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史上最疼的切腹自殺,至今只有一人完成,被後世武士推崇百年

2021-01-09 寧文山

武士道精神源於日本的江戶時代,指的是一切以不怕犧牲為前提,以實現集體的、國家的利益。武士道精神強調的是毫無留戀、毫無顧忌和毫不猶豫地死。

武士道精神在日本的封建社會是日本武士階級必須遵守的道德規範和禮法,做了一名武士必須遵守義、勇、仁、禮等傳統美德,在背負使命之後完成使命。

死亡對於他們而言,只是一種履行職責的手段,而武士道精神裡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切腹,這種自殺方式被認為是武士做錯事之後唯一可以謝罪的一種方式。

之所以選擇切腹這種行為,是因為他們覺得只有在身上割上一刀才能使肉體和靈魂很好的分離,進而可以快速的升上天堂。日本武士推崇的切腹方式主要有三種:一字切、十字切以及三文字切。

其中最痛苦、也是是最困難的就是三文字切,由於它需要切腹者在為倒下之前需在腹部劃上三刀才可完成,因此時至今日在日本武士中可以完成的也只有一人,他就是武市瑞山。

文韜武略樣樣精通

武市瑞山生於1829年的10月24日,小名叫鹿衛,瑞山是他的別名。作為家裡的長子,他的父母從小就非常重視對他的教育和培養。聰明又懂事的武市瑞山年紀輕輕就具備了非常優秀的素質,可謂是文武全才。

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具有出色的性格品質,有人評價他為「一支出色的寒梅可以率先在春天綻放」。「在聲望上同西鄉、在政治上同大久保可以比肩的人」。

武市瑞山在桃井道場修煉劍法的時候,有一位門徒特別喜歡喝花酒,他見此情景便告訴了道場的場主,並自己身體力行,勸誡這位門徒可以修正其身、回歸正道。

之後這位門徒果然改邪歸正,而且道場也由於風氣變好而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前來修煉。道場的場主對武市瑞山的人品大加讚賞,並給予感謝。

武市瑞山與妻子結婚之後,非常恩愛,但卻一直沒有子嗣。於是有人說服了他的妻子回了娘家,然後就以送傭人為由經常為武市瑞山送來年輕貌美的女子。武市瑞山在識破此謀劃之後,並不領情,他將謀劃者大罵一頓,並趕緊將妻子從娘家接了回來。

當時武市瑞山為了調停和解要回國的時候,他的盟友怕他發生意外,因此多次勸他不要回去。但武市瑞山確是一個將道義和恩情看作比什麼都重要的人,也正是由於他的重情重意,成為了他致命的弱點。婉拒了盟友的勸阻,回去之後的他最終落了一個被判自殺的下場。

武市瑞山和龍馬、慎太郎並稱為「海南三傑」,他的劍術非常精湛,堪稱一流。他還有非常卓越的能力領導能力,在文學和藝術方面的造詣也是頗為深厚。他在被捕入獄後,完成的許多自畫像以及美人圖都被後世流傳,堪稱經典之作。

熱血青年心懷天下

1860年發生了櫻田門外之變,使得日本國內大亂,革命之聲響起。武市瑞山帶著侄子一起來到了江戶,每日與諸多武士聚在一起,一同討論議事,武市瑞山很快就意識到了當前,國內的形勢並不是靠著一把劍的勝負就可以解決的。

於是,他倡導和推動多人一起籤訂了「發揚大和精神,所有兄弟都團結在一起。不夾雜個人私慾,共謀國家復興大計。」的宣誓書。當時正好皇帝的妹妹要下嫁將軍,他們中的幾個人,覺得機會來了,想趁機搶了皇帝妹妹的轎子,並暗中殺掉將軍。

正直的武市瑞山不想用這種陰險的手段草菅人命,贏得勝利。因此在他的極力勸說下,大家訂立了明年奉藩入京的計劃。

同一年,武市瑞山回國後積極奔走,動員和宣傳新的革命思想,希望大家可以尊王攘夷。在他的帶領和倡導下,共有192人在入黨書上按下了血手印,其中不乏文武兼備的人才。土左勤王黨的成立,標誌著尊王攘夷的運動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最初覺得武市瑞山是在「煽動人心」的人們,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改變了對他的看法,不僅敬佩他的人品也對他的謀略非常佩服,都改口說「武市瑞山說的都是天下的大事,其言論務必聽之」。

但是好景不長,1863年的8月18日天皇發動政變,停止了行幸大和的策略。消息傳到藩內,之前的保守勢力伺機反撲,於是他們在私下商議之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包括武市瑞山在內地勤王黨一網打盡。同年的9月21日,武市瑞山被捕入獄。

切腹自殺受人敬仰

藩廳的人對勤王黨的人就是嚴加拷問,卻只有對武市瑞山和顏悅色以禮相待。藩廳清楚武市瑞山的為人,愛惜其才華橫溢、能力卓著並非正直勇敢,因此審判長達九個月卻遲遲沒有判刑。

眼看時局動蕩,幕府要出兵討伐,實在無法繼續拖延下去。在1856年的5月11日,藩廳不忍將其處決,只好判其切腹自殺。

在宣判前的第五天,聰慧機警的武市瑞山已經算出自己時日將盡,因此他特意寫信給妻子讓她做一件白色的壽衣送過來。宣判的當天,他穿著這身白色壽衣神色淡定地坐在南會所的中央。

雖然其他人被言行拷問,但是沒有人當叛徒,藩廳也不能進行下一步的活動,武市瑞山對這個結果非常欣慰。宣判書念完之後,他說了聲「謝謝恩賜」便立刻回去穿戴妥當,隨即便走了出來。

切腹的地方離武市瑞山居住的屋子不遠,地上放了兩張草蓆,而前面則放了了一張桌子。桌子上有一把已經磨好的匕首和一塊用於包裹刀柄的布。武市瑞山跪好之後,兩邊的人說了聲「請」,話音剛落,只聽三聲吆喝,武市瑞山對自己連劃三刀,鮮血濺得滿地,甚至還濺到了行刑官的衣服上。

武市瑞山在身上連開三刀後將匕首放下,兩隻手放在草蓆上表示感謝。兩邊的行刑人又把刀插入他的側邊往復好幾下,武市瑞山才倒下咽了氣。切腹對於武士並不稀奇,但選擇以這種最痛苦的方式來自殺的武市瑞山當屬首例。

沒有人會想到,他會採用這樣激烈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只有三十七歲的他,卻做出了世人都無法效仿的武士道精神中最極致的行為。事後大家對他的勇敢和堅強毅力表示讚嘆不已。

時至今日,武市瑞山的三文字切腹壯舉也被大家廣為流傳,他堅持的武士道精神,使他成為了日本的國民偶像一直被推崇至今。

作為一個勇氣可嘉又能力卓越的人,武市瑞山用他的言傳身教給出了一個優秀的武市應有的形象和素養,他的高尚人格和堅強果敢也被作為榜樣影響著後來的年輕人去學習和借鑑。武市瑞山以犧牲自己年輕的生命,推動國家體制改革、換取國家早日和平統一的可貴精神值得我們給予尊重。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相關焦點

  • 史上最疼的「自殺」,至今只有一人能忍受,讓日本武士都十分膜拜
    我們都知道,日本是一個軍權主義國家,他們的軍隊嚴格遵守各項儀式,有著很隆重的儀式感,就連自盡也是。在很多以抗日為題材的影視劇中,我們都能看到很多日軍將領戰敗後,覺得愧對天皇,就把短刀拿出來,洗淨擦乾,再把自己的上衣敞開,然後就毅然決然地切腹自盡。
  • 歷史上最疼的自殺,只有一個日本人做到,被日本武士膜拜至今
    切腹自儘是日本流傳近千年的自殺方式,這種死亡形式頗有一點以死明志的味道。我們在各大抗日神劇中常會看到,日本將領在戰敗之後,切腹自盡以謝罪於天皇。
  • 日本一武士被抓,採用最疼「切腹」方式自盡,被後人崇拜數百年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具有強烈軍國主義色彩的國家,極其信奉武士道精神,認為如果被敵方俘虜是一種莫大的恥辱。所以,日本軍人即使丟掉自己性命,也要保住自己的尊嚴,於是被俘之後通常都會選擇「切腹自盡」,這也成了他們最廣為人知的自殺方式。但在日本歷史上,光是記載武士切腹自盡的方式就有三種。
  • 最痛的自殺方式:歷史上只有一人做到了,被日本人膜拜至今
    一般來說,絕大多數切腹的人是採用在自己腹部劃一刀的方式,少部分人是劃兩刀,至今為止,在全日本也只有一個人採用了劃三刀的方式。而這位對自己腹部劃三刀的人,至今還被日本人頂禮膜拜。一、介錯人的作用在大家的印象裡,日本武士切腹其實就是一個人拿著把刀在那切腹。
  • 史上最痛苦的自殺:只有一個人做到了,後來被日本人膜拜至今
    史上最痛苦的自殺:只有一個人做到了,後來被日本人膜拜至今有看過《愛情公寓》的朋友嗎?看過這部電視劇的人是不是對「我分分鐘切腹自盡」這句臺詞記憶深刻呢?沒錯,這就是關谷的臺詞,但這也不是空穴來風,因為在日本真的有這種自殺方式,一起來看看吧。
  • 切腹自殺已經很殘忍了,他們還讓朋友砍下自己的頭,日本人圖啥?
    提到切腹自殺,大家下意識想到的自然是日本人,這種死法非常殘忍,相信大家也在銀幕上看到過這樣的場景。 並不是說自己朝自己腹部插一刀就算完成了,在武士道精神中,切腹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所以有一系列的流程。
  • 最後一個切腹自殺的日本男人:1970年11月25日三島由紀夫切腹
    先簡單介紹一下切腹。在日本,切腹並不值得驚訝,是日本武士特有的自殺方法。切腹的歷史並不久遠,是從平安時代才流行開的,距離今天幾百年的時間。最早的切腹者,是藤原南家出身的藤原保輔。比如春秋戰國時期第一刺客聶政,殺死宰相韓累以後,唯恐被活捉受到酷刑,就採用切腹的方式自殺。如果不採用這種必死的方式,被搶救過來遭遇酷刑是其次,一定會被公開始終羞辱,比如車裂之類。而日本武士將切腹,當作特有的自殺方式。
  • 竹刀切腹到底有多痛?這部電影太諷刺!日本武士切腹竟是一種屈辱
    1970年11月25日,二度提名諾貝爾文學獎,被譽為日本海明威的三島由紀夫煽動政變失敗,為了讓其他同僚活下去,三島由紀夫切腹自殺,成為轟動一時的「三島由紀夫事件」。
  • 日本最後一個切腹自殺的人,崇尚所謂武士道精神的作家三島由紀夫
    「切腹」是一種流傳於日本的一種自殺方式,這種方式也被一群崇尚所謂的武士道精神的人所發揚光大。在他們認為,「切腹」自殺是非常光榮的,所以在日本歷史上,以這種方式自殺的人並不在少數。在日本歷史上,第一個切腹自殺的人叫藤原義。他出生於日本平安時代的一個貴族家庭。
  • 百年前日本武士老照片:面露兇狠,身材都很矮小,圖9女武士漂亮
    【老武士】武士在日本有著悠久的歷史,日文寓意侍者,貼身隨從。武士要求對主人無比忠誠,即便戰死也是可以的。日本武士始於平安時代,地方領主開始建立保衛自己的私人武裝,並利用其擴張勢力。這是一組反映百年前日本武士真實形象的照片。
  • 櫻花,武士道,幕府時代,切腹,日本武士階級是怎麼形成的?
    就是規定日本天皇無權幹涉和過問政治與軍事,只要專心搞好自己的學問,提高文化修養就行了。因此德川幕府時代是武士治國最輝煌的階段,武士集團集權壟斷了對全日本的統治權力,而天皇朝廷已經成為名存實亡的傀儡。1867年,倒幕運動達到了高潮,隨著15歲的明治天皇上臺,日本各諸侯發動政變,解除了德川將軍的權力,將全國軍政大權歸於天皇,幕布時代宣布終結。同時也宣布武士治國的時代結束。武士切腹是怎麼回事談到日本武士,不得不談到他們的切腹行為,日本武士的切腹是武士道精神的表現形式之一,這一行為中有兩個問題如果得到了解答,那麼也就理解了切腹的意義。
  • 日本武士為何熱衷於切腹自盡,切腹的流程是怎樣的?
    古代日本人認為,腹部是靈魂與愛情的歸宿地,所以,當武士犯了過錯,能夠切腹自盡,是武士最有尊嚴的謝罪方式。 有個老外曾經親眼目睹了武士的切腹流程。 當時有個叫瀧善三郎的武士,要舉行莊嚴的切腹儀式。七名老外由日本驗屍官帶入佛堂正殿,端坐一側。
  • 日本武士切腹後,最多還能多活6個小時,為何還醉心於此?
    前言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對於日本大多數人影響非常的大,而日本中世紀武士盛行的時候,「武士道」自然也被發揚光大,但是日本的「武士道」中卻有一個極為殘忍的自裁方法,那就是日本武士的「切腹謝罪」,不過為了讓人不那麼痛苦,日本武士切腹的時候通常都會有一個介錯人的存在
  • 日本作家自殺的真相,他被稱為日文學史上最帥的男人,死得最慘!
    1、日本知名作家的自殺率頗高2、春上村樹陪跑諾貝爾獎已經成了文藝青年熱議的話題3、日本文學,既結合了東方含蓄的審美觀,又有西方開放的思想,典型代表人物村上春樹。三島由紀夫,日本文學史上最「黑暗」的男人,也是最帥的日本男人曾獲得過三次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三島由紀夫,自殺方式也最離譜。三島由紀夫崇尚武力,而這種性格也影響了他的一生,當時正好說日本軍國主義的高峰期。沒錯,他是一個軍國主義者。
  • 誰說日本武士用肋差切腹?科普那些被歪曲的日本武士刀
    編者按:日本武士刀可以說在國內基本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就如冷兵器研究所曾提及的那樣,實際上日本武士刀並不是一種刀。因為廣義上只要是日本武士用的刀,都可以稱為日本武士刀。而因為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需求,日本武士所用的刀具不可能只有一種。
  • 冷兵器研究所:誰說日本武士用肋差切腹?科普那些被歪曲的日本武士刀
    腰上插著兩把刀的日本武士們 一般人所常見的腰上插一長一短兩把刀的日本武士形象這時才真正出現。而坊間曾經謠傳,日本武士之所以帶一長一短兩把刀,是因為長刀用來殺人,短刀用來剖腹。這其實是錯誤的。不管是脇差還是小太刀,長度都在半米以上,長的甚至全長有接近80cm的。這個長度來切腹其實不順手的。脇差更多的作用還是在長刀被近身或者脫手時作為備用武器,以及在室內長刀揮舞不便的情況下,作為防身武器而用的。另外,日本劍道二天一流裡還有一手持長刀一手持脇差的雙持「二刀流」技法。
  • 豆瓣9.2《切腹》:布衣之怒,武士時代最後的輓歌
    殉道場被譽為「日本戰後電影史上傑出巨匠」的小林正樹的代表作《切腹》,就在這遙遠的如同地底傳來的敘述語調中開場了。而是追求那一點點的最卑微的正義:(千千巖求女)一個武士,以切腹為威脅進行行騙是可恥的。可是,最出色的武士也是人。一個人不顧尊嚴,去行騙,一定有他不得已的理由。處死前,難道你們連多問一句也麻煩嗎?問女婿討回一點點的名譽,這是他最後的心願。
  • 《武士之鞘》日本武士切腹自儘是為了挽回尊嚴嗎?
    日本武士信仰與尊嚴,在日本人眼裡有鞘無刀的武士還不如死了算了,活著是沒有尊嚴的。日本的武士精神寧願戰死沙場也不願苟且活著。《武士之鞘》是由日本吉本興業製作、松竹映畫發行的103分鐘劇情影片。該片由松本人志編劇導演野見隆明、熊田聖亞、國村隼、伊武雅刀、板尾創路等主演。
  • 日本武士切腹後,無外力幹擾至少能活6小時,他們為何沉迷此道?
    而這種影響,也很快流傳到了日本,結合到他們獨特的武士道精神當中,在很多武士看來,「知恥」之後的方式,只能是「以死謝罪。」過去的死刑當中,最常見的方式是斬首,這也是囚犯所受到的待遇,相比之下,剖腹顯得痛苦而且恐怖,但是在武士看來,恰好能夠證明自己的勇氣和贖罪的決心。
  • 罕見老照片:二戰時日本武士剖腹過程,站在旁邊的是「介錯人」!
    日文中,武士一詞其本意是侍者,貼身隨從。 對於日本武士來說,最重要的是承擔責任和完成任務,一旦喪失武士不得不進行切腹自殺,以表示自己的忠誠與悔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