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日本武士用肋差切腹?科普那些被歪曲的日本武士刀

2021-01-07 冷兵器研究所

編者按:日本武士刀可以說在國內基本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就如冷兵器研究所曾提及的那樣,實際上日本武士刀並不是一種刀。因為廣義上只要是日本武士用的刀,都可以稱為日本武士刀。而因為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需求,日本武士所用的刀具不可能只有一種。一般來說,在日本平安時代以前的刀被稱為上古刀。因為樣式比較複雜,也沒有什麼日本特色,所以不被日本人認為屬於武士刀。我們今天就來梳理一下,關於日本武士刀的歷史與各種類型。

如果從長度上來分,日本武士刀裡最長的就是薙刀了。這種有點類似於中國偃月刀的長杆刀一度在日本非常流行。這種長杆刀相比長槍來說要短,一般柄長三尺到六尺,柄長七尺則被稱為大薙刀。雖然也有最長3.6米的超大薙刀,但那屬於非實用的武器了。薙刀出現的比較早,在平安時代薙刀是寺院的僧兵們所使用的武器,到了鎌倉時代末期一直到室町時代這段時間,薙刀才成為日本戰場的主要武器。

▲日本動漫中出現的薙刀

現在日本的動漫中薙刀經常是由女性使用的,甚至一度被認為是女性的武器。這是由於在江戶時代,,有一段時間幕府禁止當時的日本武士攜帶薙刀。這就導致薙刀只能扔在家裡。而武士不在家的時候,家中女眷被騷擾或是遇到盜賊需要防身的時候,原本被扔在家裡落灰的薙刀就被紛紛拿出來使用。最後薙刀就變成了女性拿來防身的武器。當然尺寸也相應的縮小了。江戶時代中期出現了一種柄與刀刃長度大致相當的薙刀,被稱作長卷。

▲毛拔形太刀

太刀可以算是日本武士刀的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刀具。太刀的出現才是日本被認可的日本武士刀的分界線。日本的平安時代中期受到了北海道、庫頁島和千島群島的阿依努人所用的蕨手刀的影響,出現了毛拔形太刀。這種刀的刀身和刀柄是一體鍛造,但是刀柄是一整坨鐵塊的話就太沉重了,所以為了減重,刀柄是做成中間有一條鏤空的形狀。日本古代管鑷子叫做毛拔,因為主要拿來拔毛用的,而這個中間鏤空的刀柄形狀因為像日本古代的毛拔,所以被稱為毛拔形太刀。毛拔形太刀的刀柄基本都是單手刀的長度,跟中國的雁翎刀、牛尾刀的刀柄長度基本一致。

日本平安時代後期正式出現了太刀,而且因為當時極度流行太刀而被稱為太刀時代。早期的太刀是作為騎兵用刀,所以早期太刀的刀柄也沒有現在所看到的這麼長,也是作為單手刀存在的。一直到日本南北朝時期,戰爭依然是沒有戰術的,當時流行的武士「一騎討」進行單挑,甚至不允許作為步兵的足輕參與武士間的單挑。作為太刀這種窄刃刀,雙手揮舞要求的是輕快而非力量大,而當時的武士以過人的力量而自豪,這也是比較符合單手刀的作戰方式。

▲太刀和打刀的佩戴方式對比

太刀和後期更為常見的打刀相比,最大的區別就是刀鞘。因為雖然一般來說太刀弧度會比打刀大一些,長度也會比較長一些,但也總有弧度大的打刀和比較短的太刀。所以從刀型上來說,其實兩者區別並不大。所以,最簡單區別太刀與打刀的方式就是看佩戴方式。太刀佩戴是採用雙附耳懸掛法。即在南北朝時期從波斯傳入雙附耳懸掛法以後,中國的刀劍所一直採用的佩戴方法。

在平安時代結束以後進入鎌倉時代。由於當時的戰鬥並沒有什麼戰術,還比較流行武士間的對決,當時日本的武士們紛紛以擁有強壯的力量為榮。所以到了鎌倉時代末期,出現了全長一米五以上的大太刀,然後一度盛行起來。當時的武士紛紛以刀夠長作為顯示自己力量強大的證據,甚至於一些日本武士其實根本力量不夠揮舞太長的大太刀,但是也要專門打造一個自己無法駕馭的夠大的大太刀來充面子。大太刀因為太長,而且當時日本武士使用大太刀的技法最常見的就是把刀舉過頭頂用力劈下去,劈空的話會直接劈到地面彈起來,這樣對刀的韌性要求就很高。所以當時很多的大太刀甚至是不淬火的,以保證刀刃不會折斷。

既然有大太刀,也會相應地出現了小太刀。小太刀特指長度在兩尺以下的太刀。因為大太刀太長,有長度優勢同時也有很多限制,容易被人近身,而且出入室內來說也不方便。所以大太刀的技法中基本都有一些短兵器的部分作為補充,於是就出現了小太刀。但是這種長短配合的技法在當時還沒有形成規範的體系。一直到後期江戶時代,明確按照刃長分類為刀和脇差。於是小太刀轉變為脇差,並且開始廣泛和打刀一起佩戴,一長一短兩把刀作為互補。

▲腰上插著兩把刀的日本武士們

一般人所常見的腰上插一長一短兩把刀的日本武士形象這時才真正出現。而坊間曾經謠傳,日本武士之所以帶一長一短兩把刀,是因為長刀用來殺人,短刀用來剖腹。這其實是錯誤的。不管是脇差還是小太刀,長度都在半米以上,長的甚至全長有接近80cm的。這個長度來切腹其實不順手的。脇差更多的作用還是在長刀被近身或者脫手時作為備用武器,以及在室內長刀揮舞不便的情況下,作為防身武器而用的。另外,日本劍道二天一流裡還有一手持長刀一手持脇差的雙持「二刀流」技法。

而真正被用來剖腹的是被日本分類為短刀的懷劍。懷劍長度基本與匕首相仿,作用也是作為隨身的工具刀和防身用的隱蔽小刀使用的。顯然在需要切腹的時候,懷劍的尺寸更加順手。日本有比較久的切腹自殺的文化,早期切腹就是用懷劍這種短刀切開肚子,但是這種傷勢其實並不致命,所以一般要等很久甚至幾個小時才會失血而死。

▲日本武士的切腹場景

但是後來這種方式實在太過痛苦,所以出現了介錯人。在對方念完絕命詩,掏出懷劍剖腹後,拿長刀進行補刀砍斷對方脖子幫他解除痛苦。這後來甚至演化成一種儀式,介錯人還不能直接砍掉對方腦袋,必須連著一點,讓死者頭垂在胸前,仿佛抱著腦袋和內臟,被認為最美。但是後期因為怕疼,不少人直接拿個扇子對著肚子比劃一下就算切腹了,然後被介錯人砍頭,被稱為扇子切。這在江戶時代非常流行。

日本短刀中還有一種出現在室町時代比較流行的小刀,被稱為「鎧通」。從名字就可得知,是能捅穿鎧甲用的破甲刀。這種刀為了保證破甲的強度,一般做得很厚。其一般是佩戴於右臂,在與敵人近身後用左手拔出來捅刺的。

最後就是出現最晚,但是也最為大家熟悉的日本打刀。日本南北朝末期出現了打刀。打刀和太刀區分其實主要看刀鞘,打刀是直接插在腰帶上的,所以為了防止掉落刀鞘側面會有一個「慄形」的凸起幫助固定,據說其得名於外形很像慄子。因為打刀是刀刃向上插在腰間,所以日本古物陳列的時候打刀都是刀刃向上擺放。如果沒有刀裝,就看刀條上銘文。日本刀的刀銘在佩戴時都是向外的,所以有刀銘的那一側朝外,刀刃衝上的就是打刀,刀刃衝下的就是太刀。

▲伴隨著日本的動漫的輸出,日本武士刀也被全世界所熟知

總之,以上這些就是日本武士刀的來龍去脈,希望起碼以後有的朋友不要再鬧「日本武士有一長一短兩把刀,長刀用來殺人,短刀用來剖腹」的烏龍了。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人渣嘯西風,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冷兵器研究所:誰說日本武士用肋差切腹?科普那些被歪曲的日本武士刀
    腰上插著兩把刀的日本武士們 一般人所常見的腰上插一長一短兩把刀的日本武士形象這時才真正出現。而坊間曾經謠傳,日本武士之所以帶一長一短兩把刀,是因為長刀用來殺人,短刀用來剖腹。這其實是錯誤的。不管是脇差還是小太刀,長度都在半米以上,長的甚至全長有接近80cm的。這個長度來切腹其實不順手的。脇差更多的作用還是在長刀被近身或者脫手時作為備用武器,以及在室內長刀揮舞不便的情況下,作為防身武器而用的。另外,日本劍道二天一流裡還有一手持長刀一手持脇差的雙持「二刀流」技法。
  • 日本武士為何熱衷於切腹自盡,切腹的流程是怎樣的?
    古代日本人認為,腹部是靈魂與愛情的歸宿地,所以,當武士犯了過錯,能夠切腹自盡,是武士最有尊嚴的謝罪方式。 有個老外曾經親眼目睹了武士的切腹流程。 當時有個叫瀧善三郎的武士,要舉行莊嚴的切腹儀式。七名老外由日本驗屍官帶入佛堂正殿,端坐一側。
  • 帝師秀天價日本武士刀,卻遭網友吐槽,百萬價值在哪?
    就在最近,他又發布視頻,秀出了兩把價值百萬的日本武士刀。在這次的視頻當中,帝師詳細的科普了這兩把天價的武士刀,其中長的那一把叫太刀或者打刀,短的叫肋差。長刀一開始用於騎兵作戰,後來就作為了步兵的主要武器,並且長度和弧度都有所改變。短刀的用途則並不是大家以為的切腹,帝師解釋道,它的作用主要是配合長刀使用,在狹小空間還有破甲的效果......
  • 《武士之鞘》日本武士切腹自儘是為了挽回尊嚴嗎?
    於2011年6月11日在日本上映。該片講述了脫番後扔掉武士刀的武士野見勘十郎,與叛逆的女兒在流浪途中的故事 。武士十郎的妻子去世以後,十郎卻變得日益消沉整個人渾渾噩噩,作為一名父親和日本武士這樣下去就是自毀前程。妻子的去世給十郎和女兒聖亞帶來沉重的打擊和生活的壓力,十郎拒絕奔赴戰場不再為帝國徵戰,徹底放下手中的刀,做個有鞘無刀武士帶著女兒四處流浪。
  • 英國男子因痴迷日本武士刀,晚年在家,不幸用了「日式切腹自盡」
    切腹是用刀切開腹部的自殺儀式,日本人將切腹視為有尊嚴的死法,主要為日本武士所實行。但是在現在,幾乎是沒有這樣的行為了。 根據外國報導稱,一位來自英國51歲武士刀收藏家瓊斯,他的屍體在家裡被發現。而且現場也是讓辦案人員非常驚訝,因為現場房間很整潔,只有一把還在滴血的武士刀和一個跪著的男人。
  • 網友花12萬買的一把日本武士刀,你覺得怎麼樣?
    我們都知道日本武士腰間一般都是插兩把刀,一把是長一點的太刀或者是打刀
  • 讓人印象深刻的日本武士刀,性能VS外觀,你更想擁有那個?
    而在日本,日本刀作為武器的同時又以其優美造型而著稱,很多名刀被當作藝術珍品收藏,並寓含著武士之魂之含義、打刀、肋差(肋指)、短刀等,其中日本人所稱呼的刀,特指打刀這一形制的刀類;廣義上的日本刀還包括長卷、剃刀、劍、槍等。
  • 史上最疼的「自殺」,至今只有一人能忍受,讓日本武士都十分膜拜
    很小的時候,覺得這種行為不必要,最重要的是很疼,而且相信很多人都好奇過,為什麼這些日本武士偏偏選擇切腹的方式自盡,而不是什麼服毒、上吊之類,難道不傷害自己的身體或者傷害身體其他部位就不行?對此有學者專門研究過日本的歷史,在日本武士看來,人的靈魂寄居在腹部,切腹自殺是要把自己的靈魂露給世人看,因此日本武士認為這是一種「榮譽」。
  • 日本武士切腹後,無外力幹擾至少能活6小時,他們為何沉迷此道?
    而這種影響,也很快流傳到了日本,結合到他們獨特的武士道精神當中,在很多武士看來,「知恥」之後的方式,只能是「以死謝罪。」過去的死刑當中,最常見的方式是斬首,這也是囚犯所受到的待遇,相比之下,剖腹顯得痛苦而且恐怖,但是在武士看來,恰好能夠證明自己的勇氣和贖罪的決心。
  • 日本武士切腹後,最多還能多活6個小時,為何還醉心於此?
    前言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對於日本大多數人影響非常的大,而日本中世紀武士盛行的時候,「武士道」自然也被發揚光大,但是日本的「武士道」中卻有一個極為殘忍的自裁方法,那就是日本武士的「切腹謝罪」,不過為了讓人不那麼痛苦,日本武士切腹的時候通常都會有一個介錯人的存在
  • 竹刀切腹到底有多痛?這部電影太諷刺!日本武士切腹竟是一種屈辱
    三島由紀夫是日本武士道精神忠實的信徒,在他看來,切腹儀式充滿了神聖感和崇高性,他曾說「這種自殺方式是日本獨創的,任何外國人都無法模仿炮製」。  故事發生在德川家族統一日本之後,幕府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大力消減地方武裝,很多具有領地的豪門被剷除,那些服務於領主的武士們也由此流落街頭,生活困苦,片中的兩位主角便是空有一身武藝的武士。
  • 網友花了12萬的年終獎,買了一把日本武士刀,你覺得怎麼樣?
    我們都知道日本武士腰間一般都是插兩把刀,一把是長一點的太刀或者是打刀,然後再配一把短一些的肋差,長的當然是戰鬥用主要攻擊武器。短的則是近身格鬥搏殺時或者自裁切腹時用。日本刀最大的特點是在外形裝飾之外的刀體本身上展現出設計感和藝術感。很多名刀被當作藝術珍品收藏。就有一位刀迷花費12萬買了肥前國忠吉這把武士刀。
  • 日本武士道精神的象徵,日本武士刀是怎樣的
    日本武士刀,也被稱為日本刀,這種稱呼是外人對日本的傳統刀劍的統一稱呼,它的全名是平面碎段復體暗光花紋刃。和別的刀劍一樣,它們的形制如何主要也是根據形狀和大小來區分的,比方說以長度遞減的方式分為太刀、打刀、肋差和短刀,不過目前日本人所說的刀,大多都是在指打刀這一大小比較合適的形制的刀種。
  • 武士刀是日本武士的靈魂,在實際戰場上,武士刀的功用有限?
    摘要:武士刀是日本武士的靈魂,在實際戰場上,武士刀的功用有限?日本武士的象徵之一就是武士刀,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中,只要出現日本武士,一定會出現的就是武士刀,無論是在比武還是決鬥中,武士刀的出場機率都非常高,因此有了武士刀是日本武士的靈魂這一觀點。儘管如此,在實際戰場上,武士刀的功用卻沒有那麼重要。
  • 日本一武士被抓,採用最疼「切腹」方式自盡,被後人崇拜數百年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具有強烈軍國主義色彩的國家,極其信奉武士道精神,認為如果被敵方俘虜是一種莫大的恥辱。所以,日本軍人即使丟掉自己性命,也要保住自己的尊嚴,於是被俘之後通常都會選擇「切腹自盡」,這也成了他們最廣為人知的自殺方式。但在日本歷史上,光是記載武士切腹自盡的方式就有三種。
  • 被譽為武士精神的載體——日本武士刀
    日本武士刀,又稱東洋刀,日太刀,全程為平面碎裂鍛刀。其種類上有,太刀,打刀,短刀,協差,長卷,薙刀等等,種類較多,各具特色。其中以太刀最為出名,刀身具備一定弧度,細且長,為日本刀經典代表。且日本武士刀常被認作日本「武士之魂」,象徵著日本武士道精神。
  • 櫻花,武士道,幕府時代,切腹,日本武士階級是怎麼形成的?
    1867年,倒幕運動達到了高潮,隨著15歲的明治天皇上臺,日本各諸侯發動政變,解除了德川將軍的權力,將全國軍政大權歸於天皇,幕布時代宣布終結。同時也宣布武士治國的時代結束。武士切腹是怎麼回事談到日本武士,不得不談到他們的切腹行為,日本武士的切腹是武士道精神的表現形式之一,這一行為中有兩個問題如果得到了解答,那麼也就理解了切腹的意義。
  • 二戰中,日本軍官使用過哪些日本軍刀?
    古代的日本武士往往和自己的佩刀形影不離。日本刀又被稱為平面碎段復體暗光花紋刃,這種複雜的名字體現了刀匠對於製作工藝的追求。按照功能劃分,日本刀可以被分為太刀、打刀、肋差、短刀等,前兩者屬於長刀,後兩者屬於短刀,主要用於防身。戰敗的武士切腹自盡時,用的就是肋差或短刀。
  • 最後一個切腹自殺的日本男人:1970年11月25日三島由紀夫切腹
    而日本武士將切腹,當作特有的自殺方式。不過,戰國之前,武士並不一定會切腹,而是使用各種方法自殺。畢竟切腹需要一定技巧,不是什麼人都能掌握的,搞不好就死不死、活不活的,下場只會更慘。直到日本戰國時期的傑出將領、毛利家臣清水宗治自殺,切腹才徹底被定為武士有名譽的死法。
  • 刀尖上的日本:探秘武士刀
    17世紀的日本名將德川家康曾經說:「這把標誌性的彎月長刀是『武士之魂』,象徵著一個戰士對於自己事業的獻身精神。」但是Pablo Kuntz仍舊堅持自己去尋訪客戶和實地交流,他想通過這種有感情的方式去激發客戶對於武士刀的熱情。不只是賣產品,更像宣揚和傳播其中的文化。  他這樣定位自己:「我鍾愛那些基於文化修養和藝術知識的市場與客戶。為此,我嘗試用內容豐富並且有用的文章和交談,來向人們傳播武士刀的文化和知識。希望能鼓勵大家對它有更深的認識,愛上武士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