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腹自儘是日本流傳近千年的自殺方式,這種死亡形式頗有一點以死明志的味道。我們在各大抗日神劇中常會看到,日本將領在戰敗之後,切腹自盡以謝罪於天皇。
而這種自殺的方法極為痛楚,但是卻被日本人認為是一種榮譽的死法,尤其是在日本武士看來,這也成為了榮光的代表,日本人主張人的靈魂是宿於人的腹部,而切腹則是將自己的靈魂展示出來,而這種痛苦是每一個選擇使用這種方法的人所要承受的,也被武士認定是勇者的表現,越是痛苦,一刀的限度越是要拉長,表現出一位武者的意志力。
並且,方式也有多種,其中最常用的是一種十字紋的切法,先橫切一刀,再豎切。這樣的疼痛並不會讓一個人立即死亡,如果無法承受此種痛苦,身後的擔當介錯人的近親就會手起刀落砍下切腹者的頭顱。
其實日本史上還有一種更為殘忍的切腹方法,是連切三刀劃開肚皮的三文字切法,沒有常人難及的忍耐力是無法完成儀式的,切上一刀時大多數人都會痛得昏過去,而在日本的切腹史上,僅一人完成了此種三文字切法的儀式。
幕末時期,日本的武士瑞山,他被日本人稱為武士中的半平太。他的祖上皆是武士,所以他從小耳濡目染武士道的精神,成年後精通各種劍道。
武者的精神在他的身上發揮得淋漓盡致,他組織宣傳攘夷運動。天不遂人願,1863年,幕府政權發生變動,公武派掌權,逮捕了瑞山在內的攘夷人士。最終判決瑞山切腹自盡,瑞山是一個剛強之人,他欣然接受了這樣的判決,並決心用三文字的切法來表明自己武者的意志。
完成儀式那天,瑞山穿上了妻子準備的新衣,光榮而聖神的拿出短刀,一刀一刀的劃開了自己的腹部,皮肉撕拉的聲音讓在場的監管都膽戰心驚。
但是年僅37歲瑞山沒有一絲的遲疑,一絲不苟的完成了當時來看最不可能完成的三文字切腹,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都秉持著自己武士道精神,他將刀放在膝蓋之上,頭深深的垂下,仿佛在獻祭自己最純潔無瑕的靈魂,慢慢地他沒有了氣息。
這樣的一種死法讓後世之人皆崇拜不已,他家鄉的祠堂裡安置著他的靈位,而每一年都會有人前來拜祭,我們不需要去評判這種自殺文化是否得當,我們也無法理解他們赴死的榮光。而瑞山走向死亡的決心,我們為之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