我大姨和大姨父。那時候的我太無知,不懂父親的病是不治之症,大家也都一直在刻意瞞著我。
  • 帕佩撒旦阿萊佩:流動社會紀事(翁貝託·埃科作品系列)-「享書社」
    #閒來且讀書#帕佩撒旦阿萊佩:流動社會紀事正如我剛開始動筆時所說的,密涅瓦牌火柴盒的包裝紙內側有兩片空白,可以隨時記點什麼,而寫專欄的靈感恰巧也來自這些時不時從腦子裡蹦出來的隨想和念頭,所以我就給專欄起了這個名兒。這些念頭往往關乎時政,不過也不盡然。有時,我會一時興起,在夜裡讀一頁希羅多德,看一篇格林童話,或者翻閱一本大力水手的漫畫——在我看來,這些念頭同樣具有現實意義。
  • 黑叔的心機深到這種程度
    你會不得不佩服黑叔的城府與心機!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黑鬍子是十分在於這顆惡魔果實的!艾斯可是有著王下七武海的實力的,而且還是在很早的時候就收到邀請了,只不過艾斯不願意去罷了。那麼為何黑叔不先殺了艾斯呢?理由一:為了獲得兩張門票這是黑鬍子的首要目的,拿艾斯的頭換一個王子七武海,換取海軍的信任,不僅能得到保護還能得到地位,最關鍵的是黑鬍子想要兩張門票!
  • 鄉村紀事:「一般化」的幸福生活
    文:但願人長久圖:來自網絡過去鄉村集體生活時,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困頓單調、枯燥乏味。村民為了調劑精神生活,勞動中會相互調侃。說些混雜段子,給好脾氣的人起個「外號」。有種別人笑我太瘋癲,我怪別人看不穿的灑脫。在鄰裡之間,遇到飯就吃,遇到活就幹。不需要顧及面子,是人人可以支使的老好人一枚。快樂別人,幸福自己,到老也是「老玩童」。老好人從來不會發脾氣,見人總是樂呵呵的。在鄉鄰心裡,從來不需要想起,卻永遠也不會忘記。
  • 「好鄰居」蘇秀琴:以前他們幫我 現在是我回報的時候了
    泉州「好婆媳、好妯娌、好鄰居」事跡系列報導(十八)「好鄰居」蘇秀琴:以前他們幫我 現在是我回報的時候了蘇秀琴幫助鄰居摘菜。曾麗梅 攝「秀琴,能不能幫我到地裡澆澆水,眼看天黑了我一個人實在忙不過來。」「好,這就來。」眼前的這位,正是蘇秀琴,1978年出生,是上湧鎮曾坂村的婦女主任,而這一幕,常常在曾坂村上演。
  • 鄉村紀事:懷念我「多才多藝」的爺爺
    文:李林圖:來自網絡2019年1月21日,我親愛的爺爺走了。雖然我知道生老病死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仍然接受不了這現實。時隔多年,我依然不相信這是真的,如同夢幻,讓我悲痛。那天,我回到老家,看到爺爺躺在冰涼的床上,任多少人哭喊,也毫無反應,我不得不接受現實——爺爺真的走了。爺爺是世上最疼我愛我的人,我一點也不捨得他離開。可是,我最不願看到、最不願發生、最不想接受的結果,最終還是無情的展現在我面前。看著靈床上的爺爺,往事一幕一幕在腦海中翻過,好似在昨日。
  • 鄉村紀事:歡口故園宅邊的兩棵絨花樹
    我的故鄉是處在蘇魯邊界的一個偏僻鄉村鄧莊,因為偏僻像絨花樹這樣的花卉樹木很少,我故園的兩棵絨花樹的鼎盛時期,在我們村都是獨一無二的。其實,絨花樹是歡口方言的叫法,絨花樹的學名是「合歡樹」,又名「馬纓花」。《現代漢語詞典》的釋義是:落葉喬木,樹皮灰色,羽狀複葉,小葉白天張開,夜間合攏,花萼和花瓣黃綠色,花絲粉紅色,莢果扁平。
  • 鄉村紀事:二嫂遲到的黃昏愛情
    二嫂臉含熱淚,嘆了口氣搖搖了頭說,我生為尹家人,死為尹家的鬼啊!日落月升,日復一日。當年的俊二嫂,如今己是兩鬢如霜的老太婆,一家人二十五口,四世同堂,其樂融融!一九九六年秋天,一封署名尹良君的臺胞尋妻尋子的信轉到二嫂手上。
  • 鄉村紀事:老年的父親,愛上一隻貓
    我在城裡成家立業,我終於可以彌補小時候的遺憾了,家裡一下子就養了好幾隻小貓小狗。遺憾的是我們的日子好過了,母親卻得病去世了,想起父親一個人在老家孤苦伶仃的過日子,我多次讓父親跟隨我一塊到城裡生活,父親就是不答應。用父親的話說,他就是大山裡的一棵草,他的根在大山裡,如果把他移植到城裡,環境不適應他會枯萎死的。
  • 鄉村紀事:炸爆米花的老人——「石爹」
    文:孫延兵圖:來自網絡在三十年前的鄉村,爆米花曾是多少孩子夢寐以求的珍貴 「禮物」,尤其是農村的小孩。那香香的記憶一直跟隨著我多少年。每每想起總有一種溫馨的感覺。至於他什麼時候開始炸的,我尚不明白,他的年齡母親還要大。他本姓周,但不知為什麼村上人都叫他「石爹」,大概是人太老實的緣故吧。每年水稻收了,麥子種下以後,農村的大活基本上是沒有了,有的也多是修修補補的事情。男的往往會出去打點零工,掙點錢留作剛過年用。
  • 從紀事的「時間軸」看全球抗疫中的中國力量
    日前,《中國發布新冠肺炎疫情信息、推進疫情防控國際合作紀事》正式公布,紀事以時間為軸,詳細梳理了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同世界攜手抗疫過程中,在及時發布疫情信息、分享抗疫經驗、推進疫情防控國際交流合作方面的主要事實,向世界釋放共抗疫情的積極信號。  在紀事的「時間軸」中,人們看到一個公開透明、用堅強領導和正確決策挑起大國擔當的中國。
  • 新書| 應知故鄉事 ——返鄉者眼中的中國鄉村圖景
    本書是2019年春節期間,北京愛故鄉文化發展中心愛故鄉文學與文化小組與西南大學中國鄉村建設學院、新青年非虛構寫作集市、《崖邊》公眾號聯合發起的「故鄉紀事﹒愛故鄉非虛構寫作大賽」獲獎作品的精選,所收錄的文章來自民間各行各業的寫作者,有媒體人、高校教師、大學生、工人、農民等,從各個視角反映了中國當代鄉村的面貌,揭示了故鄉之美和鄉村建設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是一本以非虛構的方式寫故鄉事、抒故鄉情的作品集。
  • 鄉村紀事:難忘我家那頭老水牛
    我不會遊泳,心裡一陣莫名的恐懼,在水中上上下下地起伏著,不知道喝了多少口水,恰巧有個收網的漁夫把我救了起來,至今想起來,仍然心有餘悸,哎!這牛放的真是沒誰了。一個冬天,天異常的寒冷,北風刺骨,房沿下是一排長長的冰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