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日本武士刀是如何演變的?為何被譽為武士精神的載體?

2021-01-08 奇聞趣談史

冷兵器,作為一種鬥爭中的器械,具有極大的破壞力與殺傷力。在熱武器沒有廣泛運用和高度發達的古代,冷兵器的發展極度發達,種類繁多,制式複雜。而自熱武器時代開始,冷兵器逐漸退居幕後,現代冷兵器常作為藝術收藏品具有極高價值。日本武士刀,又稱東洋刀,日太刀,全程為平面碎裂鍛刀。其種類上有,太刀,打刀,短刀,協差,長卷,薙刀等等,種類較多,各具特色。其中以太刀最為出名,刀身具備一定弧度,細且長,為日本刀經典代表。且日本武士刀常被認作日本「武士之魂」,象徵著日本武士道精神。

一、武士刀的起源與發展

日本刀的發展,經歷了多個時期,主要從平安時期開始,在此之前皆稱為上古刀。自平安後期開始,日本武士刀發展經歷了鎌倉時期,南北朝時期,室町時期,江戶時期,至江戶時期開始,日本武士刀形制上逐漸定型,流傳至今。日本武士刀自平安後期開始。一改上古刀的形式,根據戰爭的需要,不斷改變形制與樣式,到江戶時期後,武士刀形制上定型,主要以太刀,打刀,短刀為主。

1、蕨手刀之始

自日本古墳時期開始,已經出現了煉鐵材質的刀劍,著名的是稻荷山古墳出土的「金錯銘鐵劍」。此時期至平安時期的刀具皆稱作上古刀,其制式不同於後期的經典武士刀,常為直刀,大刀,雙刃刀等。其最早的發源形式為蕨手刀,蕨手刀最初為直長細刀,到後期為方便騎兵作戰,因此將刀身打造一定弧度,方便作戰,因其刀頭像一把蕨菜,因此稱作蕨手刀,蕨手刀常被認為日本武士刀的起源。

蕨手刀在古墳時期日本東北地方多為陪葬品,現今日本出土的蕨手刀由200多件,多在古墓和遺址出土,出土最多的地方為日本巖手縣。另也有認為蕨手刀是蝦夷人所製造的刀具。

2、武士「太刀」

自平安後期開始,日本武士刀逐漸轉變為太刀制式,刀身前窄後寬,細長優美,帶有弧度。此時期,武士勢力活躍,戰爭繁多,以「奧州十二年合戰」與「後三年戰役」為代表,安倍氏族被滅掉,清原氏族獨佔奧州東北以上地區。而繁多戰爭對日本刀的發展起到了大大的推動作用,產生了備前國,山城國,大和國等地區不同流派的刀宗,其製造刀具精良,各具特色,且多為太刀形制,因此被稱為太刀之代。其著名刀具有「童子切」與「小狐丸」。

童子切為日本著名天下五劍之一,常與其作者名字合稱為童子切安綱。相傳在日本一條天皇統治時期,丹波國大江山有一個殺人無數、極度嗜酒的妖怪叫酒吞童子,其常搶劫財寶,擄走母女兒童食用,後被平安時期名將源賴廣用一把極其鋒利的刀斬殺,即此世人將刀命名為童子切,傳為天下五劍之一。而小狐丸則是日本傳說中的一把名刀,其真實存在性還有待考究,或真實存在但在二戰中消失,因在打造時受到一隻自稱稻荷明神的使者的狐狸幫助,因此其打造者三條宗近將其命名為小狐丸。

3、霸道「野太刀」

鎌倉時期,武士門第鎌倉世家統治下,冷兵器界開始快速發展,甚至鎌倉皇室設立皇室御用刀宗來打造武士刀,日夜研製,打造新刀式。鎌倉時期,武士刀刀身變寬,材質上要求硬質,到鎌倉後期刀身變短,發展為短刀。

但鎌倉末期,到南北朝時期,元軍的兩次入侵給日本帶來了較大的動蕩,其政治及社會上逐漸開始混亂,戰爭多發,因此刀宗發展開始繁榮,在原有刀長的基礎上,再將刀身加長加寬,產生了一種新刀型,大太刀(又稱野太刀),大太刀長度上在5尺以上,常用於軍隊之中,使用時將刀與手臂同時伸直,從上方一刀砍下,產生巨大的力量與壓迫,等刀身接觸地面反彈回至時,再一刀劈下。因此大太刀往往為武士間豪邁與力量的代名詞,常出現與戰場上。

現代日本對於大太刀使用較少,為冷門刀派。主要流傳刀派為林崎夢想流大太刀拔刀術,古傳圓心流大太刀組討術等,而流傳下最長的大太刀為7尺4寸2分,即225cm,保存在新潟県彌彥神社中,為日本國寶之一。

4、暗藏殺機之刃「打刀」

南北朝時期之後,上野豪族足立尊氏在京都室町建立幕府統治,稱為室町幕府。在其第八代將軍繼承人問題上產生矛盾,爆發了應仁之亂的大戰,此後日本步入戰國時代,各地戰亂不斷,家臣割據一方,搶奪政權。即此,武士刀在此時期發展繁榮,武士刀制式從太刀轉變為打刀,打刀在戰鬥中更加易於拔刀。

打刀與太刀最大的區別在於,打刀刀刃向上橫向插在刀帶上,而太刀在是刀刃向下佩戴在腰間。因此日本武士自室町時期以後,大多數武士都是反手拔刀,即使用的都是。為了拔出方便,打刀的刀身具有一定的弧度,通常將這種弧度稱作「刀反」,而打刀的刀反則是在刀身最中央的位置,使得拔刀更加方便,快捷。

而因此武士在使用打刀的過程中,創造出了一種著名的刀術「拔刀術」,拔刀術為日本刀術的一種流派或者說是招式,其採用「一擊必殺」的方法以達到擊殺敵人的目的,最為核心的兩點為「出其不意」「高速拔刀」。簡而言之就是非常快的拔刀,趁敵人還為反應過來,就將其斬殺。但拔刀術只有拔刀一式,其後並無可接上的刀術招式,因此如若未殺掉敵人,往往會被敵人反殺。因此拔刀術也常被視為「決戰之式」,一擊必勝。

到江戶時代,日本江戶和大阪兩地作為經濟最為繁榮的城市,其刀界發展也極為繁榮,但刀的價值逐漸從實用性轉變為觀賞性,作為武士精神的代表。新打造武士刀上開始銘刻新式銘文,配上豪華的裝飾,刀身優美華麗。刀具中鐔、小柄、目貫、笄等刀具發展繁榮。

5、「明治封刀」

幕府後期,日本再度步入戰爭時代,以水心子正秀為代表的古刀鍛法復元派開始崛起,其採取古法鍛刀,鍛造具有極強實戰意義的刀具,以此之後的刀都被稱作「新刀」,但隨著明治維新開始,日本全盤學習西方資本主義政治,經濟,文化,從上而下進行改革。不斷發展工業與科技,教育等,而日本的封建殘餘文化也在此時期被大量清除,治安上實行西方警衛制度,頒發「禁刀令」,限制處軍隊和警察之外的人使用武士刀,因此日本刀界逐漸封刀,消失在大眾眼前,而發展到現代逐漸變為日本一項傳統工藝,而武士刀也更多的成為了藝術品。

二、武士刀所產生的文化

1、名稱由來

「日本武士刀」這一稱呼來源於國外叫法,日本國內稱為「刀」。中國古代北宋詩人歐陽修曾著有《日本刀歌》,其中記載「昆夷道遠不復通,寶刀近出日該國,越賈得之滄海東。魚皮裝貼香木鞘,百金傳入好事手」,北宋時期的日本刀就已經以高質量聞名於中國,中國商人都跨海前往日本貿易刀具。帶回中國高價售賣,其刀具用魚皮與較好木材製作,樣式精美,通常得花費百兩黃金購買一把較好的日本刀,而已當時宋朝的經濟來說,一百兩黃金足以三口之家一輩子衣食無憂,因此從側面可以看出日本刀質量之高,與日本刀在宋朝受歡迎程度。而日本刀也成為了當時日本對外貿易的物品之一。

2、村正妖刀

日本歷史上「村正」刀具有獨特的地位,其因與德川幕府統治者之間發生的奇特事件而被歷史所記載。德川家康的祖父德川清康與其父德川廣忠都死於攜帶「村正」銘刀的近臣手下,而德川家康幼年時期曾被村正刀所傷。到1579年,德川家康嫡子德川興康被織田信長所賜死,而也是死於村正刀下。此處所寫村正刀不是一把刀,而是刻有村正銘文的刀具,其都由村正這一制刀所打造。到1600年,德川家康在關原之戰中被織田長益子用村正所製造的長槍所傷。至此之後,德川家康下令全面毀掉所有「村正」制兵器,而村正鍛造所也消失在社會上。

從時代背景上來分析,主要原因為德川幕府時期,日本刀具陷入了一個以審美為主的時代,而不再追求實用性上,因此在當時任然以高質量製造刀具的村正刀具流傳於真正的武士階級與統治階級,因此村正刀往往為德川幕府統治家族德川家族之人所攜帶,而其戰亂原因都為內訌,內戰所造成的,因此往往都為村正刀與村正刀之間的碰撞,因此村正刀常常出現在德川家康的周圍,也就不是巧合了。

三、總結:

日本武士刀的發展總體上隨著時代發展所同步,在戰爭時代,武士刀發展亦繁榮,產生許多不同的新型刀具制式,以殺傷力與破壞力為評判標準。而在和平時期,武士刀則往往作為藝術平與武士精神的載體,被給予精神上的荷載,以審美為評判標準。江戶時期的太刀定義了日本武士刀的總體形制,流傳至今。而在現代武士刀更多作為與收藏品為人們所了解與收藏。

參考文獻:

1、《懷寶劍尺》

2、《日本刀歌》

3、《三河物語》

相關焦點

  • 日本武士刀為何被譽為武士精神的載體?又是如何演變而成的?
    日本武士刀,又稱東洋刀,日太刀,全程為平面碎裂鍛刀。其種類上有,太刀,打刀,短刀,協差,長卷,薙刀等等,種類較多,各具特色。其中以太刀最為出名,刀身具備一定弧度,細且長,為日本刀經典代表。且日本武士刀常被認作日本「武士之魂」,象徵著日本武士道精神。
  • 日本武士刀是如何演變的?為何被譽為武士精神的載體?
    日本武士刀,又稱東洋刀,日太刀,全程為平面碎裂鍛刀。其種類上有,太刀,打刀,短刀,協差,長卷,薙刀等等,種類較多,各具特色。其中以太刀最為出名,刀身具備一定弧度,細且長,為日本刀經典代表。且日本武士刀常被認作日本「武士之魂」,象徵著日本武士道精神。
  • 被譽為武士精神的載體——日本武士刀
    日本武士刀,又稱東洋刀,日太刀,全程為平面碎裂鍛刀。其種類上有,太刀,打刀,短刀,協差,長卷,薙刀等等,種類較多,各具特色。其中以太刀最為出名,刀身具備一定弧度,細且長,為日本刀經典代表。且日本武士刀常被認作日本「武士之魂」,象徵著日本武士道精神。
  • 它被譽為武士刀的剋星,可以一刀斬斷三把武士刀!
    導語:它被譽為武士刀的剋星,可以一刀斬斷三把武士刀!武士刀是日本傳統的一種刀,這種刀最大的特點就是刀體能夠體現出一種藝術感。而且,武士刀本身就根據形狀,可以分成不同尺寸的類型。比如說打刀、或者短刀、等等。武士刀有一種象徵意義,那就是武士之魂。
  • 日本武士道精神的象徵,日本武士刀是怎樣的
    日本武士刀,也被稱為日本刀,這種稱呼是外人對日本的傳統刀劍的統一稱呼,它的全名是平面碎段復體暗光花紋刃。和別的刀劍一樣,它們的形制如何主要也是根據形狀和大小來區分的,比方說以長度遞減的方式分為太刀、打刀、肋差和短刀,不過目前日本人所說的刀,大多都是在指打刀這一大小比較合適的形制的刀種。
  • 日本武士刀很強?其實在我國古代,有一種冷兵器專克日本武士刀!
    如今的日本武士刀,在全世界的範圍內,名氣都非常大。這種在日本戰場上,叱吒了一千多年的冷兵器,早已被人們傳的神乎其神,比如說傳言武士刀出鞘就會見血,而且還能用來劈砍子彈,其威力之強大,一刀就能斬斷人體。甚至武士刀還被認為,是擁有自己的精神。那麼,日本的武士刀真有傳說中那麼強大嗎?
  • 武士刀是日本武士的靈魂,在實際戰場上,武士刀的功用有限?
    摘要:武士刀是日本武士的靈魂,在實際戰場上,武士刀的功用有限?日本武士的象徵之一就是武士刀,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中,只要出現日本武士,一定會出現的就是武士刀,無論是在比武還是決鬥中,武士刀的出場機率都非常高,因此有了武士刀是日本武士的靈魂這一觀點。儘管如此,在實際戰場上,武士刀的功用卻沒有那麼重要。
  • 單機主機知多少:鍵盤上的武士道,日本武士題材遊戲中的武士與劍
    武士、忍者、日本刀,這些提煉自傳統日本和風文化中的元素在現代又迎來了一次新生,從《太閤立志傳》中被後世譽為劍聖的上泉信綱,到《如龍》裡巖流島激戰一戰成名的「二天一流」宮本武藏、以日本歷史人物河上彥齋為原型打造的「飛天御劍流」傳人緋村劍心,再到腰誇木刀玩世不恭的白髮武士,在隔壁那座菊與刀的國度中,傳統的日本武士與兵器文化已然以遊戲、動漫等ACG形式作為載體流傳。
  • 西方人眼中的日本精神《最後的武士》
    一段時間過後傷愈的阿爾格蘭找到了勝元並問其為何不取自己性命,對方笑著答道,只是想了解我的敵人罷了。在質樸真誠的當地百姓影響下,阿爾格蘭漸漸卸下戒備融入了那裡的生活。此時的他已深深被武士道所吸引。「武士精神究竟是什麼。完全服從一套道德規範?追求內心的平靜?或是把武士刀法練好?這裡有很多事讓我永遠無法理解,我一向不信上帝,戰爭的殘酷使我對上帝存疑,但在這裡卻充滿神的力量。
  • 刀尖上的日本:探秘武士刀
    日本的武士政權早已逝去,但武士文化及其代表——武士刀,依然日本國內有著深刻的文化共鳴,更是其悠久歷史的符號象徵。武士刀,也是外國人了解日本精神和文化的一扇窗。  17世紀的日本名將德川家康曾經說:「這把標誌性的彎月長刀是『武士之魂』,象徵著一個戰士對於自己事業的獻身精神。」
  • 明朝人是如何看待日本武士刀
    在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侵略者就用武士刀形制的軍刀,屠殺我同胞,給我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日本刀也成為了法西斯軍國主義者的代名詞,深為國人深惡痛絕。 在宋代和民國之間的明代,又是一個日本刀具大規模流入中國的時期。當時的中國人又是如何看待日本刀呢?
  • 深度《海賊王》:悽美的武士刀
    和之國是以江戶時代的日本為原型創造的國家,而江戶時代正是武士制度最完備,也是武士最輝煌的時代。武士講究人刀合一,武士刀就像武士身體的一部分,也被成為&34;。日本武士刀是人類冷兵器時代的巔峰傑作,既鋒利又柔軟,既實用又美觀,可謂兵器中的悽美之花。
  • 誰說日本武士用肋差切腹?科普那些被歪曲的日本武士刀
    編者按:日本武士刀可以說在國內基本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就如冷兵器研究所曾提及的那樣,實際上日本武士刀並不是一種刀。因為廣義上只要是日本武士用的刀,都可以稱為日本武士刀。而因為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需求,日本武士所用的刀具不可能只有一種。
  • 日本武士刀代代相傳,中國名劍那麼多,為何大多都「活在」傳說裡?
    中國的刀劍歷史悠久,為什麼卻比不過日本的武士刀文化呢?1.日本刀的發展很大的程度上得益於武士文化發展武士道文化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武士道精神的核心思想就是名,忠,勇,義,禮,誠,克,仁這八個字,武士把名放在第一位,所以他們對戰爭渴望勝利是十分強烈的,他們會追求更好的刀,到了江戶時期,武士刀已經成了武士的專屬武器
  • 日本戰敗後,為什麼急著收回武士刀?因為它的背後有兩個秘密
    ——管子 二戰期間,已經步入熱兵器戰爭時代,但是日本軍隊不同於其他軍隊,仍然隨身攜帶著冷兵器武士刀,但那時的日本武士刀在對戰過程,其實還沒有刺刀和中國的大刀好用,而且便攜性也差,所以當時的日本武士刀,已經脫離了實戰的地位,更多的一種日本武士道精神的象徵。
  • 日本7大國寶級名刀,有一把曾斬斷雷電,使用者被譽為「雷神」
    日本人崇尚進攻,有身份有地位的武士都是腰間挎一把或數把武士刀以示榮耀,而武士之間的互相的鬥爭更是時常發生,一眼不合便拔刀相向,在這種情況下,擁有一把優質的武士刀,當然是眾武士們的追求。在這種情況下,日本的工匠們日以繼夜的研究如何改進武士刀的韌性和鋒利度,有的工匠甚至一生僅能鍛造出數把兵器,但無一不是精品,這也間接造成了如今所謂的日本工匠精神。
  • 有個老外,把日本武士刀賣到了全世界……
    日本的武士政權早已逝去,但武士文化及其代表——武士刀,依然日本國內有著深刻的文化共鳴,更是其悠久歷史的符號象徵。
  • 一千多年承傳的極致打造:日本武士刀
    幾年前,美國探索發現頻道推出了一部《武士刀傳奇》,使世人全方位了解日本刀的打造、日本劍道和武士道精神,明白了日本刀為什麼那麼貴。日本刀準確來說應稱為日本武士刀。由於打造一把武士刀,需要經過燒玉剛師傅、打刀匠、研磨師三個人的合力,而且每個打刀匠從刀劍協會買到玉剛數量很少(全日本只有一個爐),因此,每個刀匠都會非常用心打造刀劍,珍惜原材料,如有意外產生廢刀,寧願銷毀不賣,一定要打造精品稀品,所以價格才這麼貴。
  • 日本武士刀VS電鋸,本以為武士刀是個「垃圾」,誰料它才是真王者
    日本武士刀VS電鋸,本以為武士刀是個「垃圾」,誰料它才是真王者 有人說日本的武士刀同他們的武士精神一樣堅不可摧,而且鋒利無比,在使用武士刀的時候絲毫不拖泥帶水,老外竟然用武士刀來做了一項試驗,日本武士刀VS電鋸,本以為武士刀是個「垃圾」。
  • 打刀為何能成為日本武士刀代表?
    明治維新以來,在全面西洋化風潮之下,在文明對抗下處於弱勢的日本人,對於什麼才是日本產生了焦慮。近代國家首先是民族國家,那麼,什麼是日本民族有別於其民族的地方?為對抗外來文化衝擊,曾經頒布「廢刀令」的日本人,又將棄之如敝履的武士刀重新撿了起來,作為民族特色以對抗當年日本的「全盤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