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士切腹後,最多還能多活6個小時,為何還醉心於此?

2020-12-18 小弦夜話集

前言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對於日本大多數人影響非常的大,而日本中世紀武士盛行的時候,「武士道」自然也被發揚光大,但是日本的「武士道」中卻有一個極為殘忍的自裁方法,那就是日本武士的「切腹謝罪」,不過為了讓人不那麼痛苦,日本武士切腹的時候通常都會有一個介錯人的存在,在武士最痛苦的時候,斬下他的腦袋來結束這個人的生命,但是如果沒有介錯人的話,這些切腹的日本武士甚至能多活6個小時,那為什麼日本武士還要醉心於此呢?

日本幕府時代

切腹的由來

可以說日本人的「中二」是從很久之前就流傳下來的基因。日本人對於許多地方的執著也讓人意想不到。而「切腹」的發明者可能怎麼也想不到,自己一時行動居然給日本的「武士道」增添了一個如此血腥的傳統。公元989年的時候,有一個叫做藤原義的武士,日本的武士從前都是貴族階層,所以藤原義自然也是一個貴族。但是藤原義這個人,卻有些「獨特」的愛好,晚上的時候,藤原義就會化身成為一個無惡不作的大盜。

日本武士

不過最後官兵們也查到了藤原義就是晚上作惡的大盜,當官兵衝進藤原義家中的時候,卻發現藤原義端坐在堂上,膝上橫放著鋒利的太刀。藤原義坐在堂上悠閒地用蕭吹著一曲悽涼的曲子,官兵們不敢輕舉妄動。但是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曲終後,藤原義突然舉起太刀,鋒利的太刀劃破的不是官兵們的腦袋,而是自己的腹部,藤原義將自己的內臟用太刀挑向官兵,之後轟然倒地而死,一時間所有官兵都被藤原義的舉動震懾,從而無一人敢上前。

藤原義切腹

武士時期的發展

而切腹自盡,誰也不清楚究竟為何會流傳得如此廣泛。在日本的「幕府時代」,所有的武士都將「切腹自盡」作為一種最為崇高的自裁方式,城池丟了,那我就切腹自盡。打仗失敗了,我就切腹自盡,而隨著時間,這種病態文化傳播的也是越來越變態,甚至到了後期,大多數武士都想找一個藉口來切腹自盡。

切腹

原因

這背後的原因至今也沒有誰能說清楚。不過據我猜想,這和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有著非常高的匹配度。日本的「武士道」精神講究的是無上的榮耀,但是日本人不知道為什麼,就將切腹自盡和無上榮耀連接到了一起,可能是一種,我做了錯事,但是我為這件錯事選擇了最痛苦的方式來制裁我自己,所以我便有無上的榮耀這種想法?另一方面,也是幕府時代領主對於武士階層的道德綁架和忠誠考驗,所以日本的武士才願意切腹,畢竟這樣能向老闆表明自己的忠誠。就算自己死了以後,相信老闆也會看在自己如此忠誠的面子上善待自己的家人,所以對於幕府領導者的命令,武士們也是非常樂意執行。也就導致了切腹自盡,成為了「武士道精神」的一部分。

切腹

尾言

不過說真的,日本對於一些奇怪的地方總是有自己的執著,這雖然造就了日本無處不在的「工匠文化」,但是也讓日本如今的社會變得非常的生硬和殘酷。

日本工匠

相關焦點

  • 日本武士切腹後,無外力幹擾至少能活6小時,他們為何沉迷此道?
    很多人也覺得納悶,為何他們會選擇如此極端的手段,沉迷此道呢?日本最為傳統的切腹中,最為傳統的切法,屬於十字紋切,根據現代醫學表明,刀鋒到達內臟時,剖腹者會已失去知覺。然而在此過程中極其痛苦,而沒有外力幹擾的情況下,甚至能夠存活6小時之久。
  • 日本武士為何熱衷於切腹自盡,切腹的流程是怎樣的?
    古代日本人認為,腹部是靈魂與愛情的歸宿地,所以,當武士犯了過錯,能夠切腹自盡,是武士最有尊嚴的謝罪方式。 有個老外曾經親眼目睹了武士的切腹流程。 當時有個叫瀧善三郎的武士,要舉行莊嚴的切腹儀式。七名老外由日本驗屍官帶入佛堂正殿,端坐一側。
  • 竹刀切腹到底有多痛?這部電影太諷刺!日本武士切腹竟是一種屈辱
    1962年,有一部電影講述的正是這種武士道精神,片名即為《切腹》。這部影片在日本影壇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千千巖求女作為一名年輕武士,被冠以「懦夫」的稱呼,佩刀代表了武士精神,甚至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但千千巖求女為了孩子,可以捨棄掉一切的尊嚴,買了自己的兩把佩刀,換成了竹刀。他請求的寬限日期,無非是想再看一眼孩子和家人,完成離別時答應丈人「天黑前,我一定回來」的諾言。
  • 《武士之鞘》日本武士切腹自儘是為了挽回尊嚴嗎?
    日本武士信仰與尊嚴,在日本人眼裡有鞘無刀的武士還不如死了算了,活著是沒有尊嚴的。日本的武士精神寧願戰死沙場也不願苟且活著。《武士之鞘》是由日本吉本興業製作、松竹映畫發行的103分鐘劇情影片。該片由松本人志編劇導演野見隆明、熊田聖亞、國村隼、伊武雅刀、板尾創路等主演。
  • 日本切腹自盡的倆將軍一個1小時後咽氣一個15小時後才咽氣
    在武士道中切腹是一個非常有代表性的舉動,當日本軍官覺得自己辱沒了武士的榮譽以及信條時就會選擇用刀切腹自盡,以至於後來還演變成了一種文化和儀式,切腹時還有專門的刀。二戰時當日本的戰敗投降已成定局的時候就有不少日本軍官切腹,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這兩位級別很高的日本軍官也是如此。首先要說的是阿南惟幾。
  • 最後一個切腹自殺的日本男人:1970年11月25日三島由紀夫切腹
    而日本武士將切腹,當作特有的自殺方式。不過,戰國之前,武士並不一定會切腹,而是使用各種方法自殺。畢竟切腹需要一定技巧,不是什麼人都能掌握的,搞不好就死不死、活不活的,下場只會更慘。直到日本戰國時期的傑出將領、毛利家臣清水宗治自殺,切腹才徹底被定為武士有名譽的死法。
  • 冷兵器研究所:誰說日本武士用肋差切腹?科普那些被歪曲的日本武士刀
    腰上插著兩把刀的日本武士們 一般人所常見的腰上插一長一短兩把刀的日本武士形象這時才真正出現。而坊間曾經謠傳,日本武士之所以帶一長一短兩把刀,是因為長刀用來殺人,短刀用來剖腹。這其實是錯誤的。不管是脇差還是小太刀,長度都在半米以上,長的甚至全長有接近80cm的。這個長度來切腹其實不順手的。脇差更多的作用還是在長刀被近身或者脫手時作為備用武器,以及在室內長刀揮舞不便的情況下,作為防身武器而用的。另外,日本劍道二天一流裡還有一手持長刀一手持脇差的雙持「二刀流」技法。
  • 誰說日本武士用肋差切腹?科普那些被歪曲的日本武士刀
    雖然也有最長3.6米的超大薙刀,但那屬於非實用的武器了。薙刀出現的比較早,在平安時代薙刀是寺院的僧兵們所使用的武器,到了鎌倉時代末期一直到室町時代這段時間,薙刀才成為日本戰場的主要武器。由於當時的戰鬥並沒有什麼戰術,還比較流行武士間的對決,當時日本的武士們紛紛以擁有強壯的力量為榮。所以到了鎌倉時代末期,出現了全長一米五以上的大太刀,然後一度盛行起來。當時的武士紛紛以刀夠長作為顯示自己力量強大的證據,甚至於一些日本武士其實根本力量不夠揮舞太長的大太刀,但是也要專門打造一個自己無法駕馭的夠大的大太刀來充面子。
  • 三島由紀夫死時多慘?切腹後腸子出來了,別人連砍三刀都沒死
    之前和大家分享過日本最後一位剖腹自殺的男子叫三島由紀夫,他自殺時有多慘呢?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分享。三島由紀夫出生在日本東京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其父親很平庸,無法復興家族。所以,出身武士之家的祖母永井夏把家族復興的希望放在了他這個長孫身上。
  • 日本投降後,美國將軍問天皇:為何不切腹?天皇冷笑一聲回了4字
    想必很多人都在電視劇中,看到過日本人切腹自盡的橋段。在大家的印象中,日本的懲罰大多是切腹自盡。不過,有時的切腹自儘是自發的行為,是由於愧疚或者做下了不可饒恕的事情,不得已,才以自己的神靈來贖罪。其實,切腹自盡在日本歷史中是真實存在的,是日本武士道精神中的正義行為。
  • 櫻花,武士道,幕府時代,切腹,日本武士階級是怎麼形成的?
    這些武士通過宗族或宗主作為領袖,緊緊環繞著他們身邊。由此形成了日本歷史中特殊的門閥士族統治,從本質上來說,武士最初的存在形式實際上是以家兵的姿態存在,其依附和服從於宗主的領導。從另一方面來說,他們又屬於職業化的士兵,平安時代中期,日本天皇的權威日益下降,不得不依靠地方領主的力量。而武士開始擁有他們的階級屬性,但尚還沒有被認可為一種固定存在的階級。
  • 日本明治時代老照片:武士切腹面不改色,穿和服的女子翩翩起舞
    在日本的明治時代,日本逐漸從一個保守的國家變成了一個令很多人不得不佩服的形象。當時,李鴻章就認為德川後期軍事改革的各項措施很好,值得清朝學習。這些改革把傳統和技術結合了起來,他們的這些態度在明治中興初期的幾年還繼續存在。
  • 日本一武士被抓,採用最疼「切腹」方式自盡,被後人崇拜數百年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具有強烈軍國主義色彩的國家,極其信奉武士道精神,認為如果被敵方俘虜是一種莫大的恥辱。所以,日本軍人即使丟掉自己性命,也要保住自己的尊嚴,於是被俘之後通常都會選擇「切腹自盡」,這也成了他們最廣為人知的自殺方式。但在日本歷史上,光是記載武士切腹自盡的方式就有三種。
  • 西方為何不稱日本是「病夫」?一場賠償儀式上,30位武士現場切腹
    但是,同是東亞國家的日本,為什麼沒有被西方人予以同樣的稱號?在一場賠償儀式上,30位日本武士現場切腹自盡,這個問題也似乎有了答案。鴉片戰爭時期,我國身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泥潭之中無法自拔,國人受盡屈辱,其中就包括一直被外國列強戲稱為東亞病夫。除了中國,東亞地區別的國家也被外國列強所嘲笑和戲弄過。比如,蒙古就曾被英國戲稱為「一群穿著馬褲的猩猩」。
  • 切腹自殺已經很殘忍了,他們還讓朋友砍下自己的頭,日本人圖啥?
    首先沐浴更衣後穿上和服這些便不說了,在執行儀式的時候,他們首先會拿刀,插進腹部,從左至右的切,然後還要向上來一刀,讓腸臟流出來。 這是大家所熟知的切腹流程,實際上真正的切腹並不是這樣。有趣的是,第一位切腹者,此人還親手拿出了自己的內臟,由於這種方式太過痛苦,所以這個並沒有流傳下來。
  • 二戰後唯一真正切腹的日本大將,51歲才上戰場,曾打敗軍神薛嶽
    日本武士道中有一種「切腹盡忠」的說法,他們認為這是光榮赴義。切腹雖然是很痛苦的,事實上這種痛苦也是刻意要造成的。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思想的轉變,在二戰時期,真正使用「切腹」的寥寥無幾,而且絕大部分都是被迫,或者是「被切腹」,畢竟是人都怕疼怕死。
  • 日本史上最疼的切腹自殺,至今只有一人完成,被後世武士推崇百年
    武士道精神源於日本的江戶時代,指的是一切以不怕犧牲為前提,以實現集體的、國家的利益。武士道精神強調的是毫無留戀、毫無顧忌和毫不猶豫地死。武士道精神在日本的封建社會是日本武士階級必須遵守的道德規範和禮法,做了一名武士必須遵守義、勇、仁、禮等傳統美德,在背負使命之後完成使命。
  • 日本武士不為人知的恐怖事實
    電影裡或遊戲中出現的日本武士,大多數給人一種正義,超高武術超厲害的角色。 但你知道嗎,在日本早年,一些真正的武士其實有著殺人為樂的嗜好!
  • 日本投降後,美軍將軍問裕仁天皇:你為何不切腹?他冷笑說了4字
    1945年8月15日,伴隨著日本的無條件投降,這場讓世界都為之痛苦的戰爭結束了。嚮往和平的人們終於迎來了曙光,那些戰爭的主導者也因受到了懲罰,1946年開始的遠東軍事法庭用長達1212頁的判決書宣告了審判。可就在日本投降後,美軍上將曾經問天皇為什麼不切腹謝罪,誰都沒想到天皇冷笑著說了4字,讓所有人憤怒不已。
  • 日本武士為何要剃掉中間的頭髮,搞成奇怪的「地中海」髮型?
    大約是日本的鎌倉時代後期,中國這邊是元朝。當時日本內戰頻繁,各個武士階層為搶地盤時常近身決鬥,發現頭髮多了頭頂愛出汗,悶在頭盔裡十分不舒服,而且還容易垂下來遮到眼睛影響視線,保不齊一看不清就被對手要去了性命。於是跟中國北方遊牧民族一樣,日本武士也想到了去掉一部分頭髮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