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常以「武士」自居,日本武士在歷史上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

2020-12-05 騰訊網

武士,這個詞大家可能都聽說過,雖然表明聽起來似乎有點「練武之人」的意思,但「日本武士」的含義似乎遠不只這樣,日本的「武士」似乎不是職業,而是一種類似於身份的階級,可是為什麼他們被稱為「武士」呢?

其實,「武士」一開始的含義就是「武官」,日本平安時代(中國隋唐時期)開始實行律令制,有了國家法度,自然有了相對正規的軍隊。平安時代以前,除了奴隸,所有的自由人男子都有責任和義務成為被天皇募兵的對象,這種職業軍隊必須自行補給和養活自己,很多人因此不能回到自己的家鄉,而是選擇在當地定居,這被稱為「防人」 ,由於防人士兵的不正規,且又給農民帶來了巨大的負擔,在平安時代初期被桓武天皇所廢止。

恆武天皇設立了相對正規的軍隊,但是在古代,封建最高統治者往往只能和豪族合作,日本也一樣,天皇向地方世家豪族求助,天皇提出將授予「徵夷大將軍」的稱號給任何替代自己討伐北本州的地方勢力(大和政權尚未統治的,由當地原住民蝦夷人控制的地方)。這些弓馬嫻熟的世家豪族很快成為了天皇用來剿滅反抗力量的工具。

這下子,軍人就不再是所有人都能勝任的,完全的專職軍人--武士制度,也開始流行於日本國內。此外,一堆世家大族也有自己控制的武裝力量,保衛領主的莊園,這些人的地位自然也比較高。

元日戰爭 日本武士末永在元朝軍隊的箭林彈雨下衝鋒。(鎌倉幕府武士竹崎季長於1293年繪製的《蒙古襲來繪詞》)

值得說明的是,從貴族中招募精銳部隊,幾乎是古典政權中的慣例,新羅的花郎、明朝軍隊中的「京營」、歐洲國家中的貴族軍官……都是如此,因為等級嚴格的社會中,軍事權必須由統治階級壟斷,統治者才能放心。

由於日本的特殊情況,武家開始控制政權,天皇漸漸「虛君化」,12世紀末,武士首領源賴朝出任「徵夷大將軍」,創立幕府,統帥天下軍政,標誌著武士時代的來臨,也就是說,「武士」由「軍官」這種職業成為了統治階級。

大家知道,封建時代的經濟基本制度就是地主階級控制土地資源,控制農民,日本武士其實就有點類似中國所說的「地主階級」,日本最高統治者「幕府將軍」(也是等級最高的武士)就是大地主(中國皇帝也一樣)。

由於日本的國情(山地多,國家不同板塊隔閡比較大,集權較弱),所以各地都出現很多豪族、大名,這些人往下分封,一層一層就形成了一個個的武士集團,這些武士掌握土地資源,成為事實上的地主。

這其實不止是日本,歐洲也一樣,不過歐洲不是叫「武士」,而是叫「騎士」。

日本武士理論上必須是文武雙全的人,除了要擅長日本劍術、馬術、射箭等武藝,也須讀書、習漢文、練書法、做文章;尤其兵法、韜略更是所須精通。品行、操守、勇氣也都是被評鑑的範圍。

那如果有些武士的主公受難了呢,武士失去了主公,那就成了「浪人」。

「武士」最大的特點是什麼呢?很多人可能說「武士刀」,「武士道」什麼的吧,這也沒錯,日本歷史上,除王公貴族外,只有武士才能佩長刀,一般平民是無權使用的,而所謂「武士道」其實就是統治階級遵循的「道德」。但這其實不是武士最根本的特點,「武士」最根本的特點是:他們完全脫產。

說下「忍者」,忍者不屬於武士階層,只算是大名底下收編的聘僱人員,一般只有平民身份,高級忍者相當於下士,故社會地位也較武士低。雖然也有些真正有上士地位的忍者,但嚴格上只屬於幕府的特務或忍者組織的首領。

但是呢?大家也都知道,世事無常,如果中國清朝後期很多旗人也過得窮困潦倒一樣,日本武士有些人也是很慘的,江戶時代後很多中下級武士同樣衣食無著(中國的中小地主破產的也多),靠當鄉村教師,醫生等謀生,有的還被逼得跑去當和尚,當然,理論上他們的社會地位還是很高的。因為武士基本上皆為貴族出身,江戶時代,武士等級分為上士和下士,上士(上級武士)包括了大將軍、大名、旗本、藩士等有官位與領地的貴族,和騎士非常相似,而下士(下級武士)是那些沒落貴族的後人(鄉士),或被所屬的藩府所免職的浪人,雖有貴族血統但已不被重視,與平民無異。

日劇《坂本龍馬》中就曾經展示過當時「上士」和「下士」之間的區別,下士僅具備擁有姓氏(平民沒有姓氏)和帶刀等身份象徵的權力,在服裝打扮和居住的地方上不可僣越上士,如住所等級只能是「侍長屋」而非高級的「武家屋」,平時也不可以使傘或穿著絲綢等,收入不多僅足餬口,生活上不會比尋常百姓優渥多少;由於能藉由戰功獲得提拔,出路與地位還是遠高於平民,因此還是有不少下士熱衷投身官場,鮮少有寧願農耕隱居卻不願出仕的例子出現。

明治維新後,武士這個階級就被廢除了,大部分有權勢的武士被降格為士族,實際上相當於所謂的下級貴族。但由於歷史文化影響,「武士」身份仍然得到一定認同。

相關焦點

  • 日本武士在生活上到底什麼樣?為何說出來很多人不信?現實很殘酷
    帶著同樣的問題,作者研究了一點被稱為日本中上層階級的武士,發現他們的現實生活很慘。而很多人所羨慕的忍者,其生活簡直就是奴隸。我們不妨舉幾個例子來說明,看看江戶時代的日本武士到底什麼樣子。·黃昏清兵衛這部電影想必很多人都看過。
  • 日本武士究竟是什麼樣的?帶你看日本武士的詳細內容
    我們在一些抗日題材的電視或者資料當中都可以看到許多的日本軍官佩戴著一把日本刀,他們喜歡找中國會武術、會刀劍的人切磋武藝。也經常看到日本父子穿上一套專用的盔甲拿著竹製的武士刀進行比拼,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他們切腹自盡的傳統。似乎在我們的認知裡面日本武士很是神秘,其中不乏一些忍者、浪人這樣的傳說。日本武士的武士道精神一直以來也是被世人們所爭論和詬病。
  • 老照片 十九世紀末的日本武士 日本武士最後的榮光
    日本武士,是日本歷史上長期存在的一個特殊階層。日本武士的產生是九世紀中期開始,一些地方領主開始建立保衛自己的私人武裝,並利用其擴張勢力。到了十世紀,朝廷無力鎮壓地方勢力的叛亂,不得不藉助各地武士的力量,武士更進一步得到了中央的承認,成為日本的特權統治階級。
  • 單機主機知多少:鍵盤上的武士道,日本武士題材遊戲中的武士與劍
    武士、忍者、日本刀,這些提煉自傳統日本和風文化中的元素在現代又迎來了一次新生,從《太閤立志傳》中被後世譽為劍聖的上泉信綱,到《如龍》裡巖流島激戰一戰成名的「二天一流」宮本武藏、以日本歷史人物河上彥齋為原型打造的「飛天御劍流」傳人緋村劍心,再到腰誇木刀玩世不恭的白髮武士,在隔壁那座菊與刀的國度中,傳統的日本武士與兵器文化已然以遊戲、動漫等ACG形式作為載體流傳。
  • 日本武士照片:個子不高卻殺氣騰騰,女武士貌美如花!
    日本是一個非常奇特的民族,他們經常做出一些讓國人看來不可思議的事情。例如在戰敗之後就要切腹自盡,永遠效忠天皇等等,作為近代一個發達的國家,日本人武士道精神深入每一位士兵心中。日本武士在日本是非常值得尊敬的職業,也有很多電視劇來展示過去日本武士的風採。
  • 歷史上最疼的自殺,只有一個日本人做到,被日本武士膜拜至今
    切腹自儘是日本流傳近千年的自殺方式,這種死亡形式頗有一點以死明志的味道。我們在各大抗日神劇中常會看到,日本將領在戰敗之後,切腹自盡以謝罪於天皇。
  • 「花屬櫻花,人惟武士」,古代日本櫻花憑何與武士同行?
    日本櫻花素來有日本國花之稱,由於花開絢麗,漫山遍野,色澤柔和,給人的印象便是柔美、粉嫩與浪漫。而反之,日本武士由於存在歷史悠久,且活躍於日本的過去與如今的螢屏之上,一直作為義無反顧的鐵血勇士之代名詞,頗有冷酷、壯烈與豪邁之感。但是,這兩者表面上看似毫無相似之處,卻在精神、氣質與象徵意義上有著深刻的關聯性。
  • 日本武士不為人知的恐怖事實
    電影裡或遊戲中出現的日本武士,大多數給人一種正義,超高武術超厲害的角色。 但你知道嗎,在日本早年,一些真正的武士其實有著殺人為樂的嗜好!
  • 歷史上真實的日本武士,個子矮其貌不揚卻殺氣很重,女武士顏值高
    歷史上真實的日本武士,個子矮其貌不揚卻殺氣很重,女武士顏值超高。我只是一個鬥士,時常在月光下的祈禱,他似乎只在搏殺的時候淺笑,這是我的樂趣,我的歡樂。——夕陽武士說到日本武士,可能大家都不會陌生了。因為日本武士是職業軍人,作為專業的軍事集團,作戰是武士的第一使命。而且在日本的井上清先生的著作《日本歷史》中,明確為武士定義:殺人、搶劫、強盜即為武士,戰敗而逃亡、流浪的武士則為浪人,可見日本武士殺人成性的本質。
  • 平將門在日本歷史上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存在?造反還被後人供奉
    作為一個公開反叛京都天皇還自立為皇的人,他不僅沒有遭到人們唾棄,而且還受到日本人民長期的供奉,為他而建的神田明神社香火亦十分旺盛。那麼平將門在日本歷史上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為何人們又會對他如此尊崇呢?
  • 武士之魂——日本刀劍
    近幾年,網頁遊戲《刀劍亂舞》在日本颳起了一陣「刀劍熱」之風,讓這些沉睡於歷史近千年的古代兵器——刀劍重新在年輕人群體中流行起來,使更多人進一步認識了刀劍,熱愛上刀劍。遊戲將有著各種出身,各種歷史的刀劍進行擬人化,這是遊戲的一大亮點。
  • 日本歷史上唯一的黑人武士:身材力量驚人,命運跌宕傳奇
    博斯曼原定主演《彌助》話說,日本歷史上怎麼會有一個黑人武士?16世紀中葉的日本戰國時期,一個義大利耶穌會傳教士範禮安來到日本,他從葡萄牙殖民地莫三比克帶來了一個身軀高大的黑人奴隸,姓名不詳。日本人所繪的彌助從此,黑武士彌助跟隨信長身邊,擔任儀仗隊,參加徵伐戰鬥,並學會了流利的日語,逐漸成為信長寵信的紅人。從非洲黑奴到日本武士,彌助的命運發生了巨大轉變,但是,好運只維持了一年。
  • 被譽為武士精神的載體——日本武士刀
    而自熱武器時代開始,冷兵器逐漸退居幕後,現代冷兵器常作為藝術收藏品具有極高價值。日本武士刀,又稱東洋刀,日太刀,全程為平面碎裂鍛刀。其種類上有,太刀,打刀,短刀,協差,長卷,薙刀等等,種類較多,各具特色。其中以太刀最為出名,刀身具備一定弧度,細且長,為日本刀經典代表。且日本武士刀常被認作日本「武士之魂」,象徵著日本武士道精神。
  • 日本武士憑什麼高人一等
    日本茶道是一個有階層限制的藝術,普通老百姓想玩玩茶道是沒有資格的,武士才行。提到武士,喜歡看漫畫的,喜歡看日劇的朋友也都知道,在日本古代,武士是一個很特別的階層,但是仔細想想們是什麼人?這不就是一幫手裡拿著刀,在有錢人,或者說在貴族身邊兒,像私人保鏢一樣的這麼一個性質嗎?有什麼可高貴的,這階層怎麼就這麼厲害了?
  • 日媒盤點外國人對日本五大誤解:忍者武士仍存在
    【環球網綜合報導】不少日本人在去到國外的時候,不僅能夠感受到兩國間文化的差異帶來的新鮮感,有時還能加深對日本的了解。日本Mynavi Women網站10月13日向大家介紹,由職場女性講述的在外國聽到的五大對日本的誤解。1,我相信「他」現在還存在的!
  • 日本史話:日本武士階層如何興起?德川幕府時期武士如何生存?
    從1185年日本鎌倉幕府建立到1868年江戶時代結束,日本武士階層一直控制著國家的軍事、政治和平民文化。在這近700年的日本歷史中,武士掌控著日本幕府,頒布具有軍權特色的行為規範,並促進獨特藝術形式以紀念武士功勳、崇尚武士美德。
  • 日本武士頭盔欣賞
    日本武士是出現於10世紀到19世紀在日本國內的一個社會階級。作為日本武士的盔甲,其設計與日本武士的工作、社會地位具有密切的關係。日本武士盔甲設計的如此威嚴(恐怖)主要是長期歷史發展的產物:日本武士崇尚武力,且戰鬥的情況較多,在戰鬥過程中威嚴(恐怖)的盔甲可以震懾敵人。在日本的古代武士地位較高。
  • 日本末代武士消亡史
    被維新的歷史洪流所卷挾消亡的歷史產物之一,便是曾經具有民族傳統象徵意義的日本武士。 武士道精神中的忠誠、榮譽、氣節等品質,不僅維護了日本幕府時代的社會秩序與發展,也很大程度上塑形了今天日本人講禮貌、守規矩、做事認真的整體民族性格。
  • 花是櫻花,人是武士:日本的櫻花文化
    「任人生一度,入滅隨即當前」,這是日本武士織田信長的絕命詩,灑脫的情懷令人敬佩,其勇氣也令後人歌頌。也許浪漫的櫻花很難和殘暴的軍國主義聯繫在一起 ,可是在日本 ,人們往往用櫻花來比喻武士。其實,日本櫻花和武士早就深深地聯繫在一起,各自孕育出的內涵成為日本的名族文化,同時,他們在某種程度上相互交依,不可分離,供世人欣賞。
  • 對馬島之鬼:從日本武士文化入手,聊聊境井仁從武士到戰鬼的轉變
    這種文化的出現一部分要歸因於由於日本作為我國鄰國的特殊的地理位置與共同體意識,歷史上從西漢到唐朝這一時期,日本受到了中國在經濟、政治、文化、思想等方面的極大影響,幾可說現如今我們所看到的日本文化本身便是一個漢唐文化與日本本土文化相融合的東西